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為東方明珠,較早接受外來文化。依靠擁有天然港口,明朝時期上海就是對外交流的主要城市。圖為20世紀末期上海街頭美女,站在今天審美角度上看,穿著風格也相當前衛。
你能想像這張圖片,拍攝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老上海嗎?生活在大城市人總能提前一步接觸時尚。白色修身小西裝加上絲襪,正是最近幾年內陸流行的服裝搭配。得益於網際網路的發展,如今內陸城市也可以第一時間了解世界新潮流了。
90年代老上海虔誠的信徒,他們是一群外地旅遊的遊客,第一次來到上海。那是一個沒有美顏相機的時代,相機的作用就是真實記錄人生的,現在相機濾鏡各種美化,相片上的自己並不真實的自己,我想這也是一種悲哀。
20世紀80年代,結婚的三大件分別是自行車、黑白電視、縫紉機,那時候誰家要有個電視機就是村裡富裕的人家。進入21世紀,曾經結婚三大件變成了商品房、小轎車和鑽石。圖文上海街頭自行車的廣告。
圖為上個世紀的上海茶館。人人皆知廣東的早茶很有名,殊不知30多年前,上海的老鳳凰步行街也坐落著一座座茶館。歇腳的車夫,會客的商人等等各類各色的人都聚集在小小的茶館裡,充滿人間煙火氣。
灰色的水泥牆,大紅的塑膠袋,泛著黑色的實木家具,一切都充滿歲月的痕跡。這是20世紀末期上海普通家庭的真實寫照,桌面的擺件更是成為那個時代特殊的印記。大家仔細看下擺件,一定會有驚喜的發現。
現在的阿姨奶奶們,閒暇之餘的共同愛好是廣場舞,上個世紀全民潮流運動就是太極了。在上海的黃浦江旁、杭州西湖邊上,廣州的上下九步行街都有一大群大爺大媽在練習太極拳。圖為一個爺爺在鍛鍊太極拳的招式。
80年代的上海灘商販,門口擺滿了豬肉。那時候豬肉才2-3毛錢一斤,與現金相比便宜了100倍。曾經豬肉是家家戶戶都吃的起的一種食物,現在不知道有多少家庭開始吃不起豬肉了。時代在發展,豬肉在漲價。
90年代上海平民真實寫真集,那個時候空調還是稀罕物。夏天家家戶戶在用蚊帳,父母在蚊帳裡用芭蕉葉給孩子扇風成了兒時美好的回憶。現在的孩子整天躲在空調房,甚至很多人得了空調病,科技的確帶來了很大便利,卻減少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機會。
21世紀初期,彩色電視開始代替黑白電視進入尋常百姓家。一位上海的阿姨坐在整潔的家中,躺在沙發上看電視。那時候看電視是少有的娛樂方式,小時候看電視,父母還會心疼電費錢,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彌足珍貴。
現在出行主要依靠飛機和高鐵,但是10年前父輩們出行都是乘坐綠皮火車。20世紀末期上海就有了特快列車,但誰能想到短短幾年後,我們迅速進入高鐵時代。十年時光,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是蛋總,一個自媒體新手,期待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