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全文共1939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隨著餐飲業逐漸回暖,一波「漲價潮」的話題頻登熱搜榜。繼海底撈菜品出現漲價後,喜茶也被曝出多款產品漲價2元。4月9日,喜茶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此次調價屬於基於成本的正常調整。與此同時,另一茶飲品牌奈雪的茶也存在價格調整。然而,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也有不少餐飲企業並非選擇漲價而是加大了優惠力度。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於復工後的漲價風波,屬於市場行為,其運營成本提升是關鍵原因,而也有不少企業選擇通過優惠力度擴大市場佔有率,這取決去企業自身運作能力和策略。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01
多頭部品牌漲價
「喜茶多款產品漲價2元」「奶茶超過30元你還會喝嗎」成為今日熱搜榜的話題。有不少網友在在新浪微博上發布消息稱,喜茶多款產品漲價,如「奶茶波波」「芝芝莓莓」「多肉葡萄」等產品的價位在原來25元、30元、28元的基礎上漲了2元。對此,喜茶相關負責人表示,價格上漲屬於基於成本的正常調整。
同時,另一茶飲品牌奈雪的茶也出現了個別產品價格調整的現象。對此,北京商報記者採訪奈雪的茶,其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原料價格變化和物流成本波動,為保證產品質量與用戶體驗,對部分區域的部分產品價格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例如,產品霸氣芝士草莓在廣州深圳等華南地區調高了1元,而芝士金色山脈在杭州等華東地區調低了2元。
然而,在部分茶飲頭部品牌漲價的同時,定位在售價15元左右的茶飲品牌並未出現漲價,反而有的品牌開始推出優惠折扣券。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茶飲品牌COCO都可今日在微信平臺發出限時優惠的信息,根據信息顯示,消費者通過購買優惠券可享受最低5折或買二贈二的優惠。
關於漲價的情況,在消費端引發了爭議。「他們有漲價的權利,而我們有不喝的選擇」「替代品那麼多,可以喝別的」這是在關於喜茶漲價熱搜話題中點讚數排名前列的評論。但也有網友表示,「影響不大,喜歡品牌」。根據新浪新聞發起的「奶茶超過30元你還會在喝嗎?」話題投票來看,在60萬人參與投票中,有63.5%的人選擇「不會,被漲價勸退」的選項,29.5%的人選擇「不一定,但很少會喝」,僅有5.3%的人選擇「會的,畢竟戒不掉」的選項,另外1.3%的人選擇「其他」。
02
成本上升成主因
隨著逐漸復工復產,餐飲堂食也逐漸「回暖」,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個商圈看到,喜茶、火爐火、爭鮮等門店開始出現排隊等位的情況。然而,堂食回暖的同時,客流不穩定、成本上漲也給餐飲企業復帶來新的挑戰,也成為目前不少餐飲企業漲價的直接因素。
前不久,隨著海底撈門店的逐漸復工,不少消費者本想前去打卡卻被「菜品漲價約6%」的熱搜放緩了腳步。根據消費者反映產品漲價問題,有媒體報導稱,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已確認目前門店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差異化定價,由門店按照地理位置、當地消費水平等因素對不同菜品綜合定價。報導中,該負責人還表示,各門店提供自提服務,可享6.9折至8.5折折扣。4月25日之前,外帶的包裝材料會優化,以降低成本並減輕消費者負擔。
然而,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龍人居、火爐火、嘉和一品等多位餐飲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目前餐飲企業確實面臨著食材成本、運營及供應鏈成本上漲的情況,同時,客流不穩定,門店也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在門店防疫工作上。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後疫情時代是整個中國餐飲行業大分化的節點。由此可見,很多頭部企業依託其品牌力和綜合實力得到了消費紅利。另外他認為,從茶飲市場來看,奶茶等作為新生代「剛需」的消費品,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雖然疫情對於企業整個供應鏈來說有所影響,導致成本上升,但茶飲企業本身毛利較高,企業應更多進行內部消化。
03
餐飲行業價格策略分化
部分品牌漲價的同時,也有部分品牌選擇加大優惠力度。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不少餐飲企業也想通過優惠措施恢復客流,增加市場佔有率。以麥當勞為例,近日,麥當勞推出了一款周一會員半價桶,原價81元,售價39元,引發消費者蜂擁而至。
在朱丹蓬看來,頭部企業或者有話語權、有號召權的企業可能會選擇漲價,而大多數企業更可能是選擇通過優惠力度去搶奪市場,提升市場的佔有率,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策略。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不同的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價格調整,對於漲價的企業其主要原因在於成本上升,而對於加大優惠力度的企業其主要希望擴大市場佔有率。從目前來看,僅有部分有自己品牌調性、穩定的消費客群的企業開始行動。然而,對於普通品牌來說,盲目漲價並不一定有消費者買單,消費者會根據其價值來衡量,企業需要根據自身創造力去匹配銷售價格。當然,對於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品牌漲價消費者也會出現「情緒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