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寫在廢墟上的生命奇蹟

2020-12-25 搜狐網

  ——四川抗震救災拯救生命全記錄

  這是一場空前的災難:在3倍於唐山大地震的重災區面積內,共有10多萬人被埋廢墟之下,300多萬傷病員需救治,上千萬人需要安置。

  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中國:截至8月6日12時,解放軍、武警部隊共出動13萬兵力,各地各級衛生部門共出動13餘萬醫療救護人員,投入抗震救災資金640多億元。

其中地震發生後前3天投入的兵力就超過10萬人。截止5月19日14點28分,救援隊伍已經到達全省所有3669個受災村。

  這是抗擊自然災害史上的一大奇蹟:截至5月22日,從廢墟中解救出來的人數達83988人。即便是在國際上公認的7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之後,也有數百名被掩埋的群眾從廢墟中獲救,其中超過100小時而奇蹟般生還的至少有240人。截至8月7日12時,共救治傷病員3591931人次,在多達10000多人的轉移過程中,沒有一個病員死亡。

  歷史是人書寫的,創造奇蹟是為了人,創造奇蹟的也是人。

  我們為什麼能創造奇蹟?靠的是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靠的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本報記者 劉成安 梁現瑞 張紅霞

  2008年8月8日晚,邁著29個閃亮的腳印,北京奧運會拉開大幕。

  全世界都看到了,在引領中國代表團入場的巨人姚明身邊,有一個小孩——來自震中汶川的9歲小英雄林浩。儘管頭上還有傷疤,但小小的頭顱始終高昂著。

  這一刻,姚明是明星,林浩同樣是明星;這一刻,災區人民與世界同在,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與奧林匹克精神同行。

  同一刻,在距北京千裡之外的汶川大地震重災區理縣古爾溝村,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5·12」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長劉奇葆,和災區群眾一起通過電視螢屏關注著發生在「鳥巢」的這一刻。這一刻的林浩是如此高大——小小「汶川娃」的背後站著千千萬萬不屈的災區人民。

  見證感動全世界的「這一刻」,我們更加無法忘記災難發生後的「每時每刻」。

  從地震發生的瞬間到 「黃金救援72小時」結束,再到震後10天廢墟下的生命之火趨於熄滅,我們對生命的拯救直到今天都不曾停止。

  除了83988名同胞從廢墟上獲救,還有數百萬受傷群眾得到醫治和轉移,上千萬群眾得到安置。這是人類抗擊自然災難歷史上的一大奇蹟。

  72小時!解放軍、武警、公安消防、醫護人員、志願者共赴國難,目標只有一個:救人

  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一個黑色瞬間:數萬生命戛然而止的同時,還有數萬人被埋廢墟之下。經驗告訴我們,這是最危險的時刻,也是最佳救援時機:3天之後廢墟下的人們將很難再堅持下去。

  與死神的生命爭奪戰就此打響,搶救生命成為「國家行動」。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震後僅4個小時,共和國總理的專機就已抵達成都。

  空前的災難,空前地考驗四川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執政理念和執政能力。

  地震發生後半小時,人們開始撤離震區。一輛越野車卻逆著避難的車流人潮,朝震中汶川方向疾馳而去,車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及時果斷地作出抗震救災的7條指示,對最緊迫的事項作了部署。省委副書記、省長蔣巨峰在震後十幾分鐘即趕到省地震局了解災情,隨後乘直升機趕赴汶川。

  省「5·12」抗震救災指揮部當天在都江堰成立,劉奇葆任指揮長。省領導分3批行動:一批分赴6大重災區;一批趕到設在都江堰的前線指揮部;一批坐鎮成都指揮。當晚,劉奇葆向溫家寶總理匯報了災情,並按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精神部署抗震救災工作。

  我們贏得了寶貴的第一時間。

  第二天,劉奇葆向全省發表動員講話。他說:「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不惜一切代價救人。」

  與時間賽跑,省委、省政府、省「5·12」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指令一個接一個,救人、安置……每一個關鍵環節,都前瞻研究、及時部署、有序推進。

  救人!到災情最重的地方去,到困難最大的地方去。地震後,劉奇葆作出的第一條指示,就是災區各級黨政幹部要在抗災第一線組織黨員幹部群眾進行搶險救援。全省各級黨委、政府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在成都,黨政主要領導在震後第一時間奔赴都江堰;14日凌晨1點30分,他們又在黑夜中進入被斷橋阻隔的彭州市龍門山鎮。在綿陽,市委領導震後立即決定,全市50歲以下幹部立即赴現場救人,全市所有建築工地停工,所有大型機具趕赴災區搶修公路。在德陽,震後第一時間,6位市委常委、3位副市長被分別派到綿竹、什邡,所有市縣兩級機關幹部、11萬多名黨員都到第一線。在阿壩,在家州級幹部徒步向震中挺進。在廣元、在雅安,領導幹部第一時間奔赴重災區。

  無論是人員搜救、信息傳遞,還是物資運送,與救人相關的工作都優先施行。

  同一時刻,人民軍隊在緊急行動:

  震後4分鐘,成都軍區司令員李世明口授第一道軍區通令:部隊立即就近展開救援。8字上報中央軍委:報告,軍隊已在行動;

  震後10分鐘:成都軍區成立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受命擔負統一指揮調度震區三軍部隊的重任——3級指揮機構、5大責任片區,極重災區軍警比例達1平方公裡67人;

  空降兵15勇士從4999米高空空降茂縣,20個小時徒步急行軍90公裡抵達汶川……空、陸、水三路突進,徒步強行突破。震後數日,四川地震災區抗震救災的解放軍、武警官兵及公安人員已達13萬人……

  每逢災難降臨,總有一種顏色最耀眼。10萬醫務人員在廢墟上演繹生命接力……

  活躍在廢墟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叫志願者。震後5小時,成都人陳巖甩下客戶獨赴災區,5天5夜從廢墟裡救出20多個孩子;震後當晚,1000多輛成都的士自發衝向都江堰;震後36小時,江蘇企業家陳光標帶60臺大型工程機械趕到災區……這支隊伍達10萬之眾。

  政府、軍隊、民間……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截至15日下午3點,僅從廢墟中就解救出13465人。

  整個世界為此鼓掌:「中國人民的堅強感動了世界,世界發現了一個在危難時刻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真實中國。」一家國外媒體如此評價。

  「黃金救援72小時」過後,也決不拋棄不放棄。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倍努力

  5月16日下午3點,都江堰市蒲陽路8號都江堰五金公司家屬區。市民張小平已在廢墟下整整度過88小時。他還活著。

  之前3天,救援一直在持續。一次次失敗過後,仍沒放棄。到17日深夜11點36分,張小平終於活著出來了!

  前後8支隊伍,總共1000人參與營救,歷時5天,這麼大的代價,值得麼?「生命無價,不搶救,只有死,搶救,可能活。」參與救援的重慶市消防總隊總隊長王沁林如此回答。他的回答就是這個國家對生命的態度、對人民的回答。

  營救張小平的過程是黃金救援72小時過後也不拋棄不放棄一個縮影。

  5月16日,抗震救災進入最關鍵的時刻。國際公認的黃金救援72小時的時間已過,下一步,該怎麼辦?

  就在這個最危急的時刻。胡錦濤總書記來到四川災區,他在專機上強調:雖然已過黃金救援時間,但挽救生命仍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一線希望,百倍努力。」這是全中國的聲音。

  5月17日,就在張小平被救出的當天,早晨7時許,隨著一聲緊急集合令,正在北川縣執行搜救任務的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隊員們列隊出發。「必須抓住每一秒鐘,哪怕萬分之一的可能,也決不放棄!」隊長王洪國作動員。

  也就在同一天,解放軍出動的飛機架次、運輸噸位、空投機降物資和運送傷員創地震發生以來之最,同時創我軍航空兵史之最。時間在無情流逝,生的希望在減少,但面對逐步減少的希望,我們卻投以更大的力量、更快的速度。

  一減一增的背後,是我們對生命的態度。104小時、106小時、123小時、216小時……奇蹟一個接一個創造,即便是100小時後,依然有超過240人從廢墟中生還。

  5月19日,全國哀悼日第一天。劉奇葆等省領導來到都江堰市幸福社區荷花市場。這個社區有188人在地震中遇難,搜救人員仍在廢墟中尋找。為遇難者默哀3分鐘後,省「5·12」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叮囑再三:「救援工作要細緻,對儀器顯示無生命體徵的地方也要全力搜索,不放棄一絲希望。」

  一次次握手,一句句叮嚀,顯示的仍然是對生命的尊重。

  由於道路中斷,大地震發生5天後,在北川、汶川等重災區仍然有405個村寨與外界隔絕。「在救援隊伍進入所有鄉鎮的基礎上,儘快進入所有村莊,排查每一處倒塌房屋,竭盡全力搜救被困群眾。」18日,總書記在重災區什邡下達命令。

  19日,10萬子弟兵在14:28前到達全省所有3669個受災村。3天哀悼日,救援隊伍共從廢墟中解救出29986人。

  10天後,廢墟下的生命之火逐漸熄滅,而另一場拯救生命的戰鬥正緊張進行:萬名重傷員被分別轉運到20個省(市、區)接受救治,被稱為「非戰狀態下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轉運之一」

  5月22日83988、24日83988、25日83988……從5月22日起,從廢墟中解救出來的人數就再也沒有變化過。

  所有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當廢墟關上生命的大門,另一場爭奪生命的接力戰一分一秒也沒有停歇。

  震後第4天,綿陽收治傷員數超過8萬人,全市病床總量卻只有14386張。成都、德陽、廣元等地收治傷員亦遠遠超過病床數。病床告急!醫療器械告急!醫護力量告急!

  5月17日下午,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會議發令:要全力開展有序、有效的救治,保護傷員生命安全;統籌周邊省、市醫療資源,適度分流、轉運、收治受傷群眾。

  轉運時間只有13天!一場以災區為中心點、在全國20個省(市、區)間畫圓的傷員轉運大會戰緊急打響。

  中國力量再度迸發:8位將軍級醫療專家領銜會診,5000個床位等候,重慶準備好了!「一對一」救治,「一對一」陪護,雲南準備好了!山東、浙江、廣西、湖北……「我們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的共同心聲,又一次道出這個民族歷盡磨難而彌堅的生命宣言。

  那晚無人入睡。鐵道部17日晚通宵開會。100輛列車急調入川,開行中國鐵道史上第一組「救」字頭專列;改造車廂:吊中鋪、設掛鈎,將空調車窗取下,拆裝速度在一夜之間從100分鐘壓縮到4分鐘,傷員到車廂的時間從18分鐘壓縮至1分鐘。鐵路工人以「身」試床,確保傷員沒有痛苦。從19日至31日,21列「救」字頭專列緊急轉運5011位傷員到全國14個省市,一個個「生命之窗」裡留下許多感人的瞬間。

  那晚徹夜不眠。波音757客機、世界最大直升機米—26、空客A321等當夜即被改裝,中國民航首度實施整機客艙安置醫療擔架技術。調集國內最先進的3臺大型升降平臺車,安裝固定擔架的繩索,增加掛放吊瓶的金屬掛鈎……細節緊扣減少傷員痛苦,人文關懷貫穿每個環節。5月20日15時36分,第一班轉運飛機升空,36名傷員從成都飛往廣州。13天裡,國航、東航、川航等5家航空公司共執行99班包機,分別將3482名重傷員空運出川治療。

  另外1555名重傷員,從5月18日起由來自全國各地的救護車轉運各地。

  至5月31日,10048位重傷員被全部轉送到20個省(市、區)的375家三級醫院,接受高規格、高水平的治療。

  如此大規模的轉運,創下沒有一個病員死亡或病情加重的奇蹟。衛生部新聞發言人解剖奇蹟:把飛機、火車、救護車變成安全的流動醫院。

  用力量傳遞力量,用溫暖給溫暖加溫。災難面前,中華民族結成堅強緊密的生命共同體。這種精神與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相結合,迸發出更加強勁的力量。這是我國危重症搶救史上一筆寶貴的財富,是全國大協作的偉大成果。

  北川縣曲山鎮井夾山村「人瑞」杜銀珍笑了。6月2日,她在重慶市第二人民醫院度過百歲生日——所有聞訊趕來的人都像她的子孫,給「災區第一高齡傷員」送上新生活的祝福。

  同一天,遠在上海的93歲傷員蔣良芳笑了。接骨手術獲得成功,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九醫院所有醫護人員向她表示祝賀。

  6月17日,衛生部部長陳竺指出,災區大規模的應急醫療救治工作基本結束。抗震救災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

  6月中旬起,康復傷員陸續返川。

  留在他們心底的溫暖,寫成大大的「人」字——以人為本的生命奇蹟,大寫在民族的史冊!

相關焦點

  • 生命的奇蹟,在廢墟中綻放!
    從衛星影像上看,整個澳洲板塊都在灼燒!澳洲特大山火此次山火造成了澳大利亞20多人死亡,幾千人受傷,上萬人的家園被山火焚毀而流離失所。據不完全統計,在澳洲300多萬公裡的山火面積上,有5億多野生動物喪生!其中有5200多萬的哺乳動物、6200萬的鳥類以及3.89億的爬行生物。
  • 奇蹟:廢墟下救出一條條生命
    下午6點左右,操場上救援的人員已經很多,一些機械設備也調集了過來。已經救出5名學生的黃守建發現了張楊,當他和其他家長將張楊從廢墟中往外抱時,發現張楊緊緊抓著她女兒的手,一道橫梁橫在她們頭上,救了她們的命,兩人成功獲救,張楊受傷較輕。昨晚,黃月被送到位於成都的省急救中心,經過檢查,黃月沒有生命危險。
  • 生命奇蹟!土耳其4歲女孩被困廢墟91小時後獲救
    中新網11月3日電綜合報導,當地時間3日,土耳其伊茲密爾市市長表示,救援人員在地震發生91小時後,於該市一棟被毀建築物的廢墟下救出了一名倖存的女孩
  • 川航8633,一個大寫的「奇蹟」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川航8633最終成功迫降成都雙流機場,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大寫的「奇蹟」。奇蹟:高空、高速、無人重傷亡毫無疑問,川航8633將會是一件寫入航空史的「奇蹟」。第一個原因就是飛機事故發生時的極限條件——高空高速。
  • 5-12汶川大地震:我們從時間手中搶生命
    在抗震救災中,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搶救生命高於一切——只要有一線希望,只要有一點生還可能,就要作出百倍的努力  汶川大地震發生當天,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儘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  地震發生2小時後,一架專機從北京西郊機場騰空而起,溫家寶總理趕赴四川災區指導救災工作。
  • 現今一座聞名世界的水下酒店,被稱為建築奇蹟,竟是建在廢墟之上
    我國很多地方由於各種原因被廢棄,形成垃圾山、臭水溝等,汙染城市環境,普遍被掩埋,但今天我們要介紹一個變廢為寶的案例,本來是個垃圾坑,現在卻是世界奇觀,今天說的是現今一座聞名世界的水下酒店,被稱為建築奇蹟,竟是建在廢墟之上。
  • 廢墟上的心語
    濟南軍區某裝甲團8名青年官兵與5名暑期返鄉大學生開展的「廢墟上話人生」交流活動,正在熱烈地進行。  「你們是我們人生的楷模,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大一學生孫淘暉眼眶裡閃著淚花,表達了對抗震救災官兵的崇敬之情。  「其實,在這次抗震救災中,許多同齡人湧動的愛心、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都是值得我們欽佩和學習的。」五連排長何舟的一番話代表了在座官兵的心聲。
  • 奇蹟!土耳其4歲女孩被困廢墟91小時後獲救 (3/4)
    奇蹟土耳其4歲女孩被困廢墟91小時後獲救 (3/4) "← →"翻頁
  • 新疆吐魯番有座古城,已經有2千多年的歷史,一片廢墟卻被稱奇蹟
    新疆吐魯番有火焰山,那附近以前有個叫高昌故城的古老城市,現在雖然變成了廢墟,但是很多人都稱之為奇蹟,這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更不可思議的是,它是從土地中挖掘出來的城市。有很多人從懸崖上挖出來,也看到了地下建的房子,高昌的古城是怎麼從土裡挖出來的?
  • ...黎子:災難觀照下的生命教育——簡評李珂《廢墟下的小飛象》
    目前, 國內外許多學者從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環境學、倫理學、社會學等不同角度, 對生命教育的產生、內涵、目標、內容、方法與實施途徑等進行了深刻而廣泛的研究和探討, 這對生命教育的推進和實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龍捲風襲美國路易斯安那州 警員廢墟中尋生命
    龍捲風襲美國路易斯安那州 警員廢墟中尋生命"← →"翻頁 當地時間2月23日,龍捲風襲擊了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康文特鎮的糖丘露營車營地(Sugar Hill RV Park),留下一片廢墟
  • 生命奇蹟:揭開人體奧秘!
    自然世界沙石土泥,生命出現本是奇蹟。人乃萬靈之首,生於自然而又超越自然。人體具有無限潛能和奧秘!生命演化史上,經常出現超越「物理規律」讓人大為驚奇的現象。人體奇蹟一位91歲的老人,約在一個半月前查出「胃竇癌」晚期(當時胃竇瘤幾乎長滿胃腔),一直以來老人進食困難,最終一口飯也吃不下,每天只喝少量的水。
  • 黎陽in巷*佔川書局 | 電影沙龍月「歡樂頌」序曲:《生命是個奇蹟》
    書局位於黃山市黎陽in巷石家大院,在這棟擁有百年歷史的徽州古宅中,團隊在設計上保留徽州古建築特色的同時,力圖通過現代化的設計元素及文化創新內容的創建與整合,營造時尚文藝的閱讀空間,為客戶提供更多文化層面的獨特體驗。
  • 湟魚洄遊:生命的奇蹟
    如今在我國西部的青海省剛察縣,堪稱「世界奇蹟」半河清水半河魚的青海湖湟魚洄遊場面可與其堪比,眾多遊客不必再去美國阿拉斯加,來青海就能親密接觸和感受這個世界奇蹟,他們紛紛表示:湟魚洄遊的壯觀場景一生不可錯過
  • 《草房子》:敬畏生命,在苦難中創造奇蹟
    桑桑是《草房子》這部小說貫穿始終的人物,他也是油麻地的見證人,很不幸,作家拿出了最大的苦難來考驗他,但也許這反而是一種幸運,因為考驗,桑桑才可能得到更多生命的領悟並成為該書的第一主角。通過桑桑的童年,我讀出了敬畏生命,在苦難中創造奇蹟。
  • 「建築分享」在廢墟裡看戲、聽歌還有睡覺
    提到「廢墟」一詞,或許會在某種程度上刺激到我們的敏感點。由於戰爭、城市變遷,城市更新等原因,多數遭到廢棄的建築廢墟都處於被忽視甚至被破壞的狀態。對於廢墟的處理,大多時候會整個推掉重建,但是有時候在廢墟上的改造,也可以讓人感到驚豔。
  • 福建酒店坍塌,搜救犬在廢墟中尋找生命,累癱在地爪子都磨爛了
    在這場救援行動中,搜救犬發揮了非常大的用處,因為搜救犬的聽覺和嗅覺都非常發達,能夠嗅探到廢墟底下的生命,而且全體消防員和搜救犬與時間賽跑,為生命加速,營救出不少生命。在坍塌事故發生當晚,就有搜救犬在到達現場15分鐘之後營救出三人,其中一人還是個一歲多的孩子,他們是一家三口。
  • 《宇宙的奇蹟》發行中文藍光 探尋生命的起源
    《宇宙的奇蹟》發行中文藍光 探尋生命的起源 《宇宙的奇蹟》中文藍光封面   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會在這個星球上?我們從哪裡而來?生命的起源於哪裡?宇宙從何而來?這一類的問題,自人類具備思考能力開始,就沒有停止過對答案的追尋。
  • 「中國好醫生」周飛虎:用忠誠大愛託舉生命奇蹟
    原標題:「中國好醫生」周飛虎:用忠誠大愛託舉生命奇蹟 周飛虎,男,1971年3月出生,1993年7月參加工作,200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盤點強震後奇蹟:老婦撐過65天 松樹躲過海嘯衝擊
    當時正在臥室與母親睡在一起的女嬰被困其中,消防人員和自衛隊員在房頂上鑽孔,從而進到屋內展開救援。雖然持續不斷的餘震幹擾著救援工作,但凌晨3點45分左右,終於確認到女童平安無事。  當消防人員抱著出生後8個月大的女嬰出現時,現場響起了歡呼聲和掌聲。據消防單位介紹,女嬰當時身處梁柱等縫隙構築出的空間裡,身上並沒有明顯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