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閃閃紅星》這部電影紅遍大江南北,給那一代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兒時記憶。歌詞「小小竹排,江中遊」家喻戶曉,歌曲一直傳唱至今。電影裡「小小竹排,江中遊」那些個美好的畫面,時常會在我腦海裡閃現。歌詞裡的「江」是哪條江?在哪裡?現在怎麼樣了?還是電影裡的老模樣嗎?我一直很好奇……
如今有了閒遊的時間,再加上好奇心的驅使,我背起了背包,來到了江西景德鎮。在當地朋友引領介紹下,找到了附近一條叫「東河」的河。《閃閃紅星》這部電影的外景,當年就是在河的附近拍攝的,此河正是「小小竹排,江中遊」那些電影畫面的拍攝地。我恍然大悟,原來歌詞裡描述的江並不是江,而是一條河。
東河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境內,是景德鎮母親河昌江的支流;東河發源於瑤裡高際山,流經高嶺山下的東埠村,匯入昌江,是浮梁縣東部地區聯繫外界的重要通道。過去,大量的高嶺土從東河源源不斷地運到景德鎮,高嶺山的高嶺土是景德鎮制瓷業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材料。高嶺土古礦遺址至今保存完好,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礦從宋代開始,到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開採最盛,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高嶺土的出現使制瓷原料與工藝發生了重大變革,陶瓷質量發生了質的飛躍,達到了世界領先地位。隨著高嶺土聞名天下,高嶺成了我國第一個世界通用的礦物的命名地。
高嶺土古礦遺址保存有大量的高嶺土礦殘體,古尾礦堆,古採坑,古採硐,古洗選池,運礦古道,古碼頭,古亭,古橋和古文獻,古瓷器等遺蹟,形成了反映當時採,選,運,銷一條龍,體系完整的古礦址,古商埠,古村落綜合景觀。
古礦遺址優越的交通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純樸的民風,深厚的陶瓷歷史文化底蘊和極高的科學價值,成為集科考,科普,旅遊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礦山公園。
古街東埠,位於東河岸邊,高嶺山下,古街因高嶺土的開採,運輸而興起,是微饒古道的重要節點。宋代東埠名叫鴻潭,明代時這裡是高嶺土的集散地,商業繁榮,漸漸形成了一條商業街,成為碼頭集鎮,因此改名東埠,意思是東河邊的碼頭。
到清代,街面已發展到一公裡多長,街道的青石板上至今有一條深深的凹痕,是獨輪車運送高嶺土留下的車轍;兩邊的建築鱗次櫛比,東街上客棧,酒坊,茶館和米,布,藥等店鋪眾多。
這些店鋪一般為兩層結構,一樓為店鋪,臨街的一面是活動的木排門,可裝可卸;後門臨河的房屋則是吊腳樓或木樓建築,間間相連;西街除了店鋪外,還集中了一些大戶人家的住宅,建築為徽派格局,有商字型的大門,錯落有致的馬頭牆等;古街轉彎處的牆體上嵌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
《閃閃紅星》裡有句臺詞「有米不賣」那個鏡頭就是在這個「東埠米店」拍攝的。
東埠被譽為浮梁四大古街之一,古絲綢之路源頭,也是《閃閃的紅星》的外景拍攝地。
東埠因高嶺土的開採,運輸而興起,因高嶺土的停產而廢棄,紅火的古商業街已成為過去,遺留下來的青石板,馬頭牆,石板路上的獨輪車壓痕,見證了東埠碼頭昔日的繁華,述說著老街的往昔故事。
這次旅行,收穫很大,尋到了東河,找到了電影《閃閃紅星》外景拍攝地,滿足了我兒時至今的一個小小的願望,東河岸邊東埠古街滄桑巨變讓人震撼;東河岸邊高嶺土古礦遺址保存完好,中國古人的制陶智慧讓人敬仰不已。百聞不如一見,如果有機會,朋友們能去實地旅行一下,親身感受一下最好,會是相當值得的一次旅行。
簡單介紹一下此次旅行路線:乘坐高鐵前往景德鎮——汽車客運到瑤裡——景點集中在瑤裡兩公裡附近的東河岸邊,晚上住宿瑤裡古鎮。鎮上酒店,民俗很多,便宜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