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專家表示—— 閩南語是國際性語言
泉州網(微博)-東南早報(微博)訊 (記者張文璟)「研究語言的學者不能不關注語言負載的文化信息,相信大家一定會對獨具魅力的『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產生興趣。」昨日,第13屆閩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泉舉行,國內外從事閩方言研究的專家學者出席盛會。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靈魂,方言與地方文化是豐富漢語和中華文化的重要來源,這正是我們開展閩方言研究的目的。」本次研討會論題主要在馬來西亞、臺灣、廣東和福建等地閩語的音韻、詞彙、語法和修辭等多個領域展開。專家學者對閩方言的特徵詞、口語或文學戲曲中所體現的方言音系、方言語法、方言歷史源流與演變、方言的分布與流播、方言字辭典的比較分析、方言與共同語關係等展開學術交流。其中,不少專家曾經深入我省泉州、南平、寧德等地進行閩方言的調查。
來自臺灣新竹教育大學的董忠司教授表示,研究閩南方言不應該局限在地區內,比如說閩南語隨著閩南人漂洋過海不斷傳播,成為國際性語言,語言研究和人的活動聯繫在一起。閩南語是一種國際性的語言,這種說法會激發越來越多的學者去潛心研究它。
據悉,本次研討會由泉州師院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和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聯合主辦,市語言文字學會協辦。 (來源: 泉州網(微博)-東南早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