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GDP超4萬億!深圳高房價的支撐,終於找到了……

2020-12-19 騰訊網

◎ 作者 / 標叔

深圳真的太強了!在媒體圈再次出圈!

9月7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簡稱「綜研院」)發布了《新40年·新40企——深圳未來發展的新力量》報告,其中羅列了深圳過去40年的成就、預估了未來40年深圳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將誕生行業巨頭的格局。

報告認為: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人均GDP達3.5萬美元。

這是個什麼概念?

4.5萬億的經濟總量,大致相當於2019年瑞士(4.65萬億)全國的經濟總量情況,遠高于波蘭(3.88萬億)和瑞典(3.64萬億)。

綜研院作為經國務院批准的獨立諮詢機構,素有「中國腦庫」之稱,所以此份報告,極具參考意義。

此外,再看另一組消息:

在近日公布的《2020上半年城市GDP百強榜》中,成立僅四十年的深圳特區以12634.3億元的成績位居第三,增速為+0.1%,是四大一線城市中唯一增速為正的城市。

除了經濟超前、發展飛速之外,深圳的高房價也在全國城市中佔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在最新的全國房價排行榜中,深圳以整體均價75249元/平位居榜首,超過超北京、上海。

(2020年08月全國城市住宅二手房價排行榜

來源:中國房價行情)

是什麼原因讓深圳能夠在經濟、房價排行中都能位居前列?在分析了房價突飛猛進背後,我終於找到了深圳房價一直居高不下的秘密。

-01-

深圳房價:十年翻1.48倍,四十年翻58倍!

有說法表示,「一個城市的房地產變化其實就是城市經濟發展的變化,經濟發展不起來,房地產也發展不起來。」

不難發現深圳在房地產方面的發展是全國第一。可能有人會說前面不是還有北京和上海嗎?怎麼深圳就第一了?

首先,深圳的發展只有四十年,時間最短,是最年輕也是發展最快的一線城市;

其次,在四大一線城市中深圳的國土面積最小,可利用資源也最少;

第三,在一線城市中深圳人口最少,2019年末數據統計深圳共1343.88萬人。

以上三點多少能看出來深圳的特別了吧?那我們再看看具體的數據情況。

我們找到深圳近十年的新房價格變化。

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網提供數據顯示,深圳目前的新房均價為61830元/平,同比下降1.01%。而在十年前,深圳新房均價大約在2.5萬/平左右,十年漲幅約148%。

如果再把時間線拉長一點,從1981年試點商品房算起的話,深圳從最開始「小漁村」時房價的1000元/平,到今年7月新房均價的57904元/平(中原地產數據),累計上漲近58倍,漲幅秒殺全國所有城市,沒有之一。

再來看二手房情況,深圳的二手房漲幅同樣十分明顯。

據安居客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深圳二手房成交均價從1.5萬/平上漲至今,已翻3.7倍!

(數據來源:安居客)

據貝殼找房數據,目前深圳最新的二手房掛牌均價為75249元/平,二手房成交均價為67513元/平。

不僅房價逐年上漲,成交量也保持著穩健上升的趨勢。

2016年10.4新政後深圳的二手房成交量大幅縮減,從數據上可以明顯看到2017年開始成交量逐年遞增,即使在高房價的壓力下,深圳的住房需求仍然很旺盛。

從新房、二手房的均價、成交情況不難看出,深圳過去十年,甚至過去四十年,都一直保持著強勁的上漲勢頭。

是什麼助推了深圳房價的迅猛上漲,深圳房價上漲背後,最強力支撐又是什麼?

-02-

深圳高房價背後:一邊是人口,一邊是產業

為什麼深圳房價這麼高?

在標叔看來,歸根結底是兩個因素:一是人口,二是產業。

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形成了產業規模後,城市就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從而吸引更多人留在這座城市,自然而然助推房價上漲。

任澤平《房地產周期》中有這樣的描述——「影響房地產的因素包括經濟增長、收入水平、城市化進程、人口數量和結構、人口遷移等長期變量,也包括利率、抵押貸首付比、稅收等短期變量,還包括土地政策等中期變量。」也佐證了上述觀點。

人口作為長期變量一直在影響著房價。深圳地少是眾所周知的事,在土地沒法增加的情況下,人口卻一年比一年多,從長期角度來看這才是房價上漲的本質原因。

2008年,全國小學生在校人數為10331.5萬人。2018年為10339.3萬人,增加7.8萬人,增長0.07%,變化幅度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而這10年間,深圳的小學生人數增長了近50萬人,總量突破百萬,增幅高達75.5%,秒殺全國。

同樣的,在常住人口上面,體現也十分明顯。過去十年深圳常住人口數增加了300多萬,在全國城市中位居榜首。

為什麼深圳人口增幅如此明顯?

答案就兩個字:產業。

深圳的定位是創新型城市,創新的背後一定有產業與實體經濟的支撐。

幾十年來,深圳誕生了許多在國內外都極有分量的高新企業,比如騰訊、華為、大疆、中興、比亞迪等等。這些高新產業的聚集帶來大量人口,同時也需要更大面積的產業用地範圍。

深圳市常務副市長劉慶生表示:「高新技術產業、未來產業等符合深圳未來發展定位的產業,深圳非常歡迎,用地予以保證,要多少地滿足多少地,要多少空間滿足多少空間。」

在政府的扶持和鼓勵下,深圳目前布局的產業用地範圍已有30平方公裡,包括大鵬、坪山在內共有32個產業基地,這個數量還在增加,面積還將繼續擴大。

據深圳市土地房產交易中心數據顯示,9月全市將出讓11宗地塊,包括10宗工業用地、1宗商業用地。

這些出讓地塊中,有7宗來自深汕合作區,可見政府部門不僅在加強對深圳本域範圍內的產業支持,還將擴充的步伐邁到了飛地,進一步加強對全深圳市的實體經濟扶持,給新型產業發展,特別是高新智能產業提供更大空間。

同時,深圳還是一個民營企業眾多的城市。

在深圳1.12萬家的高科技企業中,民營和外資企業的佔比幾乎達到95%以上,國有企業比重很小。

這其中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在於,民營企業具有良好的風險承擔機制,即使成功率不高也願意嘗試。

很多人提起深圳就會想到華為,作為國內三大手機巨頭之一,華為早已不只是一個本土品牌,更是帶有極高民族精神的國民品牌。

華為不僅在深圳建有研發基地,還在東莞松山湖建有產業基地,除了研發和設計之外,還要生產零部件、組裝、製作成品,這些過程都需要向社會吸收大量人才,進而使得華為現在擁有員工19.4萬名。

華為只是個例,從整體看,深圳的上市公司數量也排在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北京。

6月,深圳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到308家,趕超上海,躍升為全國第二位。

而且,深圳上市公司A股總市值達7.39萬億元,高出上海近30%,與上海和廣州兩地上市公司A股總市值之和相當。

由於上市公司數量多,產業鏈配套齊全,相應的高新人才也多。

人口匯集就會推動當地發展,不論是民營企業還是上市公司,在這些企業中有著眾多高收入者,因而為深圳貢獻了大量購房人群。

-03-

深圳買房可跟著產業走

由於購房人群的增多,深圳的房子除了供不應求之外,還有一個「買哪裡」的問題存在。這也成了很多人遊移不定的主要原因。

標叔的建議是:購房者買房可以跟著深圳的產業走。

因為產業崛起而帶來人口增幅,最終實現房價上漲的例子,我們見過實在太多。

比如東莞的松山湖片區,蘇州的工業園區片區都是典型。

2017年松山湖均價為15847元/平,2018年華為進入松山湖後,房價漲到了28984元/平,同比上漲了54.7%。

兩年過去,現在松山湖的二手房價已上漲至50409元/平,漲幅達42.5%。

蘇州的工業園區是產業的聚集地,房價也居於蘇州榜首,目前均價為32416元/平。

說回深圳。

在我們的認知裡,福田是金融中心,南山是高新技術的聚集地,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裡關於深圳尖端高新科技城市的城市定位,科技園的承載力已經不足,未來的時間裡,必須要再發展其他的高新區才是重點。

在「十三五規劃」中,對於深圳的發展就有做詳細的規劃,最明顯的就是對各類建設用地的規劃,可見下面兩張圖片——

(深圳新興高科技產業集聚區地圖)

(最核心和最值錢的片區地圖)

21個新的高新區、18個產生高端人才和就業機會聚集的地方,這都將成為深圳重點發展的區域。

而在這些區域購置房產也會最大程度的減少風險,原因有以下三點:

1、有產業的片區配套更完善

新產業、新業態以高端技術人才為主,要求工作環境多元化、個性化。不論是交通出行,還是周邊的生活配套,都做的更完善一些。

同樣以華為為例,最新開通的地鐵十號線就設有站點華為站,在此之前還設有公交站點,在交通方面給到很大便利。

在容積率、建築高度、建築設計規範、配套設施比例等方面,有產業加持的片區還會進一步進行優化,這裡可以參考科技園一帶。

2、匯聚大量人才居住氛圍更好

產業會聚集大量人才,特別是深圳大力發展的高新科技產業,匯集的是更加高知、優質的人才,這裡要提到仍然是南山的科技園片區。

2001年,南山科技園還是一片荒地,政府投資60億元建設,總面積為300萬平。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誕生了騰訊、中興、大疆等眾多龍頭企業。

隨著高新企業的集聚,南山的科技人群推動了區域變革。

片區內的南外、南二外等學校也是在這些高新技術人才進入南山後發展起來,目前在深圳的學校中都有較好的排名。

3、置換房源更容易

先來看租房,科技園附近48平的1室小公寓,月租金5130元/月;59平的2室1廳則需要7100元/月。

再來是二手房,目前整個南山區的二手房均價為11.0萬/平,科技園的價格約13.3萬/平。

價格是一方面,能夠方便置換的房子也是現在人們關注的重點,科技園有眾多優質的產業員工。

對於他們來說配套完善、通勤時間短的房子才是最理想的選擇,產業園區附近的房子具備了他們的所有需求,如果需要置換還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嗎?

相關焦點

  • 深圳提出「十四五」總目標:2025年GDP超4萬億
    2025年GDP超4萬億,世界500強超10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5%。重點任務方面,將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打造戰略性高新產業發展高地;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打造全球服務經濟中心城市。
  • 5年後深圳GDP過4萬億?樊綱今天領銜發布了一份深圳「未來報告」
    報告研究提出,在新消費和新科技企業帶動下,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人均GDP達3.5萬美元,超過高收入經濟體中位數。期間,新經濟增速預計保持9%,佔GDP比重達50%,創造近500萬工作崗位;到2025年,深圳最終消費率有望達到50%,最終消費規模達2.2萬億,實現翻番,僅次於北京、上海。
  • 面積不足上海三分之一,GDP卻將突破2.5萬億,深圳的未來不可限量
    在如今這個時代,城市建設的速度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比如上海一直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gdp突破三萬億,是中國商業貿易最大的城市,也比上海的經濟成績,是深圳的沿海城市中最作為對外開放的城市,上海的面積,不足三分之一的gdp突破2.5萬億,沿海城市發展的最高的奇蹟。
  • 2018全國各省市gdp排行榜 17個城市GDP總量超萬億元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月24日訊  2018中國城市gdp最新排名 。2018年,全國297個地級以上城市中GDP總量超萬億元的城市有望達到17個。
  • 深圳靠什麼喊出:2025年,GDP達4萬億?
    標題所言,這是深圳的目標,2019年,深圳的GDP約是2.7萬億,那麼就需要每年名義在7.4%以上,才能達到2025年的4萬億目標,在疫情之後的這個大環境下,這真的很「勇敢」,深圳一直以來對立下的目標都比較謹慎,但也都是說到做到。
  • 報告預測:深圳2025年GDP過4萬億,人均GDP3.5萬美元
    這份報告由著名經濟學家樊綱、郭萬達擔任首席顧問,綜研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鍾雄及其團隊執筆,對未來深圳40年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備受關注的是,根據預測,在新消費和新科技企業帶動下,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人均GDP達3.5萬美元,超過高收入經濟體中位數。
  • 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深圳GDP總量將達4.2-4.5萬億!
    報告認為,在新消費和新科技企業帶動下,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人均GDP達3.5萬美元,超過高收入經濟體中位數。期間,新經濟增速預計保持9%,佔GDP比重達50%,創造近500萬工作崗位;到2025年,深圳最終消費率有望達到50%,最終消費規模達2.2萬億,實現翻番,僅次於北京、上海。
  • 中國萬億gdp城市有哪些?2020年gdp萬億城市有多少個
    上海、北京、廣州GDP總量分別在2006年、2008年、2010年突破萬億;  2011年,深圳、重慶、天津、蘇州突破萬億  2014年,成都、武漢突破萬億;  2015年,杭州突破萬億;  2016年,南京和青島突破萬億;  2017年,無錫和長沙突破萬億。
  • 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超6萬
    原標題: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超6萬 摘要 【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超6萬】21
  • 2018亞洲城市gdp排名 深圳2018年gdp突破2.4萬億元排第幾?
    第六名 香港  香港  2018年初,各大媒體爭相報導深圳GDP首次超越香港,但深圳統計局去年3月份澄清,按照年均匯率計算,香港GDP還是要比深圳多611億元,但2019年,深圳終於名正言順的超越昔日大哥香港
  • 深圳GDP總量超2.6萬億元 2020年增長目標6.5%左右
    2019年,深圳預計實現生產總值超過2.6萬億,同比增長7%左右,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報告指出,過去一年,深圳有效應對了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推動經濟穩中求進、穩中提質,走過了不平凡的徵程。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深圳將這一年的GDP增長目標設定為6.5%左右,對比2019年下降了0.5個百分點。
  • 2025年深圳GDP總量或超4萬億?十四五時期能追上北京嗎?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導日前,智庫機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的《新40年·新40企——深圳未來發展的新力量》(下稱「《深圳新力量》」)報告認為,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元,人均GDP達3.5萬美元。
  • 深圳「十四五」產業規劃:2025年GDP超4萬億,世界500強超10家
    11月1日,第二屆「深圳企業家日」在深圳舉行。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主持上午舉辦的「雙區」建設與深圳「十四五」規劃發展懇談會。會上,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創新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委大灣區辦分別就企業服務成果做了說明。
  • 名稱同樣帶「廣」字,為何廣東GDP為5萬億,廣西卻僅有0.89萬億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gdp總量突破5萬億元,廣西gdp總量僅為0.89萬億元,讓我們來看看廣東省的優勢,廣東省地理位置優越,不僅毗鄰港澳地區,還與東南亞國家接壤,為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古代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啟以來,廣東成為中國通往東南亞、非洲、歐洲等地的重要對外貿易港口
  • 深圳2017年GDP2.2萬億!香港廣州被超,北京上海顫抖!
    是不是感覺與深圳2017年取得的經濟成就比,其它城市瞬間成了浮雲?如果問城市GDP總量超過2萬億元是什麼概念?可能不少人都很難說清楚。其實,簡單理解就4個字——「富可敵國」。有專家預測,樂觀估計香港2017年GDP也不會超過21800億!而深圳的研發支出要遠超香港,故深圳GDP超香港幾乎是板上釘釘!
  • 2019年深圳gdp是多少?2019年深圳gdp增速7%
    陳如桂還表示,初步預計,2019 年深圳市生產總值超過2.6萬億元、增長7%左右,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轄區公共財政收入9424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73億元、增長6.5%。  下調0.5%,深圳2020年GDP增長目標為6.5%  深圳市市長陳如桂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左右,完成40項民生實事,新增就業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 深圳GDP首超香港 2018年亞洲經濟總量城市排名第5
    深圳GDP超香港200多億元  按人民幣比較,2018年深圳市GDP高出香港221億元左右,這是深圳市GDP首次超越香港,深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亞洲經濟總量城市排名深圳位居第5亞洲經濟總量城市排名  第一名 東京  東京  2018年東京GDP將超6.6萬億人民幣,是第二名上海的兩倍
  • 深圳2018年GDP2.4萬億有望首次超香港 躋身亞洲前五
    今日深圳公布了2018年成績單,全年GDP突破2.4萬億,躋身亞洲城市前五!1月18日,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開幕。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突破2.4萬億元,同比增長7.5%左右,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僅次於東京、上海、北京、新加坡。
  • 中國城市gdp排名2018年排行榜——2018年中國各省市gdp排行榜出爐
    中國城市gdp排名2018年排行榜——2018年中國各省市gdp排行榜出爐 2019-01-28 13:12:14| 來源:南方財富網
  • 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北上廣深蘇超6萬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由2010年的1億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億多人。展望「十四五」,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如果居民收入持續提高,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收入持續提高,擴大消費,中國市場也將持續擴大,這是形成國內大循環的基礎。