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科學家發現小行星撞擊致恐龍滅絕新證據

2020-12-15 海報新聞

美媒稱,科學家在墨西哥近海的海底進行鑽探後,獲取了地球生命史上最糟糕一天的地質學記錄。這種獨特的地質學記錄顯示,6500萬年前,一個城市大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從而消滅了恐龍和地球上3/4的生命。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9日報導,9月9日,科學家發布了對採自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新巖石樣本的分析。這項分析展示了一種層狀分布的沉積巖。在這場撞擊的核心地區,該沉積巖以精確到分鐘的方式記錄了一場全球性大災難的第一天。科學家說,巨大的小行星撞出一個100英裡(1英裡約合1.61公裡)寬、12英裡深的巨坑。沉積巖記錄了爆炸性熔解、大地震、海嘯、山崩和森林大火的痕跡。

科學家說,這些沉積物還提供化學證據表明,這場大災難將來自海洋巖石粉末的數千億噸硫磺吹到大氣層中,從而讓全球陷入冬天,世界範圍內氣溫下降了30華氏度(約合17攝氏度),並且持續了幾十年。

美國珀杜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傑伊·梅洛什專門研究撞擊坑。他不是這個鑽探團隊的成員。他說:「它告訴我們,在導致恐龍滅亡的災難日,那個隕石坑中發生了什麼。所有情況都直接記錄在巖層中。」

該鑽探團隊的科學家將他們的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的地球物理學家肖恩·古利克領導了這個鑽探團隊。他是這個耗資1000萬美元的項目的負責人之一。該項目由國際海洋發現計劃和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提供資助。

科學家們搭乘的鑽探船停泊在墨西哥港口普羅格雷索的近海。2016年,他們首次鑽入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內圈。該隕石坑內圈埋藏在海底,位於大約1500英尺(約合457米)的石灰巖之下。自撞擊發生以來,石灰巖在千百萬年的時間裡不斷沉積下來。

地質學家把巖石視為壓縮的時間,地質時鐘的鐘擺就是千萬年來堆積的巖層。不過科學家說,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中,數百英尺的沉積物很快堆積起來,它們像一架高速定格相機一樣記錄下撞擊的各種效應。

古利克說:「一天就形成了130米厚的沉積物。我們可以將其分解成小時和分鐘來解讀,這真是不可思議。」

相關焦點

  • 恐龍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滅絕嗎?其中存在疑點,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根據現代科學家的探索,發現最早的恐龍可能誕生於兩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晚期,並且一直生活到了白堊紀。在這期間,它們利用自己龐大的體型統治著地球。既然這些恐龍如此強大,在一般情況下很難滅絕,所以關於這些恐龍突然消失的原因,科學界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爭論。關於恐龍滅絕原因的爭論。
  • 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就衰落了嗎?尋找恐龍滅絕元兇
    《美國科學院院刊》最近刊發了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埋藏在墨西哥近海海底巨大撞擊坑的巖石「記錄」了小行星撞擊地球那個地球生命史上「糟糕」的日子,進一步充實了「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龍滅絕」假說。資料圖,新華社供圖那麼,「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龍滅絕」的假說是怎麼提出來的?目前又有哪些新的發現?
  • 科學家找到小行星撞地球新證據 恐龍滅絕原因更加明了
    恐龍曾經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統治了陸地生態系統長達1.6億年之久,大約6500萬年前,整個恐龍族群遭受了滅頂之災,幾乎全部滅絕,只有恐龍的後代——鳥類倖存了下來。關於恐龍究竟為什麼在短時間內滅絕,人們眾說紛紜,目前被大多數人認可的一種說法是小行星撞擊說。
  • 恐龍滅絕的證據:小行星撞擊與火山噴發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證據在小行星足夠大的情況下,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導致快速、徹底的破壞。由撞擊引起的大量塵埃足以覆蓋地球並阻擋陽光,首先殺死植物,然後是以植物為食的動物,最後是肉食動物。目前有四個主要證據表明小行星撞擊導致恐龍滅亡:首先,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地下發現了一個被小行星撞擊造成的巨大隕石坑,被稱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顆小行星將的直徑大約在7到50英裡的範圍內,並且可以追溯到恐龍滅亡的時間。
  • 科學家還原小行星撞擊地球日:那一天不是所有恐龍都死了
    參考消息網9月12日報導俄媒稱,科學家的最新發現還原了恐龍在地球上最後的生活景象。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11日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了一些新的細節,還原了大約66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後24小時內發生的情況。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終導致地球上75%的生命滅絕,包括恐龍在內。報導稱,研究小組分析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巖石。
  • 研究表明: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引起的氣候變化導致恐龍滅絕
    新華社北京7月1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撞擊點就位於現今墨西哥的海岸附近,這一災難性事件眾所周知地導致了非鳥類恐龍的滅絕。根據屬同類研究中首次的新研究,該次撞擊造成的氣候條件幾乎毀滅了所有適宜恐龍居住的棲息地。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 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方琳浩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也就白堊紀末期的「非鳥類恐龍」滅絕事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
  • 恐龍滅絕真相曝光?科學家模擬小行星撞擊,還原恐龍最後生活景象
    可是就目前所報導的情況來看,很多結論都是推測,恐龍這個龐大種族是如何滅絕的依然沒有完全確定的定論,很多科學家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不過就目前科學家們所掌握的證據看來,「小行星撞擊引起地球巨變」無疑是最具說服力的一種說法。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你知道撞擊點在哪裡嗎?
    第二次是中生代末期,當時除了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無脊椎動物也都滅絕了。恐龍生活在中生代的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後,大約在6500萬年以前,恐龍突然滅絕了,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多種猜測,包括小行星撞擊說、火山爆發說、造山運動說等學說。
  • 對行星撞擊致恐龍滅絕的質疑
    這個假說的內容是: 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數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引發了一串的反應,進而導致恐龍滅亡。撞擊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造成當時全球長時間氣候冷卻。大部分植物由於無法見到陽光而枯萎,於是食草性恐龍因為沒有食物而大量死亡。最後,食肉性恐龍也由於食物匱乏,走向滅絕。 雖然缺少科學的證據,但這個假說的可信性還是很高的。
  • 恐龍滅絕的真實原因?科學家給出答案,「小行星撞擊說」遭駁斥
    這個話題已經存在多年,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眾說紛壇,目前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小行星撞擊說」是這樣描述的:空了這個曾經制霸地球2億年的生物,是在恐龍家族最鼎盛的公元前6500年突然消失,直接原因是一顆直徑為15公裡的隕石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隕石墜落的位置是如今的墨西哥一代。
  • 恐龍滅絕的真實原因?科學家給出答案,「小行星撞擊說」遭駁斥
    這個話題已經存在多年,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眾說紛壇,目前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小行星撞擊說」是這樣描述的:空了這個曾經制霸地球2億年的生物,是在恐龍家族最鼎盛的公元前6500年突然消失,直接原因是一顆直徑為15公裡的隕石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隕石墜落的位置是如今的墨西哥一代。
  • 小行星正面撞擊地球,使恐龍滅絕,最後去了哪裡?
    ,想佔領地球,為了保護地球,青貓們在恐龍時代來尋找恐龍的基因但是恐龍已經在6500萬年前滅絕了,青貓們知道不能改變歷史雖然在太空梭上看到小行星進入大氣層,但是小行星墜落導致恐龍全部死亡這個場景不是導演們創造的,「隕石坑撞擊說」是目前恐龍已滅絕的最廣為人知的假說恐龍是從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到現在生存的龍形類動物,
  • 恐龍滅絕真是小行星撞擊嗎?目前科學發現一些未知的因素!
    地球的歷史已經延續幾十億年,可以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中,出現過很多形形色色的生命,這些生命把地球的的歷史演繹的十分精彩,可以說在人類出現之前,其實地球早已經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生命,人類不過是地球上面的一個新住戶,或者說人類根本不可能沒有解開其中的秘密。
  • 新研究稱在小行星撞擊之前 恐龍仍在地球上佔據主導地位
    據外媒CNET報導,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並消滅恐龍之前,大多數恐龍仍然 "廣泛存在且表現良好"。雖然其他研究假設,汞中毒甚至有毒植物在小行星之前就導致了恐龍的滅絕,但11月18日發表的這項新研究旨在推翻 「恐龍已經在衰退,並走向滅絕」的說法。「我們發現的是,恐龍仍然佔主導地位,它們仍然廣泛存在並且表現良好,」為這項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貢獻數據的博士生Joe Bonsor說。
  • 小行星正面撞擊地球,使恐龍滅絕,最後去了哪裡?
    ,想佔領地球,為了保護地球,青貓們在恐龍時代來尋找恐龍的基因但是恐龍已經在6500萬年前滅絕了,青貓們知道不能改變歷史雖然在太空梭上看到小行星進入大氣層,但是小行星墜落導致恐龍全部死亡這個場景不是導演們創造的,「隕石坑撞擊說」是目前恐龍已滅絕的最廣為人知的假說恐龍是從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到現在生存的龍形類動物,
  • 6500萬年前讓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在哪,撞擊威力有多大?
    小行星在撞擊過程中解體,留下來的撞擊坑在上世紀被發現,位於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北部,撞擊坑平均直徑有180公裡,深度3公裡,叫做Chicxulub撞擊坑。關於6500萬年前恐龍突然滅絕的事件,一直是科學界的難題,其中以「隕石撞擊說」最為流傳;在上世紀的1951年,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尤卡坦半島北部開鑿鑽井,首次發現了隕石撞擊留下來痕跡。
  • 小行星撞擊令恐龍滅絕,但時間地點、角度都太趕巧了!
    迄今為止,地球已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相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白堊紀大滅絕。這次滅絕造成了白堊紀末期包括恐龍在內的75%動植物滅絕,因此也叫恐龍大滅絕。關於恐龍滅絕的理論(假說)有很多,比如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有人認為是超新星爆炸所致,但目前學界普遍認同的一個主流理論是小行星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