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輩的傳統印象中,貓是高冷、薄情、陰險、自私之物。
貓,屬於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
一般的貓:頭圓、顏面部短,前肢五指,後肢四趾,趾端具銳利而彎曲的爪,爪能伸縮。夜行性。
以伏擊的方式獵捕其他動物,大多能攀緣上樹。貓的趾底有脂肪質肉墊,以免在行走時發出聲響,捕獵時也不會驚跑鼠。行進時爪子處於收縮狀態,防止爪被磨鈍,在捕鼠和攀巖時會伸出來。
人貓
· 北宋著名政治家,學者歐陽修、宋祁在新唐書《新唐書.李義府》中,評價唐朝著名奸相李義府時說:「義府貌柔恭,與人言,僖怡微笑,而陰賊偏忌於心;凡忤意者,皆中傷之,時號義府笑面刀。又以柔而害物,號曰『人貓』。
野貓是攻擊人類最大的貓咪群體,因為它們在野外必須要保持警惕,不然活不下來,一些國外組織的統計數據說明流浪貓的平均壽命只有兩年,不但要忍受同伴的欺凌,還要防止個別人類的虐待,導致他們對人類充滿敵意。那些親人的流浪貓肯定都是家貓遺棄的,而且他們有個很安逸的小區生活著,但這樣的事情是少數的。
不要認為貓抓傷咬傷你就說明貓有多麼的壞,任何寵物都是需要引導的,即使是可愛的貓咪,也必須培養合理的生活習慣,貓咪不是負擔,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不要讓一切不得不變成悲劇收場。
說說我自己為什麼養貓?當初想領養貓的時候,其實我是害怕的。因為我一怕貓二怕狗再加不懂怎麼去養,可我家相公喜歡貓懂貓想養貓,所以我就同意了。一波三折領養了在寵物醫院等領養的一隻估計6個月大的橘貓(王老橘),第一次見到它明顯感覺它在怕,很怕!它不知道其實我也怕,怕它撓我、怕它到處亂抓。過了有半年後,感覺它的防備心終於沒有那麼重,有人問為什麼那麼久?怎麼看出來有防備心?我只能說我是從它的眼神看出來的,即使我們對它很好很好。後來我們又再領養了一隻小狸花貓(王小蛋),自從有了新成員,橘貓是徹底的放鬆和信任我們。有時候我們罵它,它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怕,反而是那種你慢慢罵我去睡個覺哈!(對,它的眼神出賣了它!)
其實不喜歡貓,大可以不養。既然養了,必定照顧終老。至於陰險,小兒科的啦。人的大腦比起貓的小腦袋,我相信我的陰險絕對碾壓它的陰險!
圖中的黑貓那眼神夠陰險了吧!如果它是為了避免傷害而提前用眼神作出警示和戒備,這種陰險有錯嗎?難道跟你打聲說:不要!這樣才不陰險嗎?那是驚悚片了!反向思維想想,如果是人類,你會怎樣做才不陰險?古語有云:人不可貌相。古語也有云:相由心生。起碼貓貓的眼神已經告訴我們,它在生氣中、舒適中、驚怕中、興奮中…。人類呢?誰更陰險。
絕大部分貓奴喜歡貓的原因在於感到疲倦時,只需將臉貼在貓身上,即可充滿電。這是一種奇妙的感情,儘管貓咪不會說話,卻往往給你最大的慰藉,瞬間治癒你!
不要試著去跟一個不喜歡貓的人解釋。總有各種各樣的觀點與看法,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我的貓我喜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