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市持續下跌,底部特徵已經顯現,這是大周期和長線投資的好機會,但是很多人在基金選擇上還比較迷茫,甚至資產配置有很多重複,比如大盤價值類的有滬深300、上證50、中證紅利等,他們都是市場二八分化中的「二」,業績上整體呈同向波動。
最近希望給大家帶來全方位的分析:包括指數位置、未來收益、優缺點,以及在同類指數中有哪些優秀的基金等。
今天先講滬深300的特點和相關基金
滬深300也稱為中證300,是A股最重要的指數之一,也是眾多偏股基金使用最多的基準指數。主要是以滬深兩市流通最大的300隻股票(剔除虧損股),其中金融行業佔比1/3左右,前十大權重股約佔26%,前20名佔38%,是大盤指數的代表,有大盤、藍籌、價值、業績穩健等特點。
截止10月20日,指數PE是10.74倍(分位點17%),PB是1.36倍(分位點8%)當前滬深300估值處於較低位置,主要是絕對估值有優勢;
目前與滬深300相關的指數基金多達50支左右,所以投資人在選擇上還是容易迷茫的,下面是我從同類中選出幾支比較優秀的基金做對比。
一、先看業績方面,下圖是從2013年6月至今,申萬300價值、興全300、富國300以及滬深300指數(灰色線)的業績走勢對比:
從上圖可以清晰的發現,這三隻基金都遠遠領先於被動指數,隨著時間推移收益差距越來越大,在六年多的時間裡取得超額收益60%-80%。
再看看這幾隻基金各年度的業績對比,下圖中增加了景順滬深300以及華泰柏瑞300ETF(被動指數)。年度業績中紫色框表示當年領先,向上的綠色箭頭表示次年落後;
(圖二,點擊可放大)
從圖中可以發現一個細節,當年領先的基金在次年有可能會轉為落後,在同類基金中是如此,在不同風格中差別會更大,比如2014年申萬300價值和興全300業績領先,在2015年卻表現居後;2015年富國和景順300業績居前,到了2016年度業績又靠後,同時由於2014年申萬300表現最好,隨後兩年業績持續低於其他幾隻,低迷之後這兩年又領先於其他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申萬和景順300業績領先,到了今年景順的業績已明顯落後,申萬300目前還繼續保持領先優勢,那麼明年以及後年如何呢?繼續往下看。
(圖三,點擊可放大)
上圖是滬深300與滬深300價值指數的業績對比,在過去十年裡300價值有6年勝出,2年打平,2年略差的成績,整體上比滬深300要更優秀,所以這是個好指數,只是當前已經連續3年高於滬深300了,未來1-2年值得注意。
在(圖二)中還有個曲線圖是最近三年的業績走勢對比,被動的ETF基金收益為-6.9%,上面的四隻基金都是正收益,3年超額收益20-32%,6年超額收益達60%-80%,遠高於被動的滬深300,可見選擇正確的基金是非常重要的。
二、基本面數據對比:
基本面結合業績可以更精細的分析,也能更深入的了解他們,下面這張表格包括了很多基本面和數據信息:
表格重點解讀:
在跟蹤指數上,申萬300價值跟蹤的是滬深300價值指數,是被動投資;其他三支是滬深300增強指數,屬於量化增強型。
1.先看申萬300價值,優點是規模小,跟蹤的指數比滬深300更優秀,重倉股比較集中、費率低、波動偏小等。
缺點是300價值已經連續領漲兩年,經理變更頻繁(好在被動指數對經理的要求不高),另外奇怪的是此基成立8年多來,規模從來沒超過10億,不知為何不受市場歡迎。
滬深300價值指數解析:從滬深300成份股中選取價值評分最高的 100 只股票作為樣本股(價值因子包含四個變量:股息收益率,每股淨資產與價格比率,每股淨現金流與價格比率、每股收益與價格比率)。
2.興全滬深300,這是滬深300增強指數,優點是:經理穩定、規模偏小、換手率低、費率低、超額收益明顯,機構和內部持倉較多(特別是內部持有金額是幾支中最高的),業績上與申萬300價值很接近。
缺點:近兩年表現居前,未來1-2年落後的概率在增加。
3.富國滬深300,這也是一隻增強指數。特點是經理穩定、機構持有比例最高、換手率中等、綜合費率中等,近三年超額收益中上,牛市中表現略高,另外富國的量化投資做的比較早,相對比較穩定。
缺點:熊市中抗跌性略差,不如申萬和興全,不過二八轉換時比另外兩支表現更好。
4.景順300增強,這是景順旗下發行的第一隻增強指數基金,至今已經快五年了,過去幾年業績也一直位居同類前列,機構持有佔比大、金額多,說明機構比較看好此基,近三年超額收益近30%,業績優良。
與其他幾隻基金不同的是,景順300在中小創的持倉比例更重一些,佔比10%以上,這也是導致今年業績落後的主要原因,在過去幾年業績上也能突出這個特徵,在不考慮其它的因素下,此基未來1-2年大概率會跑贏另外幾支基金。
缺點:目前最大問題是推薦的平臺太多,規模已經過大,達到了74億,所以暫時不建議選擇。在今年2月份我們已經減倉了景順300,當時的主要判斷依據就是規模偏大,另外滬深300指數連續上漲兩年,位置已經比較高。
三、基金選擇:
綜合以上信息,從長期看比較偏向興全滬深300和申萬滬深300價值(因為相關性太強,二選一即可),理由是規模更小,費率更低,業績相對穩定;從1-2年中期來看可考慮富國滬深300,如果資金量大可以選擇2支。
景順300暫不推薦,主要原因就是規模偏大,後期如果中小創走好可能會領先於其它幾支,但是規模是業績的敵人,投資上要儘量減少不確定性因素。除以上基金外,同類滬深300的基金還有華泰和易方達的也可以關注。
四、指數和基金缺點:
投資一支基金我們需要全面的了解它,滬深300指數及優秀的增強基金還是有很多優點的,比如集中了行業龍頭公司、指數相對穩定、相關基金業績偏穩健等,也是未來組合配置的重要部份。那是不是他們就沒有缺點呢?並非如此,下面選一隻代表基金來解析:
這是申萬300價值成立八年以來的業績走勢圖,從這八年中可以發現,有五年業績是名列前1/4,有三年業績落後表現不佳(2010年不夠整年,但數據及表現上當年滬深300落後於中證500)。
落後的這三年主要是因為市場行情二八分化所致,比如2010、2013、2015年度都是中小創表現比滬深300更優秀;因此,當二八分化運行至「二」時,滬深300及大盤基金表現會領先於市場,當運行至「八」時,中小創會領先於市場,導致以滬深300為主的基金,業績落後平均數甚至表現不佳。同時在牛市時,他們的漲幅很可能比較平庸,不如彈性大的基金業績好。
但從更長的周期來看這些基金都是經得起考驗,未來只要規模不過大是可以長期投資的;需要提醒的是,1年左右的表現不佳是正常現象,買入前要做好心理準備,如果能規避掉是最好。
也許有人說,如果以後不發生二八轉換呢,是不是滬深300一直可以領先了?哪有這麼簡單,這樣的結論在過去10多年中不知道多少次提起了,結果還是不斷發生,當大部份人都相信的時候就可能發生反轉,比如,當散戶都追大盤,結果中小盤領漲,散戶又追中小創,結果大盤又領漲,相信有8年以上的投資者深有體會。
從邏輯上講,主力想賺錢必然會調倉換股,散戶都喜歡追熱門的股票和基金,主力就會反向思考,去買那些已經跌的很慘和性價比高的個股,然後不斷循環。所以未來還會繼續輪動,而且就在不遠的將來,等什麼時候A股從本質上發生重大轉變,以機構主導時才可能會有所好轉。
下面發一張我們研究的數據表,這是近十年二八分化的年份和強弱,目前滬深300已經是第三個年度領先了,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嗎?
五、總結:任何板塊或指數都有它的優缺點,掌握優缺點和規律以後,能為我們以後的投資有個良好的預期,至少不會在它轉差時驚慌失措,漲高時匆忙去追。
由於篇幅所限,今天只分析了大盤指數之一的滬深300,接下來東方財之道(df_czd)繼續分析上證50以及中證紅利等指數,最後再把這幾個主要指數基金放在一起做對比。
最近大家在投資上也不用太著急,目前就是底部,未來有的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