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南非是什麼模樣?種族衝突,政府腐敗,白人淪陷

2020-12-24 騰訊網

10年南非世界盃,伊涅斯塔的絕殺讓鬥牛士軍團重新又站上了世界之巔。世界盃在南非舉辦,從電視裡的轉播鏡頭中,南非祖魯舞蹈給全世界的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能力承辦世界盃,足以說明當時的南非在世界舞臺上已經逐漸被各國認可。

和中國一樣,南非同樣屬於金磚五國之一,所謂金磚,代表著希望和潛力,對第三世界國家來說,南非是非洲大陸上升起的新星。可現在看來,這顆非洲的新星似乎正陷入種族歧視、貪汙腐敗的泥潭中難以自拔。

「彩虹之國」何以成為空中閣樓

南非也叫「彩虹之國」,彩虹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彩虹,彩虹象徵著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能夠在南非大地上和平共處,美好生活。

「彩虹之國」是南非人對種族平等的美好期待,但南非的「彩虹」卻不會像雨後的彩虹一樣如約在天際出現,經歷了數百年殖民鬥爭的南非人,終究還是沒能迎來那道珍貴的彩虹。

1994年本以為曼德拉的上臺能夠徹底改變從前南非種族歧視和經濟落後的狀態,必須承認的是,曼德拉及其繼任者姆貝基為南非帶來了改變,使得南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大大提升,往日英國殖民統治之下的落後和壓迫有望成為過去式。

但今天的南非卻在腐敗和種族歧視中間掙扎,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日趨減弱,這顆冉冉升起的非洲新星從上升到衰落經歷了什麼,原本正在路上的「彩虹之國」又何以成為空中閣樓。

直接原因是高層的腐敗,根本原因是關於種族的偏見和仇恨仍舊根深蒂固的在人們心中存在。曼德拉的措施改變了黑人在南非的地位,但沒能徹底改變種族歧視在南非的橫行。

從黑人到白人,受壓迫的對象發生轉換,南非的境遇或許對世界反種族歧視人士來說是一個啟示,消除種族歧視,不應該是單純地為一方爭取權利,而應該是扭轉人們心中的偏見。

曼德拉整治貪腐的舉措也沒能讓南非高層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在鑽石黃金等礦產資源豐富、軍火交易盛行的南非,建立南非自己行之有效的監管體系,是反貪腐反恐怖主義的出口。種族歧視不消除,貪腐得不到根治,「彩虹之國」也只能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閣樓。

爭取人權——從黑人到白人

1994年,當曼德拉成為南非首位黑人總統時,人們都以為,那道彩虹終於要在南非上空出現了,但後來才發現,彩虹沒有出現,種族平等也只成為口號,唯一改變的,是受壓迫的對象從黑人變成了白人。

白皮膚的歐洲人在殖民地上佔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曾經屬於英國殖民地的南非也同樣是如此。從1910年南非聯邦組建成為英國殖民地到1989年德克勒克上臺長達近八十年的時期裡,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在白人統治者的推行下愈發猖狂。

攝影家史蒂夫·布魯姆用鏡頭記錄的20世紀70年代南非種族歧視高峰期時的真實場景,其中一張圖片裡,兩名衣衫襤褸的黑人流浪者相互依偎,其中一個黑人雙眸緊緊地盯著迎面走來身著華衣的白人貴婦。像是有無窮的力量從這雙眼睛裡迸發出來,從這個骨瘦如柴的黑人男人身上爆發。

1960年3月21日,南非沙佩維爾,警察開槍殺害了69名參加反對種族隔離「通行證法」和平示威的人。所謂「通行證」,是南非黑人需要隨身攜帶的證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合法歧視」的象徵。

黑人爭取人權的鬥爭一直持續了將近一個世紀,直到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籤署了新憲法後,南非黑人的境遇才得到了好轉,這也被稱為南非歷史上種族隔離結束,民主平等誕生的轉折點。

但在黑人境遇得到好轉之後,執政的非國大似乎是受夠了從前黑人沒有人權的日子,從高層領導到最底層的工人,各種詳細的對黑人的保護政策開始實施

。根據《公正工作法案》,任何在南非的公司組織,25%的員工要為黑人,而銀行貸款50%的份額也必須分給黑人或是黑人領導的企業。

11年南非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白人家庭的平均年收入是黑人家庭的6.02倍,經濟收入如此之高的白人在政治上不斷受到黑人的掣肘,白人在政治上話語權的不斷減少直接導致的,是政策上的不公平對待。

就好像一直在教一個人九九乘法表,他做的題目也都是100以內的乘法算術,但現在突然要讓他解微分方程,恐怕解上一百年都未必能夠解得出來吧。

同樣的道理,長期處於壓迫之下,南非黑人的受教育水平都處在很低的水平,一些勞動崗位還好,但對於一些技術性極高的崗位來說,以南非大多數黑人的受教育程度來說,都沒有辦法勝任。

可在政府政策的指向下,坐在辦公室敲鍵盤的白人被趕出了辦公室,連電腦都不會操作的黑人系好領帶,穿好西服,坐在辦公室的搖椅上,除了看以前不曾看過的窗外的風景,再沒有其它事情可以做。

1994年到16年,22年之間有超過80到100萬南非白人離開南非,掌握著技術的白人的離開,直接導致了南非經濟的衰退。

名義上種族歧視被打破卻趕走了如此之多的白人,不得不說,南非爭取人權的鬥爭仍舊在繼續,不同的是受壓迫的對象,從黑人變成了白人,「彩虹之國」到現在也仍舊是南非人心中美好的期待。

消除仇恨而不是放大仇恨

「黑人的命也是命」,在美國黑人平民和白人警察的矛盾愈演愈烈時,這句口號成了無數遊行示威者的口號,在網際網路上被瘋狂轉發。

難以想像的是,從馬丁路德金演講到歐巴馬擔任總統,這麼多年過去了美國的種族歧視仍舊在各個地方以不同的形式上演,白人和黑人的衝突像冰與火一樣難以調節解。

南非同樣是如此,全世界都反對種族歧視的呼喊,仿佛只有種族歧視正在發生的地區聽不到,持續數個世紀的種族歧視在今天究竟應該如何消除,絕不是一兩句口號能夠解決的,也不是一兩個相關的政策可以解決的。

當我們呼籲種族平等的時候,更應該去探尋種族歧視背後,真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黑人對白人有仇恨,因為黑人受到白人長時間的壓迫與剝削;白人對黑人有仇恨,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歸根結底都是潛意識裡對膚色的歧視。經歷了數個世紀形成的仇恨,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消除的,但追求種族平等,必須要尋找一個消除仇恨的方法與途徑。

但今天很多人甚至是很多政府所做的,都是在放大這種仇恨。南非政府的矯枉過正像是給無數受過白人壓迫的黑人提供了一個合法的報復途徑,美國白人警察與黑人的問題一次又一次演變成黑人的暴動和騷亂。

因此對南非來說,不論是解決黑人的就業與經濟問題,還是追求「彩虹之國」的美好嚮往,不應該是大刀闊斧地在無數政策中強調黑人的地位權力,而應當是落實到教育的細水長流中去。只有通過教育,人與人,種族與種族之間的偏見與仇恨才會真正得到消除。

國母入獄——面紗背後的腐敗

2003年4月,時任非國大婦女委員會主席的溫妮卻被判六十八宗犯罪,貪腐罪名坐實。在被捕之前,溫妮一直是南非反種族隔離鬥爭的先鋒,作為曼德拉的妻子,站在反種族歧視的第一線,最終贏得了南非國內的一片讚譽。

溫和、忠貞、勇敢,這是南非國母溫妮的一貫形象。溫妮入獄直接揭開了非國大統治的面紗。在今年3月份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的評級中,南非的信用評級從Baa3降至了Ba1。同屬於金磚五國之一的南非財政狀況持續惡化,發展前景堪憂。

在曼德拉當選總統後,一門心思撲在了反對種族隔離上面,可也僅僅只是持續了五年。在南非政府的高層,不論是白人還是黑人,更多的是將心思花在了鑽石、黃金等礦石資源之上。

鑽石是南非的國石,在這片土地上鑽石、黃金等礦產資源豐富,和豐富的資源共生的,是南非政府高層的貪腐。在南非,貪腐像是一座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整個政府從上至下腐敗叢生,唯一能夠拯救南非的,只能是南非高層的改革與清洗。

在新冠疫情期間,非國大秘書長馬哈舒勒、南非總統府發言人迪科、豪登省衛生局局長蘇庫等政要相繼捲入貪腐案件。今年10月7日,南非四大工會組織聯合起來舉行反對腐敗和失業的大罷工。

今年4月份,南非前總統祖馬捲入腐敗風波。從副總統到總統,祖馬至少在表面上一直致力於打擊貪腐犯罪。但在祖馬在任期間,也總是逃不脫與貪腐的聯繫。

12年3月,時任南非總統的祖馬被曝收受法國軍火公司每年50萬蘭特的「保護費」。軍警界的貪汙腐敗是南非腐敗程度的象徵。

不論是溫妮還是祖馬,從反種族歧視鬥士、反貪先鋒到深陷貪汙醜聞,一樁又一樁貪汙醜聞曝光,南非的經濟持續衰退似乎有了「合適」的藉口。

金磚如何重新發光

不論是種族歧視還是貪腐問題,最關鍵的一環是南非高層。在曼德拉當選總統後,執政黨非國大一直作為黑人的代表在南非一家獨大。

在20年的執政中,煽動種族主義成了非國大慣用的伎倆,簡而言之,當政府高層習慣了利用南非的種族問題來為自己謀求利益時,南非這塊金磚將愈加黯然失色。

所以從根本上來講,南非政府不從根本上轉變,南非難以從現在這個泥潭中掙扎出來。18年拉馬福薩當選南非總統,上任之後,拉馬福薩對貪腐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針對政府貪腐也跟祖馬一樣,開始了改革。

拉馬福薩上臺後,成立了針對國企的調查委員會,針對國有企業貪腐展開調查。此外,拉馬福薩還進行了土改,「把土地重新分配給黑人和窮人」成了他的口號。對南非來說,複雜的種族問題和政治環境對土地改革將會是巨大的考驗。

現在看來,要實現重振南非經濟的願景,拉馬福薩依舊任重道遠。就種族問題和貪腐問題來看,南非政府首先要解決的,是嚴重的貪腐問題。跟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類似,政府高層利用宗教爭端煽動民眾,從中謀取私利。

進一步看,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也正是依靠利用中東各國間的矛盾衝突和反動武裝與政府之間的衝突。因此說,想要真正將政策落到實處,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度,依靠煽動種族主義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只有政府真正下定決心政治貪腐問題,南非的種族問題才有可能在高層的引導下得到解決的。上文已經提到過,「彩虹之國」的建立不能是放大仇恨而應該是消除仇恨。而消除仇恨最好的也是最根本的方式一定是從教育入手的。

一個廉潔的政府通過教育來消除不同種族和膚色人們之間的偏見與仇恨,「彩虹之國」才能夠真正得到建立。也只有這樣,南非才會重新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南非的經濟才有可能繼續增長,這塊金磚也才有可能重新發光。

其實今天南非的問題同樣發生在第三世界的許多國家中,種族歧視和貪汙腐敗像是窮人的頑疾拖住國家前進的腳步。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第三世界國家與發達國家如何尋找一條互利共贏的出口將會是整個世界共同的問題。而對於身在中國的我們來說是幸運的,但同樣也應當思考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如何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相關焦點

  • 南非的白人政府是怎麼崩潰的
    在這種形勢下南非的獨立也成為一種必然的形勢,然而掌握著南非政權的白人開始擔心起一個問題:隨著英國勢力退出之後在人數上處於絕對劣勢的白人還能否維持對南非的統治呢?從1948年起南非的白人統治者為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就開始全面推行種族隔離制度。南非白人政府所推行的種族隔離制度放在全世界任何一個現代國家的主流語境下都是會被譴責的。
  • 南非白人政府干預與白人貧困問題的解決
    ,並引發激烈的白人社會衝突,迫使白人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進行幹預。 關鍵詞:南非;白人;政府;貧困 貧困問題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也是導致社會衝突的重要因素。20世紀初南非出現嚴重的白人貧困問題,並引發劇烈的社會衝突,迫使白人政府進行幹預。到20世紀40年代末,白人社會貧困問題得到解決。
  • 真實歷史:為什麼柴契爾和女王,在南非的種族問題上發生衝突?
    在這一集裡,我們看到了柴契爾夫人和女王在南非種族隔離問題上的衝突,與此同時,安德魯王子準備和莎拉·弗格森結婚,但他很憤怒,因為他的大喜之日被他母親和首相之間持續不斷的傳奇故事所掩蓋(他的哥哥查爾斯王子對此並不同情)。 但王室對種族隔離衝突的描述有多準確呢?為什麼這兩個女人意見不一致?她們是如何修復她們的裂痕的?
  • 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來龍去脈」
    猶太人被劃為白人,華人被劃為白人下面的一個亞種群,日本人則被歸為"榮譽白人"。南非政府甚至成立了一個由白人組成的"人口登記委員會",其成員用幾個月的時間來調查申請者的皮膚顏色、面部特點和頭髮的組織結構,以此來決定是否批准其改變種族身份的請求。
  • 南非白人被趕進貧民窟,黑人居然還在抗議種族歧視?
    而無論什麼膚色的女性,對於頭髮都講究一個「光長直」。 而黑人是如今南非的主體族裔,但黑人女性的頭髮卻往往「乾燥且捲曲」,廣告製作者為了突出本產品的效果,自然要以進行對比效果,但廣告製作者不知道是為了「黑白對比招眼球」還是有心為白人「揚氣」,居然將黑人女性「乾燥受損且彎曲」的頭髮,作為了「產品效果前」,而將白人「光長直」作為了「產品效果後」。
  • 「榮譽白人」政策,南非種族隔離時的奇葩操作
    不過,該理論也不是一無是處,全世界的種族在外觀上確實有不小的區別,白人、黑人、東亞人確實一眼就能看出區別。也正是因此,之前很多國家都有過種族歧視行為,這其中南非的「種族政策」算是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歧視行為之一。
  • 白人被歧視的國家,南非是怎麼「顛倒黑白」的
    布爾人不斷地向北擴張,和原來土著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南非土著有三個種族,分別是以狩獵為主的桑族黃種人、以遊牧為主的科伊族黃種人和以農牧為主的班圖族黑人,在生產力及其低下的情況下,這三個民族都對入侵的歐洲殖民者進行過英勇的抵抗,而結局卻完全不同。桑人遭到種族滅絕的悲慘命運,完全消失了。科伊人和其他種族融合了,不再作為獨立的民族存在。
  • 全球受歧視的黑人群起抗議時,為何南非白人反而受到黑人歧視?
    公元2世紀,他們遭遇了一部分自非洲中部南下的班圖黑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衝突與融合,這兩大種族形成了古代南非地區的的主要民族。伴隨著歐洲開闢新航路,1510年,一夥葡萄牙人登陸了南非。作為好望角航線上的重要中轉站,迫切希望壟斷東西方貿易的葡萄牙殖民者,自然「看」上了這片地理位置優良的海岸。
  • 南非種族隔離時期,對黑人和白人的雙重標準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佔主導地位的白人價值體系本身就存在內在的矛盾。阿非利卡人與英裔意識形態和倫理思想的主要方面與白人膚色政策相衝突。在阿非利卡政治思想和傳統中存在強烈的開拓進取的個人主義、平等與愛的自由的思想。19世紀英國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民主與公平競爭的思想與基督教的觀念一起有助於形成南非英裔的思想。與此同時,兩個白人集團都有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思想,這種思想與其它價值觀直接衝突。種族主義意識形態不僅與社會結構的其它因素不相容,特別是與工業生產體系中的經濟合理化原則相背離,種族主義還與構成西方傳統組成部分的基本的政治、倫理和宗教觀念相衝突。
  • 20世紀上半葉,南非兩大白人族群內部爭權,又一致維護白人至上權
    由於非洲人被排除在南非議會政治之外,阿非利卡人與說英語白人之間的競爭與衝突主要是在憲法框架內為控制議會和國家權力而進行鬥爭,而在議會之外,由於非洲人與白人之間的對立,阿非利卡人和說英語白人在維護白人至上權這一點上是一致的。
  • 後白人時代的南非——並不是黑人的天堂!南非黑人優先與孤立
    南非黑人與白人,黑人與黑人,包括南非人與移民之間的關係將會更加融洽。南非從世界種族隔離的試驗場轉變成一個具有快速發展潛力的非洲發達國家。 很多南非民眾在很早以前就通過暴力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訴求,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引起關注,才能夠使自己關心的問題得到解決。這自然是在白人統治南非的時候,種族隔離有很大關係。在當時南非黑人受到逮捕毆打,酷刑,暗殺。他們的很多非暴力的表達訴求都不可能得得到政府的重視。 所以他們只能通過極端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
  • 在南非白人眼中 曼德拉是恐怖分子
    核心提示:Max Du Preez,他是一個南非非常有名的公共知識分子跟一個媒體人,他本身是一個白人地或者嚴格講,我們知道南非的白人大致上分兩大類,一類就是講英語的,英國人的後裔,而這位Max Du Preez,你看到他的一個,他的姓你就知道,他不是英裔傳統,他是什麼呢?
  • 南非的良心戈迪默,納丁·戈迪默是南非白人女作家
    南非的良心戈迪默,納丁·戈迪默是南非白人女作家南非的良心——戈迪默納丁·戈迪默是南非白人女作家。作為一個生於黑非洲長於黑非洲的女性,她從小目睹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不公正,親身體驗過種族歧視帶來的種種災難。因而當她拿起筆來時,就會自覺自愿地表達出對南非種族問題的思考。
  • 種族隔離制度下的南非 靠支鉛筆決定是不是白人 族群處境天差地別
    說到20世紀的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這裡以國家的層面官方的實施種族隔離制度,將人硬分成幾類。雖然歐洲血統白人與非洲黑人之間的歧視性差距可以追溯到19世紀英國和荷蘭殖民統治時期,但種族隔離的概念直到1953年才在南非成為法律。
  • 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很蠻橫,但沒有它就沒有南非的獨立
    這是由南非白人政府從1948年起實施和執行的法律和政策體系,直到90年代才被廢除。 雖然種族隔離是在1948年才成為官方確定的國家政策,但其社會和意識形態基礎是17世紀佔主導地位的荷蘭殖民者奠定的。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國際譴責和納爾遜·曼德拉呼籲南非自由民主等多重壓力下,這項制度才最終崩潰。然而種族隔離制度是許多南非和歐洲人都信奉的一套理念。
  • 南非白人統治集團內部鬥爭,實質都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白人特權
    就20世紀上半葉的南非白人政治陣營來說,國民黨和統一黨佔有多數議席,獲得多數選的支持,進步黨則是一個只有1個議席的小政黨。統一黨與國民黨間的主要差異不是左右的問題,而是民族構成問題。就政策來說,兩個政黨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國民黨倡導政府的共和國形式,而統一黨則贊成英國君主制,主張和大英國協保持密切聯繫。但在1961年,統一黨很不情願地接受了南非脫離大英國協、成立南非共和國這一既成事實,表明該黨已失去了原有的特色綱領。在膚色問題上,兩個政黨在基本的目標上是一致的,所有的白人政黨都支持白人統治,贊同種族隔離制。
  • 種族隔離制度廢除之後,南非白人遭到了屠殺?黑人挑起內戰爆發
    2020年10月28日,數以百計的南非農民在弗裡斯特-塞內卡爾的法院大樓外集會,抗議該國對歐洲裔白人人口的暴力行為。 佔該國西部人口最多的非洲黑人,將這些事件視為對白人的「秘密種族滅絕」,而黑人左翼活動家則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聲稱這是「種族隔離的報應」。同時,南非當局一直在無視所發生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警告人們不要將「純粹的刑事問題」視為種族問題。世界媒體對南非的局勢也保持沉默,在西方主流媒體中提出南非白人遭到屠殺問題時候,會被扣上「種族主義」。
  • 南非|曼德拉的光輝歲月,給南非帶來了什麼?
    1936年南非修法,黑人保留地從8%提高到13%,代價則是黑人原本享有的選舉權就此被剝奪。1948年,白人領導的南非國民黨上臺開始長期執政,他們制定了臭名昭著的種族隔離政策,強行把南非人分成三個種族,自高到低為白人、有色人、黑人;分居在不同的區域,對應不同級別社會待遇;而且他們在1950年還修法,剝奪白人以外的所有族群的土地和自由就業權,將南非城市淨化一空。
  • 南非200多白人農民稱遭種族迫害 澳大利亞樂意接收
    南非新總統拉馬福薩曾上任後表態,要加速無償徵收土地,分配給黑人公民,這被一些媒體解讀為「迫害白人農民」。今日俄羅斯網站5月22日報導,澳內政部表示,已經收到89份難民籤證申請,涉及213人,但該機構並未提及種族問題或其他細節。
  • 南非白人在加拿大獲難民身份
    南非白人稱被罵「白狗」  據福布斯新聞網9月4日報導,8月底,加拿大移民與難民委員會決定給予布蘭登·亨特利以難民地位,理由是他曾遭受本國黑人的迫害。據加拿大《多倫多星報》報導,該委員會難民保護處的成員威廉·戴維斯說,這個案例顯示出南非政府沒有能力或意願「保護南非白人免受南非黑人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