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宦官制不學 古代日本為何沒有太監?

2020-12-13 人民網陝西頻道

  對很多中國人而言,日本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古代日本向中國學習,所以日本文化有好多和中國相似的地方,但日本文化也有好多獨特的地方。比如,中國古代有宦官,而日本就沒有。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有一個叫桑原鷺藏(1870~1931)的人,大正十二年(1923年)寫了一篇8000多字的文章發表在大阪的報紙上,題目是《中國的宦官》。他說:「獨我國自隋唐以來廣泛採用中國的制度文物,但惟有宦官制度不拿來,這不能不說實在是好事。英國的斯坦特曾發表論文《中國的宦官》,一語道破:東洋各國如此普通的宦官制度在西洋卻不太流行,這完全託基督教的福。然而,我國絲毫不指望宗教的力量,竟然不沾染此一蠻風,豈不更足以自負。我們就此也必須十分感謝我國當時先覺者的思考辨別。」(見《桑原鷺藏全集·東洋史說苑》)

  中國人對宦官沒有好感,也就情不自禁地佩服一下日本人,雖然如今電視上宦官與和尚爭臉,皇帝並奴才爭風。宦官固然鄙陋,但是把朝廷衰亡歸罪於他們的「非人性」,似不無儒家觀念的偏見。宦官或閹人當中也不乏偉人,如司馬遷、蔡倫、鄭和。就宦官制度來說,日本的確很值得慶幸。不過,沒學中國的地方多了,以為他們什麼都學,都學得來,那才是一種誤解。沒學並不表示比中國高明,倒可能是過於落後,卻歪打正著,壞事變好事。

  受佛教文化影響?

  一場甲午戰爭,日本打敗了大清帝國,總算出了一口壓在心頭的惡氣,但是要徹底走出中國的陰影,還必須從文化上打垮。槍桿子,筆桿子,翻身靠這兩桿子。桑原鷺藏是東洋史學者,充當筆桿子,大寫《中國人辮髮史》、《中國人吃人肉風習》、《中國的宦官》什麼的。似乎說中國的壞,便反證了日本的好。

  中國何以有宦官?桑原寫道:「中國人是嫉妒心極強的國民。為避免男女嫌疑、慰藉嫉妒心,使喚中性的宦官,或許是順理成章。」40年後,三田村泰助把桑原鷺藏的文章敷演成書,題為《宦官》,照他的意思,宦官是伴隨徵服異民族這一現象而發生的,日本古代社會不曾和異民族廣泛接觸,更不曾徵服他們,島國成為造不出宦官的決定性條件。後又受佛教文化的影響,不再搞這麼殘酷的勾當。

  沒畜牧業所致?

  陳壽著《三國志》記載了日本的前身——倭國,雖然西尾幹二等人在《國民歷史》一書中說《三國志》信口雌黃,沒有史料價值,但就考古學成果來看,這部史書所言不虛:其地無牛馬虎豹羊鵲。馬是4世紀末葉帶入日本列島的。日本園藝頗發達,對動物品種的改良卻大大落後,日本古語裡沒有表示去勢的詞語。梵語稱陰莖為魔羅,日本人以為切去陰莖就絕了淫慾,便叫作「羅切」。1898年,柳澤銀藏才著有《去勢術》。

  勢(睪丸)由人予奪,家畜從本能上順從了人類。有日本人觀察秦始皇陵墓的馬俑,說那些戰馬都去了勢。

  18世紀20年代,德川幕府從中國和荷蘭買進馬匹,荷蘭獸醫和中國人沈大成先後來日本傳授養馬及騸馬的知識。八國聯軍進北京,日本軍馬沒騸過,在隊列裡尥蹶子,為「罪文化」的歐美兵大加嘲笑,於是「恥文化」的日本陸軍把軍馬統統騸它個球的,從此「入歐」。

  或許像《三國志》記載的那樣,日本女人不淫,不妒忌,那就無需閹割了男人以維護她們的貞潔。但是把事情往文化上說,日本歷史上畢竟少了一樣宦官文化。

  日本人之所以不學,或如文化人類學家石田英一郎所言:去勢本來是一種畜牧技術,被文明國家應用到宮廷生活中來。從文化史或文化圈來看,大陸文化要素未傳入日本或者日本未普及的,大部分直接或間接地屬於畜牧性文化系統。

  和吃肉的遊牧民族相比,日本是吃米的民族,畜牧業從未發達。雖然彌生時代也養過豬,但不知何故,平安時代以降,直至17世紀,不再飼養。普遍吃雞,大街小巷賣「燒鳥」,是江戶時代以後的事。吃「牛鍋」(一種煎牛肉的料理方法) 更是拜文明開化之賜,但到底壓不過吃魚,他們吃魚內臟,卻至今不愛吃豬牛下水。這樣的民族自然不關心閹割,不會騸馬,也不會騸人,終於沒騸出宦官來。

  作者李長聲(曾任吉林人民出版社編輯、《日本文學》雜誌副主編)

國內熱議:

中國恢復來訪國賓車隊摩託車護衛(高清組圖)

武漢一教師突患腦瘤 醫生開顱時喚醒病人邊聊邊切

愛上同一女生 兩男聚眾揮刀"決鬥"致一人重傷

女子渾身難受用鞋底抽自己才爽 原是抑鬱症在作怪

臺媒澄清「又見大陸男童桌邊撒尿」 向當事人道歉

瀋陽市政協某領導夫人在超市被捅重傷

國際縱橫:

紀實:21歲妓女被美國工作組抓捕 罰300美元

英國男子海底拍攝鯨魚交配場景(組圖)

法國研製出伊波拉簡易檢測法 十幾分鐘可知結果

女孩玩「鬼屋」不幸身亡 心臟擴大超過四倍(圖)

金正恩一周來4次拄拐公開露面 朝鮮媒體不避諱(圖)

英奇葩男調戲女乘客無果竟與手推車做愛

法治沸點:

反腐將更突出法治思維 幹部不想撈錢憂「事發」

濟南中院發言人談直播薄熙來案:被網友糾出6個錯別字

稱醫生看病貼到臉 女病人連摑其三掌被拘10天

原北京市計生委幹部貪會費買金條 獲刑5年

山西兩男子網絡"招聘"女秘書實施強姦搶劫被拘

安徽收費員貪汙挪用132萬餘元水費 多用於買彩票

相關焦點

  • 唯獨中國的宦官制不學,古代日本為何沒有太監?
    對很多中國人而言,日本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古代日本向中國學習,所以日本文化有好多和中國相似的地方,但日本文化也有好多獨特的地方。比如,中國古代有宦官,而日本就沒有。這是為什麼呢?然而,我國絲毫不指望宗教的力量,竟然不沾染此一蠻風,豈不更足以自負。我們就此也必須十分感謝我國當時先覺者的思考辨別。」(見《桑原鷺藏全集·東洋史說苑》)中國人對宦官沒有好感,也就情不自禁地佩服一下日本人,雖然如今電視上宦官與和尚爭臉,皇帝並奴才爭風。宦官固然鄙陋,但是把朝廷衰亡歸罪於他們的「非人性」,似不無儒家觀念的偏見。宦官或閹人當中也不乏偉人,如司馬遷、蔡倫、鄭和。
  • 唯獨中國的宦官制不學,古代日本為何沒有太監?
    對很多中國人而言,日本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古代日本向中國學習,所以日本文化有好多和中國相似的地方,但日本文化也有好多獨特的地方。比如,中國古代有宦官,而日本就沒有。這是為什麼呢?(見《桑原鷺藏全集·東洋史說苑》)中國人對宦官沒有好感,也就情不自禁地佩服一下日本人,雖然如今電視上宦官與和尚爭臉,皇帝並奴才爭風。宦官固然鄙陋,但是把朝廷衰亡歸罪於他們的「非人性」,似不無儒家觀念的偏見。宦官或閹人當中也不乏偉人,如司馬遷、蔡倫、鄭和。就宦官制度來說,日本的確很值得慶幸。不過,沒學中國的地方多了,以為他們什麼都學,都學得來,那才是一種誤解。
  • 古代日本有天皇也有皇宮,為什麼唯獨沒有太監呢?
    中國古代有皇帝,日本也是有自己的帝王和皇宮的,看過古裝劇的都知道,在皇宮裡面,除了皇帝和妃子們,基本上全是太監和宮女來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中國的皇宮之所以有太監是因為有些活是宮女做不了的,比如皇帝出行需要有人抬輦,雖然太監已經不是正常的男子了但是力氣還是有的。
  • 古日本奉中國為師,何偏不學太監製?1900年還不會閹馬被歐美恥笑
    過去,日本漢學大家宮崎市定曾經講過,說中日同文同種,在滿洲入關以前,日本向來奉中國為「天朝上國」,舉凡制度、文化、甚至生活習慣,什麼都亦步亦趨,表現的「比中國還中國」。但在國家制度上,唯獨有兩項舉措,日本歷代都沒有仿效:一是由下而上選拔人才的科舉制;二是宮廷體制下的宦官制。
  • 古代日本的皇宮為何沒有太監?原因很簡單,因為有3個原因限制
    導讀:古代日本的皇宮為何沒有太監?原因很簡單,因為有3個原因限制後宮裡面不僅僅有妃子以及宮女,而且更是有個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太監,太監的出現也是為了後宮的安穩,這種制度在秦始皇的時候就有了,不過到了隋朝的時候已經發展的很不錯了,唐朝時期日本一直都是模仿著中國的文化,太監製度也在其中,但是為何日本卻沒有太監?
  • 古代日本皇宮中為何沒有太監,難道不怕後宮淫亂?原因其實很簡單
    說起日本我們中國人都很熟悉生,但是細想一下似乎又很陌生。中國近代以來的屈辱經歷讓我們對日本或多或少的有些了解,也讓我們很多人對它有了深深的仇恨。今天我們暫時拋開近代的恩怨,小編給大伙兒講一個關於日本的奇怪現象,歷史上日本為什麼沒有太監?
  • 古代日本皇宮中為何沒有太監,難道不怕後宮淫亂?原因其實很簡單
    說起日本我們中國人都很熟悉生,但是細想一下似乎又很陌生。中國近代以來的屈辱經歷讓我們對日本或多或少的有些了解,也讓我們很多人對它有了深深的仇恨。今天我們暫時拋開近代的恩怨,小編給大伙兒講一個關於日本的奇怪現象,歷史上日本為什麼沒有太監?
  •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淨身疼暈3天,哀嘆:老了終於嘗到做人的滋味
    宦官制度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特色制度,興盛於東漢,終結於清朝。提到太監,大家對他們的印象不太好,他們或男不男女不女,或是面抹粉兒的娘娘腔,或者想到破壞綱紀,禍害朝野的大宦官,如劉瑾、魏忠賢、汪直、王振等流 。
  • 古代日本處處學習中國,只有一樣打死都不學,不僅討厭而且鄙視
    說起日本,作為國人,人們往往想到的是憤怒和厭惡。自從近代以來這個我國東邊的這個彈丸島國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連續兩次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如果國人不討厭的話那還真是說不過去了。可厭惡歸厭惡,在近代日本能稱霸亞洲,還是有一點值得欽佩的,這就是日本的學習能力。
  • 為什麼古代日本宮廷中沒有太監?三個理由
    太監這類特殊群體,在中國古代的歷史進程中,特別是宮廷中扮演了舉足輕重角色。他們身份低微卻能手握大權,屢屢成為改朝換代、腐蝕王朝的罪魁禍首。比如漢朝的十常侍,明朝臭名昭著的太監機構——東西廠衛等。  眾所周知,日本歷史上一直仰慕和學習中國文化,特別是隋朝和唐朝時期,日本遣唐使基本上來者不拒。可是很奇怪,中國唐朝宮廷中太監眾多,為什麼沒有被日本借鑑和吸收呢?
  • 二戰日本為何唯獨沒有入侵澳門?
    面對二戰中日本大肆侵略,葡萄牙殖民者很緊張,擔心日本也會侵略澳門,於是讓巴西給日本發了一個照會,照會中稱:「如果日本人以武力入侵澳門,巴西就把所有日僑攆回本國。」 日本戰前吞併了朝鮮與中國臺灣,在二戰中又入侵了中國、菲律賓、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汶萊、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家,以及時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等地區,唯獨對彈丸之地的澳門卻不敢染指。這是為什麼呢?   據劉成禺著《世載堂雜憶》說,日本之所以在二戰中不敢對澳門下手,主要是因為巴西的一個照會阻嚇住了日本。
  • 日本不承認自己是倭國,慶幸當年來中國學習,唯獨沒有學習這個!
    宦官,也就是所謂的太監,在現代人們的眼中這是一種極端侮辱人格的稱謂,是貶義詞,但事實上我國已經有上千年的宦官文化歷史,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前,這還是一件美差呢,很多養活不起孩子的家庭,有的就選擇將其在年幼時淨身,然後送入宮中謀生。
  • 日本有14萬個姓氏,為何唯獨天皇家族沒有姓氏?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不過雖然日本姓氏傳承已久,但是很多平民是沒有姓的,他們只是單純的有一個名字罷了,在進入階級社會之後,統治階層首先出現了姓氏,在日本,氏作為古代國家一種政治組織,每個氏都有著自己的名稱,叫做「氏名」,是根據該氏族在朝廷當中所擔任的職務或該氏族居住管轄的地方命名的。
  • 古代的太監,為什麼也要結婚娶妻?有何意義?
    說起古代的太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太監是古代封建王朝獨有的產物,在歷史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們專為帝王服務,又叫宦官。因此常常有很多人爭著當太監,但是宮裡的錄取名額有限,有些百姓甚至還學著嶽不群那樣自己給自己「咔嚓」來一刀,之後再找關係進宮。
  • 古代嬪妃被打入冷宮後,為何太監那麼開心?事實讓人憤怒
    所以說在皇宮裡的妃子鬥爭非常大,在古代皇宮也是讓每個人都很羨慕的一個地方,皇帝當時過著非常安逸的生活,身邊有很多的宮女和太監伺候的,甚至在吃飯的時候也都是有好幾百道菜,吃的最好住的最好穿的也是最好的。那個時候在民間的那些男子和女子他們都想要來到皇宮中,對他們來說,皇宮會讓他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皇宮裡的男子只能做太監,而女子只能做給你。
  • 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宮,已經失去恩寵和權勢,為何太監還搶著去伺候
    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宮,已經失去恩寵和權勢,為何太監還搶著去伺候 2020-12-17 15:58:49
  • 太監「六根不全」,為何還要收養女兒?其目的昭然若揭
    自封建王朝建立以來,古代就萌生了一個重要的職業,太監。別看太監這倆字念著不太好聽,但是在古代大大小小的官位中,太監也是一個官。要想成為太監就必須經過一個特殊的流程,淨身。對一個正常的男人進行閹割,使其成為六根不全。淨身一詞由來已久,最早是在古埃及起源,而閹割是一種祭祀言,只不過被人們所淡忘。
  • 日本侵犯杭州後,為何唯獨不對嶽飛墓下手,原因很簡單
    打又打不過,招降更是不可能的,於是金人收買的宋高宗的寵臣秦檜。秦檜一直給宋高宗灌輸嶽飛功高蓋主後,便會自立為王的思想,宋高宗也是忠奸不分的人,連下十二道金牌逼嶽飛速回。嶽飛糾結於抗擊金人還是聽命於國家,最終他選擇了後者。
  • 中國考古界挖掘出很多文物,為何唯獨缺少聖旨?
    中國考古界挖掘出很多文物,為何唯獨缺少聖旨?文/明文歷史人文在影視劇中經常會看到有太監大喊聖旨到某某請接旨,這樣的場面,那就說明有很多聖旨流傳千古,但為什麼在博物館很少看見聖旨呢?原來我們現在看到的聖旨大部分都是明清時期的聖旨,大多在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博物館,大家有會有疑問那以前的聖旨哪裡去了呢?這個就由小編來告訴你哦。
  • 古代皇帝,三宮六院那麼多妃嬪宮女,為何卻非要太監陪伴?
    而太監,古代的太監,是一個比較特別的職業,他們是專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小吏。那麼問題來了,古代皇帝,三宮六院那麼多妃嬪,為何卻非要太監陪伴呢?網絡圖片且來看歷史上第一個太監!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據記載,我國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原因主要有三個:網絡圖片其一,大家都知道,女人的身體肯定不如男人的身體,很多有關體力方面的事情太監能做,但是宮女做不了,所以需要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