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又清明,今年清明節的打開方式與往年稍有不同。受疫情影響,為避免交叉傳染,不少人選擇「雲上過清明」來替代傳統的過節方式。日前,長沙市文明辦、嶽麓區文明委、長沙文明網聯合開展「#雲上清明 共承文明#」網絡文明傳播活動,邀請廣大網友於「雲端」相約,暢遊詩詞天地、共享春日美景、聊聊民俗與美食,在網絡空間營造文明、健康、綠色、平安的節日氛圍。
雲上聽 在詩詞裡「邂逅」清明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踏著春天的腳步,清明節已向我們走來。在這個詩意的季節裡,長沙網友誦讀經典祭英烈,書寫詩詞敬英雄,朗朗書聲傳承傳統文化。
奧克斯實驗小學肖倩帶來散文朗誦《懷念夏明翰》VLOG。
@網友鈴兒響叮噹
「感恩你給我們的一切,每日升起的五星紅旗上,凝結著你流淌的血液……」在清明節前夕,我們班開展了清明雲詩會,老師讓我們每人朗誦一首詩歌來祭英烈。通過這次活動,我領悟到,一定要繼承先烈遺志,發揚先輩的艱苦奮鬥精神,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網友閃閃惹人愛
「勇士逆行心倍壯,黎民固守力全傾。陽春已近瘟神逝,報與桃花處處榮。」清明節到來,想把這兩句詩送給抗疫英雄們。謝謝你們,因為你們的付出,才有如今美好的春天。
@網友應是綠肥紅瘦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路人遙指杏花村。」恰遇清明時節,誦讀古詩一首,學知識、懂禮儀,不忘傳統文化。
雲上賞 如畫美景不可辜負
人間四月天,早晨推開窗放眼望去,處處是春花綻放、柳綠桃紅。由於疫情的影響,人們外出踏青、遊玩的腳步也放慢放緩了許多,甚至很多人都選擇了足不出戶。即便如此,也阻擋不住人們賞春的心。在此次網絡文明傳播活動中,網友們紛紛通過手機、相機拍下春日美景、曬出好心情,一起來看看吧!
網友鏡頭下的愛晚亭。
學生打卡嶽麓山。
網友鏡頭下的桃花。
@網友筆墨丹青
往年清明,我們一大家子都會去嶽麓山上遊玩。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居住在省外的舅舅、舅媽沒有來得及回到長沙。這次我和丈夫兩人一起上了嶽麓山,並把一路上拍到的風景圖發給家人欣賞。舅媽說看到這些圖片等於去了一次嶽麓山,期待明年清明,我們全家人能再上山遊玩一次。
@網友一路歡笑一路歌
@網友一路歡笑一路歌
長沙嶽麓山聚人文之薈萃,融英烈之壯美,尤以名人墓葬為多。今天我到嶽麓山上打卡啦,希望勉勵自己珍惜美好生活,向英雄人物學習。
@網友致青春
今年清明我和家人選擇宅家裡,雖然不能出門,但是從網上看到不少美麗的風景,包括年前特別想去的坡子街。如今長沙已經逐漸恢復往日的繁華,相信在不久之後,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雲上食 一口吃出春天的味道
清明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節日期間,人們會祭祖掃墓、緬懷先人。不僅如此,品嘗時令美食也成為清明節的又一風俗。雖然不少人選擇「宅」在家,但網友們在網上分享了自家做的美食,糖油粑粑、客家艾粄、江南米糕,一場「雲」吃盛宴拉開了帷幕。
網友鏡頭下的青糰子。
網友分享製作蒿子粑粑圖片。
網友分享製作蒿子粑粑圖片。
@網友易·平
我們家清明節吃蒿子粑粑。「粑」在南方意為「餅」,將蒿草採擷後搗碎,浸泡,去汁,揪幹,然後用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進臘肉等佐料,做成圓餅狀。可用蒸籠蒸,也可蒸熟後用香油將兩面煎炸至金黃色,外酥裡軟,口味更佳。這種蒿子粑帶有綠色野菜的清香,鮮香可口,實乃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
@網友後知後覺
看了大家的圖片,我有個疑問,只有我們家的青糰子做得像月餅嗎?清明節還沒到,媽媽和奶奶便做了幾十個青糰子。吃一口,還是小時候的那個味道。
@網友青蘋果樂園
清明時節,土家人都有做社飯(苦蒿飯)的習俗,將新鮮的苦蒿處理後,與糯米、臘肉等一起做成特有的少數民族美食,以表達當地土家族人緬懷古人、為未來祈願的樸素情懷。
@網友大臉貓愛吃魚
「清明螺,抵只鵝」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這個時候螺螄最為豐滿、肥美。記得小時候,跟著大人一起吃螺螄,連汁帶肉一嗦,別提多美味了。這次清明節回家,就盼著吃一碗爆炒螺螄呢!
雲吃美食、雲看美景、雲聽朗誦……疫情限制了人們出遊的範圍,卻阻擋不了無限創意,別樣的過節方式傳遞出相同的思念之情。在這個特殊時期,做好自我防護、健康平安過節就是對先人最好的告慰。相信不久之後,「雲上清明」將會成為清明節的新時尚,受到更多人的青睞。
來源:長沙文明網 記者:龍莉 編輯:劉俊 校對: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