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冬至大如年——給孩子講講節氣

2021-02-16 學前雲教研

今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了,說到冬至節,可能不是每個孩子都知道。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太快了,一些隆重溫馨,豐富有意義的傳統節日、習俗正在被人們淡忘和簡化。但其實,只要我們去留意,就會發現不朽的文明始終散發著迷人的魅力。就在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示了她賦予農耕文明的「時間智慧」。

而傳承文明,陶冶情操,一直是我們希望給予孩子的教育。在冬至來臨之際,就讓我們借著這個契機,給孩子上一節生動有趣的生活課吧!







二十四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用於指導農業耕種。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它包含三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天最冷;陽氣始至,上升才逼天氣寒徹;太陽行至最南處,所以晝最短,夜最長。

冬至,夜長晝短,古人這一天要祭祖,然後彼此賀冬。「其夜,家奉神佛前並主人臥室燃燈達旦,主家宅光明,攢火圍爐,合家共坐,以助陽氣」,與除夕守夜差不多了,故有冬至大如年的這一說法。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也是從冬至之日起,就進入了 「數九」,俗稱「交九」,以後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

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數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同時也表述了農事活動的一些規律。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

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中國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麋角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人們還會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囉囉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客家人冬至——釀酒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頗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為了這一天,客家主婦常挑個吉祥的日子,專門到集市添置釀酒的器具,把陳年的酒罈搬到溪流中,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汙物,再讓清涼的泉水反覆衝洗,最後置放在陰涼處風乾。



四川冬至——羊肉湯

  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專家指出,吃羊肉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都有一定的輔助恢復作用。



杭州人冬至——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南方人冬至——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南北各地還有不少湯圓的名品,如寧波湯圓餡多皮薄,糯而不粘;長沙姐妹湯圓潔白晶瑩,香甜可口;如今不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湯圓,更多關於湯圓的做法,可查詢菜譜大全。



廣東人冬至——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北京人冬至——餛飩


  餛飩,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河南人冬至——捏凍耳朵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廈門人冬至——薑母鴨


  廈門人冬至吃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湖南冬至——赤豆糯米飯

  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於產婦滋補產後造成的身體虛弱,有利於增加乳汁,哺乳嬰兒。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聲明: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福建學前教育網編輯整理。



以您舉手之勞,普及科學保教。

        謝謝您的關注。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公眾號,請長按上面的二維碼添加關注,並請推薦給您的同事同學和朋友們。中國學前教育的發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學保教的理念與方法。學前雲教研將為大家持續推送實用的教研資源。

相關焦點

  • 冬至大如年——給孩子講講這個節氣
    說到冬至節,可能不是每個孩子都知道。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太快了,一些隆重溫馨,豐富有意義的傳統節日、習俗正在被人們淡忘和簡化。
  • 冬至大如年 北京民俗博物館舉辦冬至節氣主題活動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12月21日,我們迎來冬季的第四個節氣,也是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二十四節氣》大型系列民俗文化演出迎來了第十場。圖片來源:北京民俗博物館歌舞劇《賀冬》、《冬天祭天儀式》再現了古代冬至日祭天祭祖隆重儀式,臺上身著傳統服飾的演員重現儀式中的每一步,讓更多人可以深入了解古代那些「名場面」,感受傳統文化的衝擊。現場的小演員們還演唱了《九九歌》,在有趣的兒歌節奏中,讓觀眾了解每九天溫度變化的不同和農事活動的規律。
  • 品味傳統節日|冬至為什麼大如年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在更久遠的周朝,冬至就是新年。「古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在愛上經典•品味傳統節日系列課程中,南京市天正小學節日課程開發者張伶俐老師將為同學們講講「冬至大如年」的故事。
  • 冬至節氣到,俗語「冬至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是啥意思?
    冬至節氣到,俗語「冬至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是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06:22,迎來了今冬最重要的,也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冬至。冬至節氣又名「冬節」、「亞歲」、「長至節」,其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民間也流傳著很多和冬至節氣相關的俗語,比如「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天長一線」,這是因為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節氣以後,白晝變長了,而夜晚開始縮短了。在北方地區還有著「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習俗,就是說在冬至節氣要吃餃子,因為「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 冬至大如年,歷史淵源和傳統飲食
    冬至,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我們來了解一下冬至的歷史淵源和冬至的傳統飲食。
  • 【冬至大如年,家人小團圓】~七色光金葉幼兒園「冬至」節氣養生周即將開始!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間2020即將迎來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古人常說:「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此時,人們開始進入「年貨籌備中」,到處一片熱鬧景象。「吃」則是中國人過節的一大主題。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
  • 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最冷的時候。「冬至一陽生」,物極必反,寒極生陽,此時的節氣對應周易中的「復」卦——「群陰剝陽,至於幾盡,一陽來下,故云『復』也。」「一陽來復」,復興之意,代表一個輪迴的結束和新的輪迴的開始.徽州民居曾是明清時期中國建築的精華,歙縣古城則是將「傳統民居現代化」的先驅,當代中華文化復興,包括古城老房子在內的徽州民居煥發出新生,也同是「一陽來復」之意。
  • 《二十四節氣志》中說:「冬至」大如年,跟隨宋英傑老師聊節氣
    大祈」,是因為當時是天地合祀。曾經的冬至大如年冬至曾經是24節氣中地位最高的節氣,現在一說起冬至,還能經常聽到「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是這四大節中唯一的節氣,也是目前唯一沒有成為法定假日的傳統節日。不過在澳門,冬至依然是法定的公共假日,目前在兩岸四地,春節自不必說,清明、端午、中秋是大家共同的公共假日,港澳多出一個重陽,澳門還多出一個冬至假期當然現在的冬至節氣已經完全不能與春節同日而語,「冬至大如年」那是在從前。
  • 冬至節氣到,俗語「冬至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是啥意思?
    冬至節氣到,俗語「冬至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是啥意思?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06:22,迎來了今冬最重要的,也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冬至。冬至節氣又名「冬節」、「亞歲」、「長至節」,其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民間也流傳著很多和冬至節氣相關的俗語,比如「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天長一線」,這是因為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節氣以後,白晝變長了,而夜晚開始縮短了。在北方地區還有著「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習俗,就是說在冬至節氣要吃餃子,因為「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 冬至吃餃子與誰有關?24節氣中,為何民間認為:「冬至大如年」
    冬至吃餃子與誰有關?24節氣中,為何民間認為:「冬至大如年」12月21日(農曆11月初7),是2020年庚子年的冬至節。」冬至「是一年中「數九」的開始,用民間的老話習俗說:這一天不吃餃子,是要凍壞耳朵的。
  • 冬至大如年 南京發出「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倡議
    12月21日18時2分,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12月18日,「我們的節日」南京工作室、南京餐飲商會聯合向商會會員單位發出「過好中國傳統節日」的倡議書,號召餐飲商會打出「冬至大如年」的標語營造濃厚氛圍,舉行向食客贈送餃子等冬至時令美食等活動,得到會員商家的積極響應。
  • 冬至大如年
    時令已到冬至,站在這個豬年的尾巴上,回顧過去的一年,黯然神傷,在連豬都很尊貴的一年裡,相信大多數人,過得都挺不容易吧?誠然,要在2019年裡,活得像豬一樣有價值,其實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閒傳少諞,言歸正傳。豬年不聊豬,冬至說冬至!
  • 冬至大如年!這樣過節更有意義
    今天(12月22日)是冬至,「冬至」是我國傳統的24節氣之一,也是國人最重視、最有故事的一個節氣,「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更是證明了這個節氣的重要性。那麼,為什麼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中的「至」是什意思?到底是「冬天到來」的意思?還是「冬天止步」的意思?
  • 關於冬至節氣的傳統習俗與飲食文化
    就算是平時沒怎麼了解傳統民俗文化的朋友,也都知道冬至節氣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冬至在傳統習俗中還有幾個名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都是冬至的常見俗稱。其實早在大概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咱們的祖先就已經使用「周公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節氣,它是24節氣裡最早制定出的一個,所以在周朝冬至是一年的開始,這就是前面為什麼說冬至節氣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的原因。冬至節氣開始的時間是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12月22日或12月23日這三天裡面,這一天也是地球北半球全年裡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 二十四節氣 | 冬至
    一、簡介 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它既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於春秋時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蘇州:「觀前·冬至大如年」釋放文化旅遊...
    「觀前·冬至大如年」民俗文化節開幕啟動非遺市集吸引市民□蘇報記者 胡毓菁 蘇報通訊員 嚴潔/文 蘇報記者 張健/攝作為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歷來被蘇州人視為春節前最重要的節日,民間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路喆:冬至大如年
    節氣是指二十四個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曆法的完善和補充,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曆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一年一度的冬至節馬上就到了,​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
  • 冬至由來:為何冬至大如年?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 今日冬至,冬至為何「大如年」?
    ,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並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大如年,納履添新歲。此時節,合家圍圓,劏雞宰羊祭祖,餃子湯團乞福。或寒中取暖,閒話今年往事。或寒暄一壺酒,圍爐饋別舊歲。或安身靜體,做個羈旅獨眠人。無論如何,冬至可長歌,可醉飲,惟不可離去。 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