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辦特展 流傳日本的唐代佛教藝術品

2020-12-12 日本頻道

原標題:流傳日本的唐代佛教藝術品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辦的《國寶》特展(展期為10月3日至11月26日),是日本四十一年來規模最大的特展。特展被分為四期,每一期都精彩紛呈。如今,特展進入到第四期。

日本的文物收藏和中國有一個很大的區別,中國的國寶基本都是博物館的藏品,而日本國寶裡有很大一部分是寺院的聖物。日本很多寺院傳承千年,很少人為破壞,而且會把從中國唐宋時代請回的文物代代珍藏,所以很多在中國早已失傳的文物,在日本反而可以看到。在國寶展前三期的文章裡,筆者著重介紹了一些日本寺廟中的文物珍品,如《吉祥天女像》(中國唐代或日本奈良時代,藥師寺藏,第一期展示)、曜變天目茶碗(南宋,龍光院藏,第二期展示)、《猿鶴觀音像》(南宋牧溪畫,大德寺藏,第三期展示)等,都是藝術史上的名品。同樣,第四期(11月14日至26日)裡也有很多頂級的藝術珍品。

日本學習中國文化,一個重要的途徑是佛教。僧人無子嗣,以法脈傳承為嗣,所以他們特別注重學習和傳承佛法。唐代鑑真大師六次東渡,多次遭遇海難,甚至付出雙目失明的代價,也要把佛法東傳。日本的僧人也是冒著生命危險渡海西來學習,把佛法和法器帶回日本。僧人們努力傳法學習,一個附帶效應是把當時的佛教藝術帶到了日本。佛教教義複雜,經文卷帙浩繁,不利於向一般大眾傳教,於是雕塑、繪畫等藝術都成了傳教的手段,因為好看的東西總會吸引人。中國唐代是佛教的極盛期,從龍門到敦煌都代表了當時的藝術成就,但中國沒有收藏佛教藝術品的傳統,除了石窟之外少有珍貴文物傳世。日本則一直注重保留各種從中國請回的佛教藝術品,將其當做聖物世代珍藏。

在國寶展的第四期上,有很多難得一見的古代佛教藝術精品,筆者最推崇的是京都世界遺產東寺收藏的《兩界曼陀羅圖》。中國的佛教來自於印度,在佛法興盛的唐朝,不光是有唐玄奘西天取經,印度也有很多高僧來華傳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人,他們在唐朝被封為國師,史稱「開元三大士」。他們傳來的佛法分為《大日經》和《金剛頂經》兩個系統。不空的華人弟子惠果才智卓絕,同時獲得了兩部經書的傳承,他將兩套系統合二為一,創造出了唐代的密宗(唐密)。唐密內容複雜,系統嚴密,為了易於理解,惠果把兩部經書裡描繪的世界景象繪製成了兩界曼陀羅圖像。804年,日本僧人空海來華學習,拜師於惠果門下,惠果將佛法精要盡皆傳授之後,令其帶著佛像和曼陀羅圖回日本傳教。空海回日本後開創了真言宗,成為日本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宗教門派之一。之後數十年內,還陸續有僧人來華修習密教,求道解惑,終於把惠果的唐密在日本保留了下來,而中國的唐密則逐漸銷聲匿跡。

本次國寶展的《兩界曼陀羅圖》是兩幅大畫,畫心高達1.85米,上面畫了大量神佛形象,工筆華麗之極,堪稱皇皇巨製。這是東寺西院的傳世品,製作於公元九世紀,也是現存最古老的彩色兩界曼陀羅。由於畫上沒有題記,所以日本在評審國寶時,定其為平安時代日本的作品。然而現在學者逐漸開始認為其製作於中國唐代,可能是僧人宗叡於公元865年請回日本的。筆者仔細觀察後,也認為這是唐代的佛畫,因為古人複製畫像並非是複印,而是重新繪製,這就不可避免的有作者的筆法和思路在裡面,會和原始作品有區別。這兩幅兩界曼陀羅有極強烈的印度繪畫風格,卻見不到任何日本佛畫的痕跡,這在日本流傳的古畫中獨樹一幟。作者肯定見過並臨摹過很多印度佛畫,當時日本畫家只怕沒有這樣的條件,因為他們能看到的都是中國佛畫,而中國畫家卻是有這個條件的,因為唐朝和印度交流很多,能看到一手的資料。另外,《兩界曼陀羅圖》其中一幅作品裡,有各種各樣的神仙,在這些神仙裡,能看到西方的十二星座、印度的神靈,還有中國本土的二十八星宿,卻沒有日本的神靈,可見《兩界曼陀羅圖》很可能是在中國繪製的。如果確實如此的話,《兩界曼陀羅圖》不但是傳世最大最華麗的唐代繪畫,更是中國藝術史上堪比《清明上河圖》的極致之作。(謝田)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

相關焦點

  •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國寶》特展:流傳日本的唐代佛教藝術品
    2017年全世界文物水平最高的展覽,莫過於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國寶》特展了(展期為10.3-11.26)。此次特展是為了紀念京都國立博物館成立120周年,同時也是慶祝日本第一部總合性的文物保護法律《古社寺保存法》出臺120年,所以規格特別高,日本全國可移動的國寶文物來了四分之一,是日本四十一年以來規模最大的特展。
  •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國寶」特展 文物中見中日文化交流
    原標題: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國寶」特展  文物中的中日文化交流    古代中華文明圈留下的藝術品,很多都是質地脆弱的有機物,只有秋高氣爽的時候最利於保護,所以每年十月到十一月,是東亞地區的文物展覽季
  • 京都國立博物館「曬寶」 中國「老寶貝」日本藏千年
    此次,借著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之機,京都國立博物館系統梳理了館內的寄託文物,並從其中請出139件文物來舉辦大展,讓人們一窺京都文物之美。   北朝經書唐代傳入日本   京都國立博物館成立於1897年,是日本關西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博物館。自公元794年到1868年,京都當了一千多年日本首都,市內古蹟寺廟眾多。
  • 「 京都國立博物館「曬寶」 中國「老寶貝」日本藏千年
    1983年,中國博物館協會代表團出席了在倫敦舉行的國際博協第13屆大會,此後正式加入國際博協。上海還於2006年舉辦過第22屆國際博協大會。此次,借著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之機,京都國立博物館系統梳理了館內的寄託文物,並從其中請出139件文物來舉辦大展,讓人們一窺京都文物之美。京都國立博物館成立於1897年,是日本關西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博物館。
  • 博物館推薦 |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
    ,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地位與東京國立博物館並列。】1924年,為慶賀昭和天皇完婚,宮內省將帝國京都博物館下賜給京都市政府,博物館改名為「恩賜京都博物館」。1952年,博物館變為日本文化財保護委員會的下屬機構,名稱隨之改為「京都國立博物館」。
  •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行「高僧與袈裟」特別展
    佛教在線海外訊 近日,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行了「高僧與袈裟」特別展,展出包括歷史悠久的高僧袈裟、禪宗傳法衣、肖像畫等百餘件珍貴展品。此外,10月8日,在奈良市復原的平城京仿唐建築大極殿廣場舉行「平城京遷都一千三百年慶典」,包括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等各界代表逾二千人出席。
  • 藝術 |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是於明治中葉時期建造的法式文藝復興風格的博物館。本館主要用於舉辦各種專題展覽,是典型的歐洲巴洛克式建築。
  • 茶的宗教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茶の湯》特展參觀記
    茶の湯  距上一次1980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大型茶道美術特展「茶の美術」以來,已經過有三十有七年了。
  • 東京國立博物館「茶之湯」特展 揭秘南宋時茶道如何傳入日本
    近日,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了「茶之湯--日本茶道文化精髓」特展,用大量精美的古代文物,講述了茶道東渡日本的歷史源流。作者 謝田總之喝茶習俗在西漢就已經很盛行了,到了唐代成了社會上流普遍的社交禮儀,唐人《封氏見聞錄》有「茶道大興,王公朝士無不飲者」的記載,也正是因為有這種文化背景,陸羽才能寫出《茶經》一書,記載了完善而規範的唐代茶道。日本派往中國的遣唐使,曾經將唐代茶道帶了回去,但是由於晚唐戰亂,遣唐使中斷,所以日本沒有來得及引進茶樹,茶喝完了,茶道也就隨之斷了。
  • 京都紀行——訪京都國立博物館
    >   京都國立博物館(Kyoto National Museum),始建於1897年,是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博物館之一,以其豐富的亞洲藝術品收藏而著稱。   深秋的京都,並沒有「蕭蕭風雨變涼意」的蕭索,卻是「柿葉翻黃楓葉紅」的雅致。嵐山的寶巖院、音羽山的清水寺,都是觀楓的絕佳之地,而我的心裡卻惦記著京都國立博物館裡的宋明雅韻。   從著名的三十三間堂北行數十步,但見浮雕的門楣,羅馬式的立柱,還有紅磚裸露的外牆。博物館的主體是由片山東熊設計的,融合了佛教、和風與巴洛克風格的折衷式建築,象徵著明治時代的「和魂洋才」精神。
  • 東京奈良等日本國立博物館今起閉館,多個特展提前閉幕或延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近日在韓國、義大利、日本等多國升級。澎湃新聞獲悉,按照日本政府的政策,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從今天(2月27日)起閉館至3月16日,之後的計劃將視具體情況而定。日本國內其它博物館也陸續閉館或進一步限流。
  • 京都國立博物館Kyoto National Museum
    博物館是城市的文明精華之所在,尤其像京都這樣的千年古都。      2019年7月12日,打卡京都國立博物館,陰雲增添了強烈的莊重感。京都國立博物館於明治30年(1897)開館,當時叫「帝國京都博物館」。明治古都館就是舊時代帝國京都博物館的象徵,是由日本法國派建築家片山東熊設計的。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示東大寺正倉院寶物
    佛教在線海外訊 2009年11月12日,為紀念日本天皇即位二十周年,東京國立博物館將舉行「皇室名寶–華麗日本」特展,展示東大寺正倉院寶物。 「皇室名寶–華麗日本」特展分兩期展示:第一期展示從江戶時代到明治時代的繪畫和工藝作品;第二期展示東大寺正倉院寶物,包括從古代到江戶時代的考古、繪畫、書跡、工藝品等,展期將在本月29日結束。
  • 京都博物館曬寶含眾多中國文物,《火影忍者》也熱衷「蛤蟆仙人」
    近日,國際博物館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簡稱ICOM)大會將在日本京都召開,這是三年一度的世界博物館界盛事,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也為此準備了一場盛大的展覽「京博寄託的名寶」(2019.8.14-9.16),其中有眾多日本自古流傳的中國文物,非常引人注目。
  • 世界博物館名錄!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多達11萬件!
    【有觀點大歷史】的「觀世界」系列一直為大家所喜歡,今天,觀史君將開啟新系列——世界博物館名錄!旨在盤點世界各國知名博物館及館藏,首先咱們就從鄰居日本開啟這段歷史文化之旅。圖為東京國立博物館,這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創立於1872年。
  • 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舉辦王羲之代表作品展:《喪亂帖》最為珍貴
    王羲之《喪亂帖》(宮內廳)2月10日到4月8日,日本福岡縣太宰府的九州國立博物館舉辦場名為「王羲之與日本書法」的盛大展覽,把日本歷代流傳下來的王羲之書法作品和日本早期書法家的代表性作品作了一次系統展示,堪稱是今年東亞最重磅的展覽之一
  • 美的守護美的傳承京都國立博物館特展 展品簡介
    第八部分 雕刻 京都佛寺眾多,明治維新以後毀佛廢釋一些佛寺將佛像寄託給了京都國立博物館。因此這次的雕刻部分主要展示了眾多各個時期的佛造像。原本是安詳寺的多寶塔內供奉的佛像,明治時代(1906年)為了保存佛像,寺裡將佛像寄託到了京都國立博物館,之後一把大火將多寶塔燒毀。 2 國寶 多聞天立像  這尊像來自淨琉璃寺,是平安時代末期的精美造像。淨琉璃寺的四大天王像最大的特點是截金工藝保存的非常好,現在有兩尊還保存在寺裡。另一尊寄托在東京國立博物館。 3 寶誌和尚立像 這件作品是本次展覽宣傳海報上的佛像。
  • 日本適合親子遊景點之京都國立博物館,館藏豐富,珍藏呼吸的國寶
    日本適合親子遊景點之京都國立博物館,館藏豐富,珍藏呼吸的國寶日本三大藝術博物館之一,在這裡珍藏著流傳至今的與千年古都共呼吸的國寶,是世界公認的「寶物殿」位於三十三間堂正對面的京都國立博物館,因華麗的建築、優美極致的庭園設計而聞名於世館內布有舊陳列館和新陳列館
  • 位列世界十大博物館,日本為搶救佛教藝術而創辦
    京都國立博物館位於日本京都府,在這裡珍藏著流傳至今的與千年古都共呼吸的國寶,是世界公認的"寶物殿"。是世界十大博物館之一。明治初年,日本仰望西方,在歐化主義和「排佛棄釋」的浪潮中,傳統文化受到輕視,破壞文物之風盛行。
  • 正倉院特展:日本民眾熱捧中國唐朝寶物
    東京國立博物館門口,參觀者排隊購票,等待入場參觀「世界的寶物」——正倉院特展。東京國立博物院平成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門口,排起的隊伍等待要超過一個小時。婦人穿著和服,老者打著領帶,博物館提供的黑色竹柄傘精緻有樣。常有人說,日本收藏了中國風的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