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裡一塊牌子掉下來砸到10個人,9個是大學生,現在9個是創業者。」一家創業公司的創始人閆文聞這樣形容北京的中關村創業大街。的確,這條大街上匯聚了這樣一群人,他們中有的在振振有詞推廣新項目,有的因項目失敗而從頭再來,有的獲得千萬融資滿載而歸。但是,無論怎樣,僅僅從這一條街上,你就能感受到創意和夢想的力量。
從2011年到2015年,隨著國家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展開實施,中國最具創新創業活力的中關村,也發生著巨變。電子賣場時代已漸行漸遠,創新創業的大幕正如火如荼的拉開。
「5年前能賺100多萬,現在不行了」
今年55歲的老張是北京中關村海龍大廈電子賣場的一個攤位老闆,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悠閒的和附近幾個商鋪老闆打撲克,店裡也是空無一人,老張已經在海龍大廈做銷售筆記本電腦及電腦配件生意10多年了,「一直做電子產品生意,前幾年生意特別好,賺了不少錢。5年前生意好到一年能賺100多萬呢,現在不行了。到2013年底的時候,一天都難有幾個顧客光臨了。」老張說,本來生意特別火熱的時候還僱上了個夥計,現在就自己看店也覺得清閒。
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電商的興起對中關村的電子賣場是沉重一擊,人們開始不願去交通擁堵的中關村冒著被欺詐的風險購買電子產品,而是選擇網上購物。「現在人不都喜歡網上購物嘛,而且到我們這裡會懷疑買到假貨,政府也有政策說要把我們這片兒轉型升級。」談到賣場的轉型升級,老張表示旁邊的中關村e世界已經關門了,至於自己所在的海龍大廈什麼時候整頓並不知情。
隨著中關村電子賣場的生意越來越火,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慢慢顯現,商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奸商、假貨、黑導購也慢慢浮出水面,大量關於中關村電子賣場欺詐消費者的報導也層出不窮。
與此同時,競爭使得大賣場從高科技變為低端業態。市場裡隨處可見「嚴禁非法拉客」的標識。在大賣場購物的人都會「吐槽」導購拉客嚴重。「進門兒就感覺被綁架似的。非得跟著你逛,跟進了土匪窩一樣。」
「希望政府支持轉型做孵化」
28歲的王偉(化名)是東北人, 2009年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系,在中關村鼎好大廈一家電腦連鎖店做了5年銷售員,「當時覺得中關村這邊電子產業比較發達,就來工作了。」操著一口濃重東北話的王偉邊嘆氣邊說:「中關村賣場的繁華已經是過去式了,賣場生意現在是真不行,掙不到幾個錢,我倒希望政府趕緊支持轉型做孵化。正好我的專業可以用得上。」
據了解,最為外界所熟知的鼎好、海龍等中關村電子賣場,將整體轉向以企業孵化器為代表的寫字樓。即便保留一些商業,也是一些規範的品牌體驗店,讓消費者在線下體驗正牌的產品。隨著全長7.2公裡的「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建設,昔日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將徹底轉型為「創新創業一條街」,傳統電子賣場的業態將逐漸被新模式、新業態徹底替代。
昔日熱火朝天的中關村電子賣場變得門庭冷落,那個當初被世界所熟知的中關村一去不復返了。那些帶著夢想來到中關村的人和他們的客戶一樣漸漸遠離他們口中的「村兒」。
總理喝了一杯叫做「創業」的咖啡
2013年冬天起,鼎好大廈、海龍大廈所在的「電子一條街」開始轉型升級,電子產品叫賣聲、攬客聲漸漸減少。與此同時,賣場向西行幾百米,各種咖啡屋成為新亮點:創業創新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2015年5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中關村創業一條街調研,並在一家叫做「3W」的咖啡店與年輕人面對面喝咖啡聊創業,給中關村大街的創新創業發展之路注入了新的動力。
記者在周末的下午走進3W咖啡店,映入眼帘一面牆上便印著「網際網路+」、「創業」、「年輕」等卡通字樣,店裡的年輕人居多,他們在喝咖啡的同時也互相交流著自己的想法,不時傳來思想碰撞帶來的歡呼聲。3W咖啡店的運營負責人告訴記者,3W現在不僅僅是咖啡店,還是一家創業公司,在3W咖啡三層的孵化器,目前有十餘家創業公司,最大的公司佔了八九個工位,最小的有兩三個工位,3W為入駐孵化器的公司提供了每個工位999元的月租金,水電費全免、上網費全免等各項措施,大大降低了創業者的開銷。
3W咖啡店的店員小李告訴記者,3W以及樓上的創業者基本上都是80、90後一些懷揣著創業夢的年輕人,他們從全國各地來到北京、來到中關村創業,絕大多數還未在北京買房安家。」然而,在稍顯擁擠的開放式辦公間內,這些小小的創業夢,正在一點點破殼而出。
「這是最好的創業時代」
高校學生也是創業大軍的一部分,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研三學生王子創辦的米公益APP多以大學生群體使用為主。這種足不出戶,動動手指,類似扭頭或回答有趣問題就可以贏得米粒,再兌換購買物資做公益的模式,受到年輕人青睞。
「創新創業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常態,不光是過去的五年,未來五年也會不斷改革,現在的大環境,從天時地利人和來說是最好的創業時代,不光是中關村要轉型,整個社會也需要轉型。」 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主任李雙壽在接受採訪時候表示,清華西門到白石橋全變成創業大街,將來趨勢應該和美國的矽穀類似。原來的中關村一條街賣電子產品,現在電子產品不太好賣了,計算機的利太薄了,在那個黃金寶地再賣計算機就不行了。創新創業是最產生利潤的活動。
隨著中關村大街的重新規劃,現有15萬平方米的傳統電子賣場將逐漸騰退,未來3-5年內將完成轉型,打造「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就意味著中關村將徹底告別電子賣場。以老張為代表的電子賣場攤主也將面臨著新的職業選擇,談起未來,老張說自己年齡大了已經跟不上轉型的步伐了,將來可能會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多點時間和精力陪陪家人。而更多王偉那樣的年輕人,將會順應時代潮流,投入更廣闊的創業天地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