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太空中也可以聽到閩南語!
伴著先民漂洋過海的腳步,閩南語開始影響中國臺灣和東南亞等地區,成為當地不可或缺的主要語言之一。閩南語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泉州方言則是早期閩南語的代表。 1 一脈相承古漢語 「阮厝的話真好聽,汝會曉講閩南語袂?」在閩南人看來,閩南語是世間最美的語言。它是古漢語的「活化石」,是架起海峽兩岸人民心靈相通的橋梁。泉州方言是早期閩南語的代表,著名語言學家、廈門大學教授黃典誠先生曾說「晉唐古語在泉州」。
-
身為閩南人的你懂得這些閩南語嗎?
閩南人的一封信,叫做一張「pui」,這個"pui"對應的是什麼字?閩南人把水從古井裡面吊上來叫做「qiu-ing」水,又是哪個字?諸如此類的詞,讓我一個閩南女子很是困頓。然後就各種古漢語詞典查呀查的。上面這四個問題是有得到答案---閩南語的周歲其實對應的漢字是「度晬」,這個「晬」字的意思是周歲,特指嬰兒周歲或者滿百日:三月能行,晬而能言。
-
閩南語飛出太陽係為上太空的語言之一
在唱片中,熟悉的閩南語傳來,這句閩南式招呼語是由一女聲錄製,聽起來頗為親切。據了解,「來自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們)問好」55種地球語言講述的問候語,旨在向外星人表達人類的問候。開頭是阿卡德語,這是一種已經滅絕的閃米特人語言,大約6000年前曾經被這些古人使用。問候語的最後是來自中國的吳語方言。另外,中國語言中還有粵語、普通話的問候語。
-
《閩南方言大詞典》今日北京首發
閩南話共有18個聲母,86個韻母,7個聲調,2400多個音節,語調豐富,很多語音是普通話難以表現的。因此語言學界常有人說,要研究古漢語最好先學會閩南話。 廈門大學文學院教授周長輯稱,閩南話是我國眾多方言中歷史最悠久,變動最小,保存最完整,至今仍保留有大量中古及上古漢語特徵和詞彙的語言,被喻為研究中國語言文化的「活化石」。
-
兩年研究自創閩南語特色拼音 跟老黃學說閩南話
兩年研究 創造閩南語特色拼音 家住南安溪美的老黃有一個特別的愛好——鑽研閩南語的漢字標註。兩年裡,他整理出了一疊厚厚的A4列印紙,上面有好幾百個閩南語詞彙和俗語的中文標註。 「我一直以來都喜歡研究閩南語和古漢語,閩南語為什麼不能有標準的漢字標註呢?
-
閩南語:不能割捨的濃濃鄉音 保護亟待重視
(林勁峰 攝)「一時失志毋免怨嘆,一時落魄毋免膽寒……」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幾句簡單的歌詞勾勒出閩南人艱苦打拼的場景,讓聽者唱者動容。一句「汝呷飽未」,同世界其他54種語言一道飛出太陽系,向全宇宙傳遞來自中國閩南地區的問候,展示古漢語「活化石」的獨特魅力。
-
國之瑰寶:閩南語
閩南語在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漢語族中閩語的一種。中國大陸的語言學者多認為閩南語是一種漢語方言,西方與臺灣學者則對方言及語言兩種說法皆有認同者。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泉州話、漳州話、福建話、閩南方言;在臺灣亦被稱為臺語、臺灣話、河洛話或福佬話,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語言關係 漢藏語系---漢語---閩語---閩南語
-
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這源於我對閩南語的熱愛,十幾年前,在偶然機會中,接觸到由黃勁連等推動的臺語文學營,被閩南語文學細膩、豐沛的感情所感動,從此就『愛』上了閩南語。」蔡金安告訴記者,這一「鑽」進去就一發不可收拾,他開始大力推動閩南語,出版教科書、文學書籍、雜誌,更聘任多位學者為顧問,編出一套完善的語言教材,並熱衷於用古調吟唱閩南語詩詞。
-
浙南閩南語和她的追夢人
近年來,對閩南語感興趣的人在逐漸增加。 溫州網訊 今年80歲的魏昌熾先生,依然保持著近二十年來的習慣:每天伏案五小時至八小時,對照自己的母語閩南語,從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尋找閩南語發音的依據和特徵。由此手撰的《浙南閩南話古詩韻印證字典》總字數超過400萬,以古詩文的用韻來印證閩南語的發音,完成了14000多個字的考證。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之一——閩南語
主要分布地除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外,還廣泛適用於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區、廣東潮汕和海陸豐地區、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島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閩南語一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學術上泛指閩南語系集合,狹義則僅指閩臺之閩南語。臺灣及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種語言,屬漢語語族。
-
閩南語歌曲—陳思安《傷心的溫柔》
隔年,清廷為防鄭氏遺民,頒布渡臺禁令,設下嚴格條件限制人民渡臺,只能從三個口岸渡臺,泉州莆田人從泉州港 渡臺,漳州廈門人從廈門渡臺,福州人從馬尾渡臺,還有大量人從福建沿海直接到臺灣,有登記的人數只佔福建人渡臺總人數的很小比例,這在漳州莆田泉州廈門等地的自渡臺灣的情況是相同的,大量的人不是通過官渡而是自己渡臺,其中以粵籍禁渡,造成客家人比較晚來臺灣,臺灣的開發幾乎都由閩南人領先,而臺灣的語言亦以閩南語為優勢
-
海都小記者學習吟唱閩味唐詩 讀唐詩學閩南語
而當鯉城詩詞學會的副會長陳瓊芳老師告訴小朋友,閩南語保存了很多古漢語的語音語意,尤其是泉州腔的閩南語,可謂古漢語的活化石。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官方語言就是現在的「閩南語」時,小記者們個個睜大了眼,「閩南語這麼厲害啊!」
-
閩南語簡介
,其影響實為深遠,其他受影響之地也通行閩南語,也是有著一致的文化認同,因此他們也同屬閩南根源.我們即可稱其為泛閩南.以下介紹通行閩南語的形成及今通行之地:閩南語,乃是閩語的一支。隔年,清廷為防鄭氏遺民,頒布渡臺禁令,設下嚴格條件限制人民渡臺,其中以粵籍禁渡,造成客家人比較晚來臺灣,臺灣的開發幾乎都由閩南人領先,而臺灣的語言亦以閩南語為絕對優勢。雍幹之世,禁令漸松,1862年,因牡丹社事變,欽差大臣沈葆禎來臺辦理防務,以「開山撫番」為名,招徠墾野,因而解除了長達近200年的渡臺禁令。在清廷統治臺灣的200餘年間,閩人來臺人數激增,移民的語言隨其足跡而傳播到臺灣各地。
-
泉州省人大代表建議:人工智慧助力閩南語保護傳承
閩南語對老泉州人而言再熟悉不過,但在少年一代中卻逐漸生疏。對此,我市省人大代表劉榮山提出,採用智能語音技術保護和傳承閩南語。劉榮山說,閩南語不僅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科研上也具有重要價值,因其保存著古代漢語語音、詞彙、語法的許多特點,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目前,全球的閩南語使用者多達7000多萬人,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閩南語作為海峽兩岸交流的重要語言載體,對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對東南亞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民間交流也都有很大的幫助。
-
【民俗文化】中國古代漢語的活化石---閩南語
在學術上以泉州話作為標準腔,即使在閩南語口音不同的地方,高甲戲、梨園戲、南音也仍以古代泉州府城腔進行演唱,如今的閩南話已經成為地球60種主要語言的代表之一,它還被錄製在美國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2號宇宙飛船的鍍金唱片上,到廣漠無垠的星河中尋覓外太空知音了。
-
臺灣教授:閩南語成為一種國際性的語言
與會專家表示—— 閩南語是國際性語言泉州網(微博)-東南早報(微博)訊 (記者張文璟)「研究語言的學者不能不關注語言負載的文化信息,相信大家一定會對獨具魅力的『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產生興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靈魂,方言與地方文化是豐富漢語和中華文化的重要來源,這正是我們開展閩方言研究的目的。」本次研討會論題主要在馬來西亞、臺灣、廣東和福建等地閩語的音韻、詞彙、語法和修辭等多個領域展開。專家學者對閩方言的特徵詞、口語或文學戲曲中所體現的方言音系、方言語法、方言歷史源流與演變、方言的分布與流播、方言字辭典的比較分析、方言與共同語關係等展開學術交流。
-
南安腔閩南語將存入國家語言有聲資料庫永久保存
南安腔閩南語將存入國家語言有聲資料庫永久保存 qz.fjsen.com 2013-12-05 17:24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南安腔閩南語將存入國家語言有聲資料庫永久保存,其他9地也將跟進——
-
廈大教授倡保護閩南語 提議閩南方言列公務員培訓
兩岸專家學者和閩南語歌曲創作者在廈門研討閩南語歌曲創作(來源:香港大公報 鄭名車攝) 中新網3月30日電 在日前開幕的廈門市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致公黨廈門市委提交了一份《關於搶救與保護我市閩南方言的建議
-
閩南語也有字典《彚音妙悟》
的吳式鄙老人給記者翻看了他的心愛之物閩南語字典《增補彚音妙悟》。身為閩南人,您一定會講一口麻溜的閩南語,卻未必知道,原來咱們閩南語也有字典呢! 閩南語是中國八大古老方言之一,有古漢語的「活化石」之稱。作為硏究學習閩南語的字典,《彚音妙悟》是閩南文化的瑰寶。此書內容以韻母「五十字母」為經,以聲母「十五音」為緯,再以「八音聲調」梳櫛貫穿其間,而形成「三推成字法」。對於閩南地?
-
粵語不是古漢語唐音嗎?為什麼唐朝人的韓愈說聽不懂粵語呢?
再如連很多廣東人聽起來都困難的「潮州話」,壓根兒都不能算是純粹意義上的「廣東話」了,已經偏到閩南語系去了……所以,就算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也未必就能聽得懂所有「廣東話」!就更別說是北方人韓愈了。古漢語發音為何接近廣東話發音古漢語的某些發音接近現代廣東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