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時左右,證券時報記者來到鹽田國際貨櫃碼頭,門口車輛往來如織,大量的貨車正通過自動驗箱通道進入碼頭。
鹽田港港口的一片繁忙景象似乎印證了外貿復甦遠好於預期的觀點,而與之相伴產生了一個新問題就是貨櫃「一箱難求」。
鹽田港港口貨櫃「一箱難求」
「這個箱子我來了三次才領到」,車輛剛剛駛出港口的拖車司機李師傅告訴記者,他表示,這兩個月左右貨櫃的緊缺使同行們不得不爭先恐後地排隊「爭奪」。
而沒有那麼幸運的趙師傅則無奈地表示,因為沒有拿到箱這個月已經休息兩次了,「現在因為疫情的原因國外的船回來的少,箱子就少,經常會出現改單的情況」。
碼頭不遠處的堆場工作人員對此也沒有辦法,「現在貨櫃確實比較緊張,出口海外的貨櫃回流不暢,只能儘量協調,如果要解決問題,可能還要從源頭解決。」
日前,有媒體報導,我國最大的貨櫃生產基地之一廣東東莞的南方中集工廠裡機器轟鳴,一派忙碌景象。廠裡的貨櫃訂單從今年4、5月份就開始恢復增長,目前訂單已經排到明年3月份。為了趕訂單,一線工人從一班倒變成了兩班倒,中午飯都要抓緊吃,上廁所都要小跑。
據悉,鹽田港(鹽田國際貨櫃碼頭)是華南地區國際貨櫃遠洋幹線運輸樞紐港,全球單體吞吐量最大的貨櫃碼頭之一,被稱為深圳對外貿易的「風向標」和「晴雨表」,主要服務出口歐美的航線,每周近百條班輪航線到達歐洲、美國,深圳地區近九成的出口貿易通過鹽田港到達歐洲、美國。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鹽田港遠洋貨物運輸下降幅度較大,降幅均超過五成,國際貨物運輸代理開票總金額較2019年同期下降33.51%。但隨著國內疫情控制穩定,經濟持續復甦,鹽田港出口貨運業務強力反彈,9月深圳鹽田港單月吞吐量超146萬標箱,刷新了此前由它自己創造的全球單一碼頭單月吞吐量紀錄。
貨櫃運價指數持續上漲
上海港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上海港貨櫃吞吐量首次實現單月突破400萬TEU(標準箱),以420萬TEU刷新月度歷史紀錄,比7月份剛創下的月度吞吐量紀錄多29.7萬TEU,同比增長15.7%,其中國慶長假期間完成箱量同比增長28%,散雜貨碼頭貨物吞吐量持續保持增長。
以鹽田港、上海港為代表,全國的對外貿易和遠洋航運在下半年以來都得到充分釋放。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2020年10月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數據顯示,出口貨櫃運價綜合指數比上月增長8.9%。
數據來源:交通運輸部
興業證券近期發布對於國際貨櫃市場的看法:歐線方面,歐洲疫情大幅度反彈,生活必需品等進口需求較為旺盛,市場貨量上升,貨櫃供應量較為緊張,船公司繼上周大幅提價後,上周(11月21日數據)又追加了一次提價;北美航線方面,美國疫情嚴重,大量物資開箱轉運受到影響,市場艙位緊張的矛盾較為突出,運價高位維持。
火爆行情還能否持續?
據悉,全球95%以上的貨櫃來自於中國,中集集團、中遠海運和新華昌規模靠前。其中龍頭企業中集集團的市場份額佔45%左右。財報顯示,中集集團第三季度實現營收241.6億元,同比增長27.54%;淨利潤8.8億元,同比增長逾21倍。
10月以來,中集集團股價一路走高,截至11月26日收盤,中集集團報收15.38元/股,總市值553億,10月至今漲幅達71.65%。
11月24日,中集集團在深交所互動平臺表示,航運復甦、貨櫃需求復甦對該公司經營有正面影響。中集集團稱,今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貨櫃市場量價均有明顯提升,目前該公司貨櫃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一季度,毛利率在今年三季度也已經回到正常水平;後續價格走勢受市場需求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
那麼目前貨櫃行業的火爆現狀是否能夠繼續維持呢?
中集集團在10月30日特定對象調研活動中曾表示,貨櫃市場近期需求有明顯增長,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影響,出口的貨櫃散落在全球各地,回流不暢;二是國外政府出臺疫情紓困計劃等財政刺激,導致短期內需求端(例如生活和辦公用品)超強表現 ,宅經濟火爆。而對於後市判斷,中集集團表示,儘管目前貨櫃需求端增長強勁,但後續仍需視疫情影響和貿易回流情況而定,同時結合歐美財政刺激對貿易需求拉動的程度。總體來看,目前判斷至少「缺箱」局面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明年全年情況並不十分明朗。
「現在出口公司的運輸需求大幅增加,但海外貨櫃周轉速度卻很慢,貨櫃運價持續走高,有的時候運價波動甚至要以小時計,有時為了搶箱子只能接受高價位。」一位貨代公司的工作人員這樣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樣的現狀太不理性了,我覺得春節後箱子如果能大量回流的話,情況會和現在截然相反,這樣的運價肯定是不能長期保持的。」
東興證券最新研報認為,集運由於之前長期的不景氣,導致運力本就處於緊平衡狀態。今年疫情期間,由於各國普遍採取經濟刺激政策,全球進出口貿易需求得到有效支撐。但2-5月間,我國工業生產能力受疫情影響大幅削減,導致出口能力銳減,全球商品庫存快速消耗;進入6月後,隨著我國工業生產的恢復,補庫存行情推動貨櫃運輸需求快速回升,運價持續上漲。同時,進出口檢疫導致物流周轉效率的大幅下降,大量貨櫃滯留海外,導致全球可用貨櫃出現結構性短缺,即歐美箱子太多,中國箱子不夠的問題。缺箱問題疊加需求集中釋放使得了運價進入景氣期。但從可持續性角度,東興證券認為貨櫃的結構性短缺有望在近期得到緩解,運價長期維持在現有水平並不現實。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交通運輸及基礎設施研究主管楊鑫則對集運市場有著更為樂觀的預期,他認為,目前全球貨櫃航運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前十大運力的份額佔比已從10年前低於60%,提高到83%,市場從長期角度可期待行業盈利中樞和估值水平的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