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多次衝擊IPO折戟的恐龍園文化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恐龍園」),正欲謀求開啟新的創業板上市之旅。
日前,新三板掛牌公司恐龍園對外發布公告稱,其已於2020年7月10日向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A股)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申報材料,此舉意味恐龍園在IPO失敗兩年後,再度衝擊A股。
但有些尷尬的是,恐龍園此後又於7月13日發布關於停牌公告的更正公告稱,由於其公司工作人員失誤導致7月10日發布的公告存在錯漏,其予以更正,如原為「關於重大事項股票暫停轉讓公告」,更正後為「關於公司股票停牌公告」。
除了衝擊IPO屢敗屢戰一事外,外界更為關注的還是恐龍園的業績表現,而財務數據顯示,2017-2019年期間,恐龍園皆保持兩位數的營收增長增速,但增速已呈現下行趨勢。此外,其文化創意及衍生業務營收佔比也逐年下滑。
對於上述疑問及未來發展等,《中國經營報》記者此前致電致函恐龍園,其相關工作人員回復稱:「採訪函我們已經收到了,我們會慎重回答,最後會給一個回復。」但是截至發稿,記者仍未獲得相關回覆信息。
屢敗屢戰
在衝擊IPO失敗兩年後,恐龍園再度重返上市賽道。
相關信息顯示,恐龍園成立於2000年7月,是一家提供景區運營服務、文化創意和內容產品開發的文化旅遊企業,主營業務體現為主題公園運營服務和文化創意及衍生業務,旗下擁有常州中華歡樂園等著名景點,天眼查顯示,恐龍園董事長為沈波,第一大股東為常州國資委控制的龍城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將時間撥回到2018年5月30日,彼時恐龍園發布證監會不予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申請的公告,「發審會會議對公司本次申請的表決結果為同意票數不足 5 票,公司本次上市申請未獲核准」。
而這已不是恐龍園第一次IPO失敗了,梳理可發現,自2012年起,市場就流出恐龍園上市之信息。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網站顯示,《關於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上市環保核查情況的公示》發布時間為2012年12月18日,恐龍園「以《關於申請上市環境保護核查的請示》(常新龍園〔2012〕17號)向我廳申請上市環境保護核查」。
但對於2012年謀求上市的說法,恐龍園曾回復新京報稱,「常州恐龍園2012年並未向證券監管部門提交IPO申請」,儘管如此,恐龍園的上市步伐並未停止,2015年9月,恐龍園轉而選擇掛牌新三板。
但對A股情有獨鐘的恐龍園顯然不滿足於此,2016年9月23日,其正式向證監會遞交上市申請材料,但在不到一年後的2017年7月宣布中止審查,首次衝擊A股失利不足半年,恐龍園再度於該年12月11日向證監會遞交申報稿。
而衝擊IPO失敗一事再度在恐龍園身上上演,2018年3月27日,證監會官網公布《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52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
蟄伏兩年後,恐龍園選擇於2020年再度向創業板發起衝擊,而梳理可發現,早在2019年,恐龍園就開展一系列的上市準備工作。該年9月,中信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認購恐龍園1110萬股股票,12月,恐龍園發布公告稱,其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頗為有意思的是,其輔導機構也變更為中信證券。
對於恐龍園屢敗屢戰謀求A股上市,景鑑智庫創始人周鳴岐認為,「主題公園是一個需要持續投入資金的行業,開發運營成本非常高,像上海迪士尼建設投資就達340億元,其他很多國內樂園也達數十億之巨」,其認為恐龍園多番謀求上市,意在謀求拓展融資渠道,支撐運營和樂園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同為主題公園類企業的華強方特,6月24日對外宣布稱,因疫情影響導致業績存在不確定性,其經審慎研究,決定終止本輪IPO申請。
周鳴岐認為,華強方特申請終止IPO,對文旅企業上市「肯定會造成影響」,「疫情對主題公園影響非常大,是文旅業內受到打擊最大的細分行業之一」,這可能促使恐龍園方面需要更多的錢來發展,希望儘快能夠上市。
增速放緩
除了被市場關注的屢敗屢戰衝擊A股一事外,恐龍園的業績表現也備受關注。
wind數據顯示,2017~2019年,恐龍園營收分別為4.83億元、5.8億元、6.5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02%、13.04%、12.63%,同期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21.73%、19.56%、10.48%,由此可見,恐龍園的營收、淨利潤增速皆呈現下滑之勢。
在前一次IPO失敗之時,發審委會議提出詢問的問題就包括,請發行人代表說明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wind數據顯示,2016年恐龍園營收同比下滑11.42%,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51.91%。
除了營收淨利增速下滑外,恐龍園近年來大力發展的文化創意及衍生業務營收佔比,也呈現出下滑的狀態。
梳理恐龍園歷年年報可知,園區綜合業務、文化創意及衍生業務為其主要營收來源,園區綜合收入包括門票收入及其他運營收入,而文化創意及衍生業務收入包括動漫衍生品收入、管理諮詢業務收入、規劃設計業務收入、模塊化娛樂業務收入及系統集成收入等六大板塊。
2017年~2019年,恐龍園的園區綜合業務營收佔比分別為70.66%、68.90%、69.63%,同期文化創意及衍生業務營收佔比分別為22.49%、22.04%、20.72%,後者營收佔比逐步下滑。
但顯然,恐龍園對文化創意及衍生業務寄予厚望。早在2018年,恐龍園就由原名「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升格為現名——「恐龍園文化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彼時恐龍園官網介紹稱,在做優做強中華恐龍園景區的同時,「依託模塊文旅等創新型IP產品的研發和全國複製,推動模塊文旅成就集團發展的另一核心增長極」,其近年來也先後成立常州恐龍人模塊文旅、上海模塊龍文化等企業,天眼查顯示,後者為前者100%控股。
但恐龍園2018~2019年報顯示,常州恐龍人模塊文旅淨利潤分別為-150.71萬元、-943.14萬元,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萬聯證券研報認為,外資主題公園巨頭近年來紛紛進入中國市場,與國際巨頭相比,我國主題公園無論 IP、產品內容、規模體量等方面均處於劣勢,需關注由此帶來的競爭加劇風險。
跨省擴張
儘管如此,作為「無中生有」發展旅遊產業的代表,恐龍園近年來也謀求走出江蘇,跨省擴張,但結果似乎並不太如意。
相關信息顯示,自2013年起,恐龍園提出實施「投資+服務」創新戰略,從單一的主題公園運營商,向「文化旅遊投資、運營和整體方案解決供應商」轉型,《常州日報》報導稱,「繼傳統景區門票和旅遊商業外,對外輸出創新業務已經成為恐龍園營收創效的重要來源和新興增長極。」
恐龍園官網文章也介紹稱,其目前已在上海、蘭州、鄭州、西安、宜昌、恩施等地實施文化旅遊項目深度合作,而早在2015年就有媒體報導稱,在提出「輕資產擴張」的兩年多時間裡,「恐龍園股份目前已在10多個省市布局30多個主題公園、度假區和商業街區項目」。
儘管恐龍園跨省涉足項目甚多,但也有本該早已建成運營的項目,至今了無訊息。
如2016年10月,恐龍園與宜昌交通旅遊產業發展集團(以下簡稱「宜昌交旅」)在湖北宜昌正式籤約,雙方將共同在宜昌打造首個恐龍主題公園,彼時新聞報導稱,該項目預計投資30億元,將於2019年正式對外開放。
「至今三年多了,也沒有任何後續消息,到底是常州中華恐龍園公司欺騙了宜昌市政府,還是政府欺騙了我們老百姓。」2019年9月,有網友在宜昌市人民政府互動平臺如此發問,此後宜昌交旅回復稱,「據了解,宜昌中華恐龍園項目暫緩實施。」
無獨有偶,同樣是2016年,河南天倫旅遊集團與恐龍園在江蘇常州正式籤約,欲打造鄭州中華恐龍園項目。據悉該項目預計總投資15億元,位於鄭州滎陽市,將於2019年建成開放。
但在2019年7月,鄭州滎陽市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回復網友提問時表示,其市規劃中心未收到關於滎陽市中華恐龍園等規劃手續辦理的相關請示,建成開放時間尚不確定。
「近年來主題樂園行業在走下坡路,或者也可以說是之前超速畸形發展的後遺症」,周鳴岐認為,特別是此前大量地產開發企業以大面積圈地為目的,紛紛進入主題樂園領域後,主題公園經歷了一次超速發展,出現了異常繁榮的景象,但「現在面對大量新建樂園紛紛巨額虧損,大家對投資新建主題公園的熱情,是越來越消退了」。
儘管如此,恐龍園當前仍然在謀求對外擴張,梳理可發現,其近年來與江蘇宿遷、雲南昆明等多地籤訂相應合作協議,如2019年9月,恐龍園官網發文稱,「恐龍園集團與宿遷市人民政府達成戰略合作」。
對於恐龍園上述項目的進展情況等問題,記者此前致函恐龍園方面,但是截至發稿,未獲回覆信息。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