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最直觀的感覺是兩個字「熱」。這部電影類似於黑鷹墜落。它由五個戰鬥場景支撐,中間的呼吸只夠上兩次廁所。換言之,80%的時間是用來「玩」的,而且有很多種把戲,很少重複。
影片的前奏部分是海空合作的反海盜劫持人質行動。狙擊手和突擊隊利用這個緊急機會消滅歹徒。它以乾脆利落的姿態,展現了海軍「蛟龍隊」非凡的戰鬥力和犧牲精神。積極方面,「蛟龍」號首次上岸,負責疏散市區華僑。這部分是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街市場拍攝的。複雜的地形和敵人強大的火力曾使該隊陷入一場激烈的戰鬥。火爆的一幕讓我們想起了林超賢導演在《逆戰》開篇時展示的約旦街槍戰,驚心動魄。但在這一部分之前,只能說國產電影的水平一直,並不奇怪。
從第三場戰鬥開始,真正讓人興奮不已的「懸空」戲就登臺了。蛟龍隊接到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深入內地數十公裡,營救一名被恐怖分子劫持為人質的女華僑。途中,政府軍遭到伏擊,損失慘重,只有剩下的隊伍和女記者夏楠倖免於難。伏擊從迫擊炮襲擊開始。在匪徒的強大火力下,該隊面臨著救人、消滅狙擊手和摧毀迫擊炮陣地三項任務。這場戰鬥既殘酷又悲慘。新神槍手古順和敵人狙擊手的戰鬥令人印象深刻。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將該劇與反映反恐戰爭的歐美新片《鬣狗之路》、《拆彈部隊》等類似場景進行對比。我覺得它更受歡迎。
解救人質是這部電影的亮點。「蛟龍隊」沒有忘記我軍動員群眾的優良傳統,在當地婦女的配合下,成功地更換了人質。然而,無休止的事故使戰爭不可避免。
我認為林超賢在這一環節的待遇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人質、反應、接觸、突破四條線索齊頭並進,但都有條不紊地解釋。四個戰場的空間關係清晰,相互呼應。雖然只有八名士兵和數百名恐怖分子,但這是一個大的圖景。利用空間關係創造懸念是一種非常巧妙的動作電影手法,但一直是中國電影人的弱點。與以往國產電影中的戰爭場面相比,這部戲是一個質的進步。這場戰鬥也以坦克開戰和沙塵暴奇觀而告終。戰鬥中,有臨沂軍艦炮擊恐怖陣地的場面,充滿了活力。
最後一部追逐恐怖分子的戰鬥劇主要依靠人物的命運來製造戲劇性的緊張。蔣璐霞終於在一出肉搏戲中現身。新一代狙擊手也克服了心理障礙,順利成長。這一幕的另一個亮點是沙漠的奇特地形和「蛟龍」隊的飛翼。
通過對影片中五個打鬥場面的分析,我們會發現它們都是「打鬥」,但節奏是清晰的。隨著空間的大小,任務的性質,以及武器的類型,有不同的。雖然是主旋律電影,但口號並不多,都是以準確的節奏和場面為主。這種類型的戰爭片在中國並不獨特,近年來也很少見。這不僅是林超賢導演的卓越能力,也是中國海軍的大力支持。
海軍的支持也至關重要。影片中張涵予指揮的軍艦是參與葉門撤離行動的臨沂軍艦。影片中的輕武器和重武器令人大開眼界。或許正是因為如此,紅海行動才被列為2018年龍標001號。網上有軍事迷指出,影片中的武器都不是解放軍的標準裝備。不過,片中有人解釋說,我軍不方便攜帶武器登陸,所以接受了東道國提供的歐盟武器裝備。
它們都是「提升國家威信」的主題影片,不可不加以比較。與《戰狼2》相比,《紅海行動》的製作和風格明顯優越。事實上,冷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女冒險的模式仍然是成龍電影的遺產。用弓箭和拳腳殲滅武裝僱傭軍的場景,應該結合動作片誇張的場景來理解。與之相比,在紅海的行動有更多的投資和更多的戰鬥場面。這是一部「重工業電影」,有更多的國際戰爭大片。我認為探索國產電影的類型也更有意義。當然,在紅海的行動也有其缺點。林超賢非常關注人們在極端情況下的壓力反應,這使得影片節奏極快,無法呼吸。但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可能沒有扮演傻瓜的孤獨英雄那麼友好和愉快。還有一些臺詞很難背誦,這讓人有點戲劇化。
《紅海行動》和《戰狼2》一樣,最後也有政治立場。海軍宣布保衛海域,就像「蛟龍號」一樣,標誌著一個大國崛起的新時代的到來。在出埃及記中,摩西率領的以色列人被法老的軍隊追殺到底。這時,上帝為他們分隔了紅海,開闢了一條寬闊的道路。然而,在葉門,正是我們強大的海軍徵服了紅海,拯救了海外華僑。張涵予在致辭中比較了他與李慕蘭在《家武風波》中飾演的鄧世昌隊長,並對國運節讚不絕口。為國家的力量感到驕傲是很自然的。然而,在高呼「勇者無畏,強者無敵」的口號後,我們也要記住,老祖宗原來所說的「勇者無畏,仁者無敵」。世界永遠不缺力量。缺少的是能使「近請遠」的價值,即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