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安的鐘表行

2020-12-24 華夏經緯網

民國時期西安的鐘表行。 選自宗鳴安《西安舊事》

  1982年,我接觸了幾位上世紀初「來西安開鐘錶行」的老伯。他們有的操著寧波方言,有的操著北京方言,給我詳細地講述了「鐘錶傳播」到西安的過程。同時,他們也講述了他們生命當中最輝煌的「從青年走到老年」的過程。

  1931年西安開設第一家鐘錶行

  時間在滴滴嗒嗒地往前走著。時針和分針,一圈又一圈,不停不歇地往前走著。

  在火車通達西安之前,那時西安至潼關之間奔跑著兩輛客貨混裝的長途汽車,車的老闆是浙江寧波人,名叫許庸令,人稱許掌柜。許庸令早年在河南老河口開醫院,後由同鄉舉薦,接管了西安至潼關間的郵件轉運業務。那時往返西安至潼關間的郵件很少,這樣許庸令也就兼著潼關至西安的客運業務。由於養著兩掛汽車,許庸令也就在西安城裡開設了汽車修理及銷售汽車零部件的業務。

  1931年,許庸令在西安南院門開設了西安城的第一家鐘錶行——亨得利鐘錶眼鏡公司。鋪面裝飾豪華,堪稱當時西安城頂頂高級的字號。許庸令委任同鄉周傖鏞為經理,並招收了陝籍人李蘊華和屈鴻濤為學徒,幾年以後,李蘊華和屈鴻濤紛紛自立門戶,成為西安鐘錶行業的後起之秀。

  1934年冬天,火車通到了西安。一聲汽笛響過,火車轟轟隆隆地開進了西安城,鐵路兩邊的草頂子茅屋有的被火車掀去了頂子,人們抄著手、瞪大了眼睛看著火車從遠處奔來,嘴裡不由自已地嘟囔:「好傢夥,火車原來是個鐵傢伙!」火車真是個好東西,它給千年古都西安城帶來了一次實實在在振興的機會。

  在火車通達西安城的這一年,先後響應地方政府「招徠」政策抵達西安城的外埠客商計有千戶之多,他們帶給西安人的不只是嶄新的工藝和手藝,他們讓閉關自守的西安人知道:在皇都之外,世事早已大變。當年來西安的著名商號有:河南商人的「長發祥」,河北商人的「大千洋礆」(肥皂),河北商人的「燕秦製革廠」等等。另外,還有一夥浙江寧波經營鐘錶行的掌柜和領東,也搭著火車風塵僕僕地趕到了西安。外省人的行頭和派頭讓西安人開了眼,外省人捎來的貨色更是無奇不有、應有盡有。隨著火車通抵西安,西安城進入了空前絕後的繁榮發展的歷史時期。好像只是一夜間的事,西安城多了好幾家鐘錶行,有浙江寧波人周慶標開設在南院門的「大西洋鐘錶行」,有北京人張寅生開設在五味什字的「慎昌鐘錶行」。這兩家鐘錶行的門樓子一家比一家高級,兩家的內外裝飾都比幾年前開設的亨得利要新穎,而且貨色也遠比亨得利豐富。當時亨得利鐘錶行在東大街開設有分號,分號的名字叫「光華鐘錶行」,領東是寧波人周倫明。三家鐘錶行爭霸西安城,呈三足鼎立之勢。隨後,山東青島的應順昌也來西安湊熱鬧,在東大街開設了「勝利鐘錶行」,應時云為掌柜。應時雲不肯甘居人後,從店面內外裝修到經營品種,都堪稱新潮海派,他們甚至從上海請來了久負盛名的上海營造廠為其裝修,門廳內外一概歐陸風情,可謂西安城最早的「洋」派建築。

  西安鐘錶行業的「七大行」

  到了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西安鐘錶行業由「七大行」結構出了基礎的團隊,這「七大行」依次為——亨得利、亨得利分號、亨達利、慎昌、大西洋、勝利及大西洋總號這七家鐘錶行。從「七大行」來陝及在西安古城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半個多世紀以來,西安是民族工商業者發展壯大的重要碼頭,是內陸城市對沿海先進工業輸入的重要中轉站,是中國西部商業至為重要的發展環節。

  在舊社會的老西安,有「同行是冤家」的口諺。可是西安「鐘錶業」幾乎是水一色浙江寧波人,他們不但有以鐘錶結成的「業緣」,而且有一層源自同鄉同埠的「鄉緣」,所以,「七大家」雖明爭暗鬥,但終未製造出什麼事端。甚至在1935年冬天他們還自願組成了「鐘錶業聯歡社」。初到西安,「七大家」也有過因價格不統一、哄抬市價以及給顧客說詆毀對方的話等而產生「鐘錶行」之間的敵視、仇視現象。多虧寧波籍商人、天華百貨店經理胡永康從中周旋,才終未釀成事端。當時胡永康採取的「說和」方式就是請有矛盾的店東在位於正學街口的中央菜社聚餐,以至最後成為一種鄉約、鄉俗之下的制度。「鐘錶聯歡社」每月聚會一次,輪流坐莊;一方面聯絡鄉情、行情、感情,另一方面商議統一零售價格,規定四季營業時間,未經協商,不得擅自漲價或減價;不得互挖牆角拉用同行職工等。當時新成立的勝利和亨達利兩家非寧波籍的字號,也應邀加入了「鐘錶聯歡社」。這幾家鐘錶行營業額各自保密,外人不得而知,「聯歡社」也無權過問,唯亨達利一家位置最佳,門面裝潢美觀,所以,招牌最為響亮。

 

責任編輯:王佳

相關焦點

  • 廈門老字號鐘錶行的「不老」傳奇
    新華社廈門2月8日電(記者付敏)在廈門,有這樣一家老子號,在許多老店因為陳舊的商業模式無法盈利只能黯然倒下時,它卻延續著「不老」傳奇,日久彌新。這就是廈門本地人盡皆知的盛昌鐘錶行。  盛昌鐘錶行從1928年創辦開始,如今已經近88歲「高齡」。
  • 香港鐘錶行出現結業潮
    新華網香港10月22日電 受經濟環境不明朗、旅遊及零售市場走下坡路等負面因素影響,香港核心零售區內鐘錶店日前出現結業潮。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在銅鑼灣、中環、尖沙咀及旺角,預計將有多達26間鐘錶鋪退租結業,與去年的16間相比增逾六成,為近年來該行業結業數量新高。
  • 永和街69號:從茶行到鐘錶廠
    在2013年3月份,汕頭電視臺《今日視線》欄目拍攝的《探訪汕頭老城區》系列專題片裡,資深攝影記者張烈華介紹說,在汕頭解放前,陳慈黌家族在老市區有四百多座房子,永和街也有一部分房子是他的,這個房子就是他名下的資產。「這座解放前是茶行,所以建築非常有特色,它上面有些字敲掉了,但是模糊可以看到『茶』這樣的字。當時陳慈簧這個家族在這周圍就有400多座房子,在這永和街也有一部分房子是他的。」
  • 亨達利,當年解放碑最高檔的鐘表行
    兩江國際影視城復建的「亨達利鐘錶行」。再往前是一個十字路口,靠右邊的拐角處,是一處頗具海派風格的樓體,在它大門正面的牆壁上,我們又見到了「亨達利鐘錶行」6個大字。萬國博覽會獲金質獎章據兩江國際影視城提供的資料稱:「 亨達利 原名 茂華利 ,創始人孫梅堂和其父孫廷沅對中國鐘錶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貢獻。
  • 銅鑼灣鐘錶行:羅素街的「叢林法則」
    中新社香港12月26日電 題:銅鑼灣鐘錶行:羅素街的「叢林法則」  中新社記者 賈思玉  香港銅鑼灣羅素街,全球最貴購物街。櫃檯後的中年男子穿西裝,頭髮一絲不苟,言談持重,左手腕一塊薄薄金表若隱若現。他每天經手幾十、幾百甚至偶爾上千萬的生意。「一拿上手就知道好不好,功能來來回回就十幾樣,計時、能量顯示、日曆、陀飛輪……萬變不離其宗。」
  • 四代傳承維修鐘錶手藝,老情懷西洋古董店亮相北方文交會
    11月29日-12月2日,韓師傅與其老情懷西洋古董店將亮相2019中國北方文化產品交易會,展期四天,喜歡鐘錶及西洋古董的朋友可到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現場品鑑、淘寶。民國時期,開辦大明鐘錶眼鏡店上世紀30年代,韓師傅的爺爺韓子珍從老家章丘明水來濟南當學徒,跟日本人學修表。
  • 香港鐘錶行出現結業潮 受經濟環境及旅遊業下滑影響
    香港鐘錶行出現結業潮 受經濟環境及旅遊業下滑影響 2015-10-22 15:29:18參與互動    香港鐘錶行出現結業潮
  • 瑞士鐘錶行業的變化,想入行的需謹慎!
    世界潮流浩蕩,從不恆常;瑞士鐘錶展覽有大小的變化,已經不是第一次。眨眼我入行已十多年,回憶初入行時, Baselworld 和 SIHH 同樣是三四月舉行,其後SIHH 要改早在一月舉行,據聞是因為要遷就當時日內瓦的汽車展覽而「無奈」改期。
  • 十三行鐘錶行:經典月相手錶,你知道多少?
    >一個遊走在表界知道黑白的人一個資深且會選表的人實話實說,用專業知識為您服務【十三行鐘錶行
  • 株洲晚報老朋友時光鐘錶行再獻愛心!今年送年貨,認捐1萬元
    昨天,時光鐘錶行總經理孫建平致電晚報熱線28829110表示,今年將認捐1萬元,為20戶困難家庭送去溫暖。多次參與本報組織的公益活動作為本土企業,時光鐘錶行成立20餘年來一直非常關注我市弱勢群體的生活和就業情況,積極投身公益愛心事業,多次參與本報組織的幫助孤寡老人、為環衛工送清涼、金秋愛心助學和讀者服務團等公益活動。
  • 鐘錶的魔力
    路過東單北大街,走進北京著名的精時鐘表店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忙碌的鐘表師傅,還有各式各樣的維修工具以及琳琅滿目的鐘表。對於北京人來說,這家具有55年歷史的老店並不陌生;對於鐘錶愛好者來說,這裡成為交流專業信息、品味鐘錶文化的一個平臺。這家中式建築小二樓裡,到底有什麼吸引著南來北往的路人?三位鐘錶師個個懷絕技但凡路過精時鐘表店的人們,總會注目位於落地櫥窗旁的一位老者,他是來自英國的鐘表師斯帝文。幾乎每一個人都會因為他而好奇地走入店內,詢問其人其事。
  • 鐘錶傳奇「老Biver」私人珍藏百達翡麗將現春拍
    日前,以鐘錶拍賣著稱的拍賣行富藝斯,宣布將於今年五月份於日內瓦舉行的春季拍賣中呈現鐘錶界奇才Jean-Claude Biver的私人珍藏。被鐘錶界尊稱為"老Biver"的Jean-Claude Biver是顛覆表界傳統的「經營之神」,他掌握了自己生長年代的脈搏,並且重新定義了過去40年的鐘表市場格局。
  • 香港尖沙咀發生一起鐘錶行搶劫案 疑犯持黑星手槍作案
    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香港《明報》網站報導,香港警方消息指,12日晚在尖沙咀發生珠寶鐘錶行械劫案,疑犯持黑星手槍作案。  疑犯約1.6米高,身穿灰色西裝、白色波鞋,作案佩戴口罩。  事發在一間尖沙嘴北京道43號名為「收藏家鐘錶珠寶有限公司」的珠寶行,大批警員已封鎖現場。  (原標題:香港發生一起鐘錶行搶劫案 劫匪曾兩次到場踩點)
  • 瑞士鐘錶業之「死」
    對於瑞士鐘錶製造商來說,現在是令人倍感焦慮的時期——整個產業陷入了深度衰退。  瑞士鐘錶協會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瑞士鐘錶出口今年前7個月同比下滑了11%。主要是受到中國反腐、歐洲恐怖襲擊和智能手錶崛起的影響。
  • 他把歲月藏在了修好的鐘表裡
    韋華老師傅今年84歲,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的鬱昌表行修理鐘錶。  韋師傅出生於馬來西亞彭亨州。他的父母早年間從中國廣西輾轉來到馬來西亞。上世紀50年代中期,出於興趣,韋師傅開始學習維修鐘錶,從此便與鐘錶結伴一生。  鬱昌表行並不大,原本是韋師傅與一個朋友共同經營,兩人合作共事了40餘年。
  • 行攝西安新植物園的記憶
    上回說到我是一個懷舊的人,對有50多年歷史的西安老植物園記憶猶新,但那也僅僅是懷舊,作為一個拍客,作為生活在日新月異的發展時代,也作為一個宣傳正能量的人,對於新生事物肯定是倍加讚賞的。因此,對於2016年國慶開放的西安新植物園也是開園後不久就去參觀、行攝。下面隨我的鏡頭一起走進比老植物園要大兩倍多的新植物園吧。還是先介紹一下新植物園所在位置吧。新西安植物園位於西安曲江新區二期規劃範圍內,地址為南三環以南、繞城高速以北、長鳴路以西、公園南路以東,佔地約為632畝。
  • 精彩紛呈的「鐘錶與奇蹟」2020上海高級鐘錶展
    2020 鐘錶與奇蹟高級鐘錶展首次登陸上海,於9月9日至13日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正式開啟。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都有什麼手錶亮相「鐘錶與奇蹟」2020上海高級鐘錶展吧!
  • 修補時間縫隙的鐘表醫生 專訪國家級鐘錶維修大師陳強達
    &nbsp&nbsp&nbsp&nbsp鐘錶匠被喻為修補時間縫隙的人,修復鐘錶是怎樣一件事?考究,單調,用眼過度,甚至連喘氣都不能太大;這是一份需要傾注耐心、毅力和摯愛,才能從事一生的職業,陳強達專注、堅守了三十多年,用他精湛的技術,使難以計數的鐘表「重生」。
  • 煙臺民族工商業三大遺存:大酒窖•船公司•鐘錶廠
    古色古香的老門樓、古樸典雅的清式照壁、早期地下金庫、百年橡木桶等散發出濃厚的舊日氣息,讓人頓生時空回溯的錯覺和感慨。  拱形的老門樓坐北朝南,掩映在兩棵高大粗壯、枝繁葉茂的法桐下。這是一幢中西合璧、別具一格的建築,西式疊柱大門,門頭上方書有「張裕釀酒公司」六個蒼勁的大字,門內正中對著的是一座筒瓦覆頂的清式照壁,照壁上的雙麒麟浮雕躍然如生,透著祥瑞之氣。
  • 70歲鐘錶修理師入行55年 曾修好20多萬元勞力士
    正是由於對鐘錶的痴迷,雖然家裡介紹了許多工作,但16歲的鄧勝利哪兒也不去,就要去鐘錶合作社。家人拗不過他,只好把他送進了鐘錶合作社當修理學徒。  同去的學徒有幾十人,數鄧勝利最小,因此大伙兒都叫他「小勝利」。別看鄧勝利個子小,但學起修理來並不比其他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