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7號凌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曾發現一顆將在今年5月份掠過地球的小行星,屆時這顆小行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為735萬公裡。最近,紫金山天文臺又連續發現了兩顆小行星,其中一顆小行星3月24日剛剛掠過地球,這顆小行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僅有14.4萬公裡,幾乎是擦著地球飛過去的。
3月17日晚,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在六分儀座方向,觀測到一顆暗弱移動天體,經過連續3天的觀測,並匯總全球5個觀測站的數據,確定這是一顆直徑26米左右的近地小行星,命名為2020FD2。
根據觀測確定的軌道推算,這顆小行星於北京時間3月15日凌晨4時17分51秒飛掠地球,當時與地球的距離約為32.8萬公裡。
兩天後,紫金山天文臺又發現了一顆直徑20米左右的近地小行星2020FL2,這顆小行星昨天凌晨4點38分剛剛飛掠地球,當時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為僅為0.38個地月距離,約14.4萬公裡。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天體望遠鏡團組首席科學家趙海斌說:「其實這個距離是非常近的,0.38個地月距離的小行星,也是我們國家現在觀測到的,距離地球最近距離飛掠過去的近地小行星。」
趙海斌告訴記者,和2月27號發現的2020DM4不同,最近發現的這兩顆近地小行星都屬於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
趙海斌說:「它的近日距可以進到地球的軌道以內,且它的整體的軌道又比地球的軌道大,也就是這個小行星它的軌道和地球的軌道是可以相交叉的。所以通常來說阿波羅型的小行星,它和地球交匯的概率也會大一些。」
近地小行星會對地球會造成一定的威脅,也可能會給地球帶來新的物質,因此一直是國際天文學研究的熱點,而所有這些被發現的小行星,也一直處於人類的監測中。
趙海斌說:「一旦發現有小行星確實會來撞擊地球,確實會能落在地球上。我們根據不同的大小,根據不同的撞擊距離、時間,對他們採取一些減緩或者規避的方式。」
(關瑋瑋 顏斌 報導)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