早起聞鳥叫,晚上聽蛙鳴。滄縣興濟鎮南堤村的千畝稻田勝似「溼地公園」。賞美景、摘鮮果、穀物博物館中覓鄉愁,越來越多遊客往這兒奔,小村漸漸出了名。
清晨五六點鐘,天剛蒙蒙亮,滄縣興濟鎮南堤村的稻田周邊就熱鬧起來。
鳥兒早早出來「遛彎兒」了,一見面,它們便興奮起來。三五成群湊在一塊兒聊天,或飛來飛去結伴賞景,不時有鳥兒從遠處趕來,稻田上空成了鳥兒的樂園。
鳥兒這麼捧場,作為「東道主」的稻秧哪能不熱情相待?它們暖暖相迎,不住地向鳥兒點頭微笑。
每天早上一睜眼,村黨支部書記袁振強都要到稻田轉一圈。眼前的歡快場面,讓他不由放輕步子。可小心了半天,還是被在水邊賞景的螃蟹聽到了,「哧溜」一聲,它們又鑽進水底藏起來。
怕驚擾了這寧靜畫面,袁振強停下步子,靜靜地望著周邊,白鶴、灰鶴、野鴨……數著數著,笑紋悄悄爬上眉梢。
頭幾年,袁振強最怵頭到這兒轉悠。全村地勢最窪的這2000多畝紅黏土地,下點兒雨,莊稼就被泡,誰還願意種?
水多能不能種些喜水的作物?袁振強反覆琢磨,終於有了思路—種水稻。全村大小40多個坑塘,是天然的小水庫,疏通坑塘溝渠與窪地相連,多好的水源條件!此外,窪地臨近滄浪渠節制閘,稻田渴了可以提閘從渠中提水。前後一盤算,水稻在此落戶沒了後顧之憂。
沒想到的是,水稻救了這片澇窪地,更喚起了村民的愛美之心。早起聞鳥叫,晚上聽蛙鳴。這兒的環境,勾起了人們兒時的美好回憶,越來越多的人來這兒玩,小村漸漸出了名。
人們來了,哪能逛逛稻田就打道回府?種荷花、栽玫瑰、建亭子,稻田被打扮得越來越漂亮。為了讓鳥兒在此安心棲息,袁振強忍痛割愛用圍欄將稻田與玉米地隔開,並給稻田起了個新名字—「南堤溼地」。
這不,上午9時,黃驊市官莊鄉大閆臺村村民楊春香和姐妹們又來這兒玩了。每次來,走到哪兒拍到哪兒,就連路邊的狗尾巴草拍出來都那麼好看。玩累了,在亭子裡歇會兒,走之前,還有個重頭節目,在遊客服務中心前的廣場上跳會兒舞。迎著清風,聞著花香,在大自然中盡情舞蹈,這感覺太好了!
「逛完稻田,再去村裡轉轉。」村民一見到遊客,就自告奮勇當起了導遊。主動向人們發出邀請,環境肯定也不賴。你只猜對了一半兒,村裡不光環境好,好吃的、好玩的都等著你嘍。
沿著柏油路進了村,路邊的垂柳長發飄飄隨風搖曳。院牆內的棗樹不甘被束縛,將枝葉悄悄探出了牆外。再瞅那房前屋後的小野花,太惹眼了……估計這一路上,你光舉著手機拍了。
七月十五棗紅圈。這兒不光有棗,還有梨。進了園子,你就敞開吃吧,這兒的農產品都是綠色無公害的。景也賞了,果也嘗了,行程還沒結束,最後再去合作社的穀物博物館看看。
「博物館?」對,沒聽錯。這兩年,村裡流轉土地成立合作社,搞老品種種植、深加工,鄉親們找到了致富路。為了曬曬這些「功勳品種」,村裡專門為它們打造了展館,雞跳腳玉米、小爬豆、芝麻……當然,更少不了村裡種的富硒大米。看完你是不是有點兒饞了,別著急,旁邊的車間正在進行深加工,窩頭、餅子剛出鍋,快去嘗嘗吧!
怎麼樣,一圈轉下來,這地兒不賴吧?回程上路,特意在車上放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鄉間小路蜿蜒向前,兩側格桑花笑紅了臉,村莊美了,百姓樂了,稻花香裡說豐年,這幸福在心底蕩漾。
來源:滄州日報 記者 祁 潔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