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阿里研究院與社會文獻出版社在京共同發布了《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0)》(下稱「藍皮書」)。
藍皮書顯示,2018—2019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中,珠海、北京、深圳、杭州、廣州、青島、無錫、南京、上海、廈門位列全國城市前十名。在消耗排放控制方面,位居前10名的省份為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天津、河南、陝西、廣東和山東。排名靠後的省份為青海、黑龍江和寧夏。
2018—2019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1—10名
2018—2019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91—100名
2018-2019年中國省級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1—10名
2018-2019年中國省級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21—30名
據了解,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共同制定了針對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表現進行比較的排名體系——中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CSDIS)。評價框架包括經濟發展、社會民生、資源環境、消耗排放、環境治理五個方面,並細分為22個指標,對中國30個省份、100座城市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表現進行了排名。
「這套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具有理論上的探索和創新意義,它是對GDP這一指標的提升和完善,有助於彌補現有GDP指標的不足和缺陷,其實踐意義在於可綜合反映、科學評判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成效,並以此作為指引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揮棒,從而有助於引導全社會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藍皮書副主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副所長、研究員張煥波介紹。
藍皮書顯示,2019年度省級可持續發展在經濟發展方面,位居前10名的省份為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湖北、安徽、貴州、海南、江蘇和雲南。排名靠後的省份為內蒙古、吉林和黑龍江。
在社會民生方面,位居前10名的省份為北京、浙江、天津、上海、江蘇、海南、重慶、寧夏、河南和青海。排名靠後的省份為甘肅、雲南和貴州。
在資源環境方面,位居前10名的省份為雲南、海南、貴州、福建、青海、廣西、黑龍江、廣東、吉林和內蒙古。排名靠後的省份為山西、河南和河北。
在消耗排放控制方面,位居前10名的省份為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天津、河南、陝西、廣東和山東。排名靠後的省份為青海、黑龍江和寧夏。
在資源環境方面,位居前10名的省份為安徽、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上海、浙江、湖南和貴州。排名靠後的省份為吉林、青海和黑龍江。
據悉,藍皮書還選取了深圳、昆明、溫州以及湖州織裡鎮的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從不同層面展示了我國城市多元化可持續發展實踐和特色模式,還充分借鑑了美國紐約、巴西聖保羅、西班牙巴塞隆納、法國巴黎等部分國際代表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經驗,以期為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國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