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織田信長自1568年擁立足利義昭上洛,以此為藉口向本願寺徵收軍費。
剛開始的時候,信長出的難題是要求徵收軍費五千貫,很快本願寺就上交了這筆錢。織田信長很早就認識到本願寺家將是自己統一全國的重大障礙,遍布全國各地的信徒,而且是難以被控制的那種。一向宗對各地信徒的思想信仰控制很可怕,對各地方大名的政權都是強烈的威脅。
其次本願寺掌握著巨大的財富,財富的來源主要是當時以寺廟為中心的貿易、手工業、商業等。本願寺頻繁的向朝廷、幕府、公家甚至天皇的政治獻金更說明了這一點。來自《顯如上人傳》的記載,當時本願寺甚至通過公家,為沒錢舉行繼位儀式的天皇提供經濟支持。
最後,石山本願寺的所在地大坂,地理位置優越,令織田信長垂涎。所以他直接要求石山本願寺搬出大坂,否則就毀壞御坊。
織田信長先是「挾將軍以令大名」,用將軍的名義要求本願寺家繳納軍費、搬離大坂;然後在一些重要的城鎮設立代官推行樂市樂座取代原本以寺廟為中心的民間貿易;最後直接使用武力,直接與本願寺展開鐵炮大戰進攻石山。
本願寺顯如在1570年發起報復,發動長島一向一揆殺死了信長的弟弟信興,並與朝倉、淺井軍聯合進攻坂本宇佐山城殺死織田軍守將森可成。
1573年顯如的連襟兼盟友武田信玄病亡,這使得信長包圍網直接崩潰。次年織田信長殺入長島城,屠城,兩萬多男女老幼成為了信長報復弟弟信興被殺的犧牲品。1576年後顯如向上杉謙信與毛利家求援,求援失敗,石山城陷入重圍。1580年顯如投降並撤出石山本願寺,信長放火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