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劉承水教授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城市管理藍皮書《中國城市管理報告(2020)》發行。本書是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智庫報告系列叢書之一,聚焦「中國36個重點城市管理水平評價」,將為推動城市長遠發展提供科學研究和實踐探索前沿借鑑。
《中國城市管理報告(2020)》選取36個重點城市進行城市管理水平的排名與評價,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瀋陽、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濟南、鄭州、武漢、長沙、廣州、南寧、海口、成都、貴陽、昆明、拉薩、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27個省會城市(首府),以及大連、青島、寧波、廈門和深圳5個計劃單列市,共有5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59個三級指標,其中一級指標為社會、經濟、環境、科技創新和基礎設施。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工廠停工、商店停業、學校停課,世界經濟體系和城市應急治理能力一度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疫情全方位檢驗了中國城市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考驗了上至城市管理者、下至廣大市民的擔當、能力與智慧,更警醒了在共建共享理念下思考如何著眼於長遠發展,加快提升現代化城市治理能力。
在這樣的情勢下,2020藍皮書特別增加了「北京專題」,對首都突出的關鍵問題進行更加有針對性地分析與評價。專題部分特別闡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對京津冀發展的承載與帶動作用,報告指出,副中心通過自身的「蓄能」和「釋放」,依託「一市兩港」和自貿區的資源稟賦優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三地協同發展,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專題還從北京城市副中心環境治理與運行保障的角度切入,給出了原則、任務、路徑等方面的思考,為提升城市副中心的城市管理水平,滿足新時代下該區域新的功能定位提供了智力支撐。
根據藍皮書,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具有明顯的城市管理優勢,城市管理水平北京穩居第一,深圳躍居第二,上海第三,武漢首次進入前十。廈門、成都、合肥、瀋陽、貴陽、南昌等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改善,上升位次明顯;西寧、重慶、長春排名顯著下降,鄭州跌出前十,排名14位。城市社會管理水平杭州、北京、長沙、太原以及烏魯木齊位列前五。城市創新管理水平深圳具有顯著優勢,青島超過天津,僅次於深圳、北京和上海,排名第四。
報告顯示,北京多項指標排名靠前,科技創新投入以及經濟管理水平排名均為第一;得益於城市氣體廢物管理能力提升,城市環境管理水平相較於去年有了大幅躍升。2019年,北京市文化產業收入為11146.2億元,其中,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佔文化相關領域總收入最高,為52.9%,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6%,居全國之首。北京的文化產業法人機構數、從業人員數以及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在4個直轄市中居首位,北京文化產業營商環境排名第一。
近年來,智慧城市以新技術創新優勢登上城市治理的舞臺,科技助力城市精細化治理,提供精準公共服務,成為構建城市治理現代化體系、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能力的重要抓手。在《中國城市管理報告(2020)》中,城市管理水平總體排名提高了重點城市科技創新管理的賦值比重。
報告指出,城市管理複雜性特徵日漸凸顯,群眾對於高質量的城市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訴求日漸強烈,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和能力顯著增強。要構建城市風險應急治理現代化體系;加快提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復興城市人文精神,重塑區域特色品質;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推進城市多元共治,全面建設智慧城市,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戰略轉型。
「《中國城市管理報告(2020)》堅持共建共享共治理念,將進一步加快提升現代化城市治理水平和能力建設,為城市治理過程中不斷帶來的新挑戰提供智慧支撐。」劉承水說。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慧)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