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授:閩南語成為一種國際性的語言

2020-12-12 騰訊大閩網

與會專家表示—— 閩南語是國際性語言

泉州網(微博)-東南早報(微博)訊 (記者張文璟)「研究語言的學者不能不關注語言負載的文化信息,相信大家一定會對獨具魅力的『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產生興趣。」昨日,第13屆閩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泉舉行,國內外從事閩方言研究的專家學者出席盛會。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靈魂,方言與地方文化是豐富漢語和中華文化的重要來源,這正是我們開展閩方言研究的目的。」本次研討會論題主要在馬來西亞、臺灣、廣東和福建等地閩語的音韻、詞彙、語法和修辭等多個領域展開。專家學者對閩方言的特徵詞、口語或文學戲曲中所體現的方言音系、方言語法、方言歷史源流與演變、方言的分布與流播、方言字辭典的比較分析、方言與共同語關係等展開學術交流。其中,不少專家曾經深入我省泉州、南平、寧德等地進行閩方言的調查。

來自臺灣新竹教育大學的董忠司教授表示,研究閩南方言不應該局限在地區內,比如說閩南語隨著閩南人漂洋過海不斷傳播,成為國際性語言,語言研究和人的活動聯繫在一起。閩南語是一種國際性的語言,這種說法會激發越來越多的學者去潛心研究它。

據悉,本次研討會由泉州師院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和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聯合主辦,市語言文字學會協辦。 (來源: 泉州網(微博)-東南早報(微博))

相關焦點

  • 臺灣教授:閩南語成為一種國際性的語言
    與會專家表示—— 閩南語是國際性語言泉州網(微博)-東南早報(微博)訊 (記者張文璟)「研究語言的學者不能不關注語言負載的文化信息,相信大家一定會對獨具魅力的『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產生興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靈魂,方言與地方文化是豐富漢語和中華文化的重要來源,這正是我們開展閩方言研究的目的。」本次研討會論題主要在馬來西亞、臺灣、廣東和福建等地閩語的音韻、詞彙、語法和修辭等多個領域展開。專家學者對閩方言的特徵詞、口語或文學戲曲中所體現的方言音系、方言語法、方言歷史源流與演變、方言的分布與流播、方言字辭典的比較分析、方言與共同語關係等展開學術交流。
  • 廈大教授倡保護閩南語 提議閩南方言列公務員培訓
    然而,在大力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人們逐漸看到一個嚴峻的事實,即閩南方言的萎縮,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不會說閩南語。這不僅不利閩南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也不利開展對臺交流合作。在臺灣,絕大多數臺胞也是講閩南話,他們來到廈門等祖地,聽到熟悉的閩南話,顯得格外親切。
  • 臺灣閩南語還是閩南語!
    而「號子」一詞更有趣,在大陸號子多半是監獄、派出所的意思,「蹲號子」則是被拘留或蹲監獄,但到了臺灣,「號子」卻莫名其妙成為了「證券交易所」,由於今年初大陸炒股熱,許多臺灣媒體報導大媽蹲在號子裡炒股,我不禁想都蹲了監獄又怎麼炒股呢?原來「號子」的意思差別如此之大。最後一種則是大陸沒有的純粹是寶島特有的詞彙,比如說一個人很「機車」,形容一個人很討厭,「白目」形容一個人不識相。
  • 荒腔走板的「臺灣閩南語羅馬字」
    也有聲音認為,學習閩南語固然是為了恢復所謂的母語(客家人、少數民族並不認同),但是大家心知肚明,閩南語只是一種方言,以後在社會上的應用有限,閩南語有音無字或字形不統一的問題,至今無人下苦工夫研究解決,恢復古音古字。小朋友們從「臺羅」學會了比較準確的發音,下一步又是什麼?臺灣只要有更多的人能以閩南語寒暄應酬就夠了嗎?
  • 漢語成為國際性語言,出國做漢語教師大有可為!
    在他看來,「熱」對應的是「涼」。與快速增長的漢語學習人群相比,能夠教授漢語學習的對外漢語教師人數卻十分的緊缺,以目前市場的存量而言,對外漢語教師市場空缺500萬人。
  • 閩南的獨特語言—閩南語中的古漢語的例子
    閩南地區千百年來以閩南語作為溝通的工具。閩南語,屬於漢語閩語的一種,是最具影響力的閩語。閩南話有著悠久文化,但除了臺灣、福建等地,其他地區的閩南話已經變味。但是,泉州的閩南語堪稱閩南語的一種標準發音標準。
  • 臺灣學者蔡金安:願做兩岸閩南語交流「信鴿」
    原標題:臺灣學者蔡金安:願做兩岸閩南語交流「信鴿」  中新社泉州1月11日電 題:臺灣學者蔡金安:願做兩岸閩南語交流「信鴿」   作者 廖靜   「閩南話是泉臺共同的語言,語言的交流更能增進兩岸的文化認同感。」
  • 閩南語「信鴿」蔡金安從臺灣吟唱到泉州校園
    這就是來自臺灣的蔡金安先生帶來的講座:唐宋詩詞閩南話的朗誦、吟唱。他是臺灣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臺南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臺灣研究閩南語名人,熱衷於用古調吟唱閩南語詩詞。受泉州市教育局邀請,連日來到泉州培元中學、泉州一中、泉州五中、泉州七中巡迴演講。「沒想到古詩詞還能用閩南話吟唱,真是妙趣橫生。」
  • 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  十年來,蔡金安經常往返臺灣和大陸,用閩南語吟唱的方式,當起了兩岸閩南語交流的「信鴿」。­  被閩南語文學感動致力閩南語詩詞吟唱­  頭戴草帽、吟唱詩詞聲音洪亮……昨日,記者見到了這位飽含古風古韻、精神抖擻的六旬老人。­  當記者問及為何要推廣閩南語時,蔡金安打開了話匣子。
  • 臺灣閩南語與廈門話之比較
    一般而言,在所有的閩南語當中,臺灣閩南語與廈門話在發音上最為接近。但是,已經有學者指出,從語言形成的角度來看,這兩種語言也有以下四個不同的地方:  臺灣各大城市的居民並非直接由漳州和泉州搬過來的;而廈門的居民則大多直接遷自漳州和泉州。
  • 臺灣退休教師推廣漢字注音閩南語 保持語言純正
    為保持語言純正 臺退休教師推廣漢字注音閩南語  中新網9月3日電 臺灣臺南一位78歲退休教師陳寶興,鑽研收集眾多漢文注音閩南語字,自費出版「閩南語彙音」與「閩南語音標」,日前還出版「閩南語十五音拼音」及正統閩南語古詩文、讀經、俗語及童謠集。
  • 臺灣閩南語與廈門話之比較
    一般而言,在所有的閩南語當中,臺灣閩南語與廈門話在發音上最為接近。但是,已經有學者指出,從語言形成的角度來看,這兩種語言也有以下四個不同的地方:  臺灣各大城市的居民並非直接由漳州和泉州搬過來的;而廈門的居民則大多直接遷自漳州和泉州。
  • 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  十年來,蔡金安經常往返臺灣和大陸,用閩南語吟唱的方式,當起了兩岸閩南語交流的「信鴿」。­  被閩南語文學感動致力閩南語詩詞吟唱­  頭戴草帽、吟唱詩詞聲音洪亮……昨日,記者見到了這位飽含古風古韻、精神抖擻的六旬老人。­  當記者問及為何要推廣閩南語時,蔡金安打開了話匣子。
  • 「臺語」、閩南語、「臺語文學」
    最近臺灣又有人炒作「臺語」了,《自由時報》的大標題:「臺語改稱閩南話是去臺灣化」。某綠色「立委」甚至說;「閩」字是門裡面有一隻蟲,是侮辱臺灣。可謂數典忘祖之極。  「臺語」和閩南語之爭也是老話題,民進黨「執政」時推行母語教育,指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數十年逼迫民眾學「國語」,小學生說母語還要受罰,成長經驗痛苦。
  • 閩南的獨特語言—閩南語中的古漢語的例子
    閩南地區千百年來以閩南語作為溝通的工具。閩南語,屬於漢語閩語的一種,是最具影響力的閩語。閩南話有著悠久文化,但除了臺灣、福建等地,其他地區的閩南話已經變味。但是,泉州的閩南語堪稱閩南語的一種標準發音標準。
  • 法國漢學家白樂桑:漢語正在成為國際性語言
    在日前於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語言文化論壇上,白樂桑引用著名哲學家維根斯坦的「我的語言所及之界便是我眼界所達之境」來闡述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圖為白樂桑現場發言。北京語言大學供圖 1973年5月,就讀於法國巴黎第八大學中文系的法國青年白樂桑即將本科畢業,卻打算「放棄中文」,因為「中文專業在法國很難找到工作」。就在這時,白樂桑收到了一條改變他人生軌跡的消息——可以到法國外交部領取赴中國進修的申請表。填表幾個星期後,他收到通知,成為赴中國進修的30名學生之一。
  • 「臺語」是閩南語的說法對客家、原住民族群不尊重
    臺灣當局口口聲聲要推動所謂的「文化語言平權」,卻把閩南語做為「臺語」,借著閩南語族群的人口優勢以大欺小,迫使客家族群、原住民和新移民接受這個「使用閩南語人數比你們多」的現實,無疑是種「文化語言霸權」的展現。
  • 國之瑰寶:閩南語
    閩南語在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漢語族中閩語的一種。中國大陸的語言學者多認為閩南語是一種漢語方言,西方與臺灣學者則對方言及語言兩種說法皆有認同者。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泉州話、漳州話、福建話、閩南方言;在臺灣亦被稱為臺語、臺灣話、河洛話或福佬話,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語言關係 漢藏語系---漢語---閩語---閩南語
  • Siri又添新語言 閩南語與臺灣語一起來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據相關報導,蘋果公司前天發布了ios beta4版本,在新的版本當中,最讓中國果粉著迷的就是,可愛的語音助理Siri不僅會說中文,而且就連閩南語和臺灣腔都能對答如流。這一創新不僅為國人帶來了更多的樂趣,還說明了蘋果公司對中國用戶的重視。
  • Siri又添新語言 閩南語與臺灣語一起來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據相關報導,蘋果公司前天發布了ios beta4版本,在新的版本當中,最讓中國果粉著迷的就是,可愛的語音助理Siri不僅會說中文,而且就連閩南語和臺灣腔都能對答如流。這一創新不僅為國人帶來了更多的樂趣,還說明了蘋果公司對中國用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