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白被多次傳出關閉卻依然頑強更新著的A站,倒在了2018年的立春之前。
因為沒有資金續費伺服器,2月2日起,A站的網頁已經無法打開。當天,A站官微在微博上留下的「我要再活五百年!」並配以大哭的表情符號。一直被後綴在AcFun主頁之後的文字「認真你就輸啦」,如今看更像是充滿了無奈的悲情反諷。
AcFun也被簡稱為A站,粉絲們親切的稱其為「AC娘」。A站成立於2007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彈幕視頻網站,取意是Anime Comic Fun。
不僅僅中國彈幕文化發源於此,中國整個二次元世界乃至後來中國網絡流行文化,許多都要追溯到這一網站。在A站存續的十年間,產生輸出了鬼畜全明星、我的滑板鞋、小蘋果等大量網絡流行文化。
A站的死因被認為是「窮死的。」對於這樣一家寧肯關閉也不願意向用戶收費的網站,融資幾乎是唯一的補血選擇。從奧飛娛樂、合一集團到軟銀中國,A站的「金主爸爸」換了一輪又一輪。伴隨著融資不斷的是A站的高層動蕩,CEO也數次換人。
公司內部管理的混亂、商業模式的始終不清晰、來自監管和版權的衝擊……從A站的內外交困中,我們當然可以尋找到各種各樣層面的問題。但歸根到底,導致知名如A站卻走到如今的致命原因,是它始終還試圖堅守著的二次元「小眾情懷」,終於還是未能與主流商業實現融合。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資本是逐利的,不可能持續為這樣的情懷買單。A站崛起於網絡亞文化發跡之時,卻也最終困於其中。
亞文化的定義是「積極地尋求一種小眾的風格」。從商業角度來看,以小眾撬動大眾確實屢有先例可循,但是它基於的依然是KOL(關鍵意見領袖)的消費引領,很難反饋到平臺本身。
出身於A站的up主們在其他社交平臺上都擁有了天量的粉絲和追隨者,而這一切和A站並沒有什麼關係。
也就是說,在亞文化尋求商業變現的那一刻起,它本身就必須接受把自身主流化的事實。這就使得這一類被包裝成為IP的內容產品和平臺,在一出生就面對著生存發展的悖論——既要展現小眾的優越感,又要尋求大眾化的流量支撐。
從2015年起,各種機構推出的二次元報告不計其數。2016年,二次元概念持續火爆,騰訊等巨頭開始在二次元領域布局,許多創業公司也緊隨其後。這也讓更多的二次元創業公司估值有了火箭般的飆漲。
2017年一度被認為是亞文化營銷的逆襲之年。《中國有嘻哈》的商業成功,使得人們相信亞文化營銷衝擊主流文化市場已經有路可循。節目讓「說唱歌手」這一個小眾的群體進入到了觀眾的視野中,試圖發掘嘻哈文化的商業價值。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除了被明星化的嘻哈歌手,其背後真正的嘻哈文化並沒有實現逆襲。而一旦那些藉由節目產生的冠軍明星們相繼走下神臺,這一次商業嘗試也最終宣告失敗。
二次元文化的窘境也沒有太多不同。同樣是從二次元彈幕出身的B站,要比A站明智的多。B站早就果斷選擇放棄小眾文化集聚地的標籤,尋求成為抓住更廣泛的年輕群體。據公開數據顯示,B站的活躍用戶已經超過了1.5億,得益於遊戲業務的增長,2017年 1-4月,B站營收達7.292億元,盈利9854萬元。
A站停止訪問後,那篇2012年就發布的閱讀量30萬加的文章《六十年後的AC》又一次被網友刷上榜。在那篇文章裡,一位A站用戶幻想著60年後,A站的用戶已經成了老頭老太太,但他們還在A站上,懷念著年輕時看過的動漫,吐槽著老伴,兒子和孫子。
其中一個帖子模仿著用戶60年後的口吻寫道,「如果我不在了,你們聯繫一下猴子,讓他把我的站內籤名改成:『這是一個搬運工,生在AC,死在AC。』」
當屬於「A站們」的那一代受眾最終從年輕叛逆不可避免的走向主流成熟,AC娘沒有等來它的60年,曾經的殺馬特教父羅福興,也早就開始告別腦殘,以剪髮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