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入門指數基金的投資者來說,相信都會被建議定投滬深300和中證500,這種指數就是這篇要提到的規模指數。
在上證、深證、中證的指數體系中,對A股指數有清晰的分類,主要有規模指數、行業指數、風格指數、主題指數、策略指數等幾大類。
規模指數,顧名思義就是按照上市公司市值規模劃分的指數,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類指數,是市場開發最充分、產品數量最多的指數。
目前我國市場上最成熟的規模指數當屬中證系列規模指數,已經有11個指數,小夥伴們熟知的滬深300和中證500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將以上11個指數換個展示形式看下:
1、滬深300指數: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300隻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上市股票價格的整體表現。
2、中證100指數:從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中挑選規模最大的10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超大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
3、中證200指數:由滬深300指數成份股中剔除中證100指數成份股後的200隻股票組成。由全部A股中總市值排名第101-300的200隻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大盤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
4、中證超級大盤指數:從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挑選規模最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滬深證券市場中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超大市值公司的整體狀況。指數採用等權重加權。
簡單來說,滬深300是A股的核心規模指數,中證100+中證200=滬深300。中證超大盤是中證100中的前50。
5、中證500指數: 由全部A股中剔除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及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後,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0隻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
6、中證700指數:由中證500和中證200指數成份股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一批較大型和中小型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
7、中證800指數:由中證500和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大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雖然800隻股票只佔滬深兩市不到一半的數量,但其市值幾乎佔八至九成,剩下的算是超小盤了。
簡單來說,中證500指數是滬深全部A股的301~800,中證800指數是滬深全部A股的1~800,中證700指數是滬深全部A股的101~800。
8、中證1000指數:由全部A股中剔除中證800指數成份股後,規模偏小且流動性好的1000隻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一批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
簡單來說,中證1000指數是滬深A股的801~1800。
9、中證流通指數:是綜合反映滬深兩市全流通A股的跨市場指數。該指數的樣本由已經實施股權分置改革、股改前已經全流通以及新上市全流通的滬深兩市A股股票組成,以綜合反映我國滬深A股市場中全流通股票的股價變動整體情況。
10、中證全指:由全部A股股票中剔除ST、*ST股票,以及上市時間不足3個月等股票後的剩餘股票構成樣本股,具有較高的市場代表性。
11、中證A股指數:由滬深兩市全部A股組成,並剔除暫停上市的A股,指數以自由流通股本加權計算,綜合反映A股上市股票價格的整體表現,具有較高的市場代表性,可作為投資標的和業績評價基準。
雖然這三者指數略有區別,但都是表徵全市場。
以上的指數定義中有著超大、中大、中小、較大的各種表述,實際上規模指數因為是按照上市公司市值規模進行排名的,所以越靠前的市值越大,我們投資中最常用到的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三大指數分別代表了A股市場大市值、中等市值、小市值公司的表現。
而且中證規模指數包含了滬深兩個市場,比較均衡,覆蓋面廣。所以這類指數除了反應市場的整體情況外,也是定投指數基金的基礎選擇。
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