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次戰疫,我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民有了新的感知。」
「可愛的中國,我永遠熱愛這片土地。」
15日下午
由「學習強國」湖北平臺和
楚才競賽委員會共同主辦的
「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徵文活動
收到了一篇特別的投稿
疫情期間選擇留在武漢的
摩洛哥女孩何曉娜(中文名)
在文章中表白她眼中「可愛的中國」
曾獲楚才作文一等獎
捐款5000元支持抗疫
何曉娜是武漢大學電子商務(漢語教學)博研三年級學生,來自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在2018年第34屆楚才作文競賽中,她以作品《漢語之美》獲得一等獎。
2018年,何曉娜獲得武漢國際楚才作文競賽一等獎。採訪對象供圖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100多名摩洛哥公民離開湖北省,何曉娜卻選擇繼續留在武漢大學,並捐款5000元支持抗疫。她在捐款信中寫道:
「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國家實現了我的夢想,中國人民給了我很多支持和幫助,我不會因為任何原因離開你。 」
央視新聞、中國日報紛紛報導何曉娜疫情防控期間留在武漢並捐款5000元的新聞
武漢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國際學生輔導員唐藝豪告訴記者,今年2月,武漢大學教職員工為疫情中困難群眾捐款,沒想到何曉娜作為一個國際留學生一次性捐款了5000元。讀完何曉娜寫的《可愛的中國》,他更加為有這樣的學生而感到自豪。16日下午,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何曉娜正計劃第6次獻血。她說,來中國已經6年,她永遠不會忘記所有幫助過她的中國人,中國是她的第二故鄉。
何曉娜(左)獲評2019—2020武漢大學優秀學生。採訪對象供圖
楚才「學習強國」徵文發布後幾分鐘,她就通過後臺留言:「留學生也可以參加嗎?」她希望通過文章表達自己對中國的熱愛,並向其他外國人展示,中國是安全的,武漢是安全的。
「疫情期間,學校給我們提供了免費的三餐,發放了免費的口罩,老師也給了我們很多的幫助。」何曉娜告訴記者,選擇留在武漢,她並不害怕,她知道中國有最優秀的科學家和醫生,中國人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用文字「表白」第二故鄉中國
未來希望成為一名外交官
何曉娜的徵文與方志敏《可愛的中國》同名,她說,中國的可愛之處體現在人民、政府、文化等多個方面。她在文章中提到,中國人民對她十分友好,給她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了很多幫助,讓她在異國他鄉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何曉娜(右)與好友在武漢大學合影。採訪對象供圖
親眼目睹了武漢戰疫,何曉娜寫下:「雷神山,火神山,鍾南山,三山抗疫;醫者心,仁者心,中國心,萬眾同心。」
她說,在此次疫情中,中國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國有強大的組織、協調能力,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次疫情讓世界再次見證了無堅不摧的「中國力量」。
何曉娜在武漢大學圖書館。採訪對象供圖
她在文章中表白:
「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人民勤勞勇敢、真誠質樸,尤其當面對困難時,他們團結一致、同舟共濟、眾志成城,這種精神令我敬佩不已。可愛的中國,我永遠熱愛這片土地。 」
她告訴記者,未來她可能會成為一名外交官,努力發展摩洛哥與中國的友誼。
《可愛的中國》全文
可愛的中國
何曉娜(摩洛哥)
武漢大學博研三年級
指導老師: 唐藝豪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憤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愛這土地》艾青。
為什麼說中國是可愛的,因為她的人民是可愛的。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第一次在中國生病的時候,10位中國朋友帶我去醫院;我永遠不會忘記胡教授,國際學院的院長,他說我將會實現我的目標;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導師吳教授幫助我並在凌晨兩點給我發了錄取通知書,只是因為我獲得獎學金,實現了我的夢想;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宿管阿姨,當我在中國奮鬥的時候,她為我敞開了家門;我永遠不會忘記所有幫助過我的中國人。
得知武漢暴發新冠疫情,摩洛哥國王下令將摩洛哥公民撤出湖北省,2月3日100多名摩洛哥公民陸續離開湖北省。但是我選擇留下來同中國人民共同抗擊疫情。我在武漢大學攻讀電子商務博士學位,在這個城市已經生活六年了。作為一名來自摩洛哥的學生,我在中國獲得了2017年「武漢市宣傳大使」的稱號和2018年「中國優秀非洲學生」稱號。武漢是我生活和學習的地方,我非常熱愛這片土地。
雖然我是摩洛哥人,但是中國人民對我十分友好,中國人民政府把我當作自己的公民對待,對我的生活和學習都提供了很多幫助。這讓我在異國他鄉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中國是我的第二個家鄉。中國有句古語:「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這種緊要關頭我更不能一走了之,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回報中國人民,我想留下來同中國人民並肩戰鬥,同心抗疫,同舟共濟。我媽媽也支持我,她為中國祈禱。
通過這次戰疫,我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民有了新的感知。當疫情肆虐,危及人民生命健康的時候,是中國的醫護人員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架起了一道道防禦屏障,生活哪有那麼多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醫護人員是「最美逆行者」。雷神山,火神山,鍾南山,三山抗疫。醫者心,仁者心,中國心,萬眾同心。還有很多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默默奉獻,舍小家為大家。
為什麼說中國是可愛的,因為她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華夏文明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火藥和火器的使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手裡,令他們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在文化方面,隋唐時中外交往空前頻繁,周邊國家大多仿效中國的各項制度,特別是日本,派來大量留學生、留學僧,一大批日本學者回國後在日本發動了大化改新,使日本進入封建社會,中國文化圈也在這時形成。啟蒙運動中,法國思想家伏爾泰便吸收借鑑了中國的儒家思想。
中國文明起源於東亞大陸的大兩河流域,這是一個面積數百萬平方公裡的巨大文明場、文明群,並且連續式地保存了文化基因、民族傳統。比如在從原始社會、氏族社會向國家社會、文明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是簡單地像古希臘雅典模式那樣用地緣關係取代血緣關係,而是在新型地緣關係中較多地包容了血緣關係、人倫關係。這種綜合創新的漸進模式,起源五千年,發展五千年,至今連續進化一萬年,堪稱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中國奇蹟」。
中國與西亞、中南美洲是獨立起源、各具特色的世界三大農業原創文明發祥地,並且中國在其中居首位。地中海東岸的西亞新月地帶,以小麥、大麥為主產,也是綿羊、山羊等家畜的發源地;中南美洲以玉米、馬鈴薯為主產;中國則是稻米、粟谷為主的農業發源地,還是狗、豬、水牛、雞等家畜家禽發源地,並形成了「南方水作稻米農業——北方旱作粟谷農業」二元一體的獨特農業體系,在世界農業文明史上獨樹一幟。
為什麼說中國是可愛的,因為她的政府是可愛的。
在經濟方面,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長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勁動力。僅2017年,中國對外投資就達1200億美元,並進口12.46萬億元人民幣的貨物,為各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投資和發展機遇。可以說,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艙,並為國際合作提供了廣受歡迎的公共產品。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當前全球範圍內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之一,為完善全球治理指明了新方向,為國際合作提供了新模式。去年中國主辦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形成了270多項豐碩成果。中國致力於為解決世界難題提供方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2018年1月記者會上曾說:「我們高度重視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推動汙染防治取得顯著進展。去年又有10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中國的這些實際行動,為應對全球挑戰、實現共同發展做出了貢獻。」中國的這些作為,都是實實在在的踐行承諾,勇於擔當。
在此次疫情中,中國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了「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工作方針,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國有強大的組織、協調能力,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次疫情發生後,中國各地迅速應對,醫療、交通、物資保障、基層組織……社會方方面面人力、物力運轉有序、高效,表面上看只是一個簡單的管制,但實則是一個國家和地方的動員協調能力。我在武漢親身感受到,一個人口過千萬的超大城市,一夜之間全員行動,令行禁止,同時物資供應基本充足,人們的吃、喝、水、電、網絡都照常無礙。十天時間建好火神山醫院,就連美國媒體都在調侃自己國家的「慢」來表達對於中國速度的不可思議。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世界再次見證了無堅不摧的「中國力量」。國際社會的信心來自中國精神。比利時商務諮詢公司賽百思執行長弗雷德裡克•巴爾丹就感慨:中國人民在疫情面前所表現出的團結互助精神讓人印象深刻、深受感動。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人民勤勞勇敢,真誠質樸。尤其當面對困難時,他們團結一致、同舟共濟、眾志成城,這種精神令我敬佩不已。
可愛的中國,我永遠熱愛這片土地。
點評:
「可愛的中國」,我們讀過很多這個標題、這類主題的作品,但這篇外國留學生的文章,讓我們別有感慨。
摩洛哥留學生何曉娜(中文名)在中國(武漢)生活學習多年,曾參加過「楚才作文競賽」並獲一等獎。當「學習強國」徵文活動消息發布後,她第一時間在後臺留言,詢問能否參加,很是積極。
隨著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中國人民對世界的了解越來越主動,越來越多——這是中國人好學、虛心、包容的特質。但平心而論,世界特別是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了解,卻不能與此「平等相待」。對比何曉娜的認知,那些「無知」「狹隘」「傲慢」「偏見」,顯得尤其可笑。
作為博士研究生,何曉娜的文章有些論文的味道,敘述和說理較多。但她在新冠疫情期間留守武漢的經歷,以及她對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合力抗擊疫情的見證,是自己獨立的觀察和思考,令人信服。
我們只有更堅定地對外開放,才能讓更多的「何曉娜」了解中國人民,欣賞中國文化,贊同「中國精神」。
(點評人:朱漢華。楚才競賽委員會推薦)
為有一顆「中國心」的
美麗女孩何曉娜點讚!
(文字:記者郭麗霞 戴亮,部分來源於楚才競賽官方微信號 視頻:記者郭麗霞 戴亮 製作吳天琦 曹欣怡 校對:張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