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小記者學習吟唱閩味唐詩 讀唐詩學閩南語

2020-12-24 閩南網

  閩南網4月28日訊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上周四下午,在鯉城區昇文小學多媒體教室內,60多位海都小記者正向鯉城區詩詞學會的老師學習如何用閩南語吟唱唐詩,音韻悠長的閩南腔吸引了不少小夥伴圍觀。

  「唐詩念起來就像唱歌一樣,好有趣!」大多數小記者都是頭一回聽說唐詩還能用閩南語吟唱,個個感覺很新奇。而當鯉城詩詞學會的副會長陳瓊芳老師告訴小朋友,閩南語保存了很多古漢語的語音語意,尤其是泉州腔的閩南語,可謂古漢語的活化石。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官方語言就是現在的「閩南語」時,小記者們個個睜大了眼,「閩南語這麼厲害啊!」

小記者上臺,和專家一起用閩南語吟誦唐詩

  「語言是文化的根,傳承閩南文化先從學說閩南語做起,不僅本地的孩子能加深對鄉音鄉情的了解,外來的孩子也才能真正融入泉州。」昇文小學校長黃自強表示,用閩南語吟唱唐詩,讀起來不僅朗朗上口,還能學習閩南方言,既傳承經典又撿起閩南文化的「根」。

  不一樣的「唐詩」

  昇文小學三年四班 湯閩

  今天,我們小記者在多媒體教室學唐詩誦讀。這種唐詩的讀法和普通話的讀法是不一樣的哦!是用閩南話講的。

  我雖然不會說閩南話,但陳爺爺念出來的閩南語唐詩語調很委婉悠長,聽起來就像唱歌一樣。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好玩,後來跟著陳爺爺一起念之後,就覺得挺有意思挺好學的。

  陳爺爺先用普通話給我們念一遍,再用閩南語教我們念一遍,大家越念越起勁,有幾個小朋友還被叫上臺表演。下回,我也要學好閩南語,爭取上臺。

  先難後易的閩南語

  昇文小學五年二班 胡欣怡

  今天下午第二節課,我們小記者在多媒體教室集合,那兒有好幾位專家,要帶我們一起體驗用閩南語念唐詩的樂趣。

  由於我不是閩南人,用閩南語講唐詩對我來說有點困難,但我是在這兒出生的,還是會一點兒閩南語,我十分專注地盯著老師,模仿他的語調學念唐詩。

  剛開始兩句我一下就學會了,但後面幾句我有些跟不上。後來,陳爺爺在臺上把唐詩一句一句分開念,身邊的小夥伴也鼓勵我。我打起精神,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不一會兒,我就會了,起先覺得閩南語很難,讀著讀著就覺得不是很難。

  回到家,我還讀給媽媽聽,媽媽直誇我厲害。用閩南語讀唐詩真是太有趣了,下次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一定還要學。(海都記者 李曉蓉 通訊員 李秋生 文/圖)

相關焦點

  • 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蔡金安告訴記者,閩南語是泉臺共同的語言,這樣的交流更能增進兩岸的文化認同感。­  創造「蔡氏吟誦法」推動閩南語進課堂­  多年來,蔡金安先是創作了500多首閩南兒歌,後來又收集了唐詩300首,依平仄、押韻等進行編曲,唐詩優美的文字與閩南語動聽的旋律相結合,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聽覺效果。如今他創造的「蔡氏吟誦法」在兩岸頗有名氣,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 閩南語讀詩詞與國學經典1 資料匯總,值得收藏!
    /renwen/12065882/閩南語吟誦|孟子(莊世光)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12066450/閩南語吟誦|唐詩三百首(莊世光)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12553626/史建濱閩南語吟誦-幼學瓊林https://www.ximalaya.com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唐詩怡情趣
    唐詩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讀唐詩中能了解中華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一個中國人深感自豪和驕傲,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唐詩宋詞是中華歷史文化不可缺少的重成部分,我們從讀唐詩中可以知曉古人深厚的文化修養是多麼厚重,作為一個中國人當自勵、自奮、從中吸取強大的精神營養和力量。
  • 《六神磊磊讀唐詩》評價兩極 當唐詩成為網文新"爆款"
    原標題:當唐詩成為網文新「爆款」 「六神磊磊讀金庸」系列火了後,六神磊磊又讀起了唐詩。近日,《六神磊磊讀唐詩》 出版了,作者曝在公眾號上的對於唐詩及詩人的解讀文字變成了白紙黑字的存在,這些「10萬+」加持的文字一經集結出版,便成了「爆款」,引發不少網友熱傳熱議。
  • 跟著他,跟著唐詩去旅行——讀《萬遍千回夢裡驚:唐詩之旅》
    讀唐詩就是一場心靈的旅行,而讀李元洛先生的《萬遍千回夢裡驚:唐詩之旅》更是一場酣暢淋漓的痛快的精神之旅。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一是旅行,而是讀書,當身體無法在路上,無法擺脫俗世生活的羈絆時,那就讓心靈在路上吧。
  • 春回柳葉湖,戴著口罩讀唐詩
    紅網時刻常德2月19日訊(通訊員 曾敏)因為疫情,「唐詩」和「標語」都火了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日本捐贈中國的防疫物資上印著的唐詩,讓我們重新讀起王昌齡的詩歌。詩歌讓我們想起千年前的沅江。
  • 想讀《唐詩三百首》,要讀哪個版本好?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唐詩三百首》,水平良莠不齊,甚至有的註解錯誤百出。要想讀唐詩,一個好的註解本必不可少,為此,小樓選出幾本經典的唐詩選注本,跟大家分享。《唐詩三百首》,是清人孫洙和其繼室徐蘭英合編的唐詩選本。
  • 六神磊磊,唐詩界的段子手
    《六神磊磊讀唐詩》一口氣讀了一半,迫不及待提筆寫下這篇文章。希望你早點把這本書抱回去,晚一天都是遺憾。唐詩是千百年來國文課裡面的一道硬菜,只是那一句背誦並默寫全文,猶如一座大山,讓好多學生娃娃們望而生畏,學,可以,背,就不好玩兒了,還默寫,你說學個唐詩該有多鬧心。
  •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2015年12月10日14:0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杜甫的《春望》(しゅんぼう),一起來欣賞吧。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 【用日語讀唐詩】孟浩然——過故人莊
    【用日語讀唐詩】孟浩然——過故人莊 2016年10月09日13:21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一起來欣賞吧。
  • 【用日語讀唐詩】柳宗元——江雪
    【用日語讀唐詩】柳宗元——江雪 2015年01月07日09:38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柳宗元的《江雪》,一起來欣賞吧。
  • 【用日語讀唐詩】杜牧——山行
    【用日語讀唐詩】杜牧——山行 2015年01月19日10:5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杜牧的《山行》,一起來欣賞吧。
  • 《六神磊磊讀唐詩》:唐詩只有靠「公號寫手」才能煥發生機嗎
    六神磊磊寫了新書《六神磊磊讀唐詩》。該書從全唐詩的編纂寫起,從謝脁、初唐四傑、宋之問、陳子昂、王之渙一路寫下去,重點寫了寫李白和杜甫,再往後寫到白居易、李商隱,也寫了諸如《武俠小說怎樣用唐詩顯得高明》、《唐詩,就是一場太陽和月亮的戰爭》等等。
  • 現在我們為什麼要讀唐詩宋詞
    現在我們為什麼要讀唐詩宋詞?常常有人這樣地問過我。他們常常對坐在老年大學課堂裡,那些白髮蒼蒼的老大爺老大媽不解。那些老人何苦來,剛買了菜還沒來得及回家,就急急忙忙趕來上課。難道是誰要跟他們考勤,遲到或者曠課就要扣除工資?
  • YOYO說 | 熟悉的唐詩用日語原來是這樣讀的
    這首唐詩,翻譯成日語版本也非常的有氣勢。後に 來者を 見ず天地の悠悠たるを 念ひ獨り 愴然として 涕 下る除了朗誦,詩詞還有一種吟誦的方式,唐詩用日語被吟唱出來當聽到同樣的詩歌用不同的語種被朗誦、吟唱出來時,心中對我們的文化更是多了一份自豪和敬意。文化也像蒲公英,需要借著風去播種、開花。那麼,這兩種朗讀和吟誦的方式,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因為偏情,以情為標準的詩歌講究的是對情緒的調動,這也就意味著諸如突出對仗、押韻等修辭是唐詩的主要特徵——這直接影響到了讀唐詩愛好者的口味形成。清朝文人孫洙在編選《唐詩三百首》時,不是從《全唐詩》裡挑,而是從《唐詩別裁集》裡挑。
  • 葛曉音:讀《錢鍾書選唐詩》的三點印象
    根據周絢隆先生在《讀書》雜誌上的文章,我們大致上可以了解錢先生選詩的目的,他是給楊先生和錢瑗女士讀的。這樣的一種選本,從五十年代以來非常罕見,因為它很私人化。他在《宋詩選注》的序裡面這麼說,說「瞧不起宋詩的明人,說它學唐詩而不像唐詩。這句話並不錯,只是他們不懂這一點不像之處,恰恰就是宋詩的創造性和價值所在。明人學唐詩是學得來維肖而不維妙,像唐詩而又不是唐詩,缺乏個性,沒有新意」。他選宋詩的標準就是:「押韻的文件也不選,學問的展覽和典故成語的把戲也不選。大模大樣的仿造前人的假古董也不選,把前人的詞意改頭換面而絕無增進的舊貨充新也不選。」
  • 日本人學唐詩,只學了個白居易!
    李白杜甫之於唐詩,就像林黛玉薛寶釵之於《紅樓夢》——雙峰並峙,是兩座無法逾越的高山。國人學詩,入門不是「床前明月光」,就是「兩個黃鸝鳴翠柳」。能和李白相提並論的只有杜甫,能和杜甫相提並論的也只有李白。唐代的一流詩人太多了,但只有李杜永遠是超一流詩人!
  • 劉學鍇:唐詩的知音
    「從李商隱研究,到溫庭筠傳論,從參與《唐詩鑑賞辭典》編著,到今天的《唐詩選注評鑑》,劉學鍇先生用自己的作品證明了經典之作需要經典性鑑賞,而劉先生就是唐詩知音。」復旦大學教授查屏球如此評價。「詩家總愛西崑好」「劉君學鍇,年不足四十,學有根底,甚可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