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郭
說到銀行存款,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存款利率低。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不少居民現在即使有錢也不怎麼願意存進銀行。從2019年各大銀行的表現來看,存款利率能超過5%的一般是民營銀行。國有銀行的存款利率沒有達到這個標準,但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把錢投到民營銀行的人還比較少呢?
在很多人不敢將錢存進民營銀行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了解一下「高息」背後究竟有什麼含義。民營銀行存款利率高企主要有三個原因。
成立時間短,沒有保障
民營銀行在2014年才逐漸出現,有些民營銀行出現的時間更晚,在2017年才開始運營。正是因為銀行成立時間過短,沒有什麼太多的參考價值,因此將錢放進這些銀行的話,很多人都擔心。雖然國有銀行的利率相對較低,但是至少有著保障,不管存多少錢心裡都放心。
找不到網點
一些民營銀行成立的時間相對較短。一些民營銀行甚至沒有網點,而且大多數服務集團往往規模較小。與無處不在的國有銀行網點相比,國有銀行還是比較放心的。
知名度較低
這一點和買東西一樣,買手機的時候,大家都會選擇知名品牌,對於那些沒聽說過品牌的人,自然是持懷疑態度。民營銀行也是如此。雖然存款利率普遍較高,但客戶並不了解這些銀行,當他們看到如此高的存款利率時,自然更不敢存款。
至於民營銀行的存款產品是否安全,對這一問題群眾其實不必擔心。因為所有的民營銀行都需要經過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准才能成立,屬於正規金融機構。唯一的區別是,民營銀行的股東由民營企業組成,並不是由民營企業控股。
民營銀行不代表單個銀行,而是由一些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作為發起人,再成立銀行。從股東實力來看,它仍然很強大,很多企業本身也有足夠的資本實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民營銀行的資金流動。
有人說,如果你把錢放在民營銀行,會不會因為銀行倒閉而無法取款?從這個角度看,可能性不大,因為民營銀行的股東一般都有較強的實力背景,而且都是比較大的本土民營企業。而大多數民營銀行在成立的時候,註冊資本也比較多。
因此,群眾對民營企業不要有太多的「偏見」。很多人認為民營銀行和個人銀行是一樣的。他們認為民營銀行很容易「攜款跑路」,所以不敢把錢放進銀行。其實民營銀行的利率要高,是為了吸引群眾存錢。畢竟與國有銀行相比,知名度等方面都處於弱勢地位。如果利率與國有銀行相似,那就更沒有優勢了。
沒想到原來是民營銀行為了吸引客戶加息,才採取了這個方案,結果,很多人覺得風險比較大。因為很多人認為風險和回報是成比例的,回報越高,風險就越大。因此,民營銀行的利率過高,這讓人們憂心忡忡。
2018年下半年,監管機構對民營銀行的創新存款實施「限價令」,稱這些存款構成流動性風險。此後,許多民營銀行紛紛降息,不過並沒有被叫停。也就是說,不必過分擔心產品的安全性。只要保持在合理的存款範圍內,就有保障。那麼你會選擇去民營銀行存款嗎?
(本文系爾東商業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