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教人口數據 中國大陸信教人口比例最低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全球信教人口有多少(資料圖)

全球宗教分布(資料圖)

當今世界,究竟有多少人信仰宗教,有多少堅定的無神論者,他們的地區分布和發展趨勢如何,這是分析國際宗教形勢必須回答的問題。由於不同國家、不同信仰的人們在哪些文化現象屬於宗教、哪些思想行為屬於信教、怎樣給眾多的思想信仰分類等基本問題上存在分歧,以上問題很難找到統一答案。

目前,國際上較有影響的統計數據主要有3種,它們的側重點各不相同,試圖說明的問題也不盡相同,需要我們根據機構特點、關注問題、所用方法進行科學分析,作出理性判斷。一種是國際民調機構運用統計學原理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進行的抽樣調查,以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的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蓋洛普國際協會)為代表,側重於說明全球信教人口比例;一種是西方傳教研究機構根據傳教需要進行的匯總統計,以美國《國際傳教研究公報》為代表,側重於說明全球主要宗教的人口變化;一種是西方研究機構收集各種數據進行匯總研究後得出的結論,以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為代表,側重於說明各大宗教群體的人口規模和地理分布。  

全球信教人口比例

最有價值、可以信賴的數據來自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的「全球宗教信仰和無神論指數」。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該機構組織部分成員採訪了57個國家的5萬多人,詢問這樣一個問題:「無論你是否去過禮拜場所,你會說你是信教者、不是信教者還是堅定的無神論者?」結果,有59%的人說自己是信教者,23%的人說自己不是信教者,13%的人說自己是堅定的無神論者、5%的人不回答。據介紹,以上數據按照受調查國家被覆蓋成年人口的份額作了加權,允許3%-5%的誤差率,置信水平為95%。據最新報導,該機構又於2014年底對65個國家的6萬多人作了同樣的調查,結果有63%的人說自己是信教者,22%的人說自己不是信教者,11%的人說自己是堅定的無神論者,4%的人不回答。因為兩次調查的時間、方法和數據比較接近,我們可以取其平均數,則全球有61%的人口信仰宗教,12%的人口為堅定的無神論者,27%的人口處於中間或潛伏狀態。

以上數據之所以可信,是因為它具有機構權威、問題嚴謹、方法科學的特點。機構權威——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是著名的國際民調機構,成員遍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問題嚴謹——只有一句話,語意明晰,可以避免因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和重複統計。方法科學——選擇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抽樣調查,按照相關國家和地區被覆蓋成年人口所佔份額進行加權,給出誤差率和置信水平。以中國為例,根據該機構2012年年初的抽樣調查,中國有14%的人自稱信教,30%的人自稱不是信教者,47%的人自稱是堅定的無神論者,9%的人不回答。根據該機構2014年年底的抽樣調查,中國有7%的人自稱信教,61%的人自稱是堅定的無神論者,取其平均數,則中國有10.5%的人自稱信教,54%的人自稱是無神論者,35.5%的人處於中間或潛伏狀態,與我們的習慣說法和日常感受相當吻合。徵諸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2012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和中國人民大學2011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的數據,我國信仰五大宗教的人口約佔總人口的11%,三者高度契合。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世界主要宗教群體規模和分布報告」令人懷疑。2012年12月,該機構公布了對全球「8個主要宗教群體」2010年人口規模和地理分布的研究報告。據稱:「在全世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58億成年人和兒童信仰某一宗教,佔2010年世界69億總人口的84%。」這一數據之所以令人懷疑,最根本的是方法不科學。據其介紹,該結論是通過匯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數據進行綜合匯總後得出的。如此雜多的數據來源,相關調查機構是否權威,所提問題是否嚴謹,所用方法是否科學,均不得而知。該研究把世界觀尚未形成的兒童也納入信教人口之中,把他們分為0-4歲、5-9歲等年齡組,是不科學的。該項研究的資助者皮尤慈善基金會和鄧普頓基金會有明顯的宗教背景和宣教動機,可能會影響研究的客觀性。以中國為例,根據該研究,中國有7億「宗教無隸屬」群體(佔全國人口的52.2%)、2.94億「民間宗教」群體(佔全國人口的21.9%)、2.44億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的18.2%)、6841萬基督徒(包括新教徒、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佔全國人口的5.1%)、2469萬穆斯林(佔全國人口的1.8%)、908萬「其他宗教」信徒(應該是指道教徒,佔全國人口的0.7%)。這一結論不僅與我們的習慣說法和日常感受大相逕庭,而且與前述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同期調查數據相距甚遠,也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相關調查數據相距甚遠。可見,皮尤研究中心上述研究報告的數據誤差較大,可信度較低。

美國《國際傳教研究公報》的數據也不容忽視。因為上世紀90年代以來,該機構的統計數據在我國宗教學界影響較大。根據該報2009年公布的數據,2000年世界人口61.2億,不信教人口9.1億,信教人口佔85%;2009年世界人口68.3億,不信教人口9.2億,信教人口佔86%。該數據是怎麼得來的不得而知,不好評論,合理推測是從各傳教組織收集到的數據匯總而來。  

信教人口地區分布

唯一可用的數據來自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的「全球宗教信仰和無神論指數」。根據該機構2012年抽樣調查獲得的數據,世界各地區信教人口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非洲(89%)、拉美(84%)、南亞(83%)、阿拉伯世界(77%)、東歐(66%)、西亞(64%)、北美(57%)、西歐(51%)、東亞(39%)和北亞(17%)。信教人口比例較高的國家依次為加納(96%)、奈及利亞(93%)、亞美尼亞(92%)、斐濟(92%)、馬其頓(90%)、羅馬尼亞(89%)、伊拉克(88%)、肯亞(88%)、秘魯(86%)、巴西(85%)等。信教人口比例較低的國家和地區依次為中國大陸(14%)、日本(16%)、捷克(20%)、土耳其(23%)、瑞典(29%)、越南(30%)、澳大利亞(37%)、法國(37%)、中國香港(38%)、奧地利(42%)等。堅定的無神論者比例較高的國家和地區依次為中國大陸(47%)、日本(31%)、捷克(30%)、法國(29%)、韓國(15%)、德國(15%)、荷蘭(14%)、奧地利(10%)、冰島(10%)、澳大利亞(10%)等。根據該機構2014年底的抽樣調查,信教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為泰國(94%)、亞美尼亞(93%)、孟加拉國(93%)、喬治亞(93%)、摩洛哥(93%)等,信教人口比例最低的國家和地區為中國大陸(7%)、日本(13%)、瑞典(19%)、捷克(23%)、荷蘭(26%)、英國(30%)等。

由此可見,發達及較發達地區和國家信教人口比例較低而無神論者比例較高,欠發達地區和國家信教人口比例較高而無神論者比例較低,社會主義國家信教人口比例更低。該調查還顯示,信教比例與個人收入及受教育水平密切相關。低收入人群有宗教信仰的比高收入人群高17%,受教育程度在初等以下的人群有宗教信仰的比受教育程度在高等以上的人群高16%。具體說,20%的低收入人群有66%的人信仰宗教,20%的中低收入人群有65%的人信仰宗教,20%的中等收入人群有56%的人信仰宗教,20%的中高收入人群有51%的人信仰宗教,20%的高收入人群有49%的人信仰宗教;初等教育程度以下人群有68%的人信仰宗教,中等教育程度人群有61%的人信仰宗教,高等教育程度以上人群有52%的人信仰宗教。  

信教人口變化趨勢

(一)20世紀全球信教人口變化趨勢

按照美國《國際傳教研究公報》1991年、1996年和2009年公布的數據:1900年,全世界16.2億人口中有325萬人不信教者,信教人口佔99.81%;1970年,全世界36.1億人口中有29億人信教,佔80.38%;1980年,世界43.7億人口中有34.6億人信教,佔79.18%;1985年,世界47.8億人口中有37.6億人信教,佔78.74%;1990年,世界53億人口中有42億人信教,佔79.22%;1996年,世界58億人口中有11億人不信教,信教人口佔81%;2000年,世界61.2億人口中有9.1億人不信教,信教人口佔85%。可見,上世紀前85年,全球信教人口下降很快,1985年以後止跌反彈。以上數據是怎麼得來的不得而知,可信性與準確性不好判斷。徵諸國內的相關判斷,可能存在高估問題。例如,1979年,任繼愈先生說,全世界42億人口中有25億人信教,佔59.5%,後來人們多用2/3的籠統說法;2001年,江澤民同志說,全世界61億人口中約80%信教。但反映出來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

(二)21世紀全球信教人口變化趨勢

按照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2005年和2012年初兩次抽樣調查的加權平均數,全球信教人口比例從77%下降到59%,下降了18%,而無神論者比例從4%上升到13%,上升了9%。從兩次調查均涉及的39個國家和地區的加權平均數看,信教人口比例從77%下降到68%,7年間下降了9%,而無神論者比例從10%上升到13%,上升了3%,其中22個國家信教人口出現不同程度下降,最大降幅為23%,最小降幅為1%,平均降幅為9.5%。只有7個國家信教人口出現不同程度上升,最大升幅為6%,最小升幅為1%,平均升幅為2.14%。如果考慮到該調查允許3%-5%的誤差率,把下降幅度和上升幅度在5%以內的忽略不計,則有15個國家的信教人口比例下降,降幅為12.47%;只有4個國家的信教人口比例上升,升幅為4.2%。信教人口比例下降的國家是信教人口比例上升國家的3倍多。

可見,進入本世紀後,全球信教人口比例已停止上升,重新回到了下降軌道。如果從2012年年初和2014年年底兩次抽樣調查的最新情況看,全球信教人口比例又從59%上升到63%,而無神論者比例從13%下降到11%。如果排除兩次抽樣的國家有所不同和3%-5%的誤差率,那麼,當前已出現了全球信教人口比例止跌徘徊現象。

(三)發達國家信教人口下降趨勢

上世紀,西方發達國家的信教人口一直在減少。據《劍橋無神論指南》介紹,從上世紀中期到本世紀初的半個世紀中,信仰上帝的人口,瑞典減少33%,荷蘭減少22%,澳大利亞減少20%,挪威減少19%,丹麥減少18%,英國減少16.5%,希臘減少12%,比利時減少11%,加拿大減少7%,日本減少3%;不信上帝的人口,加拿大從1985年的23%增加到1999年的30%,英國從1979年的24%上升到1999年的39%,瑞典從1947年的8%上升到1991年的46%,美國無宗教信仰人口從1990年的8%上升到2001年的14%。

進入本世紀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信教人口比例下降更快。按照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的抽樣調查,信教人口比例,美國從2005年的73%下降到2012年的60%再下降到2014年的56%,加拿大從2005年的58%下降到2012年的46%,法國從2005年的58%下降到2012年的37%,瑞士從2005年的71%下降到2012年的50%,德國從2005年的60%下降到2012年的51%。2014年年底,英國信教人口比例下降到30%,已躋身於信教人口比例最低國家行列。

(四)欠發達國家信教人口增長趨勢

近年來,少數發展中國家由於治理不善,民族、宗教矛盾突出,出現了信教人口比例不降反升、無神論者比例下降乃至消失的異常現象。越南作為社會主義國家,30%的人自稱信教,65%的人自稱不信教,幾乎無人自稱無神論者,說明宣示無神論在該國近年來的文化氛圍中已不適宜。類似情況還有土耳其、中國香港地區和美國。土耳其只有23%的人自稱信教,高達73%的人自稱不信教,卻只有2%的人自稱無神論者。中國香港地區有38%的人自稱信教,51%的人自稱不信教,只有9%的人自稱無神論者。在美國,主流輿論將信教者視為「好人」,認為不信教者「不是好人」,將無神論者視為「壞人」或「不愛國」,因此雖然有44%的人自稱不信教,卻只有6%的人自稱為堅定的無神論者。  

各類宗教人口的變化

當今世界存在著非常複雜多樣的宗教現象,可以分為傳統宗教和新興宗教兩大類。傳統宗教包括世界宗教、民族宗教和部族宗教,世界宗教包括基督宗教、伊斯蘭教和佛教,民族宗教包括猶太教、印度教、錫克教、道教、神道教等,部族宗教包括非洲傳統宗教、美洲印地安人宗教、澳大利亞土著宗教和中國少數民族宗教等。新興宗教是19世紀中期以後創生的新教派,如摩門教、巴哈伊教、創價學會等。關於各類宗教的信仰人口,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沒有數據,美國《國際傳教研究公報》和皮尤研究中心有匯總數據,但誤差較大。

按照美國《國際傳教研究公報》2009年提供的歷史數據,從1800年到1900年,全球無神論者和無宗教信仰者分別從1萬和30萬(合計31萬,佔世界人口的0.03%)增長到23萬和303萬(合計326萬,佔世界人口的0.2%),新興宗教信徒從無到有達到595萬(佔世界人口的0.36%),伊斯蘭教信徒從0.9億(10%)增長到2億(12.34%),印度教信徒從1.08億(12%)增長到2.03億(12.53%),錫克教信徒從180萬(0.19%)增長到296萬(0.18%),基督宗教信徒從2.05億(22.68%)增長到5.58億(34.46%),佛教信徒從0.69億(7.67%)增長到1.27億(7.83%),猶太教信徒從900萬(0.1%)增長到1200萬(0.08%),中國民間宗教信徒從3.1億(34.3%)增長到3.8億(23.47%)。可見,19世紀全球信教人口發展變化的特點是:無神論者增長23倍,無宗教信仰者增長10倍,新興宗教從無到有,基督宗教信徒及其佔世界人口比例明顯增長,伊斯蘭教信徒和印度教信徒成倍增長而佔世界人口比例略增,佛教信徒和錫克教信徒明顯增長而佔世界人口比例略降,猶太教信徒和中國民間宗教信徒略增而佔世界人口比例明顯下降。

綜合美國《國際傳教研究公報》1996年和2009年提供的數據,從1900年到2000年,全球無神論者和無宗教信仰者分別從23萬和303萬(合計326萬,佔世界人口的0.2%)增長到1.5億和7.6億(合計9.1億,佔世界人口的14.9%);新興宗教信徒從595萬(佔世界人口的0.36%)增長到1.1億(1.8%),錫克教信徒從296萬(0.18%)增長到2100萬(0.34%),伊斯蘭教信徒從2億(12.34%)增長到12.4億(20.2%),印度教信徒從2億(12.5%)增長到8億(14.6%),基督教信徒從5.6億(34.5%)增長到20.2億(33%),佛教信徒從1.3億(7.9%)增長到3.6億(5.9%),其他民族宗教信徒從1.2億(7.25%)增長到2.4億(4%),猶太教信徒從1200萬(0.76%)增長到1400萬(0.22%),部落宗教信徒始終在1億左右(從佔世界人口的6.6%下降到1.8%),中國民間宗教信徒從3.8億(23.5%)下降到3.7億(6%)。可見,上世紀全球信教人口發展變化的特點是:無神論者和無宗教信仰者極速增長,分別增長642倍和251倍;新興宗教信徒快速增長,增長16倍;錫克教信徒、伊斯蘭教信徒、印度教信徒、基督宗教信徒、佛教信徒、其他民族宗教信徒增長較快,分別增長6倍、5.2倍、3倍、2.6倍、1.8倍、1倍;猶太教信徒略有增長,部落宗教信徒幾乎沒有增長,中國民間宗教信徒略有下降。

2012年12月,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對全球「8個主要宗教群體」2010年人口規模和分布的研究報告。據其介紹,所謂「8個主要宗教群體」是指基督徒、穆斯林、印度教徒、佛教徒、宗教無隸屬群體、民間或傳統宗教群體、其他宗教信徒和猶太教徒,其中「宗教無隸屬群體」包括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和那些不認同自己屬於任何特定宗教信仰的人,「民間或傳統宗教」包括非洲傳統宗教、中國民間宗教(涵蓋民間信仰及相關民俗和迷信,如清明上墳、看風水等)、美洲原住民宗教和澳大利亞土著宗教,「其他宗教」包括「巴哈伊教、耆那教、神道教、錫克教、道教、天理教、巫術、拜火教和許多其他宗教」(涵蓋部分民族宗教、部分新興宗教、部分民間信仰、部分民俗和迷信)。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基督徒有22億(佔世界人口的32%,其中50%為天主教徒、37%為新教徒、12%為東正教徒、約1%為摩門教和耶和華見證會等新興宗教的信徒),伊斯蘭教信徒16億(佔世界人口的23%,其中87%-90%為遜尼派、10%-13%為什葉派),宗教無隸屬群體11億(16%),印度教信徒10億(15%),佛教信徒5億(7%),民間或傳統宗教信徒4億(6%),其他宗教信徒5800萬(1%),猶太人1400萬(0.2%)。87%的基督徒在美洲、歐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分別佔世界人口的37%、26%、24%),98%的伊斯蘭教信徒在亞太、中東北非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分別佔世界人口的62%、20%、16%),99%的印度教徒、99%的佛教徒、90%的「民間或傳統宗教」信徒、89%的「其他宗教」信徒、76%的「宗教無隸屬」群體在亞太地區。  

全球信教人口變化的理論闡釋

19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革命的推進,特別是由於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和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推進,全球無神論者和無宗教信仰者人數迅速增長,新興宗教從無到有,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信教人口下降趨勢。20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現代化、世俗化進程加快,特別是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和東西方冷戰的強大影響,無神論者和無宗教信仰者人數極速增長,新興宗教信徒快速增長。在世界總人口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部族宗教信徒停止增長,中國民間信仰信徒人數開始下降,其他傳統宗教信徒人數雖有較快增長,但在全球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上世紀80年代,特別是冷戰結束後,由於西方新自由主義和新保守主義盛行,非西方國家世俗民族主義道路失敗,特別是由於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使世界社會主義陷入低潮,宗教在全世界範圍內活躍起來,出現了「傳統宗教復興、新興宗教崛起、邪教組織泛濫、宗教影響擴大」的局面,西方學者稱之為「上帝的報復」(上帝對社會世俗化潮流的逆轉)和「宗教復興」。

進入本世紀以來,受「9·11」事件、反恐戰爭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特別是受伊斯蘭教極端主義組織製造暴力恐怖事件和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用歷史上的「十字軍東徵」比擬反恐戰爭刺激,西方發達國家出現罕見的反宗教情緒,掀起了被稱為啟蒙2.0的「新無神論」運動,一些著名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文學家、電影製片人、電視辯論家和新聞記者等通過出書、登廣告、拍電影和電視紀錄片、開辯論會、辦網站、訴諸法律等多種手段進行反宗教宣傳,再加上不斷曝出的天主教神職人員孌童醜聞,使宗教的可信度大大下降,導致西方信教人口急劇減少。另一方面,某些發展中國家由於世俗民族主義失敗,傳統社會主義受挫,導致宗教民族主義和文化民族主義崛起,使宗教的影響不斷擴大,繼續給人以「宗教復興」的印象。特別是一些衝突較多地區出現的宗教極端主義猖獗和無神論者消失的現象,更給人以某種向中世紀回歸的感覺。

綜合來看,宗教在21世紀的發展趨勢呈現出如下突出特點:一是全球信教人口比例快速下降,從2001年的約80%(見江澤民《論宗教問題》)下降到目前的約60%(見前述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的數據)。二是幾大主流宗教的信徒人數持續增長,全球基督宗教信徒人數從2001年的約20億增長到約22億,伊斯蘭教信徒人數從2001年的約12億增長到約15億,印度教信徒人數從2001年的約8億增長到約10億,佛教信徒人數從2001年的約3.6億增長到約4.9億(2001年數據來自江澤民《論宗教問題》,當前數據中,伊斯蘭教來自中東國家的主流說法,其他宗教來自前述皮尤研究中心數據)。三是宗教的國際格局持續變化,基督宗教繼續向歐洲和美洲以外傳播,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等繼續向歐美傳播,但各大宗教的中心和重心並未改變。四是宗教的國際影響持續擴大,在冷戰結束導致世俗意識形態紛爭突然弱化的情況下,宗教的政治參與和社會影響突然擴大,成為局部戰爭、文明衝突、國際政治和人權鬥爭的重要因素。

總的來看,當前國際宗教形勢的基本特徵是:世俗化進程加速發展,原教旨主義異軍突起,宗教極端主義惡性膨脹,宗教的網絡化勢不可擋,宗教非政府組織日益活躍。當前國際宗教形勢的地區特徵是:歐洲世俗化加速、「恐伊症」凸顯,美國新無神論崛起、基督教新右翼過氣,俄羅斯東正教復興、伊斯蘭教發展,拉美天主教強大、新教徒增長,非洲傳統宗教衰落、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爭鋒,中東激進勢力上升、宗教矛盾突出,中亞「三股勢力」抬頭、挑戰世俗政權的治理能力,南亞印度教勢力上升、宗教衝突加劇,東南亞南傳佛教活躍化、伊斯蘭教板塊化,東亞宗教民族主義崛起、海外傳教強勁。

原標題:《全球信教人口有多少》(作者系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國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全球有多少人口信仰宗教?
    根據該報2009年公布的數據,2000年世界人口61.2億,不信教人口9.1億,信教人口佔85%;2009年世界人口68.3億,不信教人口9.2億,信教人口佔86%。該數據是怎麼得來的不得而知,不好評論,合理推測是從各傳教組織收集到的數據匯總而來。信教人口地區分布唯一可用的數據來自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的「全球宗教信仰和無神論指數」。
  • 研究稱不信教人數居全球總量第三 中國佔六成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小俠】據英國路透社12月19日報導,一項關於世界人口宗教信仰的最新研究發現,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口規模在全球佔第三位,位於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後,並略高於印度教徒數量。據報導,皮尤宗教和公共生活論壇當地時間18日發布的這項名為《全球宗教觀察》的研究是基於2010年的大量數據而進行的。
  • 民調:泰國宗教文化最濃厚 中國「無神論者」最多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紀雙城】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3日報導,最新民調顯示,全球信仰宗教人數比例最高的國家是泰國,最低的是中國。民調機構蓋洛普國際去年年底搜集數據,來自65個國家的63898人接受調查。
  • 臺灣人口性別比例統計數據:女多於男 指數創新高
    臺灣人口性別比例統計數據:女多於男 指數創新高 2014-07-27 09:31:24年11月底起性比例低於100(即女性人口超過男性)以來,已持續降至目前的99.82,其中又以臺北市的92.23最低,圖為女性聚集在冰淇淋店家享受美食。
  • 中國大陸人口突破14億,去年出生人口創新低
    1月17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9年的主要經濟數據,其中,也包括中國的人口狀況。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40005萬人。
  • 2018中國人口圖鑑總人數 2019中國人口統計數據
    2018中國人口圖鑑總人數 2019中國人口統計數據 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8 年年末該年齡段人口約為8.97 億人,比 2017 年年末減少 470 萬人。 從比例來看,2018 年勞動人口佔比 64.3%。與此同時,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持續增加,2018 年為 2.48 億人,佔比 17.9%,比例同比去年增加 0.6%。 長期以來,中國都享受著人口紅利。
  • 2019年末大陸總人口數突破14億大關 全國出生率創新低
    大陸人口突破14億。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人口數據:截至2019年末,中國大陸人口突破14億大關。不過,去年的人口出生率為10.48‰,是有史以來最低的數值。同時,男女比例也達到104.45:100。
  • K702 轉告老蠻數據獵鷹​,大陸買房支出比例遠低於日本臺灣
    臺灣的GDP,號稱有大約4萬億人民幣,大約與湖南、湖北一樣,也跟雲南+廣西兩個省一起算差不多,臺灣大約是湖北人口的四成,有些人就自動認為臺灣居民生活水平高於湖南湖北兩倍多。我的感覺是高大約兩三成差不多而已,沒有統計數據那麼誇張,臺灣極大的GDP比例由一些在境外設廠的公司創造,並沒有將產生的社會價值均攤給臺灣人民。
  • 官方2019全球雅思成績大數據來了,中國大陸考生均分5.8?!
    好在,最近雅思官方網站發布了 2019年全球雅思成績大數據 我們一起來康康吧 毫無意外,A類雅思考生仍然佔據主流,比例接近80%。
  • BlueBee在中國大陸設立數據中心
    BlueBee在中國大陸設立數據中心2019-10-10 11:59作者:美通社 - 此舉旨在擴大基因組數據平臺的全球覆蓋範圍 荷蘭賴斯韋克2019年10月10日 -- 全球生物信息解決方案提供商BlueBee已將數據業務拓展到中國大陸,從而在符合中國衛生和科技部相關要求的前提下
  • 中國人口破14億,用人口城市化應對老齡化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中國大陸人口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總人口數突破了14億。這其中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但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全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總人口,包括歐盟28國的5.12億,美國加拿大的3.64億,日本的1.27億,澳大利亞紐西蘭的0.3億,以及亞洲四小龍的9000萬,一共大約有11.2億人口,比起中國大陸人口,還要少3億。中國的人口規模,並不是一個貧窮的人口規模。中國人口增加的同時,經濟持續發展。
  • 冰島網民比例居世界第一95%人口使用網際網路
    冰島網民比例居世界第一95%人口使用網際網路    據英國《獨立報》25日報導,國際電信聯盟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成立的寬帶委員會發表《2012年寬帶網狀況》報告概覽了當今世界網際網路通訊革命進展以及各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情況。
  • 全球城鎮人口平均比例約為56%,那中國、美國、印度、日本的呢?
    全球人口有多少?按照世界銀行的說法,截止到2019年年底,全球人口總數提升至76.74億。其中,大約56%的人口居住在城鎮,剩下的約44%的人口則生活在農村地區。按收入規則來統計,高收入國家的城鎮人口比例高達81%。
  • 王作安:我國五大宗教的信教人數約超一億(圖)
    【訪談直播】  有網友提問: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我國到底有多少種宗教,有多少信教的人?  王作安介紹說,我國現在比較有影響的宗教主要是五種: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常被稱作五大宗教。一些國外的媒體說我國只承認五大宗教,這實際上是一個誤解。我國從來沒有說只承認五大宗教,只是說中國主要有五大宗教。
  • 全球五大人口發展趨勢分析:中印男女比例失調
    綜合外電報導,人口問題業已成為困擾世界各國的一個普遍難題,不過,各國擔憂的問題有所區別。有的擔心人口數量激增,有的則受困於人口增長率偏低,有的國家疾病肆虐,還有的則為越來越多的移民而憂慮。近日,外刊撰文分析了全球五大人口發展趨勢。
  • 世界主要國家每天洗澡一次的人數比例,中國竟然排名最低
    世界主要國家每天洗澡一次的人數比例,中國竟然排名最低。我們來看一下吧!在榜單中(圖一),墨西哥排名第一名,男女皆有將近90%的人口會每天洗澡一次。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墨西哥處於熱帶地區,水資源豐富,且氣候炎熱。
  • (中經數據)巴基斯坦人口及其結構
    根據巴基斯坦2017年進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巴基斯坦人口為2.077億,居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和巴西之後全球排名第六。巴基斯坦是世界上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1950年人口只有3300萬,排名世界第14位。
  • 中國人口2019總人數多少 2019年中國人口總數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8月,世界總人口數量達到了77億2723萬。其中,我國位居世界人口數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由此可知,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那在去年的數據中,中國人口總人數是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
  • 全球的穆斯林人口|中國穆斯林數量超歐洲總和
    國內有些人士估計穆斯林已經佔到總人口的9%,也就是說有將近1.2億人口為穆斯林。這個數字顯然誇大了。Statista網站評估,穆斯林人口約佔中國總人口的2%,而「世界人口展望」(World Population Review)認為截至2020年,這個比例為1.73%。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估算,因為國內巨大的人口基數,中國穆斯林的實際人數高達2812萬,佔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的約1.6%。
  • 全球宗教移民數據最新出爐 猶太人比例最高
    美國基督教研究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上周四公布全球宗教移民地圖的數據指出,移民活動可以改變社會,可以改變宗教格局。此項研究考察了到2010年在一個國家居住了一年及以上外來移民的宗教信仰。《華爾街日報》報導稱,該報告顯示,全球移民第一群體是基督徒,接著是穆斯林。猶太人移民數字雖然很少,但比例卻是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