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中途島!尼米茲和山本五十六的真正較量,美國與日本的對決

2020-12-21 騰訊網

最近心血來潮,又刷了一遍羅蘭·艾默裡奇導演的《決戰中途島》,不得不說,這部片子中的戰爭場面十分宏大,航母,俯衝轟炸機等各種軍事裝備也是令人大飽眼球,在看片的同時,也讓我對這場百年前的戰爭產生了更多的興趣。

《決戰中途島》電影海報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次中途島海戰,這是發生在二戰期間的一次重要戰役,對陣的雙方分別為美國與日本海軍,而這場海戰主要是在中途島西北海域爆發,因而也被稱之為中途島戰役。

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的主要目的,其實是利用登陸艦隊來引誘在珍珠港事件中倖免於難的美軍航母,再利用日軍機動部隊的六艘航母進行伏擊,從而達到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可惜事與願違,最終慘敗的反而是日本聯合艦隊。

日本偷襲珍珠港

當年的偷襲珍珠港,其實也是山本五十六的傑作,不過在這次行動中,卻存在著有兩大敗筆,其一便是沒有繼續進攻轟炸珍珠港的油庫,還有就是沒有去耐心搜尋200裡不遠處美國航母企業號,這也為後來日本在中途島遭遇慘敗埋下了伏筆。

美國企業號航母

在重創珍珠港以後,日本可謂是橫行太平洋,甚至把香港、菲律賓和馬尼拉等地都全部佔領了,並且趕走英國艦隊,真是囂張至極,可山本五十六心裡清楚美國仍然擁有企業號與約克號,以及很快便趕來大黃蜂號,而三艘航母群對日本海軍構成了巨大的危險,所以必須除掉這個障礙!

儘管美國在珍珠港損失慘重,可幸運的是仍有三艘航母完好無損,因此羅斯福總統希望能儘快恢復太平洋航母戰鬥群,於是派出尼米茲海軍上將,出任太平洋艦隊司令,而在此時的太平洋上,美國尼米茲上將與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也開始了真正的較量,一場雙方之間的生死之戰拉開序幕。

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尼米茲

中途島為何會有這個名字呢?這是因為其在太平洋上與日本和美國都是5000海裡,所以有了這中途之名,當時這裡也駐守了美國航空大隊少量部隊,而山本五十六的中途島計劃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不久前美國空軍在企業號航母上起飛後超低空飛行,轟炸日本東京,雖然並未造成多大傷亡,可是卻震驚了世界!

轟炸東京

日本本土竟然被轟炸了,甚至威脅到日本天皇的生命安全,這是當時的日本海軍所不允許的,擁有強大海陸空怎麼會被轟炸呢?因而也促使山本五十六決定孤注一擲與美國航母進行決戰。

其實尼米茲剛上任時就看出軍隊中帶有點悲觀情緒,畢竟這時的美國軍隊剛剛經歷珍珠港的慘敗,所以他為了恢復戰士們信心,決定轟炸日本本土!同時也讓日本人嘗到被轟炸的滋味。

與此同時他也加強了情報工作,尤其幾個月前美國擊沉一艘日本潛水艇,從潛艇裡發現日本密碼,本以為日本會更改密碼,可幾個月下來,卻發現日本竟然沒有改變密碼,尼米茲手下情報局匯集美國,以及世界各地破譯密碼的專家,這也為中途島之戰的最終勝利打下堅實基礎。

美國航母艦載機飛行員

美軍在破譯日本密碼過程中發現日本頻繁往來電報中反覆提到一個地點:ZF島,而尼米茲猜測可能中途島,於是做了小實驗,就是從中途島故意發出一條用明碼來標的電報:我島內淡水設備壞了,希望來中途島的戰艦自備淡水,發出後等待日本破譯日本電報,果不出所料,破譯日本電報大意:ZF島淡水缺乏…

而就在南雲忠一率領四艘航母奔向中途島時,美軍也將三艘航母企業號,大黃蜂號,約克號派往中途島進行集結,當日本航母群對中途島開始進攻,美軍為了麻痺日本海軍,故意從中途島機場起飛十幾架飛機衝向日本航母群,同時日軍外圍偵察機發出報告沒有發現美國航母,其實,有兩架偵察機在戰列艦上起飛的,這也正好迷惑了日軍。

中途島海戰

南雲忠一在得到偵察機匯報的沒有美國航母的情報後,馬上就下命令讓日軍航母上所有飛機裝好轟炸飛彈,重點打擊中途島上的飛機場,就在這時,等待很久美國航母群也到位了,這時也被日軍偵察機發現,立刻報告南雲忠一,此時南雲忠一猶豫不決,最後決定甲板上飛機掛彈改為魚雷飛彈攻擊美航母。

利用日軍更換飛彈的空隙,美國飛機也來了,成群結隊美國飛機向日本航母展開強烈進攻,在猛烈的進攻下,相繼有三艘日本航母被擊沉,而日本南雲忠一也被打紅眼了,讓唯一生存航母上的飛機換好魚雷直奔美軍航母群,並在不斷努力下擊沉美約克號。

美國「無畏」俯衝轟炸機炸沉日本航母

當日本飛行員返航時,尼米茲將軍立即命令企業號上所有飛機起飛緊緊跟隨日本飛機,在日本飛機降落航母時,美軍空軍對日本攻擊中途島中最後一艘航母發出強烈進攻,並最終成功將其擊沉。

這場激烈的中途島海戰,堪稱是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分水嶺,美軍憑藉這次的勝利扭轉了自開戰以來的被動狀態,而日本海軍則失去了開戰以來所佔據的戰略主導權,並最終預示了日本失敗的下場。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分享點讚,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鼓勵!如果想看更多精彩的原創作品就來關注天下誰人布史君吧,每天都有更新!

相關焦點

  • 山本五十六之死:一場奇襲,日本帝國海軍從此被美國壓著打
    山本五十六之死:一場奇襲,日本帝國海軍從此被美國壓著打 日軍運用航空母艦偷襲美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計劃,便出自山本手筆。正是在山本指揮下,日本海軍成功地偷襲珍珠港,打響了太平洋戰爭第一槍,並乘勢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取得了一連串勝利。美國海軍透過破解日軍密碼電報獲悉山本五十六外出巡視的準確情報後,出動飛機在山本五十六的出巡線路上設伏,一舉擊落其座機,使山本當場斃命。山本死後,日本海軍再沒有能與山本齊名的戰略家繼任聯合艦隊司令官,日本海軍從此一蹶不振。
  • 中途島海戰,為什麼山本五十六主力艦隊遲遲不進攻中途島?
    山本五十六的主力艦隊是以7艘戰列艦為核心的大型水面艦艇編隊,該艦隊的作戰任務並不是對中途島發起直接的進攻,而是準備和美軍的主力水面艦艇做艦隊決戰的,當時日軍仍舊沒有放棄傳統的大炮巨艦的決戰思維,仍舊將戰列艦作為艦隊的核心,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其他軍艦則為戰列艦提供警戒和掩護。
  • 尼米茲憑什麼贏得中途島戰役?全靠2個日本通,一個會猜一個會解
    尼米茲十分認可他的結論,並贊同他預測日本準備進攻中途島的分析。於是,交給他的新任務就是準確預測出日本人的行動計劃。珊瑚海海戰,尼米茲憑著直覺認為,這是日本「南下」戰略的一部分,但其背後的目的是吸引太平洋艦隊主力集中到南太平洋海域後,山本五十六一定會趁機進攻中途島。巧合的是,萊頓通過各方情報的分析,也證實了尼米茲的判斷。
  • 太平洋戰爭轉折點—「復仇計劃」之狙殺山本五十六
    在二戰太平洋戰爭史上,最繞不開的人物,就是舊日本帝國的海軍大將,「珍珠港事件」的策劃者,中途島海戰的發起人—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1884年~1943年),日本軍國主義的神話和招魂者,號稱「太平洋之鷲」。山本五十六原來叫高野五十六,是武士高野貞吉的第六子,他出生那年,高野貞吉已經56歲了,於是便給兒子取名五十六。
  • 《決戰中途島》到底好看嗎?為什麼懂行的人都覺得好?
    在劇情結構上,影片一開始的引子是1937年羅斯福總統針對日本侵略中國發表的著名的「防疫演說」,接著是美國駐日本大使館海軍武官萊頓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對世界局勢的討論。看似和影片主題很遙遠,其實恰恰緊扣了戰爭這個大主題,可謂頗具匠心。
  • 從《決戰中途島》看情報在戰爭中的作用
    近年來,二戰題材的電影似乎備受青睞,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決戰中途島》也在2019年被搬上了熒幕,影片以參戰士兵鮮活的故事和激烈的戰鬥畫面,將1942年6月初發生在太平洋中途島附近那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爭展現在觀眾眼前,拋開戰爭場面、人性刻畫、演員演技不談,情報之戰似乎是剖析這場轉折之戰絕佳的切入點。
  • 日本的敗亡前夜:山本五十六為何明知潰敗,但依舊堅持繼續進攻?
    這個決戰的地點就在中途島,這一場殘酷的大戰馬上就要開始了。這一切似乎都證明著日本的武運長久,實力強大,但是日本真正的指揮者和戰略家們在這些勝利之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憂懼和焦慮感,尤其是石原莞爾和山本五十六,都並不會為了勝利而感到開心,相反他們會更加擔憂。
  • 資深電影人羅振林看《決戰中途島》
    戰爭片的核心元素是「對峙」與「互攻」,新近上映的影片《決戰中途島》也不例外。作為美國海軍情報官的他從一開始就出場,而且與日本海軍最高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將有交集,從旁觀者的視角觀察山本五十六的言行舉止和對美國的態度,這為後來萊頓能夠成功輔佐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尼米茲上將對整個戰局做出精準判斷進行了有效鋪墊,令觀眾信服。而派屈克·威爾森所飾演的萊頓中尉與伍迪·哈裡森所飾演的尼米茲上將的對手戲是本片最為吃重的角色關係線之一。
  • 日本大將山本五十六為何要偷襲珍珠港?真正目的是什麼
    日本大將山本五十六為何要偷襲珍珠港?真正目的是什麼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軍中當時唯一反對加入軸心國的高級軍官,反對日本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但在日本右翼勢力龐大的壓力和日軍高層的壓力下最終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妄圖先發制人,在對美開戰之初以艦載航空兵襲擊了珍珠港,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主力,並確保日軍進攻東南亞的翼側安全。同時重視海軍航空兵在海戰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擺脫「巨艦大炮製勝」理論的束縛,企圖在美太平洋艦隊得到加強前以海上決戰的傳統戰法將其殲滅,結果導致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遭慘敗。1943年4月18日在視察部隊途中,其座機被美軍飛機擊落而斃命。
  • 從戰無不勝到一蹶不振,《決戰中途島》展現日本海軍「被虐過程」
    導讀:從戰無不勝到一蹶不振,《決戰中途島》展現日本海軍「被虐過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戰無不勝到一蹶不振,《決戰中途島》展現日本海軍「被虐過程」!
  • 山本五十六對日軍有多重要?為何說他的死宣告日軍太平洋戰爭失敗
    山本五十六早年曾滯留美國,還擔任過日本駐美使館的武官,參觀過美國的工業重鎮底特律,對美國的強勁實力有清醒的認識。 所以,山本五十六認為,以當時日本的綜合實力,對付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已然捉襟見肘。如果此時再貿然挑起和美國的戰事,發動太平洋戰爭,小小的日本斷無取勝的可能。
  • 山本五十六能否算的上二戰十大名將?
    山本五十六 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國海軍將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偷襲美軍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海戰的謀劃者。山本五十六1916年畢業於日本海軍大學,曾於1919年到192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歷任駐美武官、第1航空戰隊司令、海軍航空本部長、海軍次官。
  • 珊瑚海海戰後,尼米茲為何著急退守中太平洋?日軍將要攻擊中途島
    二戰中,發生在太平洋的珊瑚海海戰,不僅第一次顯示出航母超視距的作戰威力,確定了航母為主導的現代海軍建設模式;而且這是美國太平洋艦隊自開戰以來,首次阻止了日軍擴張的勢頭,並成功地將山本五十六的注意力吸引至中太平洋海域。
  • 「圖文」中途島戰役前,美日兩軍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情報大戰?
    中途島戰役中途島的面積雖然只有4.7平方公裡,但它距珍珠港只有1135海裡,是美國在中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和交通樞紐,也是美軍在夏威夷的門戶和前哨陣地。中途島一但失守,唇亡齒寒,美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珍珠港也將不保。
  • 一代傳奇特工,破譯日本偷襲珍珠港計劃,幫美國殺死山本五十六
    在不久之前,美國有一部大片上映,叫《決戰中途島》。講的是美軍在珍珠港被偷襲後,與日軍在中途島決戰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埃德溫·萊頓。萊頓是美軍在珍珠港的首席情報官,可以說,珍珠港遇襲,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決戰中途島》:個人英雄主義的勝利
    《決戰中途島》海報《珍珠港》的影子二十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美國的太平洋戰爭電影迎來了輝煌的史詩時代。這些影片不以塑造人物為主,也不刻意煽情和突出戰爭殘酷,而是著力於對交戰雙方戰前心態的逼真展現和各種力量激烈的交鋒。其代表作品,就是反映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虎!虎!
  • 作為偷襲珍珠港的總策劃,山本五十六最終被美國人成功復仇
    1941年底,在成功偷襲珍珠港後,作為這次事件的總策劃和總導演,山本五十六得到了日本各界的頂禮膜拜,儼然如同軍神一般存在著。但是,山本自己卻非常清楚,以美國的國力而言,日本取勝只是暫時的,美軍的報復或許很快就會來臨。事實上,他的分析和判斷是完全正確的。
  •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敢在中途島和日軍決戰?
    日軍盼望的決戰是一場日美海軍的總決戰,但是因為一開始的偷襲珍珠港導致日本海軍策劃了多年的九段邀擊作戰幾乎成了廢紙。舊日本海軍腦海中的艦隊決戰,其實指的是主力艦決戰,也就是像日德蘭大海戰那樣日本和美國的戰列艦出來打一場海戰,並且這場海戰基本可以決定整場戰爭的勝負。
  • 哈爾西是美國海軍僅有的四位上將之一?《決戰中途島》的大BUG
    深度摘要:《決戰中途島》是最近相當火爆的戰爭大片,口碑和票房都很不錯。但很可惜,在片尾的人物介紹中,翻譯出現了大BUG,字幕上出現了哈爾西是美國僅有的四個海軍上將,顯然這個說法大錯特錯了。圖1:《決戰中途島》最後對哈爾西的介紹,劃線處是重點《決戰中途島》是最近相當火爆的戰爭大片,口碑和票房都很不錯。但很可惜,在片尾的人物介紹中,翻譯出現了大BUG,字幕上出現了哈爾西是「美國海軍僅有的四個上將之一」,顯然這個說法大錯特錯了。
  • 《決戰中途島》一部值得觀看,高度還原英雄歷史的電影
    電影《決戰中途島》雖然以《中途島》為名,但是並不局限於「中途島戰役」。其開篇就是美國的政治立場——關注正在發生的戰爭,但是不會插手戰爭。看到這一句話時,我還是愣了一下。畢竟我原本以為電影會直接圍繞中途島進行。沒想到,會把時間線拉到偷襲珍珠島之前。這也意味著,《決戰中途島》會貫穿珍珠港和中途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