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為什麼獨愛八達通?行動支付如何取得港人歡心?

2020-12-14 北晚新視覺網

今年是香港回歸20年,也是八達通誕生20周年。曾經八達通讓香港人很自豪,因為一卡在手,「嘟」一聲就完成支付,遙遙領先於內地。這20年來八達通成功攻佔了交通、餐飲、購物、門禁等領域,香港人只要帶著八達通,便可完成在商場裡、交通工具上的大部分消費活動,只差街市菜場尚未被大範圍攻下。八達通已成為香港最便利的零售電子交易系統,全港市民每人至少有一張。

但20年過去了,羅湖橋對岸的深圳,已經全方位普及了行動支付、手機錢包,連街邊推車賣水果的小販都用QR碼收錢時,香港仍然是八達通壟斷的天下。雖說港版支付寶、港版微信還有apple pay都虎視眈眈香港這塊「肥肉」,但港人的消費心態仍未完全敞開,未準備好擁抱新事物。

港人為什麼獨愛八達通?

手機支付在香港不普及,有一籃子原因,包括私隱安全、便利程度、慣性、效率等。論安全性,手機支付或電子貨幣包涉及信用卡等個人資料,八達通不需要,略勝一籌。論便利和慣性,如果不坐的士,八達通在衣食住行上一卡通行,輕易成為港人至愛。

手機支付的效率其實可以小勝八達通,因為港人手機不離身,用Apple Pay、Android Pay等,不用掏出錢包取八達通,付款過程可以省幾秒,惟區區幾秒,還不足以說服港人放棄用慣了的八達通。

港人重效率,但更加功利,更看中優惠,有時優惠更凌駕於私隱、便利性及慣性之上,其至科技水平。因此各大手機支付平臺都以優惠搶攻市場,而且不是小恩小惠,如早前支付寶香港在7-11消費30元即減10元,高達六七折,微信支付在美心西餅買麵包滿25元減5元等。推廣有一定效果,有受訪消費者本來擔心安全問題,但因見到超市提供手機支付回贈優惠,便會下載註冊,使用新的支付平臺。

但大手筆優惠不能長期推行,而且有更多消費者說,手機支付平臺眾多,哪個優惠多就用那個,無優惠就用八達通,可見港人很精明,逐優惠而消費。

行動支付市場 群雄爭霸

香港金融管理局去年開始,陸續向市場發放了6張儲值支付工具牌照,包括TNG Wallet、八達通的O! ePay「好易畀」、香港電訊Tap & Go「拍住賞」、微信香港錢包WeChat Pay、支付寶HK,以及來港已久的PayPal。其實,市場上還有幾種電子支付系統,包括蘋果手機的Apple Pay、安卓手機的Android Pay、三星手機的Samsung Pay等,但由於這幾種電子支付系統不具備儲值功能,故不需要領取儲值支付工具牌照。

做為老大哥和「地頭蛇」,2017年八達通推出手機程序O! ePay App,目前該App主要應用於網上購物、買電子船票、交電話費等傳統領域,給人的感覺就是把八達通安裝到手機上,使得八達通sim卡及 O! ePay可以雙向轉帳及增值,用手機NFC功能即可查看八達通餘額及交易紀錄,但普及率不高。

港版微信錢包和港版支付寶去年也攻入香港市場,與強大的內地版本不同,兩者來港後功能都縮水不少。比如港版支付寶並沒有餘額寶功能,微信錢包暫時只能以港幣結算,用戶不能選擇人民幣交易。

微信香港錢包目前主要功能為購買旅遊景點門票、旅遊套票、人氣食品、服飾等。微信錢包綁定MasterCard和Visa信用卡,1張信用卡最多能綁定2個微信帳戶,1個微信帳戶則可以綁5張信用卡。每個用戶或信用卡每月付款限額為5000港元。未綁定信用卡或未設定微信付款密碼的話,每日最多支付200港元,每月最多只能支付500港元。相信香港微信錢包的發展方向會與內地版看齊,但未知何時才有。

手機支付附加功能沒發展

看似「群雄割據」的香港行動支付,尚處於起步階段,消費者支付習慣尚需時日方能培養。即使如微信,在內地已經發展得極為成熟的支付方式,到了香港暫時也沒拿出什麼令人心動的項目。支付寶依託強大的淘寶網購,以及香港與內地日趨頻繁的貿易,勢必鞏固其在網購領域的優勢。作為支付寶HK的合作夥伴——錢方好近,是由香港80後李英豪6年前於北京成立,現已成為內地主流的支付平臺,提供銀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行動支付商戶平臺,在內地300多個城市紮根,為5000萬消費者提供支付服務。

日前,錢方好近與支付寶HK強強連手,搶佔香港的行動支付市場。李英豪表示:「支付寶HK主打本地化,跟以前最大的不同是,以前感覺不像是服務香港人,是服務於內地用戶的,而現在是真正的服務香港人。目前全港有100多個品牌,超過2000家店鋪,藥房、化妝品、零售、餐飲都包括在內。」

在李英豪的眼裡,支付工具的功能從來不止於付款。他認為,手機支付可分為兩部分,一是付款,二是附加功能,例如叫外賣、打車、買票。現在香港只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接近於零。他說:「如果只做付款,等於把八達通放進手機,雖然方便,但在整個玩法裡面只是冰山一角。未來將會推出的更多的不同玩法。」

李英豪對行動支付在香港未來的發展非常有信心,認為未來三四年將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行動支付如何取得港人歡心?

2007年支付寶剛開始進軍香港的時候,遭遇了一段時間的水土不服。除了使用不方便的因素外,再加上香港社會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金融制度,信用卡、八達通也很發達,因此行動支付在香港遇冷。直到「HK」版行動支付的推出,這一情況有了改觀。香港用戶使用行動支付的門檻降低了,手續簡化了,同時又可以使用行動支付的新功能和提供的諸多優惠。比如微信支付為鼓勵香港用戶使用行動支付,曾推出首5萬名新用戶可獲贈10.88港元的微信紅包。而支付寶HK在推出的首兩周就吸引了10萬名活躍用戶。目前全港約40萬人擁有支付寶帳戶,逾一萬間商戶可以使用人民幣版支付寶,其中約五千間可使用支付寶HK接收港幣。2017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支付寶App內有超過20萬張香港地區電子優惠券被領取及使用。

行動支付在香港一步步發展,不斷拓展到新領域。像屈臣氏、豐澤、莎莎等消費者熟悉的香港商戶都已接入行動支付服務,可以說覆蓋到日常生活的各個範疇。最近,香港市民到街市買菜也能使用行動支付了。香港觀塘秀茂坪的寶達街市作為支付寶HK的試點,是香港首個「無現金街市」,推廣期間用戶可享最高65港元的返現優惠。

記者以為,要提升消費者忠誠度,增加手機支付滲透及使用率,各平臺可採用在港行之有效吸客利器:儲分、儲印花。

港人習慣甚至愛消費儲分,換機票、換煲、換公仔,超市、臺式飲品店都成功留客。八達通有日日賞儲分計劃,手機支付平臺憑其小勝的效率、更高的可支付額等優勢,也需要搞個儲分計劃,獎賞要夠大手筆,給港人一個轉會的理由。

編輯 TF001

來源:北京晚報 香港特約撰稿 思清

相關焦點

  • 從水土不服到遍地開花 行動支付在香港「攻城略地」
    港人為什麼獨愛八達通?手機支付在香港不普及,有一籃子原因,包括私隱安全、便利程度、慣性、效率等。論安全性,手機支付或電子貨幣包涉及信用卡等個人資料,八達通不需要,略勝一籌。論便利和慣性,如果不坐的士,八達通在衣食住行上一卡通行,輕易成為港人至愛。
  • 滴滴在香港推出行動支付 每次補貼100港幣欲徹底扭轉港人支付...
    滴滴在香港推出行動支付 每次補貼100港幣欲徹底扭轉港人支付習慣  黃琨 • 2018-04-19 11:53:44 來源:前瞻網 E743G0
  • 與港人「同行」 卻不準在臺港人工作?
    黑暴運動以來,選擇「流亡」臺灣的黑暴分子數以百計、千計,但今時今日,他們在臺灣的處境又如何?筆者今日見到《生果報》有篇報導提到,截至上月,臺灣的陸委會已接獲逾1700宗港人求助諮詢,不過臺灣媒體的報導就稱,時至今日只有八名港人成功循此方式取得工作許可。
  • 滴滴在香港推出行動支付 每次補貼100港幣欲徹底扭轉港人支付...
    滴滴在香港推出行動支付 每次補貼100港幣欲徹底扭轉港人支付習慣  黃琨 • 2018-04-19 11:53:44 來源:前瞻網
  • 港人過年: 花市煙火求籤
    年夜飯後,港人指定節目就是行花市。花市其實不一定指賣花,也有小食、小擺件以及各種精靈古怪的小玩意。港九各地都有此類花市,其中規模最大、人氣最旺的是維多利亞公園內的花市。花市檔位很早就開始競投,其中有不少為在校學生競投,校方和老師非但不會阻止,反而給予支持,認為可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有的學生會自行設計一些有創意的東西在攤檔上賣,家長也不指望他們能賺多少錢,權當是學習。
  • 習近平引用歌詞勉勵港人 原唱譚詠麟深感榮幸
    摘要:正在香港視察的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出席香港特區政府歡迎晚宴時,在致辭中引用香港歌手譚詠麟原唱的粵語流行曲《創造命運》的歌詞:「自信好要緊,應該放開胸襟,願望定會一切都變真」,勉勵港人。 海外網7月1日電 正在香港視察的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出席香港特區政府歡迎晚宴時,在致辭中引用香港歌手譚詠麟原唱的粵語流行曲《創造命運》的歌詞:「自信好要緊,應該放開胸襟,願望定會一切都變真」,勉勵港人
  • 現代化的包衣之下,港人的地道生活,探尋港人的老式回憶
    事實上,正當我們流連於各種現代化產業下的香港時,還有一個不一樣的港式生活,它與傳統和記憶有關,把過去關於香港的老式回憶深深刻印在每個港人心中。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領略一番。說到傳統生活肯定少不了吃的。香港作為聯結世界的都市,其小吃種類夠豐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食物都能夠在香港匯集交融。
  • 香港政府官員幫港人尋火車票自助售票機 拍圖知會在京港人
    大公網訊(記者凱雷、江鑫嫻 實習記者左瑞帥 北京報導)近期中央推出多項措施便利港人在內地生活、就業,其中發通知要求做好港生內地就業服務、港澳臺人士火車自助購票等均引起港人關注。然而有不少在京港人反映,在火車站找不到港人高鐵自助售票機。
  • 港人北上祭祖食窯雞
    每年春節,不少港人都會回村祭祖,品嘗家鄉特色美食窯雞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程序。  張長妹經營餐飲行業已經20多年了,窯雞店裡主打特色菜之一,旺季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出1000多隻。「窯雞的做法大家都是一樣的,關鍵在於取材,其次是配方。」張長妹告訴記者,窯雞隻有選擇走地雞才有鮮味,店裡的走地雞多是從惠東一帶運來。配方上也做了很多嘗試,才創出了「鵬城窯雞」的品牌。
  • 沉默大多數更關心什麼 港人曾是政治"冷感動物"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相信理由是在商言商,近來政治新聞的讀者在流失中,網上點擊率大降,香港人好像開始對沒完沒了的政治鬥爭厭倦,政治鬥爭,來來去去就是這群人,講來講去也就是這些重複又重複的話,局內人自我陶醉,聽了一遍又一遍,局外人厭了。香港沉默的大多數的人數在增加。
  • 香港晚會賀祖國六十華誕 溫家寶詩篇激勵港人
    中新社香港十月二日電 題:香港晚會賀祖國六十華誕 溫家寶詩篇激勵港人  中新社記者 周志彬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那永恆的熾熱,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總理溫家寶的《仰望星空》詩篇二日在香港的文藝晚會上被譜成旋律、化為歌聲,鼓勵港人關心世界和國家的命運,歌者更唱出了港人對祖國的深情。
  • 港人移民臺灣較去年同期增長116%
    香港局勢動蕩,不少港人選擇來臺居留。根據內政部移民署最新統計,今年1至6月港人居留許可人數為3161人,較去年同期1464人成長116%。
  • 英國炒作海外護照,香港前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取消港人「雙重國籍」
    10日,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提出反制手段,建議取消港人「雙重國籍」,要求在外國國籍與居港權中「二選一」。葉劉淑儀在《南華早報》撰文表示,中央政府基於歷史原因,長期對持有「雙重國籍」身份的港人持寬容態度。中國《國籍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 港人赴深圳學習茶藝 品味慢生活(圖)
    港人赴深圳學習茶藝 品味慢生活(圖) 2015-10-16 11:19:25圖自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10月16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算是全亞洲最愛飲茶的城市了,有數據顯示,港人年均茶葉消費量接近兩公斤,是內地人均茶葉消費量的近六倍。另一方面,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喝茶跟不上香港快節奏的生活,取而代之會選擇咖啡、可樂等舶來品。
  • 港人那些老街情懷1
    並以港人回憶裡售賣新婚喜帖的老街面臨拆遷的命運作為比喻繆繆幾句便道盡人生百態,充滿港式情懷。尤其要注意貫穿整首歌的「愛的人」「愛過的他」的寓意。我認為,這個「愛過的他」大概是香港那個一去不復返的時代。所以,這首歌表面說的是愛恨情仇,深入一點看的話說的是對喜帖街清拆的惋惜。
  • 行動支付「跑馬圈地」 「智慧香港」蓄勢待發
    2017年,香港在創新科技領域取得的進展可圈可點:多家運營商在行動支付市場開始大踏步擴張、共享經濟漸成熱門話題、智慧城市藍圖出爐……一個肉眼看得見的改變是:二維碼開始頻繁出現於香港市民的生活場景之中。
  • 調查發現:一成半港人自認「英語文盲」(圖)
    Wall Street English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受訪港人認同英語水平好的重要,但他們普遍對自己的英語水平缺乏信心。左二為周欣琪。為了解港人運用英語的能力,Wall street English英語學院早前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7月至9月訪問了502名18歲或以上巿民,當中48%人有中學程度、28%為大學程度、24%屬小學或以下程度。
  • 英國稱持BNO港人明年起可申請特別籤證,網友:英國佬賺盡港人錢
    英國宣稱持BNO港人明年起可申請特別籤證,網友:英國佬賺盡港人錢。據香港「東網」「星島網」等媒體7月22日報導,英國政府22日宣布,明年1月起,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港人可申請特別籤證,留英最多5年,之後可申請居留權,英國政府官方網站還列出申請人要符合的條件。
  • 香港各界歡迎居住證新政:體現中央對港人關懷
    對此,香港各界紛紛表示歡迎,認為居住證新政完善港人在內地的待遇,體現中央對香港同胞的關懷,有利港人到內地發展事業。當天,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見傳媒時對中央出臺《辦法》表示歡迎,認為《辦法》具突破性,回應了香港居民和團體的長期訴求,相信居住證新政肯定會受港人歡迎。她對中央政府過去1年陸續推出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和生活的措施表示衷心感謝。
  • 港媒熱議駱惠寧新春致辭:以家國情懷真誠感召港人
    16日在香港出版的多份報章就此發表社評或時評,認為駱惠寧以家國情懷真誠感召港人,給予香港堅定信心再出發。香港《文匯報》發表以《家國情懷感召港人 彌合分歧再寫傳奇》為題的社評說,駱惠寧的講話言簡意賅,有高度有溫度,以家國情懷真誠感召港人,助香港彌合傷口,在新一年給香港帶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