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2020-12-18 閩南網

­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昨日,到南安豐州進行文化交流的臺灣學者蔡金安,用閩南語即興吟唱了一首《將進酒》,歌聲抑揚頓挫、鏗鏘有力。

­  十年來,蔡金安經常往返臺灣和大陸,用閩南語吟唱的方式,當起了兩岸閩南語交流的「信鴿」。

­  被閩南語文學感動致力閩南語詩詞吟唱

­  頭戴草帽、吟唱詩詞聲音洪亮……昨日,記者見到了這位飽含古風古韻、精神抖擻的六旬老人。

­  當記者問及為何要推廣閩南語時,蔡金安打開了話匣子。

­  「這源於我對閩南語的熱愛,十幾年前,在偶然機會中,接觸到由黃勁連等推動的臺語文學營,被閩南語文學細膩、豐沛的感情所感動,從此就『愛』上了閩南語。」蔡金安告訴記者,這一「鑽」進去就一發不可收拾,他開始大力推動閩南語,出版教科書、文學書籍、雜誌,更聘任多位學者為顧問,編出一套完善的語言教材,並熱衷於用古調吟唱閩南語詩詞。

­  「在臺灣,閩南語真正走進了課堂,成為學生的選修課,而在大陸,隨著普通話的普及,閩南語逐漸式微,出現鄉音難覓的囧狀。」他告訴記者,到大陸後,他發現人們普遍的交流方式是普通話,很多父母為讓孩子融入大環境,刻意不說方言,閩南語逐漸被年輕一代淡忘。

­  2007年,蔡金安開始到廈門等地推廣閩南語。「我就在海峽兩岸奔走,傳授閩南語古詩詞吟唱,帶來臺灣推廣閩南語的經驗。」蔡金安告訴記者,閩南語是泉臺共同的語言,這樣的交流更能增進兩岸的文化認同感。

­  創造「蔡氏吟誦法」推動閩南語進課堂

­  多年來,蔡金安先是創作了500多首閩南兒歌,後來又收集了唐詩300首,依平仄、押韻等進行編曲,唐詩優美的文字與閩南語動聽的旋律相結合,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聽覺效果。如今他創造的「蔡氏吟誦法」在兩岸頗有名氣,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  2008年,在蔡金安不斷奔走和牽線搭橋下,首屆由兩岸合辦的廈門市閩南文化夏令營開營,來自海峽兩岸的閩南文化專家輪番上陣授課,除了教授閩南語,還講授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閩南語歌曲的創作、臺灣閩南語文學、閩南語古詩吟唱、閩南民俗等。

­  「如今,閩南語即將走進100多所學校,逐漸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蔡金安告訴記者,2015年,他曾到泉州一中、培元中學、泉州五中、泉州七中等學校巡迴傳授閩南語古詩詞吟唱,反響熱烈。

­  他表示,閩南語是閩南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接下來他將深入南安等地傳播閩南語,與當地閩南文化學者多交流、學習,共同推動閩南語走進課堂,營造濃厚的閩南語學習氛圍。

­  欲和大陸學者合作推進閩南語詩詞吟唱申遺

­  據了解,中國古詩詞吟唱在唐宋時期達到高峰,當時吟唱所用的語言是中國的「古漢語」,而「閩南語」是「古漢語」的「活化石」,用閩南語吟唱古詩詞,還原了千年前祖先吟詩的情景。

­  「閩南語音域甚廣,有七聲八調,本身就是音樂性的語言,用吟唱的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對詩詞的記憶,而且吟唱過程中有美的享受。」蔡金安介紹,用普通話讀詩頗為單調,但用閩南語吟誦,能將詩詞的抑揚頓挫演繹得淋漓盡致。

­  「很多古詩詞,用普通話念不押韻,但用閩南語讀起來就押韻了。吟唱古詩詞可以有很多種曲調,如《長幹行》是宜蘭酒令,《春曉》是鹿港調,《朝發白帝城》是天籟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歌仔戲調……」蔡金安告訴記者,閩南語吟唱是閩南地區傳承詩詞文化的傳統方式。

­  「如今我正在兩岸搜集膾炙人口的吟誦『古調』,希望通過重拾這些古老的吟誦方式,對其歸納、整理、研究,共同推動閩南語文化研究。」蔡金安表示,他希望聯合大陸閩南語學者,共同推進閩南語詩詞吟唱非遺申請工作。

­  在採訪中,蔡金安也對南安著名的「貴峰詩社」讚賞有加。

­  「我對南安貴峰詩社早有耳聞,聽聞在貴峰王氏家族,上到花甲老人下至懵懂孩童,都能隨口吟誦出自己所熟知的詩詞,為世人展現了『野老牧童隨口唱,俗言俚語盡詩聲』的盛況。」蔡金安告訴記者,貴峰詩社古詩詞吟誦是「新調」,他吟唱的是「古調」,兩者在讀音上略有不同,但各有千秋、風格相近。

­  「期待有一天能和貴峰詩社的『大咖』切磋,增進彼此的了解。」蔡金安說。(記者 賴香珠 李想 通訊員 陳志彬 傅丹陽 文/圖)

原標題: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責任編輯:朱詩卉

相關焦點

  • 第九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總決賽在臺灣落幕
    在臺灣地區舉辦的總決賽現場獲總決賽冠軍的泉州選手王耀華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天勝):「快步胺基酸杯」第九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總決賽近日在中國臺灣新北市落幕。來自福建的王耀華憑藉在《無言花》、《泛黃信封》這兩首歌曲中的出色表現摘得桂冠,臺灣的洪國轟和福建的黃龍俊分獲亞軍和季軍。據了解,第九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自2017年10月開賽,共有兩岸閩南語歌曲愛好者數千人報名參加。總決賽由福建泉州、臺灣兩個分賽區的前5名選手參加。在總決賽現場,10名參賽選手用鄉音詮釋兩岸民眾耳熟能詳的閩南語歌曲。
  • 閩南語讀詩詞與國學經典1 資料匯總,值得收藏!
    蜿蜒曲折的九龍江和晉江,流經閩南大地,兩岸肥沃的土地,撫育著勤勞的漢人。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海都小記者學習吟唱閩味唐詩 讀唐詩學閩南語
    閩南網4月28日訊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上周四下午,在鯉城區昇文小學多媒體教室內,60多位海都小記者正向鯉城區詩詞學會的老師學習如何用閩南語吟唱唐詩,音韻悠長的閩南腔吸引了不少小夥伴圍觀。  「唐詩念起來就像唱歌一樣,好有趣!」大多數小記者都是頭一回聽說唐詩還能用閩南語吟唱,個個感覺很新奇。
  • 廈門衛視:閩南語播放 鄉音連兩岸
    中新社福州二月十一日電 題:廈門衛視:鄉音連兩岸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廈門衛視是大陸第一家用閩南語播放的電視頻道,為兩岸的文化資訊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牛年新春之際,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視察廈門廣電集團時這樣盛讚廈門衛視。
  • 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大賽福建泉州頒獎
    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大賽福建泉州頒獎 2015-11-02 23:30:51廖靜 攝   中新網泉州11月2日電 (廖靜)由兩岸共同參與的「『閩南語·海峽情』——2015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2日晚在福建泉州舉行頒獎典禮,展示兩岸閩南語歌曲「新星」的創作成果。  同時,落地於此間的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傳播基地揭牌。
  • 兩岸將合拍閩南語電視劇 內容融合兩岸要素(圖)
    兩岸將合拍閩南語電視劇 內容融合兩岸要素(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2日 13:17 來源:     中新網2月2日電 由臺灣藝人王中平、張靜儀、玉尚主演,大陸藝員共同參與演出的閩南語電視劇《一定要幸福》,1日在廈門正式籤約,據悉該劇的特點是:以廈門為時空背景、將時事貫穿其中、融合兩岸要素、攜手兩岸藝人。
  • 兩岸首個專業閩南語合唱團在廈門成立
    在此期間,微風樂集創辦人、臺灣音樂人楊慕發起的兩岸首個專業閩南語合唱團「A萌閩南語合唱團」首次亮相。「A萌閩南語合唱團」的「A萌」正是閩南語「廈門」的意思,這個合唱團成員共五十多名,來自天南地北,出於對閩南語文化的情感和對歌唱的熱愛而慕名走到一起。作為成立尚不足兩月的專業閩南語合唱團,這個合唱團的特色尤為鮮明。
  • 臺灣閩南語還是閩南語!
    即便如此,到了臺灣,仍舊會有種種差異。臺灣在地語為閩南語和客家話,抗戰勝利後才推廣國語,因此國語中會融入許多閩南語、客家話的特有詞彙。由於兩岸長期彼此隔絕,在臺的國語也發展出了一些獨特的聲調和詞彙。最明顯的是一些寫法與意思相同但是讀聲調不同的詞彙。大部分還比較好猜好認,比如說「頭髮tóu fǎ」、「日期rìqí」「同質tóngzhí」「舞蹈」wǔdào。
  • 《兩岸好聲音》閩南語歌曲演唱大賽在福建漳州落幕
    張金川 攝中新網漳州9月23日電 (記者 張金川)《兩岸好聲音》閩南語歌曲演唱大賽頒獎晚會22日晚在福建省漳州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兩岸好聲音》20強選手再次集結,為廣大觀眾呈現一場精彩的閩南語音樂視聽盛宴。
  • 兩岸合作制播 全球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開唱
    賽事主辦方供圖 攝   中新網臺北6月30日電 (記者 劉舒凌 陳小願)改由兩岸電視臺合作制播成綜藝真人秀節目的「2014全球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7月12日將通過福建、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及美國等多個合作媒體平臺首播。
  • 臺灣閩南語歌曲的鄉土情懷 經歷四個發展階段
    《兩岸關係》雜誌社社長汪舟(中評社 臧涵攝)  海外網11月2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1日,《兩岸關係》雜誌社社長汪舟在福建泉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舉辦了題為「臺灣閩南語歌曲的鄉土情懷」的講座。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運,總嘛要照起工來行,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 海峽兩岸首支專業閩南語合唱團在廈門成立 讓鄉音重新被聽見
    這是海峽兩岸首支專業閩南語合唱團——「A萌閩南語合唱團」首次亮相。 「A萌」是廈門的閩南語讀音,A萌閩南語合唱團是臺灣音樂人楊慕發起成立的,50多位團員並非都來自閩南地區,而是五湖四海,他們出於對閩南語文化的情感和對歌唱的熱愛,慕名而來。
  • 兩岸專家攜手制定閩南語方言廣播實踐規範
    新華社廈門6月6日電(記者 付敏)由兩岸專家攜手制定的閩南語方言廣播實踐規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閩南話播音主持水平測試標準』」6日在廈門理工學院發布。  「閩南話播音主持水平測試標準」是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灣閩南話廣播60多年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基礎,參照相關閩南話理論研究成果而制定的一套比較科學可行的閩南話廣播應用規範標準。該標準涵蓋語音、詞彙、句法、轉譯、朗讀、表達等測試內容,分為三級,未來可作為閩南話廣播從業人員績效考核與職稱評定的參考標準,也可作為全國閩南話水平等級考試資格認證的行業標準。
  • 福建省臺聯鄭嵐一家三代的兩岸"半屏山故事"
    國家博物館的吳華良先生的一席話,意外牽出了全國臺聯創會副會長鄭堅、省臺聯辦公室鄭嵐、省臺盟鄭藝一家三代的兩岸「半屏山故事」。老臺胞鄭堅寄出兩岸首封家書  鄭嵐的父親鄭堅是全國臺聯的創會副會長,一位定居大陸65年的老臺胞,2008年12月15日,兩岸通郵,鄭堅寄出了第一封從大陸到臺灣的直郵家書。
  • 「咱厝裡的歌聲」兩岸情閩南語歌手活動在漳州開發區舉辦
    「咱厝裡的歌聲」鄉親鄉音兩岸情閩南語歌手活動正火熱上演,吸引了臺灣、泉州、廈門、漳州等地5000多人前來觀看。  此次活動由漳州開發區管委會主辦,漳州開發區社會發展局、文聯、音樂舞蹈家協會協辦。陳飛表演《望春風》,她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活動,讓更多人在閩南語歌曲中得到共鳴,了解這片熱土  兩岸一家親 鄉音唱真情  活動一開場,勁爆十足的舞蹈表演《D-MASTER》點燃熱情,引來觀眾振臂歡呼,馮偉傑、猴賽雷、凱文、鄭奕燦、蔡慧群、大陸首位閩南語歌后陳飛等來自閩臺兩地的歌手為觀眾聯袂演繹《勝者為王
  • 迎接兩岸「大三通」 東航空姐學習閩南語
    中新社上海十一月七日電 (常惠英 張菁)為迎接兩岸「大三通」到來,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今日透露,東航已安排三百餘名經驗豐富乘務員接受閩南語培訓,開發富於濃鬱臺灣風味的機上餐食,並從航線資料、飛行技術、運力安排、航班時刻、客票銷售等各方面為兩岸包機直航做足準備。
  • 【活動回顧】「國風雅韻·詩性樂教」中國古詩詞吟唱與鑑賞會在...
    8月8日,由廣東省聲樂協會、天河區音協、廣東技術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聯合主辦的「國風雅韻·詩性樂教」中國古詩詞吟唱與鑑賞會在天河藝苑舉行。與同期的「如逢花開禮讚七一·書畫作品展」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這是一次兼具藝術之美與文化關懷的雅集。
  • 汪舟:臺灣閩南語歌曲的鄉土情懷
    臺語歌曲概說  臺語歌曲是相對於國語歌曲(即普通話歌曲)而言,是指臺灣地區用閩南方言吟唱的歌曲。由於臺灣福佬族群(閩南人)是臺灣最大的族群,約佔總人口的75%,福佬族群使用的閩南方言成為臺灣最主要的方言,因此,臺灣閩南語歌曲被視為臺灣方言歌曲的代表,臺灣民眾習慣上稱為臺語歌曲。  臺灣是移民社會。
  • 玩家丨信鴿,另類的飛禽(五):信鴿的「競賽觀」(下)
    賽鴿早上7點09分放飛,第一批十來羽13點31分歸巢的信鴿,降落下來的幾乎只只都是筋疲力盡的了,趴在降落平臺上,連進棚的力氣都沒有了,有幾羽甚至是用下垂的翅膀頂著腳進棚的。真有惜不忍睹的感覺!臺灣信鴿比賽的貨櫃輪正在駛向目的地臺灣鴿友告訴我,臺灣對信鴿的訓飛要求非常嚴格。
  • 臺灣音樂人林垂立:閩南語歌曲《媽祖》致敬醫護人員
    面對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臺灣知名音樂人林垂立日前發布了閩南語歌曲《媽祖》,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林垂立是臺灣知名音樂人。閩南語經典名曲《車站》、《感謝你的愛》、《想厝的心情》詞曲作者,是蔡小虎、張秀卿、彭立等閩南語歌手的幕後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