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因國土遼闊南北氣候差異較大,國內所種植的水果品種也是多種多樣,據網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水果生產國和消費國。雖然生產和消費的規模全球佔比很高,但在價格方面,同一品類水果價格差距也極大,拿蘋果舉例子來說,既有每公斤售價在10-15元的優質蘋果,也有1元左右的低端蘋果。
總而言之就是,目前水果行業,消費者雖然選擇很多,卻是「好的不多,多的不好」。這也正體現了果業現存的幾大痛點,一起跟著提小妹去了解下吧。
1.持續增高的勞動成本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和發展,農村中的青壯年一般都在外打工,導致從事果業的普遍為年齡偏大的人,這也導致了老齡化嚴重、勞動力不足的一些問題。
以山東省為例,蘋果果農中30~40歲的佔9.82%,41~50歲的佔42.86%,51~60歲的佔33.04%,61~70歲的佔13.39%,71~80歲的佔0.89%。這也說明果農的年齡偏高於30歲,因此在很多地區農忙的時候,勞動力跟不上,沒有足夠的人手和勞動力,這就導致了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
2.水果品種單一
我國的水果品種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品種單一不是指只有一種品類的水果,像之前提到的蘋果,有富士系、金冠系、元帥系、喬納金系列和傳統國光系列。其中富士系佔種植面積的70%左右,紅富士蘋果所佔比例過大,導致國內蘋果品種單一,不僅影響中晚熟品種的發展,也影響了紅富士蘋果的效益和銷售。
3 、缺乏統籌規劃
我國的果農普遍不懂得農區得規化,有的甚至從沒做過區劃規化,這就嚴重導致了蘋果品種的選擇沒有專業性,大多是盲目選擇性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