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土不服到遍地開花 行動支付在香港「攻城略地」

2020-12-18 人民政協網

今年是香港回歸20年,也是八達通誕生20周年。曾經八達通讓香港人很自豪,因為一卡在手,「嘟」一聲就完成支付,遙遙領先於內地。這20年來八達通成功攻佔了交通、餐飲、購物、門禁等領域,香港人只要帶著八達通,便可完成在商場裡、交通工具上的大部分消費活動,只差街市菜場尚未被大範圍攻下。八達通已成為香港最便利的零售電子交易系統,全港市民每人至少有一張。

網絡圖

但20年過去了,羅湖橋對岸的深圳,已經全方位普及了行動支付、手機錢包,連街邊推車賣水果的小販都用二維碼收錢時,香港仍然是八達通壟斷的天下。雖說港版支付寶、港版微信還有Apple Pay都虎視眈眈香港這塊「肥肉」,但港人的消費心態還有待調整,擁抱新事物尚需時日。

港人為什麼獨愛八達通?

手機支付在香港不普及,有一籃子原因,包括私隱安全、便利程度、慣性、效率等。論安全性,手機支付或電子貨幣包涉及信用卡等個人資料,八達通不需要,略勝一籌。論便利和慣性,如果不坐的士,八達通在衣食住行上一卡通行,輕易成為港人至愛。

手機支付的效率其實可以小勝八達通,因為港人手機不離身,用Apple Pay、Android Pay等,不用掏出錢包取八達通,付款過程可以省幾秒,惟區區幾秒,還不足以說服港人放棄用慣了的八達通。

港人重效率,但更加功利,更看重優惠,有時優惠更凌駕於私隱、便利性及慣性之上,甚至科技水平。因此各大手機支付平臺都以優惠搶攻市場,而且不是小恩小惠,如早前支付寶香港在7-11消費30元即減10元,高達六七折,微信支付在美心西餅買麵包滿25元減5元等。推廣有一定效果,有受訪消費者本來擔心安全問題,但因見到超市提供手機支付回贈優惠,便會下載註冊,使用新的支付平臺。

但大手筆優惠不能長期推行,而且有更多消費者說,手機支付平臺眾多,哪個優惠多就用哪個,無優惠就用八達通,可見港人很精明,逐優惠而消費。

行動支付市場 群雄爭霸

香港金融管理局去年開始,陸續向市場發放了6張儲值支付工具牌照,包括TNG Wallet、八達通的O! ePay「好易畀」、香港電訊Tap & Go「拍住賞」、微信香港錢包WeChat Pay、支付寶HK,以及來港已久的PayPal。其實,市場上還有幾種電子支付系統,包括蘋果手機的Apple Pay、安卓手機的Android Pay、三星手機的Samsung Pay等,但由於這幾種電子支付系統不具備儲值功能,故不需要領取儲值支付工具牌照。

作為老大哥和「地頭蛇」,2017年八達通推出手機程序O! ePay App,目前該App主要應用於網上購物、買電子船票、交電話費等傳統領域,給人的感覺就是把八達通安裝到手機上,使得八達通sim卡及 O! ePay可以雙向轉帳及增值,用手機NFC功能即可查看八達通餘額及交易記錄,但普及率不高。

港版微信錢包和港版支付寶去年也攻入香港市場,與強大的內地版本不同,兩者來港後功能都縮水不少。比如港版支付寶並沒有餘額寶功能,微信錢包暫時只能以港幣結算,用戶不能選擇人民幣交易。

微信香港錢包目前主要功能為購買旅遊景點門票、旅遊套票、人氣食品、服飾等。微信錢包綁定MasterCard和Visa信用卡,1張信用卡最多能綁定2個微信帳戶,1個微信帳戶則可以綁5張信用卡。每個用戶或信用卡每月付款限額為5000港元。未綁定信用卡或未設定微信付款密碼的話,每日最多支付200港元,每月最多只能支付500港元。相信香港微信錢包的發展方向會與內地版看齊,但未知何時才有。

手機支付附加功能沒發展

看似「群雄割據」的香港行動支付,尚處於起步階段,消費者支付習慣尚需時日方能培養。即使如微信,在內地已經發展得極為成熟的支付方式,到了香港暫時也沒拿出什麼令人心動的項目。支付寶依託強大的淘寶網購,以及香港與內地日趨頻繁的貿易,勢必鞏固其在網購領域的優勢。作為支付寶HK的合作夥伴——錢方好近,是由香港80後李英豪6年前於北京成立的,提供銀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行動支付商戶平臺,在內地300多個城市紮根,為5000萬消費者提供支付服務。

日前,錢方好近與支付寶HK強強聯手,搶佔香港的行動支付市場。李英豪表示:「支付寶HK主打本地化,跟以前最大的不同是,以前感覺不像是服務香港人,是服務於內地用戶的,而現在是真正的服務香港人。目前全港有100多個品牌,超過2000家店鋪,藥房、化妝品、零售、餐飲都包括在內。」

在李英豪的眼裡,支付工具的功能從來不止於付款。他認為,手機支付可分為兩部分,一是付款,二是附加功能,例如叫外賣、打車、買票。現在香港只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接近於零。

他說:「如果只做付款,等於把八達通放進手機,雖然方便,但在整個玩法裡面只是冰山一角,未來將會推出更多不同玩法。」

李英豪對行動支付在香港未來的發展非常有信心,認為未來三四年將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行動支付 如何討港人歡心?

2007年支付寶剛開始進軍香港的時候,遭遇了一段時間的水土不服。除了使用不方便的因素外,再加上香港社會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金融制度,信用卡、八達通也很發達,因此行動支付在香港遇冷。直到「HK」版行動支付的推出,這一情況有了改觀。香港用戶使用行動支付的門檻降低了,手續簡化了,同時又可以使用行動支付的新功能和提供的諸多優惠。比如微信支付為鼓勵香港用戶使用行動支付,曾推出首5萬名新用戶可獲贈10.88港元的微信紅包。而支付寶HK在推出的首兩周就吸引了10萬名活躍用戶。目前全港約40萬人擁有支付寶帳戶,逾一萬間商戶可以使用人民幣版支付寶,其中約五千間可使用支付寶HK接收港幣。2017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支付寶App內有超過20萬張香港地區電子優惠券被領取及使用。

行動支付在香港一步步發展,不斷拓展到新領域。像屈臣氏、豐澤、莎莎等消費者熟悉的香港商戶都已接入行動支付服務,可以說覆蓋到日常生活的各個範疇。最近,香港市民到街市買菜也能使用行動支付了。香港觀塘秀茂坪的寶達街市作為支付寶HK的試點,是香港首個「無現金街市」,推廣期間用戶可享最高65港元的返現優惠。

記者以為,要提升消費者忠誠度,增加手機支付滲透及使用率,各平臺可採用在港行之有效吸客利器:儲分、儲印花。

港人習慣甚至愛消費儲分,換機票、換煲、換公仔,超市、臺式飲品店都成功留客。八達通有日日賞儲分計劃,手機支付平臺憑其小勝的效率、更高的可支付額等優勢,也需要搞個儲分計劃,獎賞要夠大手筆,給港人一個轉會的理由。(思清)

相關焦點

  • 行動支付,香港急起直追
    但與內地城市覆蓋達九成以上的行動支付相比,時至今日,香港行動支付比例仍不到兩成,活躍用戶更少,行動支付的使用場景也有些寥落。有些人費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為什麼對於金融科技創新的接納速度如此之慢?成熟支付社會養成的習慣是最大阻礙。
  • 黃金周境外狂刷支付寶微信 支付巨頭出海 「攻城略地」
    摘要:這個假期,接受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境外機場、免稅店和商鋪與去年相比增加了許多。中國遊客最愛的巴黎老佛爺百貨近期上線了微信支付,並且以較低的匯率吸引消費者支付。本文作者殷怡,來自一財網,原文標題《黃金周境外狂刷支付寶微信 支付巨頭出海 「攻城略地」》。
  • 微信紅包「境外開花」 港人到內地行動支付筆數倍增
    中證網訊(記者 曹帥)2月13日,記者從騰訊獲悉,今年微信香港錢包獲得了香港監管頒發的「活動競賽牌照」,在春節期間推出「豬年搖大運」活動,即日起至4月27日,用戶於麥當勞、吉野家、許留山和華潤萬家等商戶消費即有可能搖出驚喜好禮。
  • 支付寶在香港受「冷落」,行動支付能否「撼動」西方金融體系?
    微信支付、支付寶可以說是橫掃行動支付市場,也培養起了大陸用戶使用行動支付的習慣。但當這種方式進入香港,卻遭受了「冷落」。對於行動支付進入香港遇冷,不是簡單用一句「水土不服」就可以解釋清楚的。其實,行動支付也並非起源於大陸。早在上世紀90年代,二維碼技術就已形成,日韓地區較早使用該技術,直到2010年底才傳入中國。而行動支付能在中國如此普及,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 微信紅包「境外開花」 香港用戶到內地支付筆數倍增
    行動支付春節期間正在逐步走向「全球化」。 根據騰訊方面提供給《證券日報》記者的數據顯示,春節(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初六)期間,微信香港錢包收發紅包近100萬個。而春節期間,香港用戶到內地消費熱情高漲,交易筆數達平時的2倍多。 自2016年8月份獲得香港金管局頒發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騰訊在香港地區的行動支付業務開始拓展。
  • 行動支付福利從「薅羊毛」到「織毛衣」 500港幣玩遍香港
    來源:證券日報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業務在我國香港地區的發展,眾多商戶陸續接入行動支付,行動支付在香港地區越來越普及,使用行動支付的香港居民也越來越多。近日,來自北京的李先生一家就體驗了一回「一家三口500港幣」(特指現金)玩遍香港。李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沒想到香港行動支付和內地一樣方便,如果不是到港第一天擔心兌換的港幣花不完,可能500港幣也用不了。」
  • 微信支付接入香港迪士尼 實現行動支付全覆蓋
    (攝影:吳玉潔) 人民網香港5月24日電  24日,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下稱「香港迪士尼」)與微信支付宣布達成企業聯盟合作,微信支付成為香港迪士尼官方行動支付合作夥伴。今後內地遊客可在香港迪士尼度假區超過280個地點使用微信支付,涵蓋「食、住、玩、買」各個環節。
  • 馬化騰:推動香港行動支付 開通微信香港錢包
    【TechWeb報導】8月10日消息,在昨天結束的粵港澳灣區青年營騰訊日上,馬化騰(微博)表示,明年騰訊與香港金管局將有更多合作,推動行動支付在香港的發展。
  • 香港書展特別報導|香港書展上的行動支付
    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人們越來越習慣於用手機買單。不過,這在香港一樣行得通嗎?在香港書展會場。熙熙攘攘的人群散落在展廳的各個角落。在三聯書店收銀臺前,等候付款的人排成長長的一隊。一個小夥子從錢包中抽出幾張百元港幣付款,他後面的人提前準備好了八達通卡(香港本地市民一卡通)等待刷付。在其他攤位的收銀處,許多購書者也大都使用八達通刷卡或用現金交易,也有少部分人選擇行動支付。
  • 新華財經·見聞丨香港行動支付漸成型 從零到百花齊放的轉變
    「香港兩年多以前已經實現。」……正如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所言,近年來香港金融科技取得了多項裡程碑式進展,但這些只是香港金融科技旅程的起步成績,未來還有更遠的路和更多的新發展。從零到百花齊放的轉變香港市民在2015年才開始接觸行動支付,那已是內地此項業務如火如荼走過十餘年之後,可是行動支付在香港並未像在內地一般備受青睞。
  • 香港行動支付——「支付寶HK」再戰「港版微信支付」
    內地兩大行動支付工具支付寶和微信,正在香港打開一片新天地,幫香港人進入行動支付時代。行動支付領域的戰火可謂愈演愈烈,事關30幾萬億的市場規模,阿里和微信誰也不敢有絲毫的鬆懈,如今大陸市場兩家公司的用戶增長已經逐漸處於飽和狀態,而衝擊香港市場也成為了支付寶和微信下一個戰略目標。
  • 香港行動支付推廣難點:信息安全+「八達通」
    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向3家金融機構授予香港首批虛擬銀行牌照。業界認為,虛擬銀行會專攻近年方興未艾的行動支付,即電子錢包市場,開發各種針對網購、商戶及個人的行動支付方案。儘管目前香港人還是習慣用現金和「八達通」付款,但他們對行動支付的接受度已有所上升。
  • 行動支付"戰火"燒到香港 支付寶、微信同獲金管局首批牌照
    每經記者 朱丹丹行動支付市場的競爭或將從內地延伸到香港。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首批持牌機構目前運營範圍包括線上支付、銷售點流動支付、P2P轉帳以及實體卡等四個方面,除了八達通可以這四個業務都展開以外,支付寶僅可以開展線上支付,微信支付則包括線上支付和P2P轉帳。實際上,近年來,伴隨著內地行動支付市場份額的趨於飽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將香港市場作為布局的一個重點。
  • 麥當勞中國進入行動支付時代 上海門店接入微信支付
    上周,麥當勞與微信官方分別釋放了麥當勞上線微信支付的消息。據悉,目前上海地區麥當勞是全國率先接入微信支付的門店,後續還將有更多城市陸續接入。 來到位於上海徐家匯的一間麥當勞,其門店外醒目位置已經張貼了使用微信支付可獲立減優惠的海報。
  • 行動支付如何取得港人歡心?
    相信香港微信錢包的發展方向會與內地版看齊,但未知何時才有。手機支付附加功能沒發展看似「群雄割據」的香港行動支付,尚處於起步階段,消費者支付習慣尚需時日方能培養。即使如微信,在內地已經發展得極為成熟的支付方式,到了香港暫時也沒拿出什麼令人心動的項目。
  • 香港為什麼不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難道真的是因為落後?
    近幾年隨著微信和支付寶「紅包」大戰,行動支付已經深入人民生活,哪怕是地處偏遠的農村也可以看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身影,無現金的支付方式真的非常方便,可是誰曾想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到現在都沒有普及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出去吃個飯都只收現金,這對於去香港旅遊的國人真的有些水土不服了。
  • 行動支付悄然改變香港市民生活
    信息時報訊(記者 潘敬文) 對處於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核心區的香港來說,這兩年間來自內地的科技金融的力量,正在深刻改變著這座以傳統金融為核心的城市的內核。行動支付,開始越來越多融入到香港市民的日常,也成為內地客赴港旅遊的新動力。  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融互通,因為數字經濟被大大拉近了。
  • 蘋果App Store接入微信支付 這是要放棄Apple Pay了?
    【觀察者網TMT報導】8月29日中午,騰訊官方微信公號宣布微信支付正式登陸App Store和 Apple Music,用戶可綁定微信支付,開通免密支付。 此前,蘋果App Store於2016年11月開始接入支付寶,2014年11月增加了銀聯支付選項。現在又接入微信支付,可以說蘋果公司已經接入了目前國內所有主流的支付手段。
  • 為什麼香港人寧願使用現金支付,也不用行動支付?無知真可怕!
    為什麼香港人寧願使用現金支付,也不用行動支付?無知真可怕!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大家肯定覺得行動支付在香港也特別普及,不過現實卻剛好和我們想像中的相反,香港沒有跟上內地的步伐,為什麼香港人不喜歡使用行動支付呢?最近,關於五糧液和涪陵榨菜大家也都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和臺灣人一樣,許多香港內部的人對於大陸的發展也很不了解,大家對於中國大陸的印象還都停留在幾十年前,普遍認為大陸內部依然非常落後。
  • 香港行動支付市場烽火點燃 兵家必爭
    看來香港手機支付市場爭奪戰勢將升級。  手機支付市場兵家必爭  手機支付市場是現時電訊商兵家必爭之地,上月香港電訊聯同大新銀行及MasterCard推出手機支付服務「拍住賞」,「拍住賞」夥拍銀行信用卡,但並非手機信用卡,用戶必須確保戶口有錢才可使用,模式就好似八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