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繼著名的中途島戰役之後,日美雙方又圍繞瓜達爾卡納爾島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海陸空爭奪戰。
瓜達爾卡納爾島(以下簡稱瓜島)位於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的東南端,長145公裡,寬40公裡,陸地總面積約6500 平方公裡,是群島中較大的島嶼之一。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戰敗後,雖然被迫暫時停止對東南太平洋一些島嶼的進攻,但為了重新奪取戰略主動權,進逼美軍的反攻基地澳大利亞,仍堅持對紐幾內亞莫爾茲比港的作戰。
為達成上述作戰目的,必須擴大在南太平洋航空支援作戰的區域。1942年6月底,日方派遣施工部隊在瓜島修建機場,至8月5日修建工程基本完工。此時,日軍在西南太平洋地區的兵力為陸軍第17軍,軍部位於新不列顛島的臘包爾,司令官為百武晴吉中將,下轄步炮兵13個大隊,其主要任務是預備攻佔莫爾茲比港。
為支援陸軍作戰,海軍部於7月中在臘包爾組建第8艦隊,司令官為三川軍一海軍中將,下轄5個戰隊、2個大隊,共有輕型和重型巡洋艦7艘及幾艘驅逐艦和潛艇。日軍低估了美軍的反擊決心,在瓜島僅部署了海軍警備隊240 人,另有施工部隊2700多人。
美軍早在1942年春就研究了在南太平洋的反攻問題,並制定了代號為「瞭望臺作戰」的計劃,其目標是逐步奪取新不列顛、新愛爾蘭、紐幾內亞等地區,壓縮日本海空軍的活動範圍。在此之前,首先奪取新赫布裡底群島以北的聖克魯茲島。7月2日, 該項計劃由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
恰在此時,美軍偵察機發現日軍在瓜島修建的機場已竣工。美軍認為,日軍利用瓜島機場將直接威脅美澳交通線上的重要基地新赫布裡底和新喀裡多尼亞,對爾後作戰非常不利,因而決定將奪取瓜島及其附近的圖拉吉島作為執行「瞭望臺作戰」的第一步,以打亂日 軍部署,牽制它在紐幾內亞的作戰,使其陷於被動。
攻擊瓜島和圖拉吉島作戰由美軍太平洋戰區所屬的南太平洋部隊負責實施。該部隊下轄2個特混編隊,共有航母3艘、戰列艦1艘、輕重巡洋艦14艘、驅逐艦32艘,以及其他艦艇一批。地面作戰部隊有著名的海軍陸戰第1師以及陸戰第2師一部。
1942 年8月7日,美陸戰第1師約2萬人分乘23艘運輸船,由空中支援編隊和護航編隊掩護,分別在瓜島和圖拉吉島登陸。至8 日下午,美軍佔領了整個圖拉吉島以及瓜島的機場、倉庫、通信站和發電站等重要設施,瓜島日軍稍事抵抗後逃入島的西北部叢林。美軍將瓜島機場起名為亨德森機場,啟用接運各種補給物資。
日本海軍第8 艦隊司令三川軍一聞訊後,立即率7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於7日下午由臘包爾出發前往增援瓜島。8日晚,日軍艦隊駛抵瓜島以北的薩沃島海域時同美軍巡邏艦隊遭遇。美海軍猝不及防,在混戰中被擊沉巡洋艦4 艘,負傷巡洋艦1 艘、驅逐艦2艘,而日軍僅有2艘巡洋艦受傷。
如果三川軍一膽子大一些繼續進攻,很可能重創美軍的後勤補給線,這將給島上作戰增加很大變數。但是三川受中途島戰役影響,顧慮天亮之後易遭到美航母艦載機的攻擊,因而沒有乘勝進攻停泊在瓜島海岸的美軍大批運輸補給船,卻令艦隊急忙撤退。這次海戰中,美軍雖損失了較多艦隻,但由於運輸船隻僥倖未受攻擊,對其登陸影響不大,從而保障了陸軍登島作戰的優勢。
日軍大本營對美軍登陸瓜島估計不足,僅把它看作是一次偵察行動,並認為即使美軍上了島也不難奪回。因此,於8 月10 日決定,日軍仍按原計劃繼續進攻莫爾茲比港,同時以一木支隊2400 人配屬給第 17軍擔負增援瓜島的任務,並以海軍第8艦隊和第11航空大隊負責海空支援。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將企圖洗雪中途島戰敗之恥,於8月7日下令艦隊準備出擊。8月17 日,山本率領聯合艦隊所屬第2、第3艦隊(有作戰艦隻約50 艘,艦載機150 餘架)從駐地出發,趕赴索羅門群島以北海域待機,同時調集原在該海區活動的艦隻20餘艘聯合作戰,以期尋機殲敵。
於是,驚心動魄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