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華語流行音樂的歷史,大家公認有2個高峰,一個是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這幾年,代表人是香港的張學友、王菲和臺灣的周華健、孟庭葦等人;一個是2000-2006這幾年,代表人物是周杰倫和林俊傑。
目前的華語流行樂壇整體水平比起之前真的是完全無法同日而語。甚至可以說最近10年湧現的經典歌曲,比不上90年代一年的水準。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出唱片再也沒法賺錢,等於是音樂人的創作失去了驅動力。所以最近10年歌手都不再出專輯了,不發新唱片了,如今的新歌基本上都是和影視劇綁定起來。
於是我們發現,最近10年華語流行樂壇最好聽的歌曲,大部分都來自於影視劇的主題曲或者插曲了。
說到電影主題曲,我們要首先說說王菲。應該說最近這些年的王菲,已經成了電影插曲專業戶,她這些年演唱的新歌無一例外,全部和電影有關係。
最早是2011年張一白將自己曾經同名電視劇改編成的電影《將愛情進行到底》,陳奕迅和王菲合唱了主題曲《因為愛情》算是經典之作。
這首歌還登上了春晚舞臺,當年傳唱一時。
然後2014年張一白又執導了電影《匆匆那年》,王菲再次獻唱同名主題曲。
中間2013年王菲好姐們趙薇拍電影處女作《致青春》,還是邀請王菲演唱同名主題曲。
所以大家看,王菲自從淡出歌壇,不再發專輯之後,就只能給電影唱主題曲了。她就沒有別的機會唱歌了。
王菲如此,其他歌手更是差不多,基本上都是靠搭車影視發新歌了。我們梳理一下最近10年最優秀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各種影視的主題曲或者插曲。這裡面最好的一首歌就是樸樹的《平凡之路》。
樸樹的這首歌,毫無疑問是最近十年華語音樂最優秀的歌曲,沒有任何其它歌曲可以和它相提並論。
這首歌在YouTube上也有過億點擊量。國外很多網友也被這首歌的旋律和歌詞折服。
在我看來,《平凡之路》放在過去20年,都可以競爭一下最優秀的華語歌曲。
在旋律方面,不輸給周杰倫的巔峰時期;在歌詞方面,更是非常有內涵,非常大氣,而且有一種深刻的哲理性,引人深思。
今年5月武大宿舍停電合唱《平凡之路》引發熱議,為什麼唱的是《平凡之路》呢?還有2首《藍蓮花》和《光陰的故事》,都是那種有點內涵的歌曲,歌詞裡有人生的思考。
綜合考量,《平凡之路》已經超越了流行歌曲的範疇,上升到流行文化的某個高度了。這是過去20年華語音樂都很少出現的精品。
其它我們印象比較深的影視歌曲,比如2015年的《小幸運》,是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主題曲。
這同樣是一首在YouTube上點擊量破億的華語歌曲,而且是目前油管上點擊量最高的華語歌曲。旋律真的無敵,特別美好的那種初戀感。
楊宗緯和張碧晨合唱的《涼涼》,大概是近些年來最好聽的電視劇主題曲。
雖然歌詞有點莫名其妙,但是旋律真不錯。
2016年電影《大魚海棠》插曲,周深演唱的《大魚》也是真的很好聽。尤其是周深和郭沁合唱版本,真是空靈般的享受。
同樣是2016的電影《長城》,電影的主題曲,是方文山作詞,王力宏作曲的《緣分一道橋》,依稀讓我們找到了當年周杰倫的某些神韻。
然後2017年的好萊塢電影《太空旅客》,邀請鄧紫棋演唱中文主題曲《光年之外》,也非常好聽。
上面這些是近些年大家很熟悉的電影主題曲。
再早一點的,筷子兄弟2012年非常火的洗腦神曲《小蘋果》,最早是他們倆合拍的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宣傳曲。
所以說過去十年最好聽的歌曲,很多都是影視劇的主題曲或者插曲,不像以前的歌曲都是歌手專輯主打歌。這也反映出流行歌曲的唱片產業被打破之後,歌手推出新歌都傾向於和影視劇合作。
雖然以前流行音樂也和影視劇深度結合,但都不像現在這樣緊密。因為歌手基本上都不發唱片了,所以搭上影視劇的便車,更有助於宣傳推廣新歌。
恐怕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能聽到的好歌,還是各種影視主題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