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新聞報導,有一批外賣騎手行駛在快車道上,有組織地進行「炸街」宣傳,後來民警約談該企業的管理人員,並對參與「炸街」的19名外賣小哥從重處罰。
而對於外賣騎手闖紅燈、亂變道行為,我們早已司空見慣,另外像偷吃飯菜、吐口水、將用戶電話弄成「招嫖熱線」等負面新聞,我們也同樣免疫。即使是外賣員導致的飯菜壓扁或傾瀉,我們也不敢輕易去投訴外賣員,因為容易被威脅。
如果你點的外賣送遲了兩個小時,你會怎麼做呢?退單?最後還得自己挨餓;投訴?可能會受到人身威脅,而外賣平臺接到投訴後,很可能給你這樣的說辭:涉事人員已離職,建議報警,出門注意安全。
我們都理解外賣員的不容易,對於一些細枝末節的意外,會選擇體諒。但如今我們也該反思,對外賣行業無原則的包容,是否會讓外賣員變得有恃無恐,引發更多的無素質行為?雖然外賣騎手不容易,但是我沒見到有哪個行業是容易的。
醫院的救護車需要24小時待命,節假日的餐飲服務員得加倍工作,消防員要一次次奔赴火場,掃地阿姨要每天4點工作......每一行都有自己的辛苦和責任,這本就是一種職業精神。如果連本職工作都沒做好,還怎麼讓人體諒呢?
一個客觀的事實:大部分的外賣超時行為,都不是堵車、爆胎等意外,往往是外賣員太貪心,接的單子多導致忙不過來。
想多賺錢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外賣員需要估計自己的運送能力,不能為了多賺錢而盲目接單子。我們體諒外賣小哥,是體諒一些突發事故導致的延遲,但無法原諒個人行為導致的延遲。最關鍵一點,我們可以體諒外賣員,但是他們的服務質量依然沒法提升,難道外賣平臺就不需要負責任嗎?
外賣平臺喜歡抓住惡劣天氣下外賣員的不容易,就此大做文章,鼓勵社會多寬容,這固然沒錯,我們能理解。但一邊利用外賣員這個弱勢群體打感情牌,進行道德綁架,一邊卻壓榨勞動力、派單任務繁重,管理手段粗暴,這顯然就很雙標。
眼看著外賣配送費越來越高,外賣延遲機率也越來越大,配送的服務質量卻不見得有多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個淺顯的道理,希望各大外賣平臺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