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手機支付比內地起步晚 現正加速融入社會

2020-12-19 中投顧問

  香港灣仔的菜市場只收現金,攤主閒下來整理花花綠綠的港幣。

  「一機在手,走遍城鄉。」習慣於手機支付的內地居民,來到香港可能會瞬間陷入尷尬:此間手機支付尚未普及,如果不帶現金或信用卡,可能吃不上飯,購不成物,打不了車。香港支付工具相對落後,遭到一些內地客吐槽。

  在信息化時代手機支付慢半拍,顯得「趕不上趟兒」。情況果真如此嗎?仔細探究,香港市場有其獨特性,且正在改變。

  支付工具不是「痛點」

  香港的各種消費場景,付費方式選擇多多,支付不成問題,不是港人的「痛點」。行動支付方面,除了信用卡,有支付寶HK、微信香港錢包、「拍住賞」手機錢包等。

  在銅鑼灣看到,內地客人「血拼」的連鎖店洞察先機,其收銀臺十八般武藝齊全,掃碼槍、刷卡機、二維碼……一家連鎖藥店可接受的行動支付工具多達12種。最醒目、推廣力度最大的當屬支付寶和微信,最近一年多在港全面鋪開,包括商場、便利店、快餐店、咖啡館等。

  但據銀行業統計,香港私人消費開支中,現金交易佔40%,電子支付佔60%,其中約八成是信用卡,可見手機支付總體佔比還不大。在灣仔,有食肆明示「本店只接受現金」,菜市場商戶也只收現金,鋪子前掛一個裝錢的籃子,水果攤、花店、報攤等,大都不能用手機付費。全港計程車約1.8萬輛,目前接受手機付費的很少。

  市面上已有多個以港幣結算的手機支付軟體,但尚未風靡。什麼原因?有人說自己年紀大,不太會用智慧型手機;有人說帶錢包習慣了,用現金不費事的,倒是手機要先充值,麻煩;有人對手機支付的安全性有顧慮,擔心個人信息洩露。

  手機支付在港推廣慢半拍,原因與歐美不少地方相似,因為信用卡已高度普及。統計顯示,香港每年發出1.5億張紙質支票,人均擁有信用卡2.5張。八達通卡總發行量約3000萬張,它無須記名,充值方便,小額支付頻率極高,甚至可用作住宅樓的門禁卡。如此「全能」,難怪人們改變的動力不大。

  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日前與微信支付達成企業聯盟合作,遊客從即日起在香港迪士尼樂園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圖為遊客體驗用微信支付購買紀念品。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市場獨特「大餅」難啃

  有調查顯示,40%的香港人滿意現有支付方式,不急於放棄。而早已形成的金融格局,則穩健而保守。

  在內地,用手機可以理財甚至買保險,在香港如果要加上這類功能,需闖很多關。行家指出,一個手機支付系統面市前,要先通過金管局的「沙盒試驗」才獲審批,如果增加投資、保險功能,則要再分別通過香港證監會、保監局的「沙盒試驗」,過程繁複。

  有的商家會考慮「改變」的成本。在內地客多的尖沙咀,火鍋店老闆黃先生向媒體算起了帳:終端機一年租費1200港元,按營業額計算的手續費每月約1.3萬港元,這夠聘一名員工了。每次使用後,夥計為方便統計帳目,要用收款機再輸入一次,每月做會計報表又要「對數」。而且支付工具多種,員工感到制式混亂,增加工作量,因而並不情願。

  據香港法例,警察可向任何居民查看身份證,這令市民不能捨棄實體錢包,出行又離不開八達通,還習慣帶上信用卡。要備齊這幾樣物品的功能,僅憑一部手機還做不到。

  香港計程車司機對電子化頗有牴觸。當年八達通推廣刷卡,久攻不下,那時無法做到無線傳送數據,司機收工時要回公司抄表,又要一周後才能去指定地點拿錢,很麻煩。現在傳輸技術可用手機解決了,司機為何仍在觀望?業內人士披露另有內情。香港司機向車行租車營業,自願報稅,收現金,稅務機關難以核實,電子支付記錄則會讓收入無所遁形。不少司機正在申請政府公屋,收入過高就無法「上樓」,已住公屋者,收入高了租金必漲。而且他們屬於自僱的個體戶,向其推廣手機支付,要逐個洽談,十分分散,不易說服。當然,根本的原因還是氣氛不濃、壓力不大。

 

 

相關焦點

  • 香港支付方式日漸豐富 支付工具已不是「痛點」
    香港灣仔的菜市場只收現金,攤主閒下來整理花花綠綠的港幣。本報記者 連錦添攝「一機在手,走遍城鄉。」習慣於手機支付的內地居民,來到香港可能會瞬間陷入尷尬:此間手機支付尚未普及,如果不帶現金或信用卡,可能吃不上飯,購不成物,打不了車。香港支付工具相對落後,遭到一些內地客吐槽。
  • 香港,支付方式悄然擴展
    習慣於手機支付的內地居民,來到香港可能會瞬間陷入尷尬:此間手機支付尚未普及,如果不帶現金或信用卡,可能吃不上飯,購不成物,打不了車。香港支付工具相對落後,遭到一些內地客吐槽。情況果真如此嗎?在信息化時代手機支付慢半拍,顯得「趕不上趟兒」,本地人似乎並不那麼著急。仔細探究,香港市場有其獨特性,且正在改變。
  • 香港,支付方式悄然擴展(港澳在線)
    習慣於手機支付的內地居民,來到香港可能會瞬間陷入尷尬:此間手機支付尚未普及,如果不帶現金或信用卡,可能吃不上飯,購不成物,打不了車。香港支付工具相對落後,遭到一些內地客吐槽。   情況果真如此嗎?在信息化時代手機支付慢半拍,顯得「趕不上趟兒」,本地人似乎並不那麼著急。仔細探究,香港市場有其獨特性,且正在改變。
  • 香港迎來「高鐵時刻」 加速融入國家發展
    新華社香港9月22日電 題:香港迎來「高鐵時刻」 加速融入國家發展  新華社記者 顏昊 陳鍵興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儀式22日在香港西九龍站舉行,23日將正式通車,香港由此接入國家高鐵網絡,迎來深具意義的
  • 支付寶和微信在香港全面鋪開
    現在去香港購物,可以看到最醒目、推廣力度最大的支付方式當屬支付寶和微信   「一機在手,走遍城鄉。」習慣於手機支付的內地居民,來到香港可能會瞬間陷入尷尬:此間手機支付尚未普及,如果不帶現金或信用卡,可能吃不上飯,購不成物,打不了車。香港支付工具相對落後,遭到一些內地客吐槽。
  • 港府正研究香港老人在內地用醫療券支付費用
    中新網12月5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4日表示,港府正研究長者醫療券的可移植性,讓長者在內地亦可以用醫療券支付費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考慮試點之一,但由於技術上較複雜
  • 發達的香港,卻很少有人用手機支付,「落後」正在慢慢拖延它
    在發達的香港,用手機支付的人很少,「遲到」漸漸變晚了。和以前的生活相比,可以說現在的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其實這一點可以從日常生活的費用和銷售中看到,另一個是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的變化。中國的領土是不可分割的,大陸和香港雖然還不一樣,但像明星一樣有香港明星和大陸明星,香港的明星們也經常來大陸演出,加強了兩地人民的交流,其實就有關交流,這兩年的旅遊業發展促進了內地和香港地區的發展,把香港的一些東西帶到大陸,把大陸的一些觀念融入了香港。
  • 微信紅包「國際化」 港人到內地行動支付筆數倍增
    記者了解到,自2016年8月獲得香港金管局頒發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騰訊香港行動支付業務起步,當年以WeChat利是將微信香港錢包帶到香港,為當地用戶帶來創新的行動支付體驗。豬年新春,微信香港錢包為香港用戶帶來了香港年俗特色利是封面,除夕至初三,用戶在拆微信利是時,能看到具有香港年俗特色的利是封面驚喜,包括團年飯、廟會、煙花、賽馬等,收穫滿滿祝福。
  • 10月起,香港用戶可在內地用微信支付買高鐵票及打車
    金羊網訊 記者馬化展報導:9月26日,騰訊攜手銀聯在騰訊濱海大廈舉行「行動支付,暢享兩地」雙向跨境支付啟動儀式。從今年10月份開始,使用微信最新版本的香港用戶可用微信在內地購買高鐵票、打車、享美食等。
  • 人民日報:香港人不愛用手機支付 支付寶微信攻堅
    調查也發現,過去一年逾九成港人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仍然是現金(99%)、八達通(97%)和信用卡(53%),手機支付只佔20%。舊習慣很強大在內地,手機支付普及率已達98%,可謂「一機在手,天下我有」。以支付寶和微信為首的內地手機支付工具,已經把觸手伸到了世界各地。比如,到位於北極圈的芬蘭小城羅瓦涅米旅遊的內地遊客,如今都可以「不帶錢包遊北極」了。
  • 微信紅包「境外開花」 香港用戶到內地支付筆數倍增
    行動支付春節期間正在逐步走向「全球化」。 根據騰訊方面提供給《證券日報》記者的數據顯示,春節(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初六)期間,微信香港錢包收發紅包近100萬個。而春節期間,香港用戶到內地消費熱情高漲,交易筆數達平時的2倍多。 自2016年8月份獲得香港金管局頒發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騰訊在香港地區的行動支付業務開始拓展。
  • 融入內地生活,拓寬發展空間——居住證新政給香港人帶來「驚喜」
    回顧之前持香港身份證和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在內地生活遭遇的種種不便,陳思吉期待居住證將帶來的多項服務和便利:「以前到內地乘火車必須排隊取票而無法使用自助服務,某些酒店不接受港澳臺居民的身份證明……只要申請了港澳臺居民內地居住證,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 香港如此發達,為何很少人使用手機支付?難道香港人更精明?
    香港如此發達,為何很少人使用手機支付?難道香港人更精明?香港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主要是因為過去的中國積貧積弱,備受西方國家的欺壓,所以經歷過英國的統治,香港社會還是保留了很多英國制度的影子。直到現在,我們想要體驗一些國外的生活方式的時候,首先去一趟香港,就能夠得到很多感觸。
  • 中銀香港BoC Pay開通內地跨境支付
    中銀香港(02388)推出的BoC Pay及BoC Bill應用程式,現在增新功能,用戶可通過BoC在中國內地消費,實現跨境支付。BoC Pay是香港首家由銀行開發的二維碼跨境電子錢包。這次BoC Pay亦新增更多功能,除可綁定中銀雙幣信用卡外,還可綁定中銀香港帳戶。只要內地的商戶支持」雲閃付「的服務,就可進行支付,且支付金額則根據當日的匯率而定。而BoC Bill是一個供商戶使用的系統,以一部多功能的智能終端機處理多種支付方法,如信用卡、二維碼以及最新的」轉數快「。中銀香港副總裁龔楊恩慈表示,現已有數千家香港商戶支持BoC Bill的系統。
  • 香港金管局陳德霖:香港最快9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統」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金融科技成為各地經濟尋求突破之處,香港電子支付發展卻屢被指落後於內地。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接受本報專訪時重申,香港金融科技不落後,會以多元包容為發展方向,電子支付發展有能力領先其他地區。
  • 打通「雙向跨境支付」,10月起香港居民在內地可用微信買高鐵票了
    未來只憑一部手機便可以自由穿行粵港澳三地。9月26日,在中國央行、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支持下,微信香港錢包宣布成為首家為香港用戶提供內地行動支付服務的香港儲值支付工具持牌方。這意味著,從今年10月份開始,香港微信錢包用戶支付時,微信香港錢包將自動將需要支付的人民幣金額,換算對應的港幣金額,用戶可通過錢包餘額、已綁定的信用卡或銀行卡中的港幣進行支付內地高鐵、打車、享美食等商戶。據騰訊官方介紹,首批接入的內地商戶包括12306,以及滴滴打車、美團、大眾點評等騰訊投資公司的產品,覆蓋衣、食、住、行等方面。
  • 騰訊阿里「壟斷」內地手機APP 用戶最依賴微信和支付寶
    圖:德勤中國電信行業領導合伙人林國恩(右)與管理諮詢合伙人陳淑嫻\大公報記者吳涵宇攝  大公網1月9日訊(記者 吳涵宇)內地科網巨頭阿里巴巴及騰訊(00700)早已成為內地當代社會不可或缺的部分調查顯示,分別有93%及73%的手機用戶每日使用微信(WeChat)及QQ,阿里系的支付寶、淘寶則以69%及58%緊隨其後。德勤認為,移動消費、人工智慧、5G技術等將成智慧型手機下一階段的發展主題。  德勤發布《2017中國移動消費者調研》,針對約2000名內地消費者展開調查,發現智慧型手機持有率在高基數的情況下,仍按年增加3個百分點至89%,超越平板電腦等成熟電子產品。
  • 從水土不服到遍地開花 行動支付在香港「攻城略地」
    ePay「好易畀」、香港電訊Tap & Go「拍住賞」、微信香港錢包WeChat Pay、支付寶HK,以及來港已久的PayPal。其實,市場上還有幾種電子支付系統,包括蘋果手機的Apple Pay、安卓手機的Android Pay、三星手機的Samsung Pay等,但由於這幾種電子支付系統不具備儲值功能,故不需要領取儲值支付工具牌照。
  • 微信支付香港錢包升級支付功能 支持計程車等場景
    此前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已經透露,騰訊將與香港金管局有更多合作,加速騰訊行動支付業務在香港的發展。其中,付款碼支付是專為餐廳、商超等商戶而設,可將微信支付香港錢包連接至商戶現有的POS零售系統,商戶可通過互動平臺,推出市場營銷活動如微信紅包。二維碼收款針對個人、家庭式小店及小微商戶推出,使用者只需通過手機,即可輕鬆收款。
  • 騰訊升級雙向跨境支付,香港人將實現在內地使用微信錢包
    9月26日,騰訊攜手銀聯舉行「行動支付,暢享兩地」雙向跨境支付啟動儀式,微信香港錢包宣布成為首家為香港用戶提供內地行動支付服務的香港儲值支付工具持牌方。「微信支付與銀聯精誠合作,先行先試,順利實現微信香港錢包在內地城市的使用,滿足香港居民在內地的行動支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