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李斐然:我為什麼當記者

2021-01-12 騰訊網

我上學那會兒,凡事都要表個態。比如進了新聞學院的門,頭一件事就得說清楚:你想做什麼樣的記者?

呃,這問題讓我一愣,半天沒言語。這一猶豫不要緊,氣得我的導師直哆嗦。他是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第一個衝進戰區的中國記者,連防彈衣都沒穿好,就奔赴巴格達了。任何沒有立刻振臂高呼「我要做好記者」的反應,都不是他要的正確答案。

於是,這個問題一直貓在我的心裡。兩年前的冬天,我一個人跑去政局動蕩的中東,那時候的埃及蔓延著一場因大規模反政府示威遊行引起的騷亂。在距離時代變局最近的地方,我成了一個實習記者,揣著採訪本和錄音筆,一邊採寫新聞稿,一邊繼續尋找答案。

現在回想看來,那時的感覺就像是咬到一塊同時塗抹了迷人和恐懼的夾層餅乾。我常常站在辦公室的窗前向外看,抬頭是波光粼粼的尼羅河,對岸的古老金字塔巍然不動,低頭是荷槍實彈的士兵,坐著坦克在樓下來回巡邏。揮舞著拳頭的示威者砸了馬路對面的超市和花店,他們高聲呼喊著口號離開,地上只剩下被砸碎的玻璃,打翻的牛奶和踩壓的鮮花。

敲擊鍵盤的打字聲和著不遠處的槍聲,混雜在刺鼻的催淚瓦斯味道裡面,構成一出別致的交響樂。那時候網絡中斷,電話也沒有信號,混亂中我接到的第一個訊息,來自我的戰地記者導師。在海事衛星電話的另一端,他鏗鏘有力的聲音裡依然充滿期望:「你不要害怕,要勇敢地衝到前線,做個好記者。」

可是不好意思,我還是被恐懼打倒了。就在我寫稿的時候,拿著槍的一隊大兵大搖大擺地衝向辦公室,嚷著要撞開房門,樓道裡迴蕩著他們的吼聲。當時我的手無力地癱在鍵盤上,對著剛寫了標題的稿件總也想不出新聞導語。我心裡的打字機倒是噼裡啪啦打出一串串的念頭:誰知道記者該啥樣,反正我做不了。

就在我暗下決心等畢業找個新工作的時候,辦公室來了位小客人,跟著記者父母駐外的6歲小男孩米樂。這個中國男孩平時不愛說話,給他糖吃的時候就會紅著臉搖頭。他湊到我身邊,小聲地問:「剛才你害怕嗎?」

又是這個問題。我繪聲繪色地跟他描述當時的情形,那些大兵是如何大吼大叫地衝上樓來,我們用桌椅堵住的大門是如何被他們堅硬的槍託砸得咣咣直響。

小傢伙默默地聽我說著,就在我誇張地比劃著當時有多可怕的時候,他突然用小手拉著我冰冷的手,說:「我也有點害怕,可是你別害怕,下次再這樣,我來幫你。」

這話一下子擊中我了。這可是個平日裡連小狗都害怕的小傢伙,而他現在要把他僅有的一點勇氣送給我。他也知道,路上站滿大兵,背著的槍並不是玩具,那條他平時蹦蹦跳跳就能通往幼兒園的路,現在要屏住呼吸悄悄走過。即便如此,他還在鼓勵別人,不要害怕。

面對危險,米樂有他自己的對策。他白天拿著玩具望遠鏡,站到陽臺上為其他正在工作的記者「站崗」,晚上他總是不肯去睡覺,「咱們得有一個人醒著盯梢啊」。

米樂不會寫稿子,他每天最大的創作就是畫畫,即便在最危險的時候,米樂依然塗塗畫畫,記錄著他的願望。他專門畫畫,送給即將要飛往炮火連天的利比亞的記者們。畫裡的每一樣東西都是綠色的,國旗是綠色的,房子是綠色的,連人也是綠色的。米樂說,綠色代表和平,有了和平,就不用害怕了。

我常常在想,記者何來的力量,能夠在陌生的國度為一場事不關己的戰爭衝鋒陷陣?小學的自然課本上都說了,趨利避害是人類的天性。但那天我明白了,你可以選擇離開,但你也可以選擇留下來,用自己的行動,給其他人力量。

從那天起,我打算做一個好記者。我希望我的稿子能像米樂的畫一樣,讓人免於恐懼。

辦公室的當地僱員哭著跑回來,她所住的公寓遭到攻擊,示威者圍在她的房子外面燃燒輪胎。我握著她還在顫抖的手,學著像米樂一樣,對她說:「不要害怕,現在就寫稿子,讓世界知道這裡的真相。」

沒想到,讓我最恐懼的那天成了我寫稿最起勁的一天。回國過海關的時候,邊檢員盯著我的籤證看了半天:「你趕上動亂了啊?你害怕嗎?」

我很想告訴他,有種力量可以超越害怕。在那以後每天深夜發完稿回到房間,我會數著不遠處的槍聲,安然入睡。那是我心裡最踏實的日子,因為我發自內心地想要報導新聞,想讓真相傳播出去。

在我即將入職做一名真正的記者之前,我去看望我的老師。他的窗臺外長滿了翠綠的爬山虎,外面沒有轟隆的坦克,靜謐的校園裡只有知了叫著,他坐在一摞從地板通向天花板的書後面,認真地告誡我:「今後即便不去衝鋒陷陣,你也可以拿文章當槍使,不管在哪裡,都要做個有力量的好記者。」

可是直到今天,我還常常陷入無力狀態,在寫稿卡殼的時候愁眉苦臉,但我仍然很清楚,我想做一個記者。這一切都要謝謝把力量傳遞給我的小米樂。當然,這些事不能讓我的導師發現,要是知道堅定的新聞理想來自一個6歲小孩,估計他又要氣得哆嗦了。

(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中國青年報與能貓商店推出聯名款文創產品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曾憲旭)1月17日,「青年國潮節」品牌聯名項目——中國青年報×能貓商店「中國青年 整裝出發」限定系列將登陸摩點平臺進行系列預售。傳統與創新相融,懷舊風與後現代交織,聯名款產品面向青年群體,融合了雙方品牌元素,包括外套、帆布包、棒球帽等品類。
  • 【首都機場客運站河北、內蒙古方向多條線路停運】北京青年報記者...
    【首都機場客運站河北、內蒙古方向多條線路停運】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首都機場客運站獲悉,首都機場客運站原定唐山班線於6月16日開班,由於疫情影響,延緩開線時間,同時赤峰,廊坊,保定班線一併暫停營運,未恢復的班線暫停恢復運營。開通時間另行通知。
  • 小記者李奕煒作文:我為什麼要做小記者
    我為什麼要做小記者?這要從2019年爸爸參加一次公益活動說起。有一次爸爸去參加愛心捐款活動,我問爸爸為什麼要參加這個活動。爸爸說:「因為我是公益記錄者啊。」我問爸爸什麼是公益記錄者?爸爸說:「我們有一個媒體平臺叫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那是一個人人都獻愛心的平臺,很多叔叔阿姨都是公益記錄者,他們都會參加活動,既獻愛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又可以用手中的筆和相機記錄、宣傳好人好事。」於是我也想獻點愛心做一名小記者,就讓爸爸給我報名了。2019年4月,我終於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小記者。
  • 新華社、《中國青年報》報導西瓜哥故事
    新華社、《中國青年報》、中新社等國內主流媒體也進行了專題報導,不僅報導了西瓜哥的感人故事也讚揚了鄭州市向上向善的傾城之愛。記者 廖謙 文/圖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送來3萬元捐助昨日上午,在天明路西瓜哥常贊的賣瓜點,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的副秘書長王霄鵬把3萬元現金交到了常贊手中。
  • 中國青年報:大學生社團:同齡人一起努力的地方
    中國青年報 ( 2018年11月19日 11 版)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國內50多所高校的大學生開展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88.15%的學生認為其所在的學生社團關係融洽。 「成員之間沒有距離」 楊子恆從大一下學期加入記者團,等到他離開,已經是他大學畢業的那一天。在團裡,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他的老部長。很多高校的學生會、社團等都有「傳幫帶」的傳統,楊子恆曾經所屬的記者團也不例外。
  • 冰島特別重視對旅遊者進行安全培訓-中國青年報
    我感覺他們在教遊客如何保證安全上花的時間,比遊客玩的時間還要長。」    中國青年報:聽說冰島是「地球上最類似月球的地方」?    張羽翀:對,冰島曾作為美國阿波羅號太空人登月的訓練基地。冰島是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地貌凹凸不平,很像月球表面。冰島70%的土地都是高原。火山、冰川、湖泊、溶洞,構成了冰島奇特神秘的自然景觀,使冰島成為探險愛好者的理想之地。
  • 外國人關注中國山寨建築 為何花幾億搞"凡爾賽宮"
    數不清的山寨建築 道不明的複雜情結    記者 李斐然    一個美國記者,對於中國的山寨建築現象,提出以下疑問並試圖解答:  □為什麼中國在自己的城市裡,建造的不是政治領袖的雕塑,也不是後現代的雕塑,而是一個遙遠國度的地標,甚至是大洋之外的小村子?
  • 日本外交人員前往重慶青年報抗議 遭報紙駁回
    菅義偉圖為《重慶青年報》最新一期報紙刊登的帶有蘑菇雲的日本地圖【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7月9日報導稱,針對中國重慶周刊《重慶青年報》刊登標記有原子彈爆炸蘑菇雲的日本地圖一事,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9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政府8日已通過駐重慶日本總領館向《重慶青年報》方面提出「嚴重抗議」。
  • 探路者x中國青年報聯名,限量早鳥盲盒火速售罄!
    以盲盒、手辦等為代表的潮流文化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彰顯著屬於中國青年的個性。在這樣的背景下,探路者x中國青年報強強聯名,合作推出直面當代「新青年」的「敢」系列衝鋒衣,並配合兩款限量盲盒限時、限量發售,撩得當代青年們心動不已。
  • 《中國青年報》首發後引關注的張志超案寫入最高檢報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亦君 耿學清)今天下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時指出,秉持客觀公正立場,檢察官依法履行指控證明犯罪主導責任,既是犯罪追訴者又是無辜保護者。
  • 北京青年報35周年社慶 平板支撐引爆全民運動潮
    2016-08-03 15:49:4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騰勢純電動汽車杯』2016中國平板支撐挑戰賽」。  著名射擊運動員楊凌上臺接受採訪,楊凌在對《北京青年報》送上35周年祝福,同時也號召大家多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魄。賽福凱瑞醫學研究院院長,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執行會長王旭峰也帶來了自己對於《北京青年報》35周年慶的生日祝福。最後,由北青傳媒投資、出品的《妖出長安》男女主演楊世瀚、文竹,《拜託,別黑我》男主演黃由起上臺為《北京青年報》送上祝福,並為各位參賽者加油助威。
  • 我和我的家鄉 - 中國青年報
    漫畫:程璨蘇士澍,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編者的話對於家鄉的愛,很多人說不出口。對於家鄉的想念,很多時候都是離開家鄉之後,才在心中一點一點瀰漫開來,鄉愁的種子也隨之悄悄發芽。掃碼可閱讀《中國青年作家報》電子版、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創作頻道和中青網作家頻道,那裡是一片更大的文學花海。
  • 我為什麼想做「一輩子的記者」
    在南非的三年裡,我在被認為是最危險的市中心裡走街串巷,在機車工廠裡一邊扛著相機一邊飛奔著拍攝時任南非總統,在醫院外等待因車禍受傷的中國旅行團,用最不討喜的問題「刁難」某企業高管,在行業研討會上介紹一名中國央媒記者的工作常態、與同行討論中非故事如何擺脫西方價值觀主導的敘述框架。
  • 《重慶青年報》刊登帶蘑菇雲日本地圖 日擬提抗議
    圖為《重慶青年報》刊登的帶有原子彈爆炸蘑菇雲的日本地圖【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產經新聞》7月8日報導稱,中國《重慶青年報》在近日出版的一期報紙上,刊登了一張標有原子彈爆炸蘑菇圖案的日本地圖,引發了日方的不滿。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稱「無法容忍」,將向中方提出抗議。
  • 【中國青年報】揭秘龜類祖先:我不是進化史上的「怪胎」
    中國始喙龜生態復原圖。陳瑜/繪圖  一項最新研究打破了多年來龜類研究的僵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淳領銜的國際合作團隊,在我國貴州發現了最早出現「喙」的原始龜類化石——中國始喙龜,這為人們了解龜類演化彌補了「缺失的一環」。  該成果已於前不久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該雜誌特邀審稿人評論稱: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發現。這種三疊紀的原始龜類填補了龜類演化中的重要空白,說明這種動物的早期歷史比人們此前了解的要複雜得多。
  • 中國青年報:莫斯科發生劇場大劫案
    中國青年報:莫斯科發生劇場大劫案   2002年10月25日04:56  中國青年報
  • 中國青年報2003兩會特刊——發刊詞
    中國青年報兩會特刊今天重新開刊。在未來的13天裡,我們將繼續認真履行新聞媒介的職責,溝通會內外,促進代表、委員與普通公民之間的良性互動。  本次兩會意義非凡。它不是一般的例會,也不僅是換屆的會。它是黨的十六大後,第一次召開的兩會。
  • 在「火車吧」裡話別鐵道部-中國青年報
    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自己從2006年考上大學起開始收集使用過的火車票,「一張不落,按乘車時間順序依次排列,目前已經收集了323張了。」高楊希告訴記者,他特意購買了老火車站發出的最後一趟車和新火車站發出的第一趟車的車票。「作為一名熱愛鐵路和火車的石家莊市民,我想用這種方式來留念。」    在「火車吧」裡,還有不少「鐵絲」有著和高楊希相同的收集車票的愛好。在這些火車迷看來,有些車票是為了抵達,而另一些車票則是為了收藏。    在「火車吧」裡,曬車票是各地「鐵絲」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
  • 小記者劉姝君作文:我為什麼要做小記者
    有一天,媽媽和我說:你願不願意做小起者?我回答:我願意,因為做小記者感覺可以樂於助人,可以傳遞正能量。所以我願意做小記者,2019年我正式成為小記者。成為小記者後,對我印象比較深的有:2019年夏天,我去了唐山眾業成愛心協會灤西分會,參加了開幕儀式,那的叔叔阿姨對我們的到來非常熱情。天氣比較炎熱,我和李奕煒小姐姐給他們發扇子和水。會後,叔叔阿姨給我們包了香噴噴的餃子,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大家子的溫暖。
  • 頤和園與北京青年報「後臺」連續三天直播:五一雲暢遊 尋脈頤和園
    為什麼一塊鏡子的價錢竟然超出了仁壽殿的造價?昆明湖清淤清出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東西?一般遊客難以進入的殿堂裡究竟隱藏著什麼?作為全國最知名園林之一的頤和園,銜接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和大運河文化帶,承載著太多塵封的歷史、經典的文化以及待解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