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的失望與失意

2020-12-14 中國網財經

  如今,提起無印良品,粉絲的心態是很尷尬的。作為將精緻美學、日式生活方式帶入中國的品牌,無印良品的「良品」形象正在坍塌。無印良品近日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6款家具材質「以次充好」的事件,與以往的質量「小毛病」相比明顯升級到「嫌欺騙消」。在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已經在營業收入增長的失意之下,作為將精緻美學、日式生活方式帶入中國的品牌,無印良品的「良品」形象正在坍塌。追問之下,無印良品7月23日獨家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之後在中國將開出一些各有特色的戰略性店鋪,商品範圍也會與日本門店做出區別,至2023年底,中國本土化雜貨商品將提升至該品類的50%。

  涉嫌欺騙

  「富足而方便的生活一旦過剩,人們或許就會開始嚮往簡樸而剔除了冗餘的禪意生活。」無印良品最初是帶著這樣的理念開拓中國市場的。但是反覆出現的質量滑坡事件,難免令一眾粉絲失望。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7月17日,通報顯示,無印良品生產的櫸木衣架、胡桃木實木椅、客廳餐廳兩用沙發椅、邊桌臺、組合式木架等5件家具均存在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的問題:黑核桃標稱胡桃木、膠合板標稱胡桃木、纖維板標稱白橡木,涉嫌欺騙消費者。兩天後,無印良品發聲明致歉,並承諾退換貨。同時提出四項整改措施。有家具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同樣款式的家具,材質不同,價格相差懸殊。白橡木和胡桃木屬於實木,纖維板和膠合板屬於人造板材,兩者價格差距不止一倍。不管出於無心還是有意,無印良品都已涉嫌欺騙消費者。

  今年以來,無印良品多次被曝出產品質量問題。1月,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檢測發現,無印良品榛子燕麥餅乾含有具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醇和丙烯醯胺。2月,無印良品部分批次「天然水」又被檢測出潛在致癌物溴酸鹽超標,對產品進行了召回。4月,無印良品再次因繪畫用筆記本(M)和不鏽鋼尺存在安全隱患,對相關產品啟動召回。

  就家具不合格、材質不符問題,北京商報記者採訪了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對方表示,商品名稱標識的問題,產生名稱差異的原因是直譯了日本的商品名稱。

  對於接下來在中國市場將採取哪些戰略性舉措挽回聲譽,該負責人提到,「在日本,無印良品的店鋪各有特點,比如大阪北花田店有超級市場,銀座旗艦店一樓有當地的蔬果、便當等產品,而在中國目前開業的旗艦店都還是比較相似的,之後將開出一些各有特色的戰略性店鋪。在商品範圍上,會有一些區別。另外,餐廳的餐單和服務方式也會和之前旗艦店中的餐廳不同。另外,按照計劃,至2023年底,中國市場本土化商品的比例將提升至生活雜貨部門商品總量的50%」。

  熱度冷卻

  2005年,無印良品在上海開設了中國首店,以此開啟了進軍中國市場的開端。近14年間,無印良品在中國開設店鋪的速度是整個海外市場中最快的,比重也是最大的。截至今年2月28日的2019財年,無印良品海外店鋪總數為497家,其中僅中國市場就達到358家。

  進入中國之初,無印良品宣揚的「少即是多」、精緻簡約的日式生活美學理念恰好迎合了中產階層的消費升級需求,得以迅速圈粉。與此同時,無印良品也刻意在店鋪形象設計、營銷策略和產品定價方面製造「高端」感,這使得無印良品在中國一度成為被「仰望」的中高端品牌。2012年,無印良品在中國進入高速成長期,以每年新增30-50家新店的速度擴張。與此同時,「中國無印良品定價是日本的兩倍」的聲音大量出現,同款不同價催熱了代購市場。此後2014年至今,無印良品已實施過11次降價。但降價效應並沒有維持太久。產品更新乏力和口碑下滑,一方面讓中國消費者對無印良品產生審美疲勞,另一方面也在透支品牌價值。2017年,央視3·15晚會報導無印良品部分進口食品產自日本核汙染區,儘管後來此事被澄清,但從這一年開始,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增幅開始放緩。

  2018財年二季度至2019財年二季度,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每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2.6%、21.2%、18.3%、14.8%和10.4%。2018上半財年,中國市場可比銷售首次出現下滑,幅度為2.2%,這也導致母公司良品計劃收入下滑0.2%。2019財年(2018年3月-2019年2月),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可比銷售跌幅仍停留在2.1%,但淨利潤同比大跌31%,這也是自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利潤下滑。良品計劃不久前公布的2020財年一季度財報則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可比銷售跌幅已升至4.9%。

  針對北京商報記者關於無印良品近年在中國內地業績增速放緩的境況與解決方案,無印良品公司的回覆顯示,「公司2018財年二季度中國內地營收同比增長120.4%,2019財年二季度營收同比增幅近111.1%,故公司並非2019財年出現利潤下滑,而是營收增幅放緩。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由於庫存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內部更換了出入庫的流通管理系統;另一方面,基礎潤膚系列的化妝水庫存也少,但現在問題已得到解決」。

  顧客分流

  儘管無印良品非常重視中國市場,但在為中國消費者而改變方面動作很慢。今年3月,無印良品宣布,站在中國的角度開發了一系列「中國需要」的商品,為中國做出改變,對床和床墊的尺寸進行了調整。這也是無印良品首次為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對產品進行的調整。但這樣的迎合貌似有些姍姍來遲。從2005年在中國開設首店算起,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市場已有14年。

  與此同時,網易嚴選、淘寶心選、米家有品等一系列中國本土生活方式品牌崛起,這些品牌大多遵循與無印良品大同小異的套路:極簡主義的商品設計、展示風格,產品涵蓋日用品、家居、服飾、食品、電器等各大品類;自建或者整合更有效的供應鏈,價格也更有競爭力。

  北商研究院特邀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無印良品這些年在商業轉型上的探索做得算是比較出色的,比如推出了MUJI HOTEL等創新的體驗模式。但它同時也面臨著幾個問題,一是市場受眾在縮小和分流。無印良品營造的低調、有品質的品牌形象在過去或許是一枝獨秀,但現在以這種形象為標誌的品牌逐漸增多,實際上會對無印良品的客戶有所分流。二是創新業態模式雖然對無印良品的品牌形象有所強化,但相應的企業運營成本也在增加,體驗店本身坪效不會太高,更多的是向消費者傳達品牌認知和認同感。未來銷售趨勢應該更多地轉向線上,收縮店鋪規模,只突出有限的體驗店,用來展示形象。另外,因為消費者的購物模式已從需求性購物轉變為隨機隨性購物,無印良品不妨在聯名創意營銷上也做些探索。

(責任編輯:王晨曦)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的失望與失意:涉嫌欺騙 熱度冷卻
    (原標題:無印良品的失望與失意)
  • 粉絲逃離的無印良品,到底做錯了什麼?
    位於該商圈二樓的無印良品門店也亮起了燈。作為無印良品的鐵粉,朱文養成了到任何商圈逛街,只要有無印良品的,都會第一時間先去逛一逛。對很多粉絲來說,逛無印良品不是一定奔著購物去的,而是喜歡其中的氛圍。「喜歡商品的陳列方式、喜歡充滿生活氣息的裝修風格。」朱文告訴鋅刻度,就連他的兩個孩子都喜歡一進門就奔到無印良品的沙發家居的展示區域,坐在懶人沙發上玩耍。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如何抉擇?
    日本無印良品和中國無印良品的官司打了十幾年,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談到無印良品這家公司,其實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他是日本的品牌,所以更多人認為中國的品牌是抄襲了日本,是品牌侵權。但是兩家公司在中國十幾年的明爭暗鬥當中,打了大大小小不下於10場官司,卻各有勝負呢。
  • 無印良品困局
    時代周報記者洪若琳發自廣州良品「不良」,無印良品又出品質事故了。近日,微博話題「無印良品瓶裝水致癌物超標」被頂上熱搜,無印良品的品牌名譽再受衝擊。無印良品中國總部回復時代周報記者稱,媒體報導中提及的2款「天然水」產品,在中國大陸從未銷售過。無印良品日本官網聲明中提及的1款「碳酸水」產品,現在也沒有在中國大陸銷售。雖然本次涉事產品中國大陸地區未受影響,然而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這已是無印良品第二次蒙上致癌陰影了。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可這次無印良品打的是持有其同名品牌「北京無印良品」。也就是說日本的無印良品把中國的無印良品告了。相信很多小主開始懵逼了,乘法君其實也懵逼,因為之前壓根不知道竟然有兩個「無印良品」。這樣的兩家無印良品,你傻傻分得清楚嗎?反正乘法君是傻傻分不清楚。
  • 無印良品也曾是配角 解析無印良品的前生後世
    不過,在這次發展當中,有一個非常奇特的例子,就是無印良品。無印良品誕生於1980年,在最初成立的時候,這並不是一家獨立的品牌,而是作為西友超市的自有品牌商品而誕生的。當時的西友超市在日本已經非常有名,不過,那時西友總經理覺得日本的很多商品包裝過於奢華,完全扭曲了商品本來的價值,於是便希望開發一款更能突出商品價值,而不是過度包裝的商品,這就是無印良品最初開發的初衷。
  • 日本「無印良品」VS中國「無印良品」,究竟誰在「偷梁換柱」?
    然而,無印良品卻在布局中國市場多年後,同北京一家同樣以「無印良品」為品牌的家紡店不期而遇,並由此上演了一場商標大戰。一年前,一件由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下稱「棉田公司」)註冊在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等商品類別上的「無印良品」商標,曾讓「日本『無印良品』敗訴中國『無印良品』」的輿論甚囂塵上。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從過往的經驗上來看,這種通過「諧音」或「相近字」來跟風知名品牌的行為是山寨、抄襲無疑了。但這一次,持續了十幾年的無印良品VS無印良品「商標大戰」的結果卻和我們先入為主的慣性思維不太一樣。
  • 無印良品道歉了!
    因活動文案中使用「法租界」3個字,無印良品道歉了:無傷害民族情感的意圖,尊重中國的文化與歷史。圖/圖蟲「無印良品重提法租界」上微博熱搜9月10日,無印良品官方微博在發送一條活動文案時,採用了「法租界」的說法,引發網友爭議和不滿,「無印良品重提法租界」也上了微博熱搜。
  • 無印良品道歉了
    無印良品在中國營收增幅明顯放緩這已經不是無印良品第一次曝出負面新聞了。不久前,無印良品被曝出因家具產品出現問題被顧客投訴後,給維權顧客「封口費」誘使其籤訂保密協議招來罵聲一片。7月17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通報流通領域家具質量抽檢結果,在11件不合格產品中,有6件來自無印良品,最大的問題是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據悉,這已經是無印良品2019年來第3次被曝出產品問題。
  • 無印良品倒閉了?
    (順便提一下,同期誕生的還有優衣庫) 以至於當時日本的大街小巷,甚至便利店裡, 都有無印良品的貨架。 高價並沒有拉低無印良品的人氣, 15年無印良品上海旗艦店開業時, 你甚至需要排隊80分鐘才能進店。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一字之差,誰是正品?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上訴請求,維持原判。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涼了?
    其中,多款無印良品家具不合格,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合。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其本意是「沒有商標與優質」,也是這種極簡主義受到了人們的喜愛。2005年,無印良品入駐上海,但業績一直不理想,2015年,無印良品對中國市場進行了降價策略,當時回暖了一些,但是近幾年在中國的銷售額一直在下滑,它為什麼涼了?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深陷質量門的無印良品究竟怎麼了
    其實,無印良品在內地出現質量問題絕不是第一次,早在2014年6月29日市工商局通報的不合格服裝名單中,無印良品一款軍綠色「棉彈力燈芯絨瘦長褲」,耐溼摩擦色牢度不合格,也就是說水洗後易掉色。而一周後,北京市工商局公布新一批服裝質量抽檢結果,無印良品的服飾產品被檢不合格,同一款燈芯絨短褲又出現了耐溼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的問題。
  • 無印良品的啟示
    □本報記者 陳巖  4月1日下午3點半,位於成都太古裡的方所人頭攢動,無印良品所屬的良品計畫株式會社會長松井忠三將在這裡開始一場名為「無印良品的改革」的演講。  「會長」這個職務,翻譯過來就是董事長,與無印良品的員工私下聊天得知,松井其人,正是將這家售賣生活百貨的企業拖出困境、推向輝煌的「靈魂人物」。
  • 無印良品應對危機啟動「戰略性店鋪」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王曉然 孔瑤瑤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曉然 孔瑤瑤)幾經質量風波後,無印良品的「良品」形象終因原料以次充好而遇到「最後一根稻草」。在失望的網上評論發酵之際,無印良品中國公司也在暗自尋找挽救方式。7月23日,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即將在中國市場啟動「戰略性店鋪」的打造計劃,扭轉現狀。此次風波始於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通報的無印良品部分家具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問題。
  • 杭州臨平歡樂城「無印良品」被日本「無印良品」告了
    24類「無印良品」商標,日本公司被令摘掉商標並向中國原告賠款。臨平歡樂城的店經營的名為「無印良品Natural Mill」綜合性店鋪,銷售與日本公司類似的產品,在店鋪門頭、牆面、廣告等多處顯著使用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標識,銷售的產品上也多處使用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無印工坊」標識,並且店鋪裝潢也與日本公司十分相似,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混淆誤認。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是為何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 「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 商標侵權標準是什麼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上訴請求,維持原判。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爆品模式
    但很遺憾,無一取得成功。無印良品當時隸屬於西友集團,西友在商品開發上的一大特點就是高度關注顧客,無印良品也傳承了這種積極聽取顧客心聲和意見的優秀傳統,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觀察和發現,也給此後無印良品的商品開發帶來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