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第二首,很少人知道,尾句堪比一片冰心在玉壺

2020-12-18 謝小樓

唐詩七絕,以李白王昌齡為最,而王昌齡最經典的七絕,其中之一就是千古名篇《芙蓉樓送辛漸》,其中那句「一片冰心在玉壺」,更是家喻戶曉。

然而,《芙蓉樓送辛漸》不是一首詩,而是一組詩,共有兩首,我們大多數人熟知的,是第一首。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第一首,固然是千古名篇,然而第二首,亦可稱經典。

芙蓉樓送辛漸(其二)王昌齡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這第二首詩,寫的是送別好友辛漸前夜的情景。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這一句運用互文的用法,寫丹陽城四周陰雨茫茫,層雲深深。丹陽城,江蘇省西南部。楚雲,楚天之雲,丹陽城在古時屬楚地。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這在高樓上設宴餞別好友辛漸,但卻不能喝醉,因為即將送好友離開,高樓外,江水寒冷寂靜,而詩人的內心,就像夜空中皎潔的明月。

「寂寂寒江明月心」,這一句堪比第一首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丹陽城的四周是陰沉的,鎮江的江水是陰冷的,在這陰暗的世界上,唯有詩人的內心,如天空之皓月,不染纖塵。

在這一組送別好友的詩中,詩人王昌齡兩次表明自己高潔的內心,並非是要向世人辯解,而是詩人珍重友人的情誼,所以向友人表明自己內心澄淨,不畏世人誹謗,以此來告慰友人的深情。

文 | 謝小樓

每天一首古詩詞: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其二)

相關焦點

  • 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的朋友圈名人真多!|跟著唐詩去旅行NO.43《芙蓉樓送辛漸》
    01《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鎮江芙蓉樓始建於東晉,清朝道光鹹豐年間不幸毀於兵亂,1992年,重建於金山腳下。不過如果僅僅是風景這邊獨好,而沒有王昌齡送辛漸的千古離歌,芙蓉樓或許不會有後來的聲名遠播。那麼作為芙蓉樓這一文化地標的締造者,王昌齡又是怎樣一位詩人呢?
  • 王昌齡說:不要相信別人的謠言《芙蓉樓送辛漸》一片冰心在玉壺
    從詩名看,這首詩很像一首送別詩。其實它也就是一首送別詩。但其實,王昌齡卻想透過這首詩來闢謠!我們先來看看原詩吧:《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2: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唐61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句譯文:寒冷的冰水與江水連成一片,友人離去隱隱的孤獨在我心中。如果洛陽的親友問起我的近況,就說我依然像玉壺一樣清潔。
  •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據《元和郡縣誌》卷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為刺史,改創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丹陽在今江蘇省西南部,東北濱長江,大運河斜貫,屬鎮江市。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
  • 《芙蓉樓送辛漸》《送柴侍御》
    尊敬的讀者:我們將會用150天更新《唐詩三百首》所有必背古詩,每天兩首。傳承經典,我們責無旁貸。 唐詩三百首·037
  • 未來講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誦讀:喬榛
    未來講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誦讀:喬榛 2020-11-23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詩文典講詩詞-芙蓉樓送辛漸,辛漸又是誰的朋友呢?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天夜裡,下起了連綿的秋雨,雨水灑在江上,隨著江水來到吳地,第二天一早,他送辛漸上了船,江面上只看到跟他一樣孤獨的楚山。「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吳、楚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統治鎮江的諸侯國。
  • 《芙蓉樓送辛漸》裡的芙蓉樓,真的不在湖南黔城
    A、江蘇揚州   B、湖南黔城    C、江蘇鎮江    D、江蘇蘇州估計很多人會選B、湖南黔城,那不好意思,你失分了,答案是C、江蘇鎮江。我把原題中的湖南黔陽縣改成黔城,以便大家更好理解。是的,黔城也有座芙蓉樓,但此芙蓉樓非彼芙蓉樓。我理解大家的家鄉情結,憑什麼說這首膾炙人口的《芙蓉樓送辛漸》裡的芙蓉裡不在黔城呢?
  • 小學生必背古詩之《芙蓉樓送辛漸》,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作者生平重要詞語注釋「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後兩句詩寫了朋友,此次遠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裡有詩人眾多的親人和朋友,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並想像他們也同樣思念著自己,他囑託新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
  • 離情別緒凝聚在字字凝練的古詩——《芙蓉樓送辛漸》課文講解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送別詩?「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自古以來就是最永恆、最悽美的話題,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潑墨揮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稱為「七絕聖手」的大文豪王昌齡也不例外,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學習古詩,應從題目入手,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麼?
  • 《芙蓉樓送辛漸》古詩朗讀
    芙蓉樓送辛漸一、初讀知詩意此詩作於天寶元年,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丞。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在此分手時,江邊離別所寫。「送」是送別的意思。「辛漸」是詩人的一位朋友。寒雨:寒冷的雨。連江:滿江。吳:三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遊一帶,簡稱這一帶為吳。平明:清晨天剛亮。
  • 考證:《芙蓉樓送辛漸》的故事發生在這裡
    長沙市青葵書院 丁瑞虎王昌齡(公元698—757年),字少伯,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他流傳後世的詩作很多,著名的有《出塞》、《從軍行》、《芙蓉樓送辛漸》等等。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湖」就出自於《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
  • 禪意詩境解讀——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寒」字開頭,全詩便進入了瀟瀟秋寒之境,孤立江邊,心境如山倒影水中。「夜入吳」,「平明送客」,這是一幅水墨畫,別情送客,默默無語心悽涼。此兩句已把意境寫全。下兩句則是與人之間的客套話,打破了離別的寂靜意境,最後用一個冰字勉強帶回到寒江孤山的意境。
  • 聽一聽《水墨古詩·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的朋友圈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今天,咱們來學——《芙蓉樓送辛漸》。04:22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芙蓉樓送辛漸》(其一)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芳菲四月,閒來無事,次韻大神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對於我們來說,時如雷貫耳的唐朝大詩人,有著「七絕聖手」的雅號,初高中語文課本中夜有很多王昌齡先生的作品,比如我們熟悉的《芙蓉樓送辛漸》,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怕是人人皆知了。但是今天才知道,王昌齡先生寫了兩首《芙蓉樓送辛漸》,語文課本中只選取了其中的一首。周末恰好有閒暇,閒來無事,自娛自樂,次韻大神王昌齡先生的第二首《芙蓉樓送辛漸》,寫一首自己的拙作,請大家多多批評!
  • 唐詩閒讀:「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作家冰心)再後來,課本裡就出現了一首王昌齡的詩《芙蓉樓送辛漸》,全詩如下: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我是河南人,洛陽是河南省的大城市,於是就覺得這首詩親切,很自然就記下來,當然,這首詩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最後那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不但是冰心,還要把冰心放在玉壺裡。多清澈,多晶瑩透亮啊。
  •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寫作背景成迷,最後一句流傳千古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①芙蓉樓:在潤州(江蘇鎮江)城西北。辛漸,王昌齡友人。②吳:古吳國領地、指芙馨樓所在的潤州。③楚:古楚國領地,指辛漸北行途中將行經之地。
  • 品讀《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或許正是因為他的「冰心」而死
    這裡想要品讀的不是他那些雄壯的邊塞詩,而是他最出名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因為有感於他堅守了一生的「冰心」。王昌齡像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全詩芙蓉樓送辛漸共有兩首,這是其一,也是較為出名的一首,著名女作家的冰心的筆名便從這句詩中選了「冰心」二字作為自己的筆名。冰心者,純潔之心也。
  • 康震講《芙蓉樓送辛漸》讓王昌齡拼命敲棺材蓋
    這也難怪康震教授會把《芙蓉樓送辛漸》解讀得令詩人王昌齡著急得猛敲棺材蓋,欲爬出來對康教授說:「不是你說的那麼回事!」。那麼,康教授是怎樣解讀《芙蓉樓送辛漸》的呢?王昌齡起句突出「吳」,是為了與第二句的「楚」有一個鮮明的在地理位置上的區別。吳、楚被長江分開,在古代嚴重阻礙了兩岸人們的交往。古代江面開闊,風浪較大,加之渡江工具簡陋,江匪橫行,因此古代人們過長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俗話說:「隔江遠千裡」。而詩人的朋友辛漸馬上能離吳達楚,但是我王昌齡做不到。
  • 王昌齡,寫出《芙蓉樓送辛漸》,展示自己這樣的內心
    寫出流傳千古的詩詞的人,總是能夠得到人們的關注。王昌齡就是這樣的一位詩人,王昌齡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其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王昌齡寫絕句與李白齊名,被譽為「七絕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