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很多的有意思的事情,原來一些大人認為小孩是在調皮不讓玩的一些東西,要是哪天,大人說讓你去採摘一些,小孩直接會懷疑人生。因為原來要是被看到大人自己在玩這些東西,會被直接打一頓的,那些植物在農民眼裡不是有毒的就是對人體有傷害的。大人也是難得才用到一次或者兩次的,可是就那一兩次,會讓小孩一直記住的。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農村的雜草,果實像蝸牛須,要是您遇見了,請一定了解藥用價值極高。
這雜草就是野老鸛草,是牻牛兒苗科,老鸛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纖細,單一或分枝,莖直立或者仰臥,有稜角。基生葉子很早就會枯萎掉,可能是為了讓出更多的營養讓上面的葉子好好的生長,託葉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莖下部的葉子有柄,柄的長度可以比葉子還要長几倍。上部的葉子的葉柄比較的短,葉片圓腎形,有裂片。花序腋生和頂生都有,花序呈現傘形狀,花朵白色。果實長約2釐米,果瓣由喙上部先裂向下捲曲,看上去特別像蝸牛的觸鬚。
野老鸛草喜歡生長在陽光充足,土地疏鬆肥沃,土壤溼潤的地方,常見於荒地、田園、路邊和溝邊。主要分布在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和雲南等省份。
野老鸛草在農業生產中是一種特別常見的雜草,在麥田、油菜田以及果園裡面特別的常見,幹過農活的小夥伴都知道,要是麥子成熟的時候,裡面總會有一些野老鸛草這樣的雜草在裡面和麥子一起枯萎。有時候農民即使用了除草劑也還是除不完。野老鸛草還會入侵山坡的草地,對於畜牧生產中的草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記得有一次,突然大人要小夥伴去採摘一些這樣的草,小夥伴特別的納悶,這草就是雜草,還能有什麼用,原來它的全草都可以當中藥材,有祛風、活血、清熱解毒的作用,在《滇南本草》中有這樣的記錄:「祛諸風皮膚發癢。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筋攣,麻木,利小便,瀉膀胱積熱,攻散諸瘡腫毒,退癆熱發燒,治風火蟲牙,痘疹疥癩等症。」當時大人叫採摘回來就是用它來祛風溼的。
雖然它是農村特別常見的雜草,但是也有人們可以利用的方面,有時候,也需要對於這樣的雜草進行一個重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