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也許不只是逃避生活

2020-08-13 豬苗苗Zmm

豬苗苗Zmm



五年前,參加畢業典禮的前夕,院團委書記找我談話,我跟他表達了我那時的迷茫,他問我,曉寧,你未來想過怎樣的生活?


那時候的我,年少且意氣風發,想都沒想便脫口而出,老師,我希望自己可以操盤一個具有很大影響力的組織,我希望成為某一個領域最頂尖的人。


不,我問的是,你想要過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生活裡不只有事業,還有其他很多元素,家庭、愛情、興趣愛好,等等等等。


那時候的我,並不覺得生活除了事業之外還有什麼其他,自然無從明白老師話裡的深意。過去五年,我在世界各地奔走,僅僅是去年一年的時間我就飛了14個國家,腳步停不下來的人,哪有生活?


直到這次疫情爆發,我從紐約回國,不得不一直待在北京,這個我原本不怎麼喜歡的城市。再加上最近的工作節奏也沒那麼忙,從這個春天到夏天,我漸漸開始體會生活,體會四季變遷、植物生長,體會大段大段的獨處時光,與書、顏料、日記本、街道、落日在一起。我感受到了從未有的平和和快樂。



於是昨天,我又重新開始回想,這些年的旅行,對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有時走在三裡屯使館區的人行道上,會讓我一下子恍惚,好像回到了更年少時一個人背包走過的那些國家和城市,陷入那些回憶依然讓我沉醉,裡斯本的陽光的彩色的房子、耶路撒冷用淡黃色的石灰石鋪成的一整座城市、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轉角人們在廣場上優雅的舞步和笑聲,柏林無處不在的街頭塗鴉和自由的反叛精神……


旅行帶給我的體驗,無論我怎樣努力遣詞造句,也無法用語言完整的堆砌出來,因為最好的時光從來都只是屬於自己的,留在心中,無法向任何人訴說。但我想,這些年的旅行確實讓我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所謂好,一大一小:旅行讓我的心境變大——變得開闊、有更大的包容力;旅行讓我的動力變小——它幫我構建出一套對於生活的理想。


關於心境的開闊


這些年,我走過很多國家,每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習俗和價值觀,很多是與我們從小到大生長在自己的母文化下所經歷和接受的價值觀不同的。人遇到與自己觀念不同的事物,會自然而然的感到錯愕,並且給它貼上一個「錯誤」的標籤。可是,如果你願意放下有色眼鏡,真正走進一個國家、一座城市、一片土地,當你與那兒的人產生更多交集後,你會發現那兒的人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種我們眼中看似「錯誤」的方式中,他們卻也能夠自得其樂。



到了美國你發現贍養老人並不是義務,你以為這是「不孝」,是錯誤;到了日本你發現公司上下級的關係過度順從,你以為這是「不自由」,是錯誤;到了伊比利亞半島你發現當地人每天中午都要在太陽最大的時候睡午覺,商店中午都不開門,你以為這是「懶」,是錯誤;到了以色列巴勒斯坦你發現當地人竟然會為了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世世代代的屠殺痛恨彼此,你以為這是「愚昧」,是錯誤。


可當你走遍了那麼多地方,有一天你會突然意識到,不是他們錯了,而是自己對「正確」的定義錯了。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只有一種真相、一個真理,每個文化的存在都有它的意義,而滋生出一種文化的土壤是一整個不可分割的體系,你不可以只是粗淺的把單點拎出來去做評判,只見樹木不見樹林。存在即合理,真相是有角度的,真相其實只是每個人自己的真相。


在遇見不同時,放下偏見,去謙卑的傾聽、用心去觀察,給予存在本身一種尊重,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的你的心境會變大,你不再會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給予評判,你會站在事物自身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去感知它的美,這便是旅行給人帶來的開闊。



關於生活的理想


走過這些國家,遇見這些人,發生的所有際遇,讓我逐漸構建起了我心中理想生活的樣子。


每個文化裡,都有它對成功和快樂的普世評判標準。有些社會相對包容,會容納多種標準;有些社會相對保守,只允許一種主流價值觀。但不管是哪種社會中的普世價值觀,都也只是一個社會平均值下的標準答案。但我們誰又甘心只做一個社會平均值呢?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與其遵從一個我們心靈沒有加以衡量的普世價值觀,為何不創造自己的理想生活?


旅行的過程,很多時候就像一個小女孩提著籃子採蘑菇,每走到一個地方,你會發現那個地方的美,和那裡讓你快樂的事情:


我喜歡拉丁美洲人與人之間真摯熱烈的關係,我喜歡裡斯本房子的顏色和路邊的音樂,我喜歡耶路撒冷的沉靜和神聖,我喜歡柏林的衝突感和流放一般的自由,我喜歡非洲大草原上充滿生命力的樹,我喜歡墨西哥文化對生與死的理解(還有taco和burrito for sure),我喜歡古巴被時間磨礪的老舊和沉默,我喜歡希臘人對價值觀的固執,我喜歡倫敦對人群的包容,我喜歡馬德裡的生活氣息,我喜歡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始,我喜歡義大利對食物的熱愛,我喜歡波蘭的憂傷,我喜歡日本輕井澤的輕靈,我喜歡匈牙利的野性,我喜歡中國東方智慧的萬物為一……



你看,像是採蘑菇的小女孩,每到一個地方,採擷一份快樂,因為只有經歷過,你才知道什麼樣的生活更適合你,把快樂放進籃子裡,同時也去不斷修正那個從小到大你所接受的社會定義下的理想生活標準。


誠然,沒有人能同時生活在全世界各地,永遠奔波,可是,構建理想生活的意義,便是讓你擁有了這樣一個模版,讓你在家鄉也能去採擷人與人之間真摯熱烈的關係、路邊的音樂、流放的自由,滿滿的,滿滿的,拼湊出一個不同於普世價值觀的、只屬於你自己的理想生活。最勇敢的人,是敢於去創造自己理想生活的那群人。


這便是旅行於我而言的意義。



對你而言,旅行意味著什麼?與我分享吧~

相關焦點

  • 旅行的意義在於逃避
    旅行是逃離嗎?是逃離後的失落嗎?是失落裡的尋找嗎?你尋找到了正在旅行的我了麼?若干年前我似乎就帶著這樣的問題一次又一次地出發然後回來再出發。那些路上的風景越來越多並且紛繁複雜,我一直在嘗試在看過這些風景後可以讓自己平靜,可最後我看也看不清楚。我還是持續地去走越來越多的路。旅行中的人很多都會沉默寡言嗎?很多時候,看見一個人在對著天空發呆,我就似乎感覺到他內心的傷痕。這樣的人是善良的嗎?可身邊的很多人都變得越來越能說會道,越來越不值得相信。是不是人越長越大就就會說更多的謊言。
  • 旅行的意義:讓生活更美好
    旅行的意義:讓生活更美好 2020-12-16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首旅行的意義,是逃避還是釋放,每個人都能聽出自己的意有所指
    一首旅行的意義,是逃避還是釋放,每個人都能聽出自己的意有所指你離開我,從一種模糊的形態越來越具體,開始只不過是去旅行,後來就真的離開了,人與人之間不知不覺的疏離,難以挽回的那種無力感,並沒有鄭重其事的改變我們的關係,但一切就那樣默默發生默默起了變化
  • 單車旅行的真正意義
    自行車旅行意義不應該體現在某些極端的想法上,而在於我們引以自豪的這種獨特的自由的探索未知領域的方式,即不斷開拓新的視野,以自身的力量跨越距離
  • 旅行的真正意義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因旅行改變心境和看問題的角度
    就是這十個字,勾起了大多數人對旅行的嚮往,平時大家都是為了生活忙忙碌碌,每天有數不盡的壓力和煩惱,從沒有停下腳步去看看這個世界,很多人其實很想擺脫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完全拋棄所有現實的壓力和問題,然後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完全去享受外面的世界。沒有人不喜歡旅行,在旅途中沒有任何煩惱,只有風景和各種美食相伴,這樣的生活誰不嚮往?
  • 旅遊和旅行的區別是什麼?旅行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現如今社會下人的壓力是無形存在的,往往在旅行的時候才能緩解放鬆我們的壓力,放空自己。每個人對待旅行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奧妹看來,旅行就是一次成長的過程。為了看到更美好的世界,換一種方式去看待世界,去適應不同的環境,去思考曾經的問題,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答案。當靜下心時,你會發現旅途中教會了你很多,能夠解決自己很多問題。
  • 輕生活 旅行的意義
    每個人都在說: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要麼讀書,要麼旅行。
  • 旅行的意義不只是表面上的享樂 而是對自己生命的影響
    當身邊的朋友去旅行的時候,我們總會聯想到吃、喝、玩、樂。杜拜的帆船酒店是如何的豪華、日本的美食是何等滋味、主題公園的過山車怎樣令人心驚膽跳……去旅行的原因有千百樣,但旅行的意義往往都不只是因為表面上的享樂,而是對自己生命的影響。
  • 旅行,帶給我們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很多人心中理想旅行應該和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一般,幾個朋友開著汽車,漫遊在無邊無際的公路上,目的地也許並不重要,他們所嚮往的是這種自由和新奇的感覺。人們之所以那麼熱愛旅遊,或許是將它當成了逃避當下的一個出口。
  • 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有些人不屑一顧,認為旅行沒什麼大不了,難道說你去了趟哪裡,心靈就得到淨化了?旅行,對於部分人來說,卻擁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很喜歡旅行,常常被問也會問自己,到底什麼才是旅行的意義?答:旅行能讓你接觸自然,感受造物主的偉大(中規中矩);答:旅行能讓你認識更多真摯的朋友,毫無物質因素(感覺有點違心)各種答案並未觸動我,直到在烏鎮青壚預見了旅行達人Kiki,她說喜歡用腳丈量世界Kiki還說喜歡旅行,也許,可以把不開心的留在路上,回來就剩下一個開心的自己啦~旅行的意義,也許是讓你在寂靜中與自己對話,找尋一段屬於時間和心靈的自我放逐
  • 旅行的意義,你只是見到她便好
    見到她的心情沒有大驚大喜,心裡只是很開心。看到她忙於工作,我索性就處理餘下的魚,將它處理好醃好,煎好,期間也問她的意見畢竟不是只給自己做,兩個人做法總會有不一樣,一直都注意到要照顧別人的感受。最後西紅柿燜魚出鍋啦,加上排骨湯,終於有家常飯可以食用。 下午三點,三水森林公園。
  • 旅行的意義,不應只是觀光
    旅行,如今成了很多人度過春節假期的一種方式。忙碌了整整一年,終於可以褪去疲憊,在風景曼妙的途中舒緩身心,得到心靈的慰藉。然而,旅行也分不同的方式,旅行的收穫也因人而異。在著名文學家余光中看來,旅行不只是旅遊,不應只是觀光,只有放遠眼光,用心感知途中邂逅的風景與民俗,才能真正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新春伊始,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詩人余光中的這篇經典之作。
  • 即使生活再艱難,也要偶爾外出旅行,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意義
    第一,旅行和旅行是不同的,旅行可以理解為純粹的消遣,我只是從一個地方去看不同的風景,是一種比較淺顯的旅行,總結出旅行的概念、循環模式。旅遊除了欣賞風景之外,更多的是學習、體驗生活、鍛鍊自己,了解當地的文化風情,以及了解當地人的生活和自己的優勢所在。旅遊只是為了炫耀?
  • 旅行改變不了生活,也逃避不了問題,別指望旅行能帶來巨大收穫
    當工作挺特別累的時候,當感到日子過得很乏味的時候,當想逃避某一件事的時候,當不開心的時候,你是否有那麼一刻,突然想去旅行?事實上,旅行改變不了你的生活,也逃避不了問題;不要指望旅行能給你的腦袋「開個光」,也別指望旅行能給你帶來什麼巨大收穫。
  • 旅行之意義並不是告訴別人「這裡我來過」。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論是風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但,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呢?去看看未曾見過的海島與山川?為了遠離一些人、逃避一些舊事?還是毫無目的的想出去走走?
  • 旅行就是出去走走,看看世界,這也許就是意義吧
    2015年開春,我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二次背包旅行。關於旅行的意義,隨手翻開一個旅行者的博客,對旅遊意義的詮釋比比皆是,我想此處不必贅言。但現在回想起來,旅行就是——背包客,窮遊,各式各樣的旅遊信息,搜集了很多攻略和應用,塞滿了我的手機。
  • 旅行的意義——遇見更好的自己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你積累了許多飛行,說不出旅行的意義。」-----《旅行的意義》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去過一些地方,每次旅行,我們抱著期待,對未知的行程也充滿著新鮮感。其實旅行的意義,不只是朋友圈。旅行是一種學習。它給你一雙嬰兒的眼睛,看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社會;讓你變得更寬容,讓你理解不同的價值觀,讓你更好地懂得去愛、去珍惜。我平常很喜歡旅行,一個人計劃,一個人遊玩,我既不用在乎他人的想法,也不用顧忌他人的時間。
  • 旅行的意義不只是為了告訴別人,「我來過」
    不過羨慕之餘,總有人會提及一個靈魂問題「旅行到底有沒有意義」,小飛君覺著,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其實一開口就充滿了焦慮。我旅行的地方是否足夠高大上?我的自拍是否夠精緻?其實旅行的意義不只是為了告訴別人,「我來過」「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年頭,誰都愛玩。工作受委屈了,生活迷茫了,愛豆吸毒了,男(女)朋友劈腿了......
  • 追尋詩和遠方,探尋旅行意義,也許在你背起行囊的那一刻就明白了
    似乎看透了生活,實質卻依舊單純;似乎應有盡有,實質卻一無所有;內心身懷雄心壯志,卻又不得不腳踏實地。身處二十幾歲這個尷尬的年齡,確實會有些迷茫,也會有些無奈。但是每當背起行囊的那一刻,我就明白有些事情現在不去做,再也不會去做了。
  • 旅行的意義在於心情
    也許旅行的意義不在於你沿途看到了多少風景,也不在於你是否到達了預期的目的地,而在於你在旅途中經歷的情緒變化和豐富的經歷。我認為對我們來說旅行的永恆誘惑是我們不能停留並且沒有終點。我們去過的地方可能是當時我們心中最美麗的風景,但有時我們心中會有另一個聲音告訴我們,也許下一個地方會讓我們全心全意地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