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音樂人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合唱團初試啼聲。 陳悅 攝

中新網廈門5月27日電 (記者 陳悅)臺灣音樂人楊慕在廈門創立的「微風樂集」已走過5年歲月,已經在廈門創作出許多廣受傳唱新作和挖掘眾多音樂新人的他,並不準備就此停步。就在27日下午舉行的五周年慶祝活動上,楊慕發起的「A萌(廈門的閩南語讀音)閩南語合唱團」首次亮相,他說,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讓廈門這座音樂城的閩南語音樂「生生不息」。

楊慕是臺灣第一代校園民謠創作人,和李宗盛、蔡琴等同時代,曾在臺灣斬獲眾多作曲獎項。5年多前,他來到廈門,創辦了「微風樂集」,在這裡,他全身心投入「音樂廈門」計劃,潛心創作,將廈門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寫入歌中;並在「微風樂集」培養了許多來自兩岸的音樂新人。

他所寫的《廈門親像一首歌》成為廈門城市宣傳片的主題歌,在廈門遭遇超強颱風「莫蘭蒂」正面襲擊後,楊慕又和老搭檔郭肖華聯手,第一時間創作《扶起一個春天》,希望用歌聲鼓勵廈門民眾重建家園。正如他自己在歌中所寫:「我來到廈門有幾年,在阮(閩南語「我」)的心目中這是我第二個故鄉。」

楊慕說,在廈門舉辦了數百場室內外音樂會,寫出這麼多的歌后,他一度覺得自己「任務已經完成」,但在廈門這座「愛唱歌的城市」裡,他希望能由「自己開一個頭」成立合唱團,集合熱愛鄉土文化的力量,讓閩南語歌聲繼續傳唱,讓「閩南鄉音被重新聽見」。

楊慕為合唱團伴奏。 陳悅 攝

微風樂集藝術團理事長鄭冬梅介紹,合唱團隸屬於廈門微風樂集藝術團,從今年春節後開始招募,如今已有來自各行各業的50多名成員,未來合唱團主要演唱重新編曲的經典閩南語歌曲、「微風樂集」原創的閩南語歌曲和城市情歌以及閩南語經典童謠、歌謠。鄭冬梅說,合唱團希望能打造廈門城市文化交流名片,未來走入臺灣島內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進行交流演出。據透露,目前合唱團已經接到來自新加坡、日本以及臺灣地區的出訪邀請。

在當天的亮相中,合唱團初試啼聲,演唱的《愛一個人》來自楊慕和廈門本土獨立創作人伯殷博士的聯袂合作,歌詞充滿溫暖詩意,旋律清新雅致,一改閩南語傳統情歌的悲調悲情,頗具特色。《阮若打開心中門窗》則由楊慕改編自閩南語百年經典,重現被塵封的歲月精華。而當合唱團齊聲唱起《廈門親像一首歌》時,現場嘉賓和觀眾更是深深動容。

楊慕說,他很感動有那麼多各行各業,各個年齡層的人們接受「我們浪漫的夢想,並且願意一起努力」。他笑言,「楊慕會變成老楊慕,但相信合唱團會一直成長下去。」他也表示,未來合唱團所有的歌曲,都將出自自己的原創或編曲,目前他已為合唱團完成十餘首作品,計劃於今年9月舉辦首場專場音樂會。

當天楊慕還親自演唱了他所創作的閩南語歌曲《四季如春》,在歌詞中,楊慕寫道:「祝望咱們中國,永永遠遠,四季如春。」他說,在閩南語歌曲改編和創作中,他一直在努力「突破小我」,展現出對國家、對民族的情感。(完)

相關焦點

  • 臺灣音樂人廈門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合唱團初試啼聲。 陳悅 攝中新網廈門5月27日電 (記者 陳悅)臺灣音樂人楊慕在廈門創立的「微風樂集」已走過5年歲月,已經在廈門創作出許多廣受傳唱新作和挖掘眾多音樂新人的他,並不準備就此停步。就在27日下午舉行的五周年慶祝活動上,楊慕發起的「A萌(廈門的閩南語讀音)閩南語合唱團」首次亮相,他說,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讓廈門這座音樂城的閩南語音樂「生生不息」。楊慕是臺灣第一代校園民謠創作人,和李宗盛、蔡琴等同時代,曾在臺灣斬獲眾多作曲獎項。
  • 兩岸首個專業閩南語合唱團在廈門成立
    央廣網廈門5月28日消息(記者賴婧玲)5月27日下午,廈門本土音樂組織「微風樂集」在廈門中華兒女美術館舉行微風樂集五周年感恩音樂酒會暨品牌年度新聞發布會。在此期間,微風樂集創辦人、臺灣音樂人楊慕發起的兩岸首個專業閩南語合唱團「A萌閩南語合唱團」首次亮相。
  • 海峽兩岸首支專業閩南語合唱團在廈門成立 讓鄉音重新被聽見
    這是海峽兩岸首支專業閩南語合唱團——「A萌閩南語合唱團」首次亮相。 「A萌」是廈門的閩南語讀音,A萌閩南語合唱團是臺灣音樂人楊慕發起成立的,50多位團員並非都來自閩南地區,而是五湖四海,他們出於對閩南語文化的情感和對歌唱的熱愛,慕名而來。
  • 臺灣音樂人原創情景音樂會福州首演 盼「第一家園」願景成真
    中新社福州10月25日電 題:臺灣音樂人原創情景音樂會福州首演 盼「第一家園」願景成真作者 閆旭臺灣音樂人楊慕近日可謂是「馬不停蹄」。楊慕說,「看到這麼多人的投入,想到兩岸幾十年的情感,作為一個已經有一點年紀的臺灣人,我們是這樣經歷過來的,我心裡是百感交集的。」楊慕原名楊錦榮,是第一代臺灣校園民謠創作歌手,和李宗盛、蔡琴等同時代,曾在臺灣斬獲眾多作曲獎項。2013年,他在廈門創辦微風樂集藝術團,發起「音樂廈門」計劃,創辦「兩岸原創音樂節」。
  • 廈門唯一專業閩南語合唱團周日亮相 成員來自五湖四海
    A萌閩南語合唱團正在排練。記者 雷妤 攝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雷妤) 今後,廈門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閩南語合唱團了。本周日下午,由《廈門親像一首歌》詞作者楊慕親手組建的A萌閩南語合唱團將在沙坡尾微風樂集亮相。  據不完全統計,廈門現在有超過100個合唱團,合唱團的演繹形式各有特色。不過,最近成立的A萌閩南語合唱團卻比較特殊,他們一般只唱閩南語歌曲,而且合唱團有專屬詞曲音樂人,唱的歌大部分是原創的閩南語歌曲。
  • 閩南語專場音樂會《來自土地的聲音》昨晚唱響鷺島
    昨晚,臺灣音樂家楊慕帶領A萌閩南語合唱團在廈門人民會堂舉辦閩南語專場音樂會《來自土地的聲音》,為這座城市的母語發聲。「A萌閩南語合唱團」由臺灣音樂人楊慕發起,近50位團員並非全部來自閩南地區,而是來自五湖四海,他們出於對閩南語文化的情感和對歌唱的熱愛相聚一起。
  • 「這個歌手不一樣」——「臺灣女婿」吳瑞峰的閩南語音樂故事
    與普通的錄音師不同,吳瑞峰往往喜歡與歌手交流對音樂的理解,因此他錄製的歌曲往往更受客戶好評。新華社記者黃鵬飛攝新華社福州10月9日電(記者黃鵬飛、劉暘)拍攝完新歌MV和城市文化短片,便馬不停蹄開始進行後期製作,同時還安排著培訓課程和演出時間……「臺灣女婿」吳瑞峰最近有點忙。
  • 「這個歌手不一樣」——「臺灣女婿」吳瑞峰的閩南語音樂新故事
    「以前我在臺灣時,一邊工作一邊駐唱演出,後來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到福建參加閩南語歌唱比賽,覺得這裡的人文風土都十分親切,慢慢地就留在這裡發展了。」回憶起這幾年在泉州、廈門等地的經歷,吳瑞峰仍然感覺十分奇妙。許多泉州人第一次知道吳瑞峰是通過當地電視臺的「閩南語春晚」。在過去的數年中,泉州電視臺採取類似連續劇的形式,用一個閩南家族「六世同堂」的故事將演出節目串聯起來。
  • 用閩南味音樂與您「話仙」 廈門原創音樂打破創作瓶頸
    2018年,廈門龍舟唱晚音樂節衍生出「閩南YOUNG」音樂現場,從集美百年僑房到閩南古鎮,一路堅持的背後,是通過閩南語音樂表達的對本土文化的熱愛。LIN組合用音樂劇的形式演唱閩南語經典歌曲。創作閩南語說唱 本土音樂人找回自信如果沒有遇見「閩南YOUNG」音樂現場,或許現在的陳洋還在原創音樂的創作瓶頸裡找不到出口。陳洋生於漳州,今年21歲,「Fiji boy」成員之一,現在廈門生活。「夢想很現實,現實很骨感。」這句話真實反映了廈門原創音樂人的現狀。
  • 閩南語歌曲如此時尚動聽 要讓世界聽到廈門的歌聲
    上周日,廈門沙坡尾,一首耳熟能詳的閩南語歌《廈門親像一首歌》被再次演繹。這是目前已知兩岸首支專業閩南語合唱團———A萌閩南語合唱團的首次亮相。團員中有專業歌手,也有業餘音樂愛好者,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在合唱團組建者、《廈門親像一首歌》創作者、臺灣音樂人楊慕的帶領下,A萌閩南語合唱團向全世界發聲:閩南語也可以如此時尚、如此動聽!
  • 僑鄉泉州閩南語音樂漸熱:鄉音匯成情感交流「音符」
    世界閩南語音樂聯盟發起人、內陸資深音樂人潘喬風28日接受採訪時表示。「80後」潘喬風致力於推廣閩南語歌曲,寫了上千首歌曲。 陳龍山 攝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臺灣地區原創的閩南語歌曲湧入大陸,《愛拼才會贏》《酒幹倘賣無》《浪子的心情》等閩南語歌曲四處傳唱,同時也帶動了泉州一批閩南語音樂愛好者的創作熱潮。
  • 閩南歌裡覓鄉音 唱著閩南歌赴臺灣下南洋
    這個夏天,唱完最後一首閩南歌,臺灣閩南歌天后江蕙封麥。從上世紀80年代嶄露頭角、90年代大紅大紫,一直到如今告別歌壇,江蕙的演藝生涯也正因循了整個閩南語流行歌曲這幾十年來的起起落落。作為以方言作為語言基礎的地方歌曲,閩南歌傳遍大江南北,除了閩南話獨特的七音發音規律以及民謠基礎外,臺灣原創的閩南語歌曲同樣功不可沒。
  • 臺灣音樂人林垂立:閩南語歌曲《媽祖》致敬醫護人員
    面對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臺灣知名音樂人林垂立日前發布了閩南語歌曲《媽祖》,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林垂立是臺灣知名音樂人。閩南語經典名曲《車站》、《感謝你的愛》、《想厝的心情》詞曲作者,是蔡小虎、張秀卿、彭立等閩南語歌手的幕後推手。
  • 泉州音樂人蘇世洪:閩南民謠 唱咱厝人的歌
    泉州網9月11日訊(記者 張博)1976年的冬天,臺灣青年畫家李雙澤一句「唱自己的歌」的吶喊,從此開啟了「臺灣現代民歌時代」。什麼叫民謠,民謠有何魅力?開啟「臺灣現代民歌時代」三劍客之一的胡德夫這樣解釋:唱自己的歌,寫自己的詞,表達自己的情,是自己腳踩的土地,熟悉的人以及信仰的東西。
  • 我在特區四十年|臺灣音樂人楊慕:致力於將廈門打造成為音樂城市
    越來越多臺灣的文藝創作者來到廈門追逐自己事業的桃花源,他們見證了廈門本土文化藝術的復興、發展與繁榮。90年代來到大陸,2013年發起「音樂廈門」項目,第一代臺灣校園民謠創作歌手、臺灣資深音樂人楊慕 ,他創作的《廈門親像一首歌》唱響2017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歡迎晚會。90年代從臺灣到大陸,輾轉北京等多個城市。
  • 海峽兩岸音樂人共同創作閩南語歌曲 用赤誠之心共同譜寫抗疫戰歌
    近日,海峽兩岸的音樂人力排眾難,用赤誠之心譜寫出抗擊疫情的戰歌——《與你同在》和《防疫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支援目前的防抗疫情工作。  據了解,此次兩岸共同譜寫抗擊疫情戰歌的活動是由廈門市文聯發起,陳飛、呂飛、楊俊華、莊偉凡、王建傑(臺灣)、林久登(臺灣)、楚陽(臺灣)、鄭寶順(臺灣)等來自兩岸的音樂人齊心協力,共同創作。
  • 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首場路演在廈開唱
    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樂團季首場路演現場(主辦方供圖)現場觀眾的熱情讓冬夜更顯溫暖(主辦方供圖)東南網12月21日訊(本網記者 劉瑋)遇見閩南歌,遇見真自我。19日晚,第十四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樂團季首場路演在嘉禾良庫文化創意園火爆開唱,現場觀眾的熱情讓廈門的冬夜更顯溫暖。比賽現場,觀眾早早就將舞臺圍得水洩不通。十二支閩南語原創樂隊輪番上陣、傾情演繹,樂手們使用的樂器不僅僅有一般樂隊中常用的電吉他、貝斯,還有許多樂隊用到了閩南傳統樂器南琶、洞簫等,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呈現出豐富多樣,更加多元的閩南歌。
  • 《兩岸好聲音》閩南語歌曲演唱大賽在福建漳州落幕
    張金川 攝中新網漳州9月23日電 (記者 張金川)《兩岸好聲音》閩南語歌曲演唱大賽頒獎晚會22日晚在福建省漳州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兩岸好聲音》20強選手再次集結,為廣大觀眾呈現一場精彩的閩南語音樂視聽盛宴。
  • 再次出圈的伍佰,背後是閩南語歌曲的黃金時代
    無論唱的是臺客搖滾,亦或是閩南風情,伍佰的歌曲底色永遠都是大排檔裡的煙火氣,KTV裡的大眾情愫。這種氣質不得不說離不開閩南文化的陶冶,也離不開臺灣小氣候的滋養。金曲頻出,閩南語歌手的持續「擴列」伍佰的成功雖然有其獨到之處,卻也與閩南語歌曲發展的大勢不無關係。
  • 閩南的獨特語言—閩南語中的古漢語的例子
    閩南地區千百年來以閩南語作為溝通的工具。閩南語,屬於漢語閩語的一種,是最具影響力的閩語。閩南話有著悠久文化,但除了臺灣、福建等地,其他地區的閩南話已經變味。但是,泉州的閩南語堪稱閩南語的一種標準發音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