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經濟處於低迷期,當大家正焦頭爛額在為生計發愁時,卻爆出疫情期間菜農三個月賺130萬,難道我們經常去的菜市場竟隱藏的巨大的寶藏?接下來我們跟隨著菜市場裡的「大佬」了解一下他發財致富的原因。
首先我們來了解的他的身份,他是西安人,在做菜市場批發商之前他是貿易公司的白領,因為被公司裁員了,想要尋找新的生計。他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到批發市場買菜,認為那兒投入小、見效快,雖然看起來不怎麼體面,但是只要能掙錢並且不偷不搶,是個好選擇。他在發現了商機之後是怎麼做的呢?立馬就摩拳擦掌開始幹了嗎?並沒有。
他在市場裡蹲了一個多禮拜進行觀察,向經營戶請教相關經驗,弄明白了怎麼進行蔬菜批發,把條條框框的信息都搞清楚了,才決定真正下手。他根據獲取的信息明白,做這一行,至少要有兩個人合作,一個人負責到農村採購,聯繫車輛把菜拉到市場,還有一個人得負責在批發市場賣菜。仔細想好分工和任務之後他立馬就聯繫遠方的親戚合夥,二人意見達成一致,立馬就奔赴山東的大蔥基地,跟菜農商量好價錢,了解各種成本,最後看獲利點,根據設想的情況,一斤菜能掙兩角錢,那一車就能掙一萬多,幹上一個月就算倆人平分也能賺個小几萬。
生活總是先讓你看到希望,然後通過現實給你沉重一擊,真正挺過去的才是強者。從山東回到西安後的倆人發現當地的大蔥價格暴跌,第一車降價銷售賠了1.8萬。雖然出師不利,但二人沒有喪失信心,繼續做,第二車還是賠錢,到了第三車才勉強打平。批發市場的人告訴他賠錢是常態,所以他就堅持著做了半年批發商,但實在是賠錢。本打算是在過完年前的旺季就轉行的。
但沒想到疫情爆發,他又發現了新的商機。疫情期間高速公路封。他想到批發市場可能做生意的人就會少很多,他意識到機會可能來了。因為他拉的是蔬菜,所以能夠走綠色通道,可以保證通行。到了批發市場,發現菜市場裡做生意的人果然很少。於是他從剛開始的買大白菜。蘿蔔,洋蔥土豆之類的內存聽懂。全部都賣。物以稀為貴,再加上他所在的批發市場是西安最大的批發市場之一,在當時賣家少而買家需求多的情況下,結果我們可想而知。於是他就頂著疫情的壓力,在批發市場幹了三個月,一共掙了130萬,等到四月份疫情基本結束了,其他菜農陸續回歸,就果斷決定退出。
曉生囉裡吧嗦的說了一大堆,他到底為啥能賺錢呢?曉生總結:努力+機遇。天上突然掉下一塊石頭,有人可能直接給砸懵了,有人可能大肆宣揚說是女媧補天剩下的石頭,變石為寶。之前說了一大堆他賠錢的經歷,有什麼有用呢?小編認為這是為他後來抓住機會做的鋪墊。
首先,如果他沒有從菜市場裡發現商機,他就不會幹這行,如果他在第一次賠本就放棄了,他也等不到發財的機會,說明這個人有選擇,能堅持。
其次,我們可以透過他的行動看出蛛絲馬跡。當他發現商機的的時候他沒有悶頭幹,是先打探情況,了解信息。在當今時代,信息太重要了,沒有信息資源就像悶頭瞎子,寸步難行。在了解完信息後他選擇自己的合作對象,我們可以認為他選擇的合作對象是和他一樣能夠果斷決策,做出選擇的人。現在社會體系這麼龐大,各種密切複雜的聯繫,沒有人能夠單槍匹馬地做無敵英雄,團隊、合作夥伴,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當然,豬隊友可能就得另算了。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他能抓住機遇,這憑藉的不僅是以往的經驗,還有勇氣和決心。想想我們在疫情初期的時候是什麼心情,無措、恐慌。但他第一時間發現了商機,並且毅然決然地去行動,可以說,在他賣菜的這三個月,無時無刻不面臨著危機和風險,他們的成功是伴隨著巨大的代價的。另外,其洞察力和決策能力也值得佩服,在菜農們陸續回來的時候,發現最佳時機已經過去了,不戀戰,果斷退出,另尋他路,有了本金和做生意的經驗,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相信他以後的生活也會很好。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或許有人說,如果沒有這次疫情,那他就不可能會成功,甚至很慘。但如果沒有之前經驗的鋪墊,他很難抓住發現商機,抓住機遇。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因為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機會就出現在你面前。我們很多時候抱怨自己能力沒問題,可就是缺少機會,那有沒有想過,其實,機會是從你手裡溜走了,只是你沒有發現?洞察力、決策力、行動力、有默契的合伙人,都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只有背後看不見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