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有哪些應用?在線的應用與書法又有何關係?
小編了解到,顧愷之他精於繪畫,是東晉時期有名的書法繪畫大家,尤其是在人物畫方面有卓越的成就。顧愷之是當時享有極高的譽的書畫大師,是他將中國畫中的線條發展到了第一高峰,他把帛畫中的線變得更加的遒幼。他筆卜的線被後世稱之為:「高古遊絲描」 ,中鋒用筆使得線條秀勁具有古逸之氣。他繪畫中的用線特點就源於當時書法中「線」的特點,篆書是當時社會主要的書寫字體,而篆書的行筆特點是中鋒用筆,強調線的圓勁、力道。現今顧愷之作品的真跡已經不存在了,有的只是流傳已久的摹本,其中隋代臨幕的《女史箴圖》,日前藏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還有宋代臨摹的《洛神賦圖》,現今喊於故宮博物院。
小編自己認為,在《女史箴圖》面卷中,他主要對宮中婦女形象的塑造,畫家的筆量是「簡澹」且有神韻的,線條細勻有力,使每-位貴族婦女的體態和神情都在他的筆下盡顯風來。這兩幅作品中均用了「 如春蠶吐絲」般的線條去對人物的輪廓動態和衣紋質感進行描繪。《洛神賦》 是我國文學上的作品,是表達吉植愛情傷感的詩篇。《洛 神賦圖》是顧愷之的代表作之一,畫中主要描繪的是曹植與洛神的愛情故事,畫面用筆細幼古樸,線條排列條疏密得當,穩重而不失輕快,秀勁而不失韻律,均勻有節奏,恰如「春蠶吐絲」,這帶有文學意義的《洛神賦圖》,無論從藝術結構、人物造型還是筆墨表現上來看,都不愧是我國傳統古典繪畫中精品。
小編經過調查發現,中國唐代的文化和藝術在我國歷史上達到了一個高峰,而在唐代人物畫中的線也更加出神入化、生動準確。人善惡忠奸的內在、年齡大小的外在都可用不同的線去表達。吳道子在繪畫中用線大膽率真,準確而不受束縛,可以說在線條的運用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人物造型上別具一格,既能生動準確地刻畫其動態,又能抓住人物的神韻表現其精神氣質,達到形神兼備的最高境界。
小編覺得,吳道子深受書法中的筆法影響,在他的繪畫上,他把書$法用筆與繪畫結合,讓畫中的線產生書法上的抑揚頓挫、方圓曲直等的變化,讓人物更加豐富有立體感、畫面更加具有層次性。「蓴菜條」 的蘭葉描法是他線條風格的代表,這也是他從「狂草」書體中受到啟發而得出的。他將其中的提按頓挫、粗細不一的線收於人物畫,讓畫面上的線條形成豐富的變化。吳道子還強調把運筆的告類和主觀的情感相結合,讓畫面上的線更具說服力和表現力,更具審美價值。吳道子對線的發展做了巨大的貢獻,他的繪畫在我國也是家喻戶曉,有著極高的地位,王西京在上學階段就開始對吳道子的線進行探索研究,不斷的臨摹著《送子天土圖》,並從中體會著線條的內在審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