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一則新聞,杭州一名初中女生在7月份時被家長領養回的小狗咬了一口,沒有出血、沒有頭暈,一切正常,也就沒有告訴父母。
9月份因為弟弟被小狗咬後,才說出自己也曾被咬過的經歷,當時父母覺得事情已經過去這麼久了,應該沒有多大問題,於是當下只帶了弟弟打了防犬疫苗,而沒有給姐姐打。
可就是存在這種僥倖心理,11月份,女孩突然出現手腳發麻、嘔吐的症狀,送去醫院後,逐步進入腦死亡的狀態。目前這名女生還在緊急救治。
父母有多內疚自不必說,這也給父母提了個醒:疫苗不是小事,不能抱著僥倖心理。
誠如這對父母說的,他們都知道狂犬疫苗要在被咬後24小時及時打,但如果超過24小時,注射疫苗也算是一種保護機制。
其實即便女生沒有出血、2個月也沒出現其他異常情況,但完全可以在弟弟去注射疫苗時,也去注射一針,起到的不是抑制作用,而是防護作用。
就目前的醫療手段,對狂犬病還沒有一個有效的治療手段,只能靠注射狂犬疫苗,所以,加強預防措施是遠離狂犬病最好、最有效的措施。
當然,我們還必須了解到的是:
狗不是唯一能夠傳播狂犬病的動物,任何哺乳類動物都可以感染上,比如猴、貓、豬、牛等等,更別提野外的蝙蝠、熊這些野生動物了。所以,在及時給孩子注射狂犬疫苗的基礎上,也要儘量少讓孩子接觸這些哺乳動物,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些動物身上會攜帶什麼病毒,什麼時候會性情大變。
女兒曾很喜歡小狗,小區裡一看到小狗就一路跟著,我一般都告訴女兒:它和你不熟,你不能去碰它,就遠遠地看著它,和它打招呼。一般的狗主人也不喜歡有陌生小孩來逗弄自己的寵物,萬一有個意外也是件麻煩事。
而帶孩子到鄉下時,就更要注意,鄉下土狗幾乎沒有打過任何疫苗,不要輕易激怒、挑釁這些動物,以免帶來傷害。帶孩子到山上,孩子手上都儘量不拿零食,避免野生動物垂涎三尺,動手搶奪,誤傷了孩子。
如果不慎被動物咬傷,沒有出現大出血,要及時衝洗傷口,把髒東西洗乾淨後,用碘酒擦拭傷口周邊的肌膚,包紮好後,及時送往醫院,做進一步處理。
總之,狂犬疫苗越早打越好,加強預防,保護孩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