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所發現小行星命名為宋健星

2020-12-18 騰訊網

在距離地球幾億公裡的宇宙深空,有一顆圍繞太陽轉動的無名小行星。昨天,這顆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發現的小行星有了一個中國名字——宋健星。至此,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已有約120顆以中國人名、地名、機構等命名的小行星。

現場

這是分給我的一枚小紅花

「何梁何利基金會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合謀』分給我一枚小紅花」,在昨天的命名儀式上,今年83歲的兩院院士宋健笑意盈盈,對於得到這份殊榮,他高興得像個孩子。

宋健說,紫金山天文臺從1960年代至今共發現了400多個小行星,一部分賜名給了中國科技界代表,「這是紫金山天文臺的同志們深懷科教興國之情,對科技界的激勵和鞭策,也是科技界的榮幸。我十分感動。」

宋健還對在場參加活動的中學生們說,據估算,目前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和彗星總數應當在1000億個,現在已發現命名的僅僅過萬,「你們好好幹,以後做科學家,你們都能分一個。」

「小時候我就想,月球怎麼總掛在地球上,又沒有線牽著,上面還有個姑娘總也不嫁。」在回顧了世界天文學歷史後,宋健說,今天的科學仍有三大迷茫:暗物質、暗能量是什麼?生命之源是地球還是太空?宇宙是否有源頭?這些都有待天文學家去偵察。最近,北大吳學兵教授領導的國際團隊發現了離我們128億光年處,即可見宇宙的邊界上,一個最遠、最亮、最大的類星體,創宇宙學新紀錄,人們期望天文學家,特別是中國的天文學家不斷給我們帶來新驚喜。

宋健,1931年出生,山東榮成人,控制論、系統工程和航空航天技術專家。曾任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發起並主持「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等科技計劃,領導實施「863」「攀登」等高技術和基礎研究計劃,發起「夏商周斷代工程」。

解讀

「宋健星」在哪裡

宋健星

繞太陽一周

3.24年

繞日速度

20.2公裡/秒

距地球距離

最遠5.37億公裡

最近1.2億公裡

距太陽距離

平均3.3億公裡

地球

繞日速度

29.8公裡/秒

發現時間:2007年8月16日

發現單位: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

發現武器:施密特型近地天梯望遠鏡

(我國目前光學成像巡天領域探測能力最強)

那些中國星以名人命名

楊振寧星、李政道星、吳健雄星、錢學森星、錢三強星、陳景潤星、袁隆平星、巴金星、金庸星、陳嘉庚星、邵逸夫星、曾憲梓星、張衡星、祖衝之星、郭守敬星、沈括星、林則徐星,陳棟華星,陳韜星、周杰倫星、林青霞星、徐剋星、楊丞琳星等

以地名命名

北京星、廣東星、香港星、澳門星、臺灣星、河南星、銅陵星、黃山星、上海星、西藏星、揚州星、廣州星、深圳星、延安星、盱眙星、喜馬拉雅星、大埔星、溫嶺曙光星、敦煌星、河源星、南陽星、紫金山星等

以單位命名

希望工程星、南京大學星、北師大星、光彩事業星、中國科學院星、自然科學基金星、三水健力寶星等

多少小行星有名字

獲得永久編號282027顆

其中獲得命名16608顆

截至2011年6月28日

案例

周杰倫星怎麼命名的

周杰倫星是由兩岸天文愛好者蔡元生、陳韜、林啟生和梁品於2009年在臺灣玉山國家公園的鹿林天文臺合作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編號257248。由於4人都是周杰倫的鐵桿粉絲,他們一致商定用周杰倫的名字命名。

海淘星星命名權靠譜嗎

昨日,記者發現淘寶有賣家提供星星命名海淘服務,價格從408元到568元不等。但店鋪聲明:「市面上任何星星命名機構,均不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承認,這只是一份有意義充滿浪漫新奇的禮物。」據了解,國外也有網站提供星星命名服務,這種命名沒有官方認證資質,只是一些私人公司或者天文愛好者提供的一種創意禮品服務,不同網站同一星星可能有不同名稱。

圖示

小行星怎麼命名

小行星是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進行提名,並經國際組織審核批准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

命名規則

1尊重發現者的提議,但儘可能避免商業元素,如「比爾蓋茨」星、「谷歌」星提案就未通過。

2一般僅授予在某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個人或者團體。

3地名和事件也可申請命名,例如:北京奧運星和神舟星。

4政治家、軍事人物或者政治、軍事事件必須在逝世後或發生100年以後才能命名。

命名過程

1觀測到一顆疑似新小行星後,它會有一個臨時編號,在不同的夜晚被觀測到並確認是新的,它會得到國際統一格式的暫定編號。

2命名尊重小行星發現者的提議,甚至發現者可以申請為各種動物命名。

這顆小行星在至少4次回歸中被觀測到,並且運行軌道被精確確定後,它會得到一個永久編號。至此,小行星才算發現成功。

3命名尊重小行星發現者的提議,甚至發現者可以申請為各種動物命名。

發現者確定命名對象並徵得有關方面贊同,將命名意見包括理由向總部設在哈佛大學的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申報。

4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在《國際小行星通報》上公布,並通知各國天文臺,其命名列入每年出版的《小行星星曆表》。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韓娜

相關焦點

  • 紫金山天文臺新發現兩顆小行星 以院士名字命名
    中新網南京9月20日電 (齊琦 朱曉穎)20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給南京大學發去兩封賀電,祝賀國際編號為「185538號」和「185640號」小行星分別以南京大學兩院士名字命名,小行星名字分別是「方成星」和「孫義燧星」。
  • 天上多了一顆「吳汝康星」,10年前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
    這一命名是為了紀念已故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汝康。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 吳汝康星 " 的國際編號為 317452 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在 2010 年發現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趙海斌介紹說,這顆小行星是在盱眙,用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
  • 紫金山天文臺發現新彗星為第四顆以"紫金山"名字命名的彗星
    為第四顆以「紫金山」名字命名的彗星   本報訊 記者昨天獲悉,國際小行星中心4月13日發布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剛發現的一顆新彗星C/2017 E2,命名為Tsuchinshan(紫金山的威妥瑪拼法),這是第四顆以紫金山名字命名的彗星。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消息,該臺新發現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為一個Apollo型的近地小行星,目前正在接近地球,預計將在2020年11月20日飛掠地球。2020 VA1是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北京時間2020年11月6日20時57分03秒新發現的小行星,發現時該目標亮度19.9等,視運動速度達到驚人的1.04度/天,計算表明它為近地小行星的概率極高。
  • 紫金山天文臺又發現兩顆飛越而過的近地小行星,是「貼著」地球過去...
    最近,紫金山天文臺又連續發現了兩顆小行星,其中一顆小行星3月24日剛剛掠過地球,這顆小行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僅有14.4萬公裡,幾乎是擦著地球飛過去的。
  • 紫金山天文臺新發現一個近地小行星 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11月12日消息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消息稱,該天文臺最新發現一個近地小行星2020 VA1,目前該行星正在接近地球,預計將在2020年11月20日飛掠地球。
  • 兩顆小行星接連「造訪" 紫金山天文臺專家:不會對地球有任何影響
    近日,多家國內外網站出現了小行星即將撞上地球的消息。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了解到,4月底至5月初,將有兩顆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造訪」地球,但不會對地球產生任何影響,公眾不必擔心。
  • 國際編號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南仁東星」
    他20多年矢志追求、嘔心瀝血,奮鬥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為我國天文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9月,南仁東因病逝世。2017年11月,中宣部追授南仁東「時代楷模」榮譽稱號。「時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東塑像落成暨「南仁東星」命名儀式由中宣部、中科院、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等有關單位及貴州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
  • 天上有30多顆星星與浙江有關 給小行星命名有啥規則
    【摘要】昨天,NASA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據不完全統計,以浙江地名、人名或其他事件命名的星星有30多個。   浙江在線杭州4月10日訊(浙江在線 記者/胡昊 編輯/沈正璽) 昨天,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編號為41981。
  • 德令哈天文科普館開館暨「柴達木星」命名大會舉行
    「柴達木星」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天文觀測站自主發現,2013年,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與中共海西州委、海西州人民政府共同申請,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國際編號為199947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柴達木星」。「柴達木星」的命名,對提高青海省海西州的知名度,在國內外的影響,增強社會凝聚力、倡導科學精神,推動海西科技、文化和經濟的繁榮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 一明星欲買小行星冠名權遭拒 會褻瀆科學
    一明星欲買小行星冠名權遭拒 會褻瀆科學 2007-03-13 09:07:00    作者: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有位國內著名的明星,幾次三番託人來到紫金山天文臺,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小行星,但是被我們拒絕了。」全國人大代表、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嚴俊昨天向記者透露。
  • 紫金山天文臺:來一場天文「朝聖」之旅—新聞—科學網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紫金山天文臺位於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城遺址附近。天堡城是太平天國時期修築的重要的軍事要塞之一,築於絕壁之巔,可以俯瞰全城。 紫金山天文臺落成於1934年,1950年5月20日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之後又在江蘇盱眙、江蘇贛榆、山東青島、雲南姚安、黑龍江洪河和青海德令哈建立起新的觀測臺站。
  • 編號297161小行星命名「蘇步青星」!盤點那些「溫州之星」
    其中,第297161號小行星以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蘇步青來命名。據國際命名公報顯示,編號297161小行星由紫金山天文臺於2008年2月29日在江蘇盱眙觀測站發現,命名為「蘇步青星」是為了更好紀念蘇步青先生,銘記他在數學研究和教育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蘇步青星」國際命名公報
  • 今天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半個月前我們就發現了-虎嗅網
    不過,這並不是什麼「新」聞,在半個月前,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近地天體望遠鏡就發現了這顆小行星。這次發現的小行星什麼樣?2020 VA1是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北京時間2020年11月6日20時57分03秒發現的,發現時亮度19.9等,視運動速度1.04度/天,正在接近地球。11月8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發布這一發現。
  • 紫臺: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正在接近,預計本周五飛掠地球
    交匯點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VA1,目前正在接近地球,預計將在11月20日飛掠地球。  據介紹,該小行星由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北京時間2020年11月6日20時57分03秒新發現,發現時該目標亮度19.9等,視運動速度達到驚人的1.04度/天,計算表明它為近地小行星的概率極高。
  • 臺灣目前唯一由業餘愛好者發現小行星命名「高雄」
    臺灣目前唯一由業餘愛好者發現小行星命名「高雄」 2009年10月20日 07:2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讀城 · 6】聆聽大師足音| 那顆名為「張鈺哲」的小行星或許在...
    在此之外,夜空還有一顆小行星名為「張鈺哲」,是美國哈佛大學天文臺把發現的小行星,送給了他。如今,這顆名為「張鈺哲」的小行星也許正一次次路過紫金山天文臺的夜空,或許也在凝望著這裡……——霍金 《時間簡史》回到地面,你也許曾在紫金山天文臺登高遠眺南京城的景色,也許被天文臺內部龐大的天文望遠鏡所震驚,也許在遊覽中被古天文儀器的精妙所折服……,而你是否了解
  • 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新聞—科學網
    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研究員、天文學家李競看來,小行星的命名法是「所有天體命名中最絢麗多彩、最富人文性、最具人性化和最有幽默感的」。 李競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宇宙中第一個小行星的發現要追溯到1801年,但到了1850年,天文學家才開始給小行星起名字。那時候,來自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的少數幾位天文學家用望遠鏡目視搜索,發現了聚集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繞日運行的13個小行星。
  • 中科院黨組巡視組巡視紫金山天文臺工作動員會召開
    中科院黨組巡視組巡視紫金山天文臺工作動員會召開 2020-06-12 監督與審計局 【字體:   根據中國科學院黨組巡視工作部署,6月12日上午,院黨組巡視組巡視紫金山天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